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演奏風格一值都是那麼悠遊閒適,


總能夠給人帶來平和寧靜的心情,


沒錯!他就是搖擺之王班尼.固德曼〈Benny Goodman〉


1920年代的初期,


還只是個小孩子的班尼.固德曼,


就已經拿起黑管在家鄉做職業性的演出,


到了1930年代的中期,班尼.


固德曼在經過一次成功的全美巡迴演奏,


再加上廣播宣傳力量的推波助瀾,


使得年紀輕輕的固德曼和他所領導的爵士大樂團,


為整個美國帶來一陣狂潮,


其受歡迎的程度甚至遠超過了老前輩艾靈頓公爵,


因此當時媒體報導給了固德曼一個響亮的封號,


稱他為「搖擺樂之王」!


一般而言,班尼.固德曼的音樂基本上可以分成兩個部分,


一個是讓他名震遐邇的搖擺樂大樂團,


這個搖擺大樂團簡直風靡了整個美國,


幾乎所有的夜總會樂團、錄音室樂手莫不絞盡腦汁,


希望能夠學習到這個搖擺大樂團的活力四射的音樂型態;


另一部份,則是固德曼邀集其他傑出樂手所組成的小型樂團,


像是鐵琴手萊諾漢普頓、鋼琴泰迪威爾森、


還有他大樂團的老搭檔,鼓手吉恩庫魯巴,


他們的錄音作品,被譽為固德曼藝術成就的高峰。


只是一向堅持完美主義者的固德曼,


當年在領導樂團的時候,經常一而再,再而三的練習預演,


要求非常嚴厲,樂團裡所有的樂手都對這位老闆非常感冒,


認為他吹毛求疵,私底下給他取了很多難聽的綽號。


雖然如此,依然無法抹滅他在所有爵士樂迷心中的地位,


此外更直得一提的就是:


班尼.固德曼在逝世前立下遺囑,


將他一部份的錄音母帶與版權捐贈給耶魯大學,


因此傳為美國音樂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話。




 



 

班尼.固德曼〈Benny Goodman〉小檔案


在凡事講究多元化、跨界整合、及追求品質的現在,回顧到三○年代的音樂家班尼.固德曼,即可發現固德曼在這些潮流中已達成十分優異的示範,從爵士搖擺天王到古典樂壇的多樣樂風;結合黑白種族樂手同台演出;對於演奏品質的要求與精準表現等等,固德曼對於時代的影響力,是身為音樂家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同時也成為音樂家的典範—無論是那一種音樂類型。


芝加哥的貧窮孩子


來自於一個孩子眾多、家境貧困的班尼‧固德曼(Benny Goodman),出生於1909年5月30日,父親是一位俄國移民的裁縫師,由於家中有12個孩子要養育,加上父親於固德曼14歲時逝世,固德曼在年紀小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四處尋找賺錢的機會。10歲的固德曼是在當地猶太禮拜堂中,開始豎笛的第一課,這個黑黑樂器的甜美音色深深吸引這個小男孩,之後,固德曼曾與一位受過古典音樂訓練的老師雪普(Franz Schoepp)學習兩年多的時間,這位老師指導固德曼許多重要的觀念與技巧,對於固德曼而言是十分寶貴的經驗。


首次登台


1921年,12歲的固德曼首次登台演出,地點是芝加哥的中央公園劇院,當時固德曼模仿名家泰德‧路易斯(Ted Lewis,一位優秀的樂隊領班及豎笛演奏者)的演奏,由於精湛的表現,讓台下觀眾之一的班‧波拉克(Ben Pollack,當時著名的樂隊領班)對於這個小男孩印象深刻,並且邀請固德曼加入自己的波拉克樂團,1926年,固德曼的第一張錄音即為與波拉克樂團合作的專輯。在15歲那年夏天,固德曼曾經在一個湖船上演奏,從合作的一位資深樂手巴德貝克(Bix Beiderbecke)身上,讓固德曼了解對於管樂器演奏者而言,準確的音樂吹出點(這與舌頭、運氣、嘴巴力量有關)、在即興時選擇較適當的音符、及樂句線條的掌控等,這些年少時的學習,都是促使固德曼後來成功的重要因素。


