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孝與南澳鄉的因緣





 





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





不慎失足墜谷死亡的消息傳出後,





除了讓台新金控及其親友們感到不捨之外,





更讓南澳鄉的原住民朋友傷痛不已。





 





雖然我並不認識林克孝先生,





但看過他的生平介紹後,





連自己也感染到了一股莫名的感傷。





畢竟那麼好的一個人,





老天爺怎能忍心讓他那麼快的離開人世。





由於此次林克孝先生墜谷身亡與「莎韻之鐘」的故事有關,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莎韻之鐘」與林克孝先生的故事吧:





 





 





「莎韻之路」與林克孝





 





擁有經濟學博士的林克孝先生,





從小就熱愛登山,





學生時期擔任過台大登山社社長,





更是舉辦了全台第一屆的攀岩比賽。





他因為著迷於「莎韻之鐘」的故事,





導致他日後經常到南澳鄉尋找這則故事發生的古道。





 





「莎韻之鐘」這則真實的故事,





發生在70前年南澳的山裡,





是一名泰雅族少女在大雨中因協助日籍教師搬運行李,





不幸失足溺水真實故事。





林克孝得知這個故事後,





為此發誓要走完少女原應走回家的路。





 





結果,他前些天在南澳滂沱的雨勢中墜谷,





和七十年前大雨中少女沙韻在當地失足,





竟有著如此相同的巧合,命運還真的很會捉弄人呢。





 





去年,林克孝寫了「《找路》月光.沙韻.Klesan」這本書,





書裡面敘述他被泰雅女子「莎韻之鐘」傳奇的故事深深吸引,





之後他花了10年的時間,





想在南澳大山裡尋找日據時代的古道,





追蹤探尋泰雅族遺址過程的故事。





林克孝也因此和泰雅族的原住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這些援助朋友受其感染,陪著他一同尋找這條古道。





 





 





「莎韻之鐘」事件是描述在日據時期1938年的時候,





一名南澳泰雅族16歲少女莎韻,





因協助日籍教師搬運行李,不幸失足溺水。





台灣當時的總督為了褒揚其義行,





頒贈予當地的紀念桃形銅鐘,即稱「莎韻之鐘」。





在當時,日本人還為此事創作了「莎韻之歌」來紀念她。





 





「莎韻之歌」後來被翻唱為國語歌曲「月光小夜曲」,





和粵語歌曲「每當變幻時」以及閩南語歌曲等。





甚至莎韻的故事,在1942年被改編成為電影,





也同時被編入當時小學教科書,





成為當時日據時期台灣家喻戶曉的愛國故事。





但是經過多少年歲月的痕跡,





「莎韻之歌」的歌聲和「莎韻之鐘」的故事,





早已逐漸為人們所淡忘。





 





直到近幾年,也就是在2007年的時候,





由年輕導演陳懷恩執導的單車電影「練習曲」,





電影中泰雅族阿嬤們吟唱的「莎韻之歌」,





由於歌曲動人,曾經讓「莎韻之鐘」的故事,





再度引起人們的記憶。





此次林克孝先為尋找當時古道墜谷的事件,





更是讓大家喚起對於「莎韻之鐘」故事的好奇。





 





 





「莎韻之鐘」歷史的真偽





 





不過有關「莎韻之鐘」的故事,





在史實上倒是有一番爭執和誤解。





當然這種歷史的偽造應該歸諸於當時日本政府的政治策略。





 





其實這原本只是一件單純的泰雅族女學生,





去為即將徵召去當兵的日籍老師送行,





卻在幫忙扛行李渡過南澳南溪石,





不幸溺斃死亡的意外事件。





但是在當時的日領時期,





日本政府刻意將它大肆炒作成愛國故事,





後又因為被謠傳為師生戀,





台灣總督除了贈鐘表揚之外,





還為此創作了動聽的「莎韻之歌」,





甚至還拍攝成了電影,廣為流傳。





 





這部日本政府於1943年拍攝莎的影片,





史上頭一遭,回到了事件發生地點南澳來播映,





雖然沒有字幕又是日本發音,





但是與會的人士還是相當專注的觀看,





不過事件主角莎韻哈用的家屬,





卻對於影片的內容卻相當不滿,





表示根本跟事實不符。





 





莎韻的家屬一直希望這個錯誤的謠傳,





不要再被相關媒體錯誤的報導下去。





對於整件事情的真相,





目前南澳鄉公所也在籌備的文物館裡,





特別設置了「莎韻之鐘」史料區,





希望可以還原歷史的真相。





 





 





永遠懷念林克孝先生





 





不過我個人倒是認為,不管怎樣,





何不讓這首歌曲添加一些對於孕育我們成長的這塊土地,





多一份愛和關懷,





尤其是對於更早於我們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原住民。





我想林克孝先­生對台灣的愛是深沉的,





對這首歌曲的喜愛,就是基於愛台灣這塊土地,





以及­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和所有的歷史文化及自然景觀。





跟上述當時日領時期所拍攝的電影歪取史實全然無關。





 





 





 





延伸閱讀:





 





○日本「莎韻之鐘」電影的主要內容大綱:





 





日據時代一名日本籍的教師,奉派來宜蘭的山區教書,一名原­住民的少女名叫莎詠(官方音譯為「莎韻」) 暗戀著老師,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老師被召回日本參加戰爭,­要離開那一天山區下著毛毛細雨。







莎詠含著目屎送別老師的背影離開,當老師走過木橋時不慎跌落­溪中,當時莎詠跳落溪中要來解救老師,不意被溪水衝走。戰爭結束老­師又回來宜蘭山區將這座木橋改成水泥橋,­並且在橋頭放了一個銅­鐘,每一位來往這座橋的人都要敲一下鐘聲為這位原住民少女莎詠來祈福。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目前這座橋還在台灣宜蘭南澳山上(莎韻之路)





※該片是演莎韻的是當時的著名的日籍演員李香蘭





 





○「莎韻之鐘」日文原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8ilpWgTYTk





 





○澎恰恰演唱閩南語的「莎韻之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MbGx48fTO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