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一個人的小說,


那個作家就是現在名聞中外的舞蹈家林林懷民,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林懷[民以前是一個著名的小說家吧!雖然它的小


說生涯在他服完兵役出國留學並開始積極學舞後就不再有新的想說創作了!〉


更喜歡林懷明小說「蟬」裡的女主角陶之青的灑脫,


但也對於書中描素的一個場景感到興趣,


那就是「明星咖啡屋」,


我想曾經是在那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歲月裡的五六年級生裡的印象中,


明星咖啡屋,


在那時,都可以讀到文章描述著明星輝煌年代,


以及那些台灣文藝青年們的點點滴滴,



 


當我在金門服完兵役後北上念大學,興匆匆的跑去朝聖時,


讓我頓然覺得我那古老而美好的歲月已經不存在了,



因為屬於那古老美好歲月味道的明星咖啡早已關門休業,


突然間,它讓我這個文藝青年的夢頓然消失。




 


往後由於自己念的是夜間部的為文化大傳係,


半工半讀的學生生涯,


讓我在還沒畢業前就已經在一家很知名的廣告公司擔任課長的職務。


從此終年在企劃案裡打滾,離文藝青年的路也越來越遠囉!


但是,



沒有想到有一天,明星咖啡會再重新開張,



雖然重新開張,


或許也不可能在那裡看到就著昏暗燈光搔頭寫稿的詩人及文人,


當然更不會看到這個時代的陶之青及莊世桓及他們那群年輕人了!


但是坐在那,喝杯咖啡,想想當時的年少輕狂,也是一件美事不是?




 


【附錄一篇自由時報的相關報導】


 


暌違十五年 明星咖啡館 風華再現


〔記者鄭學庸台北報導〕位於台北市西門鬧區中的明星咖啡館,有人稱之為台灣近代文學的地標,也有人譽之為台灣第一個、也是永遠的文化沙龍,在台灣光復後的四十年內羽翼了周夢蝶、黃春明、林懷民等無數卓越文人。十五年前咖啡館吹起熄燈號,讓無數文人欷噓不已;十五年後,明星咖啡館浴火重生,昨天重新開幕,要讓台灣藝文的點滴記憶再度鮮活燦爛。

  民國三十八年時,剛從建中畢業的簡錦錐和六個隨國民政府來台的白俄羅斯人,在武昌街一段開起了具俄國風格的明星麵包店,半年後又在二樓經營咖啡館,販售俄羅斯風味的咖啡和簡餐。

  早期的客人,藝文界並不多,但咖啡館卻是西門町唯一的麵包店,每天下午四點多,武昌街一段兩側都有外國使館或貿易行的黑頭車等著麵包出爐,直到五十年代國寶級詩人周夢蝶在樓下尋得片席之地、擺起小小的書報攤,加上咖啡館禮遇文人,漸漸讓藝文人士流連忘返於咖啡館。

  民國七十八年時,由於簡錦錐女兒長年住在國外,家中無人繼承事業,孕育無數文人雅士的明星咖啡館為此熄燈,三年前舊址還因為發生火災而引起文化界震撼。

  明星西點麵包店經理陳金生說,停止營運的十五年來,每天都有客人跑來指明要喝咖啡,提醒了簡錦錐對老咖啡館的懷念,而一把無名火轟轟焚屋後,更吸引許多昔日墨客前往憑弔,為此簡錦錐的女兒簡靜惠決定自美返國繼承衣缽,延續「明星」香火,而暌違台灣文壇十五年的明星咖啡館,終於在昨天浴火重生、重新開幕。

  牆上掛的還是白俄畫家帕索維基的陰鬱畫作,當年在淡水訂作的紅木桌椅依舊留有好事者以筆尖勾勒的縱橫阡陌,成為歷史與時間的轍痕;就連當年黃春明為初生兒黃國珍換尿布的大理石桌和火車椅也一如往昔。

  包括周夢蝶、陳若曦、林懷民、黃春明等昔日的座上客,昨天也一同前往慶賀「明星」重生。黃春明說,當年他和劉大任、王禎和在咖啡館三樓編輯、創立「文學季刊」時,他還只不過是個窮小子,每天點一杯六塊錢的俄式咖啡就從開門坐到打烊,來久了實在自慚,就自動向老闆簡錦錐請求坐在最不受青睞二樓樓梯口的第一個座位。

  起初家裡只有他在這裡吹冷氣、寫文章,後來一家大小都帶來「明星」吃麵包、換尿布,巧的是,咖啡館關門後他也停筆十多年,不得不讓他感佩「明星」惠他良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