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花情(江山樓主題曲)
女:等待妳 等待妳ㄟ暗暝 為著妳 為著妳點胭脂
風吹入窗 雨落歸暝 望妳出現阮身邊
男:風雨中 風雨中ㄟ花蕊 感謝妳 感謝妳ㄟ情意
歌繼續唱 酒斟乎澱 只要陪阮到三更
女:這杯我敬妳 麥問煙花ㄟ名字 半醒半醉半相思 阮是逢場無作戲
男:這杯我敬妳 麥問愛情置對位 半真半假半安慰 甘是真情換假意
女:啊~愛也愛袂到
男:切也切袂離
女:煙花情
男:煙花情
合:何時有春天
蔡振南演唱
春花夢露(江山樓主題曲)
今夜風微微 窗外月當圓
雙人相愛要相見 思君在床邊
未見君親像野鳥啼 噯唷 引阮心傷悲 害阮等歸瞑
明夜月光光 照在紗窗門
空思夢想歸暝恨 未得倒落床
未見君親像割心腸 噯唷 引阮心頭酸 面肉帶青黃
深夜白茫茫 冷風吹入窗
思思唸唸君一人 孤單守空房
未見君怨嘆目眶紅 噯唷 引阮病這重 情意害死人
作詞:江中青 作曲:江中青 編曲:張乃仁/王豫民/宋筠
http://tw.youtube.com/watch?v=0ADYXv2_MYM江蕙演唱版

下午辦公室外面正下雨,
突然讓我想到了一件往事,
記得有一年的農曆春節,
因為到大龍峒保安宮上香,
想想自己也沒啥事情,
加上過年時節台北的街頭顯得異常冷清〈大家都回中南部過年去了!〉
所以逛起台北的舊街頭也算是滿有意思的。
就因為這樣,我逛到了歸綏街,
因為那個時候已經廢娼了,
所以我倒不會擔心走在街上有讓路人誤以為有買春之嫌疑!
一個人樂得深入巷內尋寶。
我一直很喜歡在這種老舊的街道閒晃,
邊看著這些老舊的建築物,
邊回憶在腦海中所認知的相關的人文背景,
我覺得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而歸綏街,這個以粉味聞名的街道,
註定是該有許許多多才子佳人的故事的。

各位朋友或許都還不知道這件事吧?
佇立在台北新公園國立台灣博物館前的兩頭銅牛,
其實就是江山樓的藝旦王香蟬的夫婿謝介石,
當時以滿州國外交總長的身份贈送給台灣總督府的禮物呢,
我想鮮少有人知道它竟然和江山樓有這麼一段緣分吧。
其實現在的歸綏公園附近,
是昔日舊時大稻埕主的要發展的地區,
尤其在日據時代因為蓋了一棟江山樓後,
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酒家娼館的相繼成立,
江山樓儼然成為這一個地方的代名詞,
而江山樓也頓時成為歸綏街粉味的總稱。
當然除了這種燈紅酒綠的情調外,
歸綏街這個地方同時也是傳統戲曲舉辦及發源的地方,
在過去長久以來,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四日起,
附近的普願宮都會舉辦為期四十天的酬神活動,
另外附近的慈聖宮也會在每年農曆三月的媽祖生日的酬神展演,
使得延平里地區成為大同區重要傳統戲曲展演的據點。
此外,在每年的年底(農曆十一月)由台北市社教館所主辦、
並由臺北市地方戲劇協會協辦的北部區域傳統戲曲比賽,
也在歸綏公園這裡舉行,
使得歸綏公園這個地區,
每年大概約有三個月的時間都在舉辦傳統戲曲活動。 因此歸綏公園幾乎已經變成了臺北市最具有傳統戲曲特色之地區了。

提起聞名的江山樓,建於一九一七年,
在半個世紀以前,其實是日治時期大稻埕裡最著名的飯店,
在此一時期的延平北路和歸綏街口的幾條巷弄,
是所謂的特種營業「紅燈戶」營業之處,
這些青樓女子的聚集和當年的「江山樓」的建立,其實有著及密切的關係。
在日本時代其實已經有所謂的正式「檢番」的藝妓組織,
而沒有或是無法登記的非法娼妓則只能深藏在歸綏街巷弄內。
日治時代藝旦的工作除了必須在宴席上陪酒服務外,
還得須能夠彈琴奏樂,真得要有實力才行阿,
因此這些藝旦們,大都得從六、七歲開始,就要學習談唱、吟詩、作曲。
由於當時的大稻埕,商社行郊林立,
許多政商名流,巨賈文人雅士來往其間,
隨著商業活動的興盛,飯店藝旦間應運而生,
才能造就歸綏街江山樓繁華一時的榮景。
而那些只賣藝不賣身,曲藝才情俱佳的藝旦的出現,
在台灣的娛樂史上,雖然只是短短的曇花一現,
可是卻留下讓人永遠難忘的一頁。
這可以從一句當時人流傳的諺語:『登江山樓,吃台灣菜,聽藝旦唱曲』,
可以想像得到當時的藝旦是多麼地風華絕世阿!

