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年來我很少看散文的作品,
只因為我自己認為,
台灣目前的作家能夠將散文寫的好的並不多,
但是有一位散文作家,
他所寫的每一篇散文都可以讓我一讀再讀的,
他就是善用民俗厘語,用心寫作的阿盛老師,
或許現今的出版界,像散文等純文學性的出版品並非主流,
所以自從阿盛老師開創「寫作私淑班」,
並在2004年出版了「阿盛精選集」後,
就不曾在看到他的新作品了。
今年的十月,
好不容易盼到阿盛老師終於出版了「夜燕相思燈」新的散文集,
那種如獲至寶,馬上買回閱讀的喜悅心情,
相信閱讀過他的作品的人,也會跟我有同樣的心境的。
阿盛老師寫作的理念是:「天地之間有文章,但凡人事皆可觀。」
以他過去擅用市井小民及地方民俗語言的作品,
在我就讀高中還是屬戒嚴時期的年代,
阿盛老師的作品當然不受那些所謂反共文學當道者的喜愛,
但他仍一本初衷的繼續埋首他的寫作之路,
也由於他的堅持,
我們今天才能看到那麼樸實而且和民間那麼貼切的散文作品。
這次阿盛老師的「夜燕相思燈」作品集出版,
遠流出版社還為他拍攝了一支MV,
可謂是顛覆了以往出版界的做法,
這部MV拍的很好,很能表現阿盛老師的作品風格,
今天就向各位好朋友來介紹阿盛老師的新作品吧!
台灣最真實的聲音,從土地深層翻耕而出的文字:
「夜蝠飛來飛去找吃的,在近中天的月下,
三隻兩隻仰升,三隻兩隻俯落。
生活好像也是這樣,起起伏伏,天經地義。
所以啦,
老歲人白天樹下吟唱老曲嘆相思:
等君等到月斜西,相思親像火燒材;
憐伊出外為衣食,怎好怨嗟未轉來。」
摘錄於阿盛的「夜燕相思燈」
這是一本值得放在書桌上,不時拿出來翻閱的好書。
當然,好書值得期待,值得珍藏,
並且讓你隨時拿出來翻看,
一些人物就會不時與你說說話,聊聊天。
本書為阿盛最新作品集結,
包括〈三步淚珠〉、〈夜燕相思燈〉、〈乾坤袋思想起〉、
〈蟋蟀戰國策〉、〈連連牛筋草〉、〈是你將我生落土〉、
〈孤鳥的兒女〉、〈河邊春夢寒〉、〈瑪莉點絳脣〉、
〈可憐戀花再會〉、〈媽媽請你保重〉等創作。
阿盛筆下多姿,用詞遣字獨具風格,被譽為台灣當代代表作家之一。
此書延續其一貫風格,融小說與散文於一體,
工筆細描台灣漸漸消失的民間風景、中下層社會浮生百相,
有笑有淚,更有淡淡的哀愁,對於這塊島嶼疼惜之情,溢於言表。
此書由著名裝幀設計工作者洋雅棠擔綱整體視覺構成,
配合文字,從攝影到版型、封面等,一體成型,典雅中不失其現代感。
作家與作品,因此呈現了更多元的面貌,
誓將吸引更多讀者的親近閱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oPfoN4AQ9g
阿盛「夜燕相思燈」的MV作品
推薦序
半甲子以來,在散文書寫的範疇裡,以旁觀者的淑世熱情,縝密觀察,且掌握時代語言,融合地方俚語之奧妙,記錄台灣社會風貌的變遷,作者當屬第一人。
──作家劉克襄
阿盛是無可取代的鄉土作家,在磚庭土厝的變動光影裡,在民間底層人物的辛酸記憶裡,他創造了一種獨特韻致的「說書」風格。
阿盛為近半世紀他所親歷的台灣立傳,誠懇樸厚,誠一代名家手筆!
