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我都po民進黨的先賢,


其實國民黨在草創初期,


若不是有這些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前仆後繼的起來革命,


也就沒有所謂的民國共和,


而這些國民黨的先賢最讓我敬仰的,就是八指將軍---黃興。


一個革命的實踐者,


連臨時大總統的大位可以讓人的愛國者。


想想,國民黨的政治人物也該好好效法您們的先賢!


否則一直標榜清廉,


而沒有任何建樹,還是不得民心的。


 




 


 


黃興(1874102519161031),原名軫,字廑午,改名興,克強,署名競武、慶午。革命時期曾用化名李有慶、張守正、岡本、今村長藏。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高塘鄉(長沙縣黃興鎮涼塘)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辛亥革命時期,時人多稱其為黃克強。黃興與孫中山常被以「孫黃」並稱。黃興於19161031日在上海去世,1917415日受民國元老尊以國葬於湖南長沙嶽麓山。著作有《黃克強先生全集》、《黃興集》、《黃興未刊電稿》及《黃克強先生書翰墨績》刊行。






反清革命


華興會時期


18741025,黃興在長沙市郊的一個地主家庭誕生。父親黃筱村是晚清秀才。黃興幼年時思想受湖南的明末大儒王夫之的影響很深。



  • 1898,受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推薦,入武昌兩湖書院讀書,開始同情維新運動、認同變法主張。

  • 1902,於兩湖書院畢業後,被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學習。抵達日本後不久,即和楊篤生等創辦了《游學譯編》,並組織「湖南編輯社」,介紹西方的文化科學。

  • 1903,沙俄侵華加劇,引發留日學生掀起拒俄運動。黃興義憤之下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5月,於弘文學院畢業後,黃興回到上海,途經武昌時,黃興返回母校兩湖書院發表演說,武昌知府兼院長梁鼎芬奉上令將黃興驅逐出湖北省境。黃興於是將隨身所攜帶的四千餘冊《革命軍》和《猛回頭》分發給軍學各界,然後登輪返湘。旋即在長沙明德學堂創辦了「東文講習所」的日語學校,並翻印了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鐘》等大量革命人士的書籍。後變賣長沙的祖屋和農田籌集革命資金。

  • 1903114,他以其三十壽辰(虛歲)為由,邀集劉揆一、章士釗、宋教仁、周震鱗、胡瑛、張繼等十二人集會,以興辦礦業為名成立華興公司

  • 1904215華興會在長沙龍璋的西園寓所正式成立,他被公推為會長,以「驅逐韃虜,復興中華」為革命志業口號。隨後約半年時間,華興會大力招募會員,並在外地設立分會,同時聯絡其他同性質的組織,議定於農曆十月十日慈禧太后70歲生日大宴時在長沙起義。

  • 19041024,由於起義的風聲走漏,清朝官府派兵查封了華興會,起義未發動即失敗。黃興從長沙轉移到上海,再逃往日本

  • 1905黃興再次回國策劃起義,失敗後再次折回日本。

  •  





中國同盟會時期



 






民國時期


二次革命 護國戰爭



  • 19121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黃興任陸軍總長。袁世凱接任臨時大總統之後,臨時政府北遷,黃興任南京留守,主持整編南方各軍。後因沒有經費,軍隊嘩變,乃取消留守,退居上海。19128月,同盟會等組織改組為國民黨,黃興任理事。

  • 19133月,袁世凱派人暗殺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 7月,孫中山興師討袁,二次革命爆發。714,黃興由上海至南京,次日強迫江蘇都督程德全宣佈獨立,並被推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

  • 19139月,南京被北洋軍攻陷。不久討袁運動失敗,黃興再次逃往日本。

  • 19146月,因與孫中山意見不合,於7月乘船離開日本赴美國考察,宣傳反袁思想。

  • 19151215袁世凱稱帝,黃興曾為蔡鍔率領的雲南討袁護國軍籌措軍餉。

  • 19166月,袁世凱憂憤而死。7月黃興經日本返回上海

  • 19161031由於黃興長期為革命事業而奔波奮鬥,積勞成疾,最終因食道/胃靜脈屈張破裂出血(肝門靜脈高壓所致;根據其死前多次大量吐血以及肝腫大所推測,為肝硬化常見之併發症)在上海去世,時年僅42歲。

