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A WONDERFUL WORLD          Louis Armstrong (路易斯阿姆斯壯)


I see trees of green, red roses too
I see them bloom for me and you
And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I see skies of blue and clouds of white
The bright blessed day, the dark sacred night
And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The colours of the rainbow, so pretty in the sky
Are also on the faces of people going by
I see friends shakin' hands, sayin' "How do you do?"
They're really saying "I love you"


I hear babies cryin', I watch them grow
They'll learn much more than I'll ever know
And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Yes,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長久以來一直很喜歡Louis Armstrong (路易斯阿姆斯壯)演唱的


WHAT A WONDERFUL WORLD〈多美妙的世界〉這首歌,


尤其是用薩克斯風吹奏的時候,


每當我心情好或不好的時候,


我都會打開音響,播放這首歌曲的CD,


隨著louis Armstrong渾厚低沉的聲音,


唱出這世界美妙的時刻,


在薩克斯風音樂的陪襯下,讓整個心靈活躍了起來!


喜歡薩克斯風的演奏,


甚至點衝動到想去買一把來練習,


礙於工作忙碌再加上自己的音樂天份也不夠,


所以幾次的衝動都被理智給打了回票!


但是對於有關薩克斯風的資料的閱讀卻還是樂此不疲。




 


 

 很多人以為薩克斯風源自歐美,是外國人使用的樂器,也都是在外國製造的,


卻不知道這項樂器的最大生產地,


竟是在一個以馬場、糖場聞名的中部鄉鎮「后里」。


更好玩的是,


這項產業的誕生,竟是醫生、畫家與當地仕紳們為尋求精神慰藉所製造出來的。


后里因地處東勢林場,木材取得容易,


長久以來即是包括銅管、木管、長笛等管樂器的製造地。


因此后里的樂器工廠也成了樂師培訓的大本營。


據說后里人十個就有一人會一種以上的樂器,


樂壇甚至還有「后里幫」的號稱呢;


當時台視開播所成立的台視大樂團,


包括指揮楊金水、副團長楊清貴等人,都是來自后里。


薩克斯風家族共分為高音、中音、次中音與低音四種,


例如知名的演奏家Kenny G 手中為直型的高音薩克斯風;


至於爵士樂手掛在身上,喇叭口垂在膝蓋旁的,則是性感的低音薩克斯風。

全台第一把薩克斯風誕生的故事


民國三十六年,


連昌樂器社創辦人張連昌、留日醫師張騰輝及地方仕紳張基盤等一群愛好音樂的后


里年輕人,組成一個輕音樂團到處演奏,


不料有次張基盤家中發生大火,團內僅有的一把薩克斯風被燒毀,


團員之一的張連昌本身是畫家,專精工筆,便運用他在工筆畫上的功力,


先將被解體熔化的薩克斯風三百餘個零件,一一繪圖註明,


再以三年半時間,從頭到尾、從無到有一一複製。


其間,家中的龍銀(袁大頭)、木門底部的銅條軌道,


都被拿來焊接或是當按鍵連桿的材料,雖然曾被反彈的銅片砸傷左眼,


但全台首支自製的薩克斯風還是誕生了。


當這把全台第一支的金屬管樂器,


在臺北被一位菲律賓華僑出兩個布袋錢高價買走後,


居住鄉間的張連昌,才知道作樂器也是可賣錢的,


於是他便開始了後裏與薩克斯風的不解之緣。


張連昌開始收學徒、找資金、開工廠,


就這樣師傳徒、父傳子,張連昌一生中收了百餘位徒子徒孫,


使得后里製作薩克斯風的業者,大多是師承張連昌。


由於當初薩克斯風價格不錯,賣出四支就可籌足「娶某本」,


因此很多學徒出師後就紛紛自立門戶,


形成後裏在民國七十年到八十年間,有二十餘家薩克斯風製造工廠的盛況,


后里也就成了台灣重要的管樂器製造重鎮。


全盛時期,台灣每年產出的薩克斯風約五千多支,產值近十億元,


全球有三分一以上薩克斯風來自台灣,其中七成產自后里。


而后里也成為台灣功學社最大的薩克斯風供應地,


更是歐美品牌業者的最佳代工夥伴。


根據工業局一份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台灣薩克斯風每年外銷金額約在6至7億元,


全台現有25家製造商,后里就占了15家,


產值占全台的70%,可說是台灣薩克斯風的鄉。


由於張連昌教導學徒時相當嚴格,


他不僅教技術,更會教如何吹奏薩克斯風,


學徒們不僅要會製造樂器,更得能吹奏、調音,懂得樂理。


他認為一位好的薩克斯風製造者,


必須要懂得如何吹奏,才能調出一把好的薩克斯風。


也就因為如此,


后里鄉間總不時會飄來或憂鬱、或激昂的薩克斯風喇叭樂章呢。



 