──詩人陳義芝
阿盛,這樣的名字屬於台灣、鄉土,屬於你和我。從阿盛取名、定名,一直到揚名,他的散文一直是庶民散文的代表,特立於華文士大夫文學之外,獨樹一幟。
──蕭蕭(詩人/明道大學教授暨通識中心主任)
具名推薦
周芬伶 作家/東海大學副教授
廖玉蕙 作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王盛弘 作家/《桃花盛開》《假面與素顏》《帶我去吧‧月光》《慢慢走》等等
李志薔 作家‧導演/《甬道》《雨天晴》《台北客》《流離島影》等等
孫梓評 作家/《法蘭克學派》《飛翔之島》《女館》》《男身》等等
黃文成 作家/《紅色水印》
許婉姿 作家/《天台上的月光》
賴鈺婷 作家/《彼岸花》
阿 盛小檔案:
【檔案一】作家阿盛的簡歷:
阿盛本名楊敏盛,1950年生,台灣新營人,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中國時報記者、編輯、主編、主任等職。從17歲起,阿盛就開始在報刊上發表小說和散文,他是典型的台灣農家子弟,對於農村生活瞭解深刻,因此,在散文中,他總會找到最適切的細節來「再現」農村社會的生活,他對於台灣農村的了解,是靠扎扎實實的生活經驗累積起來,他真正了解台灣農村人物,也對這些人的心情和語言都體認深刻,這樣根植於鄉土的寫作風格,讓他為台灣的「鄉土文學」增添了一筆異彩。
由於青少年時期就到台北讀書和工作,阿盛除了對農村懷有深厚的感情,對於都市人的生活,尤其是從農村來到都市人的生活,更是感觸深沉。同時,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面臨台灣的經濟起飛時期,他親眼目睹了許多社會變遷中的現象,也體察到其中的尊嚴、滑稽和荒謬。人生經歷使阿盛不但擅長經營鄉土題材,也擅長被異化的城市居民的人性剖析。他以幽默自然的文筆,諧趣與機智橫生的風格勾勒出筆下的事件和人物,他慣常以一種來自鄉野說唱的趣味來寫作,像一位現代說書人,以親切的人物、熟悉的鄉音為大家講述一段段生動的人生情節,他筆下的場景,除了形貌、氣味之外,還帶有豐富的韻味,在寫到關鍵的地方,常常自然而適切的加上幾句隱性的批注,在冷筆中有熱情,在簡單的描摹中有繁複的趣味,令人在會心微笑之餘,感受到更多人性深處的荒唐與無奈,在眾多台灣散文作家中獨樹一幟。
阿盛一向認為:文學是他生命中最大的志業,他的人生理念是「唯誠唯善大是好,有生有活遍地花」。創作觀則是:「創作不應是架空的吧!正如同畫出來的禾穗無法收割,離開土地,文字只是虛幻的遊戲,寫作者的責任,就在於拆掉空心矯作的任何藉口,用心靈提示與自己一般俗氣的人們憶起或追尋美好的事物情理。」阿盛的著作很多,著有散文集《行過急水溪》、《火車與稻田》、《民權路回頭》等近二十冊,小說《秀才樓五更鼓》等,作品多篇收入高中及大學國文選教材。除了潛心創作,阿盛也從1994年起成立「寫作私淑班」,這是台灣第一個由作家創設的現代文學欣賞「私塾」,採取小班教學制,每班收十二名學員,上課地點在阿盛自宅。學生年齡以20到40歲最多,行業則無所不有。這個寫作班對於鼓勵文學愛好者投身創作,具有非常正面的效果。
【檔案二】阿盛的散文「廁所的故事」:
1978年3月,阿盛在聯合報副刊發表了〈廁所的故事〉,引起台灣文壇廣泛的討論,因為,以如此俚俗的事物作主題,卻寫得逸趣橫生的散文在過去比少見。這篇文章讓阿盛在寫作路途上有了一個真正的起點。出身中文系的阿盛,能夠巧妙的表現台灣方言之美而不失其真。他用庶民的文化語言作為血肉,泯除了文人士大夫的貴族氣,塑造出既具本土性,又擁有傳統文學之美的風格。這是阿盛散文最迷人之處。現在,就請欣賞〈廁所的故事〉中的一部份。
原文:
