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真的很巧,
連看了兩不同性戀電影,
更巧的是一部是描素有關男同性戀的故事有關,
一部是女同性戀電影,
而且要看之前都不知道是同性戀電影,
看完後感覺頗為深刻;
這兩部電影分別是〈海南雞飯〉和〈蝴蝶〉。
電影:海南雞飯〈Rice Rhapsody〉
在新加坡有一種很有名的菜叫海南雞飯。
這部片子的主角珍(張艾嘉飾),自十二年前丈夫去世後,
就以祖傳秘方所調製的海南雞飯打響名堂,
並於新加坡開設餐館,獨力養活三個兒子。
是新加坡唐人街一個很有名的飯店的老闆,
海南雞飯就是這家店的招牌菜。
傳統的珍一直渴望兒子們繼承香火,
但當珍發現長子及次子都是同性戀者之後,
並將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擲的放在小兒子LEO的身上,
但珍後來發現LEO似乎也有同性戀的傾向,
於是她就和一直在追求她的鄰居金水共同想了一個辦法:
讓一位年輕的法國女交流學生SABINE來珍的家住,
試圖挽回LEO的性傾向。
在經過數月的互動下,
有一天當這兩個年輕孩子因聊天太累後,
不知不覺得竟在同一張床上睡著的時候,
阿珍看到後,便流露出一種既開心又擔優的複雜情緒;
只是最後但當兒子終於坦白告訴她,他喜歡的是男孩時,
阿珍因傳承香火的希望破滅後,
還是忍不住把這個最小的兒子給打出了家門。
這時候一直愛慕珍的金水,
憑藉著一道自己新發明的菜式因而一炮而紅,
享譽新加坡廚壇,但也因他的新菜發明後,
間接的影響到珍賴以海南雞飯起家的生意﹔
珍頓時自尊全無,一直試圖振作雪恥,
後來湊巧的是,珍與金水在一次高手雲集的廚藝比賽中相遇,
珍將所有的希望放在這一場廚藝大賽上,
卻也沒料想到輩趕出們的小兒子竟出現在場上,
小兒子為的不是比賽,而只單純的想為媽媽做一道好菜。
珍這位媽媽終於原諒了兒子,
因為觸動到她生命中每一個點滴的悸動,
已經並不單只是一碗海南雞飯了。

其實我認為這部片子的主角珍其實就是這整部電影的核心,
她展現出一個現代母性的勇氣。
她那單純卻又充滿複雜的情緒,
以及她的堅忍精神彷彿就是代表著全世界的母親。
在這部電影劇情的發展下,
似乎可以從飾演女主角的張艾嘉、以及製片和導演等工作人員身上,
特別感受到這股力量並深受啟發,那就是:
面對事情時,女性是可以勇往直前、堅持到底的。
另外在中國家庭傳統的概念裏,
用餐是一家子相聚團員的重要象徵,
也同時是家族成員彼此真心面對的時刻。
所以說在《海南雞飯》這部電影中,
食物早已經不再只是圖溫飽的工具了,
它也同時是推進了家族彼此情感的一種精神指標,
此外不管兒子們的性傾向如何,
也都無法阻絕母子親情及血緣的天性。

電影『海南雞飯』小檔案:
英文片名:Rice Rhapsody
導演:畢國智
主演:張艾嘉
甄文達(世界頂級華人廚藝大師)
Malanie Laurent
陳立鵬
MaggieQ
類型:喜劇/劇情
級別:臺灣:GP 新加坡:M18 香港:IIA
公司:成龍英皇影業有限公司

電影:蝴蝶(Butterfly)
為人師表的蝶(何超儀飾),生活平穩豐裕,
丈夫(葛民輝飾)對她疼愛有加,
他倆且以生下一個可愛的小孩,一家三口倍感溫馨。
可惜的是,
這種看似完美的家庭生活卻不能讓滿足阿蝶,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
蝶遇上率性的小葉,繼而開展了一段女VS女的婚外情。
眼看目下一個美好的家庭,將從此陷入破裂的危機,
其實,蝶會惹出這段女與女之間的婚外情是其來有自的,
因為阿蝶在中學女子學校的時代的裡,
阿蝶和同學蝶真真有一段沒有開花結果的感情,
不時地在阿蝶的回憶中一直浮現。
這段沒有結果的同性愛情源自於香港在八九年代的動亂時期,
那時候民情鬧得亂哄哄的,真真勤於奔走在社運的最前線,
卻忽略了她和阿蝶兩人的私人情感,
而那時候阿蝶的母親又適時的介入,
令真真因此黯然離去。
經過幾年的歲月催化,
命運之神再度把阿蝶帶到性傾向的十字路口,
最後迫使她要在生命中的最愛以及丈夫與女兒之間作出抉擇。
結果,阿蝶還是毅然的拋夫棄子選擇了小葉這位女孩子,
這似乎應證了白先勇在其著名的同性戀長篇小說「蘗子」開頭所說的:
同志並非自己喜歡如此的性傾向,而是天生就流有這樣同志基因的血液,
任誰也改變不了的。

「蝴蝶」這部電影簡直是《男人四十》的女同志版。
故事內容主要改編自台灣作家陳雪的《夢遊》,
導演麥婉欣,也透過女同志的愛情來闡明了同志之間,
在靈魂與肉體、感情與慾望之間,往往糾纏不清的心靈深處的矛盾。
此片榮獲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一周」部分的開幕電影。
在香港商業電影充斥著黑社會打打殺殺,
和喜劇片笑笑鬧鬧裡等體裁的潮流中,
算是別開生面的一部另類電影。

電影:蝴蝶(Butterfly)小檔案:
導演:麥婉欣(Yan Yan Mak)
主演:(Josie Ho), 田原(Tian Yuan), 葛民輝(Eric Kot)
留言列表


{{ article.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