  • 1917415國葬黃興於長沙嶽麓山雲麓峰下小月亮坪。

 






黃興與孫中山


孫中山與黃興為建立中華民國的兩位最高元勛,常常以「孫黃」並稱。清末的重要革命團體和革命活動,多為兩人所謀劃組織。1905,孫中山所建立的興中會與黃興所建立的華興會等團體,在日本東京合併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在同盟會成立會上,黃興提議:「公推孫中山先生為本會總理,不必經選舉手續」,孫中山才順利當選。


1906,在討論中華民國國旗時,孫中山主張青天白日旗。黃興主張用井字旗,認為青天白日旗旗的形式不美,並認為與日本太陽旗相近,有日本併華之嫌。雙方爭執不下,孫中山堅持己見,黃興力爭不得,甚至大怒,誓言要脫離同盟會籍。章太炎、劉揆一則從中調解,暫時擱置議案。這是辛亥革命以前孫、黃最大的一次分歧。1927年,率領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的蔣中正,在南京組織國民政府時,依孫中山生前遺願,把國旗更改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這是後話。


1907,光復會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義失敗為由,要求罷免孫中山的總理職務,另舉黃興擔任,黃興推辭。最終光復會退出中國同盟會。


1909年秋天,陶成章等起草《孫文罪狀》,再次對孫中山發難,要求改選同盟會總理。黃興極力進行抵制。黃興在給孫中山的信中,表達了「陶等雖悍,弟當以身力拒之」的態度。


在辛亥革命以前的幾次「倒孫」風波中,黃興素以「成事不必在我」的信念,堅定地拒絕名利的誘惑,其大公無私和忍讓顧全的態度,贏得了多數民國元老乃至於後世人的敬重。


往後,孫黃在1914時,針對討袁的方式時再次有分歧,孫中山認為應該武裝反抗,而黃興認為應該尋求司法,走和平路線。孫中山把這次失敗原因歸結於黨員不聽話,特別是黃興不聽話,要另組秘密的中華革命黨,以服從他為第一要旨。最後黃興並未加入孫中山當年7月所成立的中華革命黨,而離開日本前往美國。在舊金山時他接到一些擁護者的來信,希望他另行組黨。黃興回曰:「領袖惟有孫中山,其他不知也!」 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時,黃興回到中國,並且在江蘇響應孫中山,發動起義。


19161031,黃興積勞成疾而逝世。孫中山聞訊後悲痛欲絕,第二天即發函海內外哀告黃興逝世的消息。過去訃告多由死者親屬發佈,而黃興逝世的訃告則由孫中山單獨署名發佈。


 






評價


一般認為,孫中山是思想家、先行者,黃興是實幹家。許多重要的革命活動由黃興所發動並親自參與。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終積勞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統治、開創民國的元勳。革命時雖然與孫中山有所分歧,但並未奪權而是甘心居次席,鼎力相助之。由於他的派系人馬在北伐後備受忽略,其生前的重大貢獻、理念和計劃也長期被擱置。直到1990年代海峽兩岸才開始重新重視黃興的功業。


建立民國後,他初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但並未接受,而是推舉即將回國的孫中山(陳叔通《百梅書屋詩存》)。


袁世凱在親信面前曾自信地評比孫中山、黃興:「孫氏志氣高尚,見解亦超卓,但非實行家,徒居發起人之列而已。黃氏性質直,果於行事,然不免膽小識短,易受小人之欺」。


黃興逝世時,在日本療病的蔡鍔萬分悲傷,寫下輓聯:「以勇健開國,而寧靜持身,貫徹實行,是能創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驚起揮淚,難為臥病九州人。」不久蔡鍔也因病逝世。兩人同葬嶽麓山。


據說章太炎的外號「章瘋子」乃出自於盛怒中的黃興之口。章太炎很敬重黃興,曾願擁戴黃興為同盟會領袖。在黃興的追悼會上,章太炎送的輓聯寫道:「無公乃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


 











紀念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