尋找自己的道路


1920年代末期,爵士樂已是美國一種流行音樂,藉由廣播電台與唱片發行,爵士樂成為音樂工業中重要的一環。在1929年美國經濟大崩盤後,對於音樂工業當然有許多影響,例如唱片的購買與發行量皆明顯衰退,但是音樂對於人們撫慰的力量是不曾減少的,因此,不用花錢就可以聽到優美樂聲的廣播電台大受歡迎,而大眾欣賞音樂的口味也逐漸改變,可以跳舞的音樂逐漸流行,舞迷們很需要讓自己可以搖擺起來的音樂,加上大樂隊在過去打下的根基,整個樂隊一起搖擺下的表現力十足,「Swing」搖擺出一個新的爵士年代,20多歲的固德曼在這個時期,逐漸闖出了自己的名號,25歲前他是名優秀自由樂手,與眾多樂團、唱片製作人合作,1934年起,他組織屬於自己的第一個大樂隊,包含三位薩克斯風、三位小號、兩位長號、四位擊樂手,至少12個樂手的編制,加上固德曼的豎笛,開始闖蕩江湖。在演奏曲目部分由於資深編曲家費雪韓德森(Fletcher Henderson)的相助,一首首動人的樂曲,開啟了固德曼搖擺下的江山。


搖擺之王


搖擺樂的創始者並非固德曼,在當時包含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貝西伯爵(Count Basie)、葛林米勒(Glenn Miller)的樂團都享有勝盛名,但是固德曼會被稱為「搖擺之王」(The King of Swing)是有其原因的。在大樂隊林立的時代,樂隊水準參差不齊,固德曼對於樂隊演奏品質要求極高,加上他對於優秀樂手的知人善用,整個樂隊在音準上的準確度凌駕一般水平,十多位樂手可以一同將顫音、樂句整齊利落的演奏,注意各聲部間的和諧與平衡,以及包含固德曼本人都可以秀上一段精采不已的即興獨奏,這樣的演奏品質,表現出風格、活力與想像力,致使固德曼樂隊在巡迴各地現場的演奏,或是透過全國性的廣播表演,風靡了全美大眾。1935年8月21日,固德曼樂隊在洛杉磯巨大的帕洛瑪舞廳演出,同時作全國性的轉播,擠爆的舞廳證明固德曼的魅力,而舞迷們因為樂團的優異表現停止跳舞專心欣賞,更證實了固德曼樂團的實力,這場音樂會被認為是開啟搖擺世紀(Swing Era)的重要演出。


打破種族藩籬


美國二、三○年代在種族間的歧視問題依舊存在,即便黑人爵士樂手的大受歡迎,黑人樂迷不一定能進入白人營業的會場欣賞表演、或是旅館不一定歡迎黑人樂手投宿、黑人與白人樂手不會在公開場合同時登台等等,這些都是那個時代的社會狀況,然而固德曼的樂團卻打破了這樣的局面。固德曼在挑選團員時,是根據樂手演奏的專業水準,不考慮膚色、社會條件或是任何關係,這樣的觀念除了促成音樂上的成就,相對的在社會價值觀部分,更為良好示範。1938年1月16日,固德曼樂隊在紐約卡內基廳舉行音樂會,這場破天荒的演出,讓爵士樂不只侷限於在舞廳、俱樂部演出的流行樂,而是能夠坐下來認真欣賞的藝術,提昇了爵士樂的層次,而且,固德曼的黑人團員們也能同時進入卡內基廳演出,更有著象徵種族平等的意義。


莫忘古典


縱使固德曼在爵士樂壇上有如此呼風喚雨的能力,固德曼從來沒有輕忽古典音樂的部分。從小固德曼與雪普老師上課時,就是以古典音樂家訓練的方式打下豎笛演奏的基礎,到了1935年,除了組織大樂隊,固德曼也成立三重奏,演奏古典風味的爵士室內樂,在這類型的演出中,更能展現固德曼的豎笛演奏技巧,非常自由平順的處理快速音群,照顧整支豎笛可以展現的寬廣音域,音樂上的詮釋能力等,這是固德曼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團員的演奏功力。1938年,固德曼與布達佩斯弦樂四重奏一同灌錄莫札特豎笛五重奏曲,這是他十分喜愛的一首作品,同年他也在紐約舉辦一場個人的豎笛獨奏會。接下來,固德曼的委託創作,更是讓豎笛增加許多二十世紀的優秀代表作品,包含匈牙利作曲家巴爾扥克( B a r t o k ) 的「對比」(Contrasts)、柯普蘭(Copland)與亨德密特(Hindemith)的豎笛協奏曲等。當然,固德曼也曾與許多美國優秀樂團演奏包含莫札特、德布西、韋伯、伯恩斯坦、史特拉汶斯基、普朗克等作曲家們的豎笛作品,有些錄音至今都可以找得到。回顧20世紀音樂史上,能在古典與爵士樂界皆有表現的音樂家不多,班尼.固德曼絕對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雙子座的多變性格