 

薩克斯風〈Saxophone〉小檔案:


薩克斯緣起


原生於比利時的樂器至今約有一百六十年的歷史,它是在古典樂全盛時期之後的十九世紀中期才誕生,所以在當時鮮少有大師為它寫曲,也少有名者拿它吹奏。就如發明人Antoine-Joseph Sax 在創造它時,無法預料它會在美國人取得生產專利之後,於十九世紀末期飄洋過海,意外流入爵士樂種,成為亦莊亦諧卻不可或缺的角色。二十世紀初,薩克斯風同樣因為一樁無法預料的意外,在台灣生根落腳,歷經六十餘年變遷,成為后
里一項古老的產業。


追溯薩克斯風的起點,是由比利時人Adolphe Sax(全名Antoine-Joseph Sax.1814-1894)發明,光從他的姓氏我們就可知道薩克斯風這樂器是出自他的巧思。Adolphe 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樂器師傅,從小耳濡目染下,他也會製造、維修木管樂器, 爾後根據當時歐洲盛行的低音豎笛的發音原理,於1840年發明的一種既是木管樂器,又是銅管樂器的樂器,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1842612日,由他的好友白遼士(Hector Berlioz)在巴黎的雜誌上發表了有關薩克斯風的文章, 經由媒體雜誌的大肆報導,在1844年正式在巴黎的一項工業發明展覽會上,與世人第一次面對面接觸,更於1846年獲得專利權,比利時人一直以此自豪,甚至把薩克斯印在票上。


在管樂器中,薩克斯風算是易學的。它兼具有『木管簧片』與銅管延伸出來的『開孔共振』管身的特性,所以容易吹奏,也容易調整偏音值和變化音色,更能夠發展出介於木管與銅管之間的特殊演奏技術。


第一位出名的薩克斯風手是法國人Edouard Lefebre (1834-1911)18731892年間在Patrick Gilmore的樂團中演奏。隨著薩克斯風的流行,使用的人也越來越多。在1910年左右,許多歌舞團為了戲劇性的效果,他們引進了薩克斯風的獨奏或重奏。薩克斯風家族的組合很適合做重奏,更重要的是薩克斯風容易學,所以很快就傳開了。爵士樂開始的時候並沒有使用薩克斯風。第一個想到用薩克斯風做即興演奏的是Sidney Bechet,他是紐澳良的豎笛手,後來則成為爵士史上偉大的soprano sax演奏家。他的影響雖然不及Coleman Hawkins的tenor sax,但是他是第一個證明薩克斯風可以用在爵士樂的人。爵士樂追求新奇多變,又要有甜美的聲音,而薩克斯風剛好都具備了。


除了Gershwin(蓋西文)的管弦樂作品以及Maurice Ravel(拉威爾)1928年的Bolero(波麗露)之外,薩克斯風在1920年代的室內樂及交響曲作品中也開始展露頭角,例如Bela Bartok(巴爾托克)的The Wooden PrinceAaron Copland(柯普蘭)的鋼琴協奏曲與第一號交響曲,Darius Milhaud(米堯),Percy Grainger, Paul Hindemith (亨德密特)等。到了1930年代初期,薩克斯風在音樂廳中的表現進步最為顯著,三位古典的大師--德國的Siguard Rascher、法國的Marcel Mule、以及美國的Cecil Leeson,從一片空白開始建立起古典薩克斯風的典範,確立了今天薩克斯風在古典音樂中的地位。


薩克斯風家族


所有薩克斯風都可作獨立演奏。完整的薩克斯風家族是有8種不同型號,最常見的有4種,分別是Bb高音管,Eb中音管,Bb次中音管及Eb低音管。知名的演奏家Kenny G 手中為直型的高音薩克斯風;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則是次中音薩克斯風的業餘愛好者;至於爵士樂手掛在身上,喇叭口垂在膝蓋旁的,則是性感的低音薩克斯風。


優質薩克斯風的基本要件:


A.     裝紮實、結構精密、底座堅固、手感順暢這些都是機械性方面的基本要求。


B.吹奏輕鬆、音色亮麗、共鳴穩定、音質厚實,這些都是吹奏方面的基本要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