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此時店外風雨交加,


泰利這個穿心颱果然真的帶來豪雨。


好在剛剛店裡打烊後,雨勢還不大,


我想這個時候同仁應該都已經安然抵達家門了。


 


由於店內還有師傅在做巧克力,


我等一下得幫他包裝"生巧克力禮盒",因此還不能下班。


就在辦公室等待的這個時候,


突然讓我想起了香港一首很有名的歌曲"獅子山下"


 


雖然近來在金山忙於店務,


晚上回到住宿的地方都很晚了,


但我還是會利用短暫的時間看新聞報導關心國內時事。


有感於最近的油電雙漲、美牛案等悠關民生的政策問題,


以及屬於歐元集團的一些國家發生經濟艱困問題,


加上這幾天的豪雨造成的災害,


總覺得台灣人民這一個年委實不好過!


因此才讓我想起了這首"獅子山下"的歌曲。


此時的台灣電視媒體或是文化創作人,


是否也可以拍一部甚或做一首可以振奮台灣民心的電視劇或是歌曲呢?




 


獅子山下》是香港的一首經典流行歌曲,


1979年由顧嘉煇作曲,黃霑填詞,顧嘉煇編曲,羅文主唱。


歌曲原為1970年代同名電視劇《獅子山下》的主題曲,


主要是在描述香港的成長歷程,


呼籲香港人拋開矛盾,團結一起。


21世紀開始,香港遇上經濟衰退,


以及非典型肺炎疫情等艱難時刻時,


這歌曲曾在大眾傳媒和社會中不斷播放,


被稱為是香港非官方的代表歌。


 


獅子山下》系列(英語:Below the Lion Rock Series),


是香港電台於19741979年、19841988年、1990年、199年,


1995年以及2006年間所製作的實況電視劇集系列,


以處境故事述說一般市民的生活和他們對社會民生的看法。


這些故事反映當時草根階層的掙扎歷程,


如何面對種種生活挫折,並見證了香港歷史。


 


該節目最初以黑白菲林拍攝,每集15分鐘,


其後增至每集30分鐘,1978年起更增至每集60分鐘。


1970年代初期的獅子山下片集,


以良鳴飾演家住九龍黃大仙區橫頭磡徙置區第二十二座,


以寫信為業的老知識份子「德叔」為主人翁,


帶出家在徙置大廈的苦與樂,而橫頭磡正位處獅子山之下。


1970年代後期才改為單元劇,但仍圍繞草根階層生活。


 


獅子山下》可以說香港影視文化的代表作,


匯聚了香港影視界頂尖的創作和製作人員,


包括著名劇作家梁立人先生、創意文化教父甘國亮先生,


以及文化人陳冠中先生等等。


而製作的編導團隊更加是孕育香港電影新浪潮的最佳土壤,


徐克、許鞍華、方育平、張婉婷、劉國昌等都曾為《獅子山下》執導效力,


而台前客串演出的明星更加星光熠熠,


雲集香港演藝界頂尖戲劇巨星。


 




 


"獅子山下"歌詞


 


獅子山下


人生中有歡喜 難免亦常有淚


我地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人生不免崎嶇 難以絕無掛慮


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拋棄區分求共對


 


放開 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 誓相隨 無畏更無懼


 


同處海角天邊 攜手踏平崎嶇


我地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razHn-xBvw


 


作曲: 顧家煇


編曲: 顧家輝


填詞: 黃霑


 





 


延伸閱讀


 


黃霑


 


黃霑(拼音:Huáng Zhān)博士,原名黃湛森,生於1941年生於廣州,八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六,1949年隨父母移居香港,入讀喇沙書院。1963年香港大學中文系畢業,畢業論文題名《姜白石詞研究》;1982年於港大攻讀哲學碩士,師從中文系羅忼烈教授,論文題目為《粵劇問題探討》;2003年獲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頒發哲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


 


無獨有偶,黃霑在港大三個學位的論文均與音樂有關;而其性質從學府一直到大眾文化,也跟其一生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黃霑一生與顧嘉煇合作無間,並組成組合「煇黃」;七、八十年代時曾為無綫電視多部電視劇創作主題曲,由顧嘉煇作曲、編曲,黃霑作詞,著名作品有《家變》(1977年)、《奮鬥》(1978年)、《上海灘》(1979年)、《楚留香》(1979年)、《滄海一聲笑》等。


 


中英談判期間,他在《明報周刊》撰寫《數風雲人物》,訪問當時香港各界首屈一指的人物,結集成書出版。這些訪問成為認識當時香港社會面貌的重要資料。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黃霑曾撰寫多首滑稽惹笑的歌曲,諷刺中國政府、舒緩港人的情緒;當中最廣為人知的有《慈祥鵬過聖誕》。


 