雙子座是聰明、反應快以及吸收力很好的星座,活動力旺盛,對事物有高度好奇心,喜歡流行的事物皆為雙子座的特質,當然也因這些特點,讓雙子座較為善變,有時會有相互矛盾與三心兩意的情形發生。凡事總有一體兩面的,班尼「好人」(固德曼Goodman的直譯)在創造了一個優秀樂隊、令人敬佩與喜愛之餘,固德曼同時給予週遭的人很多的壓力,許多樂手與他是愛恨情仇交織,一方面樂手們仰賴他的樂隊給予眾多演出與好評的機會,但是又痛恨他的「固德曼"雷"眼」(Goodman "Ray"),因為只要樂手吹錯音,馬上會遭致固德曼毫不保留、令人極不舒服的白眼,甚至樂手就要有心理準備開始找下一個頭路。此外,固德曼被合作樂手們認為有「廉價」(Cheap)的天性,這可能由於年少時期的清寒環境,讓固德曼在付給樂手的薪資上總是斤斤計較,或是被覺得有不誠實的表現。固德曼帶有著雙子座難以預測的個性,對於私生活極為保密,也沒有太多親密的朋友,對他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舞台上的展現,穿著墊高的皮鞋,讓5呎10吋的身材更有領導的威嚴。


搖擺時代過後


二次大戰期間,搖擺樂仍然是美國人最愛的音樂類型之一,但是戰後,興起的咆勃樂(Bebop)逐漸成為主流,固德曼在40年代初期就曾因為身體不適解散樂隊,後來重組後,繼續錄音與巡迴演出的旅程,1947年是固德曼最後一次再組團,除了搖擺樂,也加入咆勃樂的演奏,兩年後,這個團體也被固德曼解散,並終止與唱片公司的合約。五零年代,固德曼持續與小型的重奏團體錄音與巡迴,並曾在1956-57年間代表美國政府到歐洲與遠東演奏,該年固德曼亦參與電影的拍攝,內容如同自己的回憶錄般,影片名稱就是「班尼固德曼的故事」(The Benny Goodman Story)。接下來的六○年代,固德曼再次代表美國政府於1962年至俄羅斯訪問演奏、1963年至日本,新生代雖然覺得搖擺樂已是過去式,但是美國人仍舊以擁有這位搖擺之王為豪。1978年1月17日,在卡內基音樂廳為固德曼舉行一場卡內基廳登台40週年的紀念音樂會,這位已經接近70歲的大師在演奏技巧上已不若當年,然而,他卻曾是美國爵士樂發展上一個重要的指標,而且持續演奏到他逝世為止。班尼.固德曼因心臟病逝世於1986年6月13日,享年77歲,身後留下來的樂譜、錄音記錄、各類資料目前皆保存於美國耶魯大學。


1909-1986)


稱班尼固德曼為「搖擺之王」其實是會惹他發毛的。他很清楚搖擺樂只是一種時興樂種,身為一位樂手不應該受到封號的限制,而局限了自己的音樂風格。班尼固德曼清楚地預言了搖擺樂的未來,因為這種音樂演變到四零年代中期,就逐漸被小編制的咆勃樂所取代,搖擺樂雖然不再受到歡迎,他和他的樂團卻成為少數依然可以憑著搖擺樂受到廣大迴響的例外。本片中收錄了他最輝煌時代為勝利公司灌錄的十四首金曲,在製作人細心的遴選下,以最具代表性的時代風,引您見識班尼的丰采。班尼被稱為「爵士史上第一位超技樂手」,意思是他兼有音色與技巧之美,光憑演奏就能引人入勝,而他的快速吹奏技巧和即興能力之多變詭譎,更是讓人讚歎不已。


對於固德曼的音樂,市面上可以找到的版本非常多,他從三○年代為RCA留下的大量錄音,在後來的哥倫比亞唱片公司(Columbia),也就是現在的新力(SONY Music)唱片,皆有許多的精選集與專集可以聽到固德曼與樂隊的精彩表現。耶魯大學的音樂圖書館亦整理固德曼的錄音,有一典藏系列的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