延伸閱讀
◎江山樓簡介
在大稻程取代艋胛為台北通商中心之後,迪化街和歸綏街一帶成為大稻程最熱鬧
街肆,由於貿易的興盛,商業界交際應酬的場所,也就應運而生.其中如蔣渭水所開的春風得意樓(在他的大安醫院對面).和東薈方大酒館(現為黑美人大酒家).
延平北路與南京西路口的東薈芳大酒館(梁啟超曾為坐上客),其股東之一的吳江山見酒樓大有可為便於1917年,大正六年也就是民國六年,在今日的重慶北路,歸綏街口獨資20萬日元,興建一座大酒館,名為江山樓,佔地180坪,樓高四層,一樓為辦事處及廚房,二三樓為宴會廳,四樓為特別室及花園,正面三角窗樓高五層,可做眺望,(長度約十連棟房屋長),當時在台北只有總統府及歷史博物館可以比美.
江山樓一共經營32年,來台的名流如鄒魯,郁達夫及連雅堂皆曾是座上客,而且當時裕仁太子或日本皇族來台,酒菜即由江山樓外包.民國25年,日本在台施政40週年慶,在台灣舉辦博覽會,江山樓每日有120桌酒菜的記錄,是平日的六,七倍.此時是該樓的高峰.該樓亦編過各類藝旦名錄,記載其藝名 ,特長,住址及相片,民國32年日本的侵華戰爭,全省大小酒館被迫歇業,台北的藝旦大多投入生產事業,有的則轉入地下.
光復後,酒樓再度繁榮,江山樓最先復業,夜夜客滿,而後因競爭激烈和新型娛樂的興起而停業,現已改建為現代大樓,即"旅館大廈".
〈本文資料引自 lay@Maple 〉發表
◎江山樓出生的台灣文學作家─郭秋生
一九○四年二月,郭秋生出生在台北縣新莊,小時候,他除了在日本公學校接受日文教育,也在民間私塾跟隨老師學漢文,兩種語文的程度都很好。在20世紀30年代,台灣北部最繁華的區域要算是萬蓽和大稻埕,大稻埕就是今天台北市的延平北路和迪化街一帶,從清朝開始,這裡就商家雲集,人文薈萃。30年代這裡最大的酒家江山樓,更是北部文人墨客的聚會所,流風所及,江山樓的陪酒女侍,也都懂一點文藝,頗有秦淮風月的味道。郭秋生從二十歲起,就任職江山樓,後來還擔任江山樓的大掌櫃。由於和文人墨客交往頻繁,漸漸的自己也開始寫作,他用秋生、芥舟、街頭寫真師作為筆名,記錄小市民的生活,由於本身和社會各個階層都有接觸,對社會的陰暗面看得十分清楚,郭秋生的作品中具有相當濃厚的社會批判意識。他關懷弱勢族群,同情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以現代角度來講,甚至具有左翼色彩。
在台灣新文學運動史上,郭秋生最為人所稱道的,就是他和黃石輝所掀起的台灣話文和鄉土文學的論戰。一九三一年,黃石輝在《台灣新聞》發表「再談鄉土文學」,主張台灣人應該用台灣白話文創作,原因是「我們所寫的是要給我們最親近的人看的,不是要特別給遠方的人看的,所以要用我們最親近的語言事物,就是要用台灣話描寫台灣的事物」。郭秋生應和黃石輝的鄉土文學觀,從一九三一年七月七日起,他在《台灣新聞》連載了三十三回「建設台灣白話文一提案」,認為唯有建立台灣話文的鄉土文學才可以深入民眾、消除文盲,把文學歸還給吃苦的眾兄弟,把作品蔓延到賣菜兄弟、看牛兄弟的生活當中。此後十幾年間,郭秋生不斷在《南音》、《先發部隊》,《台灣新民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力行以漢字為工具,創造台灣話文。郭秋生所主張的「用漢字來表現台灣話」,並進而「創造新字以就話」,都給予後繼者不少啟發。而他那些街頭寫真式的雜文,除了本身的文學價值之外,也替台灣的報導文學開了先例,歷史地位格外引人矚目。1980年3月,郭秋生走完七十七年的人生旅程,他和曾經工作的江山樓一樣,雖然走入了歷史,卻長留在人們的記憶當中。
◎文萌樓簡介:
在90年廢娼緩衝期滿之後,合法公娼館正式走入歷史。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向文化局提出「保留江山樓公娼區為市定古蹟」提案書,希望能透過性產業空間的指定,見證變遷中性工作者的生活史,保留台灣本土娼妓文化中的庶民生活經驗;並藉由文萌樓,逐步讓城市中市民拓展視野與價值,對於古蹟承載的「性文化」議題更能體驗感受。95年12月20日,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指定「歸綏街文萌樓」為市定古蹟,文萌樓成為台北市第一個被保存的性產業空間,補上城市發展史中闕漏的一角,展現性道德污名下被壓迫與抵抗的地景歷史。歸綏街文萌樓是歷時近百年的老字號娼館,興建於日治時期的大正年間,為殖民時期1930-1940 年代店屋類型。自1997年9月起,為期一年九個月的街頭花帽蒙面抗爭中,文萌樓作為具有進步與批判性精神的妓權運動基地-台北市公娼自救會會所,成為台灣妓權運動啟蒙的重要據點。從公娼館到公娼自救會,到現在正在經營的身心靈雜貨店,文萌樓從執業的場所,逐步成為性議題展示、討論、實踐的文化場域。在不斷演化與推移過程中,文萌樓一直都處於流轉的經營使用中,呈現出多樣地空間樣貌,展現的是貼近日常的常民生活。這樣古蹟的保留與紀錄不會是單一時刻的歷史,並非以固著式的保存來凍結歷史場景,文萌樓的保存,必須能延續空間不斷的活絡使用,開放修復過程中的應變機制與彈性,透過逐步建置與展演的過程營造與再利用活動,不停生長出關於文萌樓的種種新故事。
留言列表


{{ article.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