1990年代黃霑多次擔任電視節目主持,其中在1990年在亞洲電視與倪匡及蔡瀾於凌晨主持成人節目《今夜不設防》,在節目中大談性愛話題。其後又在無綫電視中國文化問答遊戲節目《江山如此多Fun》當主持,並親自主唱主題曲。黃霑生前愛好煙酒,晚年因病才戒掉。


 


黃霑在媒體行業成就突出。他曾為電影編、導、演及配樂;他是香港資深電視主持人,精通國、粵、英語,有即興急才。他也曾寫曲、當監製、創作廣告歌曲;出版書目逾30本,包括雜文、小說、訪問、廣告心得,其中《不文集》更印行超過60版,所以黃霑被人稱為「不文霑」。


 


黃霑在推動粵語音樂文化方面有極大的貢獻,七、八十年代已經獲獎無數,1991年亦先後獲得金針獎、最佳唱片監製、最佳作曲、最佳歌詞及金曲金獎。筆耕40年來,作品構成一整代香港人的文化思想。


 


他填寫的《世界真細小》是香港經典童謠;1977年為電視劇《家變》而寫的同名主題曲,頭兩句歌詞「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成為港人感慨世事莫測的慣用語;他替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創作宣傳歌曲〈兩個夠曬數〉,是夫婦間談論要生多少孩子時常引用的說話;2002年,香港時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香港人信心陷入谷底、民怨不絕時,引用顧嘉煇和黃霑七十年代的作品《獅子山下》,一句「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我地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引起香港廣泛迴響,歌曲不斷重播,哄動一時。曾有一段時間,他的著名歌詞「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亦因為《楚留香》在1980年代初台灣流行,成為台灣送別親人的輓曲。


 


不過,自1990年代中期,黃霑影響力已滑落,不少唱片公司均認為他的風格已過時。他曾慨嘆版稅年年遞減,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競爭。他為無綫電視主持《城市追擊》,但反應已沒有昔日受關注,此後一段日子除一些被重新播放的舊作外,黃霑作品基本上已不再受歡迎。黃霑在人生最後數年多活躍在亞洲電視,曾主持嘉賓清談節目《三個光頭佬》(與羅家英、麥嘉)和性知識節目《今夜應設防》。


20041124日凌晨零時46分,黃霑在香港沙田仁安醫院因肺癌去世,終年63歲;家人按照他的遺願,低調為他完成葬禮,並未讓公眾憑弔。至此刻,香港人回顧黃霑的生平、作品,才開始重新肯定他的影響;他離世的消息接連多天成為香港媒體的頭條新聞,作品再次成為熱播歌曲;演藝界首次借用香港大球場為他舉行追思禮,逾萬名市民出席。有評論形容,黃霑的離世,為香港的黃金年代畫下句號。 


 


1967年,黃霑與著名歌星華娃結婚,育有21女,其女兒即無綫電視主持黃宇詩。1970年代中期與著名女作家林燕妮相戀,當時華娃雖然懷有黃宇詩,但仍堅持與黃霑離婚。黃霑與林燕妮的關係維持了14年,期間更合組「黃與林廣告公司」,並在金庸見證下成婚,但最後二人分手收場,林燕妮亦鄭重否認曾與黃霑註冊結婚。1995年,黃霑與助手Winnie陳惠敏,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註冊結婚,黃霑一直極力保護這名妻子,不讓她的容貌在報刊上曝光。


199748日,美孚新邨發生由吸煙做成之三級火警,死者包括黃霑的母親及侄兒。


 


與娛樂圈名人不同,黃霑是少數憑研究而被頒發博士學位的人物。自他病逝後,論文內容被一再轉述,成為2004年底香港文化界一個熱鬧的話題。他的博士論文導師、香港大學教授劉靖之形容黃霑是一位嚴肅學者,當大學考試評審委員為他舉行博士論文質詢會時,他沒有受到多少懷疑已能順利過關。大學認為整篇論文行文暢達、資料厚實、獨具個性。


 


《香港經濟日報》早前整理黃霑論文的部份內容時指,由《世界真細小》到《滄海一聲笑》,他一手把嶺南文化的精髓重新包裝,成就響遍全球華人的粵語流行曲文化,但他臨終前的博士論文上卻寫下一個極其悲觀的結論:粵語流行曲已完全失去從前的優勢,未來或許只能像粵曲一樣,「成為古董式的精英文化,在高級文化場所變中國曲藝來演出。」他希望藉這篇論文,呼籲港人重新認識香港文化的位置,成為探索未來的基礎。


 


論文現藏於港大圖書館,並可供讀者在網站下載,題為《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以法蘭克福學派以及伯明罕學派等各種社會學的方法,加上作者自己的經歷以及對眾多音樂人士的訪問,分析粵語流行曲興衰,上溯至滿洲沒落,文學革命崛起,一直論及1949年天安門廣場響起《義勇軍進行曲》,直到1997年香港金紫荊廣場響起同一首歌為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e'view 的頭像
    Shane'view

    Shane's View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