
微風往事
早晨的微風
我們向遠處出發中
往事如煙 不要回首
晨霧迷漫中 音樂在我心裏響起
幕已開啟 別再憂愁
誰知我行蹤 何去何從
誰令我感動 遠離傷痛
早晨的微風 在心中
晨霧迷漫中 多感動
不回首 別再憂愁
作詞:馬兆駿 / 作曲:洪光達 / 原主唱:鄭怡
http://tw.youtube.com/watch?v=CV7jSpCWExw&feature=related

前些天看到了詹弘志的「綠色年代」,
在書裡,他曾經曾提起過一段往事,
那就是他在高中時期,曾經翹過家,
就是為了參觀當時很具規模且位在台南的「南一書局」。
其實南一書局除了在台南是一家很大間和很有名的書店外,
它同時也是一家很大很重要的參考書出版社,
我想身為五六年級生的朋友們,印象都應該還很深刻吧,
因為當時有很多知名的參考書都出自於南一書局。
倒是在經過這麼多年聯考制度的演進下,
在聯考零分都可以上大學的情況下,
我不曉得參考書是否還有銷售市場,
而南一書局是否也還有繼續參與參考書的出版業務呢?
我只知道我每次出差到台南,經過南一書局的時候,
他給我的印象始終都沒變,還是維持著樸素和傳統的擺設。

當我北上念大學的時候,
原先以為我跟高中升學的參考書就此說再見了,
沒想到,我在台北第一個工讀的機會,竟然就是在參考書出版社任職。
由於我在高中瘋狂的想做一個文藝青年,讓自己整天浸淫在文學的氛圍中,
所以我高中三年看過無數的課外書,也連續擔任校刊編輯三年,
就連升上高三後都還不放過,因此就成為一個被聯考拒絕的小子。
後來,我從小金門服完兵役回來後,我就決定要選擇就讀夜間部,
想用半工半讀的方式來完成大學學業。
一方面是用來追趕我以前所荒廢的歲月,
最主要的是用來訓練自己夠完全的獨立,
無須事事都得仰賴家裡。
記得我之所以會找到這個參考書出版社的工作,
其實跟我奮而不捨的個性有關。
在開學後的第一個月裡,我捨棄學校所有介紹工讀的機會,
因為我總覺得學校介紹的工作,大多都是一些行政助理的工作,
對於往後就業的專業性幫助可能性不大。
而且我在大學裡學的是大眾傳播學系,
所以我想找到跟我所學有關的工讀機會。
因此我就透過報紙的徵人啟示,盡量找尋有關傳播相關科系的工作,
就在有一天,我從報紙的分類欄中找到一家要徵出版編輯的職缺,
這家出版社的住址是在台北市西藏路的附近,
由於應徵上的廣告沒有電話,
我只得一大早起床,搭上往青年公園的公車,
一邊問路一邊找,〈那時候我才北上一個多月而已,對台北還不熟〉
好不容易找到了,卻發現這家出版社裡面竟然只有老闆一個人。
當時心裡雖然覺得怪怪的,但是想說自己畢竟是一個已經當過兵的男人,
只要不答應繳所謂的保證金或是交出證件,應該是不大會受騙的。
後來拿出履歷表後跟老闆聊了一下,老闆就要我隔一個禮拜去上班。
一個禮拜後,我帶著不安的心理進入了這家出版社,
沒想到進去後,整個編輯桌椅上已經坐滿一半的員工,
而且都是女性,除了老闆外,就只有我這位男性員工。
後來上班上了近半個月後,我才從老闆口中得知,
原來我第一天去應徵時,是報社多登了一天的廣告,
這家出版社剛重整不久,辦公室以才剛搬遷到那裡而已,
所以我那天去的時候,是公司已經應徵完畢後在進行清理環境的階段,
原本老闆想選用的人選大多偏重於女性,
因為他認為男生做不貫這種單調的編輯工作,
但是老闆看到我一大早,就那麼有誠意來應徵,
於是就馬上答應錄用我,所以我在台北所獲得的第一份工作,
實在是有點幸運。

我當時服務的那家出版社的老闆姓蔡,
是台中清水人,聽他說他一心一意要念台大,
所以重考了幾次才上台大,
因此他在補習班混了幾年後,竟然跟參考書的老闆混熟了,
後來就很自然地自己開起了出版社來,搞到到最後他,台大也沒念完。
其實大家或許會心生懷疑,
我只是一個夜大的學生,
憑甚麼編輯升大學參考書阿?還有我編過哪幾本參考書阿?
Uncle在這裡要告訴大家,
我編過當時最有名的陳X炫所掛名的三民主義,
我也編過數學和社會科歷屆十年大學聯考試題分析。
若是有念過我編的參考書而考上大學的朋友,您們可感謝我喔!
參考書要怎麼編阿?來,且聽Uncle我來教您,
只要您有考過大學聯考的經驗,程度中上就可以了,
為啥這樣說呢?
因為只要您將市面上所有相同科系的參考書全部買回來,
將所有的章節和相關試題分門別類貼在一塊,
然後再按照次序從這本剪貼簿裡,選出其中最好的題目和解題分析,
在經過編輯,從新加以美工設計編排和印刷後,就成了一本新書了。
但是若要保證暢銷,還是得送給當時的各科名師一些掛名費,
取得他們的掛名同意權後,就可以正式銷售了,
聽說當時所謂的名師編輯的參考書,幾乎都是這樣做出來的。

其實出版業在台灣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即使是保證有銷路的參考書還是經營的很艱辛。
因為出本一本書還是需要一些編輯和美工的人力以及時間的程序,
所以還是得耗費一些經營成本。
我自從進了那家出版社第三個月的時候,
雖然已從工讀升任為正式職員,
但自第四個月起,老闆因出書進度不順利,就開始發不出薪水來了,
而且每天中午的便當錢都還是我幫他墊的,
也因為這樣,公司的員工陸陸續續離職,
只留下我幫忙老闆跑印刷廠及張羅出版的業務,
所幸台灣的書籍經銷商擁有一個善良的傳統制度,
那就是只要跟通路商簽約後,印好的書交到通路商後,
廠商便會拿出從書籍印刷的數量以及經銷價錢等各項數據,經由公式計算,
所算出來的現金先行支付給出版社的負責人,然後在每個月依照銷售額結算。
因此當我幫忙老闆將那一期的三本參考書完成出版程序後,
我那位蔡姓的老版因此得以領到了部分現金,
他一拿到錢,就將拖欠三個月的薪資一起給我,並且還幫我加了薪水。
就這樣,老闆有了一點資金後,又開始招募人手加入參考書的編輯工作,
在我\工作的那一年半的時間裡,
有幾次都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度過經營危機的。
雖然在這段時間,相繼離職的同仁不少,
但是我始終不離不棄,遂成為老闆的得力助手。
除此之外,我還經常會帶領著新進的工讀生到紙類回收場去尋寶,
因為為了節省購賣其他家出版社心出版的的參考書的費用,
為了解省這筆費用的支出,
我們這才去廢紙回收中心,收集人家當廢紙賣出去的參考書,
然後在用以斤論價的方式買回公司,供工讀生將資料剪下集中整理,
而我也趁著到廢紙回收場找書的時間,找了好多大學用的書籍,
雖然假日晚上在廢紙回收場裡工作,其實跟在垃圾分類場上班差不多,
身體常常被蚊蟲咬,而且還帶著又髒又臭的身體回家,
雖然不是天天從事這樣的工作,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受不了而離職的。
或許我的心地很善良吧,也很支持年輕老闆自行創業的精神,
加上我當時還在念夜大,除去生活費外,還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
所以我才會繼續留在那家公司幫忙,
直到後來我大學的老師主持了一家雜誌社,要我去幫忙,
基於該項工作跟我所學的科系更為接近,
我這才離開了那家出版社。
往後的幾年裡,我曾去看過他多次,
經過市場的競爭,他最後也選擇跟一家較為大型的出版社合併,
並且擔任合併後新公司的總經理,
因此每次我去看他時,他每次都爭著要請我吃飯,
並跟我聊天,聊聊當時我是如何和他一起創業,一起走過那段的艱苦歲月。
只是後來我輾轉又進入了廣告公司上班,
因為工作隨著職務的調整也就越來越忙了,
所以我就和他失去了聯繫!
想想,我後來對於印刷廠的印製流程以及出版業務的知識,
好像都在那個時期學到的呢,
寫到這裡還真懷念那位蔡老闆呢,
不曉得這位蔡老闆現在是否還繼續在出版社工作嗎?

延伸閱讀
◎南一書局簡介
因應時代趨勢,滿足讀者需求,適時適切調整經營策略,乃南一書局走過半個世紀,依然稱譽於臺灣出版界的重要關鍵。
南一書局創立於1953年,初期以出租佛書起家,二年後轉為販售西書和社會用書,繼而改為總代理、總經銷和生產紙製品。1970年起以出版升學參考書為主力,由於本本暢銷,年年稱冠,遂有「臺灣參考書的出版王國」之封號。
1994年起,因應政府陸續將中小學教科書改為民間審定本,課本不再定於一尊,南一隨即將經營重心投注在開發中小學教科書的出版發行工作,禮聘學者專家編撰教材、設計教具、設計題庫等;聘請專業生產線精英從事企劃、編輯、校對、美工、排版、印製、發行等工作;另有熟悉教材、教育現況的業務專員負責蒐集市場新訊,探詢使用意見及提供售後服務,力求精益求精,使本公司成為現今國小、國中至高中教科書開發最齊全、送審通過率最高、銷售成績最傑出的出版機構。
該公司總公司設置於臺南市,設有編輯部、印前部、印製部、裝訂部、發行部、業務部、門市部,以及北、桃竹、中、雲嘉南、南、宜花各區的服務中心,另於臺北設置一編輯部。規模龐大,組織健全,所有同仁皆秉持著「教育乃樹人興國之大業」的共同理念,全心投入工作,期能提昇教材內容品質及學習效率。
PS:以上照片取材於網路
留言列表


{{ article.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