初一那年冬天,嘉南平原大地震,震塌了村裡兩棟公用廁所,救災工作結束之後,村長開始計劃重建廁所,村長太太負責募捐工作,她幾乎天天都在村子裡跑來跑去,那陣子,米菜肥料都缺貨,物價又貴,村長太太跑了兩個禮拜,還湊不到蓋一棟廁所的錢。又過了幾天,鄰村有個有錢人到我們村子來,他說他願意負責蓋廁所的經費,條件是,水肥歸他收一年,村裡的人開會通過,半個月後,廁所蓋好了,還裝了水箱,那個有錢人每天派車子來載水肥,聽說他包辦了好幾個村子的水肥,轉手賣給魚塭和農家,一桶二十五塊錢。過了一陣子,他問村長,為什麼你們這裡的水肥特別少?村長說,本來就這麼些,他不相信,硬說有人偷肥,村長說那東西又不吃,誰要偷?兩人先是在路上吵,一直吵派出所,又吵回路上,然後再吵進派出所。警察耐心地分析:這裡的人八成以上種甘蔗,根本不要肥料,村長保證沒有人偷去吃,那個有錢人氣得臉都歪了,他嘀咕著說,這樣下去會賠本,生意真不好做,怎麼大家不多拉一點?怎麼不多拉一點呢?大約一個月後,政府大量配給農肥,接著肥料兩次跌價,那個有錢人再不派車來載水肥了,村長把他找來,要他按照契約清理水肥,他說要那麼多幹什麼?又不能吃!兩個人又到派出所去,結果,一直到我唸初二上學,他都派車清理水肥,一個月一次。有一次,六叔在路上遇見他,問他水肥好不好賣?他說生意不好做:六叔又問他,想不想再跟我們村子訂契約?他說只有瘋到第三期的人才會這樣問。
我讀高一的時候,鄉裡舉辦中北部春節旅行,我也參加。第一天晚上,住在台中火車站附近的一家旅館,這才第一次看見了抽水馬桶,以前只看過圖片。住進旅館以後,大家都往廁所裡跑,鄉長站在一邊維持秩序,一面叫著慢慢來,他說留得屎橛在,那怕沒得拉?等輪到我,我一頭衝進去,看見抽水馬桶,心裡有點害怕,還好我知道是用坐的,坐了上去,也不知怎麼搞的,幾乎用了兩百公斤的力量,仍然拉不出來,外頭敲門敲得很急,我在裡邊更急,好一陣子,看看是不會有「結果」了,只好出來,身上直冒汗,鄉長問,好啦?我說好了。那天晚上,好不容易熬到廁所空了,我才放心地走進去,蹲在馬桶上:以後的兩天,我都是這樣,第四天早上,我們正在整理行李,旅館的老闆娘氣沖沖的跑來,她說不知道是那些人弄壞了馬桶護圈,我們都說,那一定不是我們,老闆娘嘮叨了許久,她說護圈是新裝上的,怎麼坐得斷?真奇怪!
【檔案三】阿盛的作品:
著 作 :
01.《唱起唐山謠》 一九八一年九月‧蓬萊出版社
02.《兩面鼓》 一九八四年五月‧時報出版公司
03.《行過急水溪》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時報出版公司
一九九七年三月‧轉九歌出版社
04.《綠袖紅塵》 一九八五年九月‧前衛出版社
二○○二年三月‧轉未來書城
05.《散文阿盛》〈自選集〉 一九八六年九月‧希代書版公司
06.《如歌的行板》 一九八六年十月‧林白出版社
07.《春秋麻黃》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林白出版社
二○○二年九月‧更名《十殿閻君》轉華成出版公司
08.《阿盛別裁》〈自選集〉 一九八七年七月‧希代書版公司
09.《吃飯族》 一九八八年四月‧希代書版公司
10.《滿天星》 一九八八年十月‧希代書版公司
一九九九年四月‧轉幼獅出版社
11.《春風不識字》 一九八九年三月‧號角出版社
12.《阿盛講義》〈自選集〉 一九八九年七月‧時報出版公司
13.《秀才樓五更鼓》〈長篇小說〉 一九九一年四月‧時報出版公司
一九九九年七月‧轉九歌出版社
14.《心情兩紀年》 一九九一年十月‧聯合文學出版社
〈新版,二○○三年三月〉
15.《人間大戲臺》 一九九三年四月‧號角出版社
16.《船過水有痕》 一九九三年六月‧號角出版社
17.《臺灣國風》〈現代道情〉 一九九六年五月‧文鶴出版社
18.《五花十色相》 一九九六年七月‧九歌出版社
19.《風流龍溪水》 一九九七年八月‧中國百花文藝出版社
20.《七情林鳳營》〈長篇小說〉 一九九八年六月‧九歌出版社
21.《銀鯧少年兄》 一九九九年四月‧幼獅出版社
22.《作家列傳》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爾雅出版社
23.《火車與稻田》 二○○○年十二月‧臺南縣文化局
24.《千杯千日酒》 二○○三年五月‧未來書城
25.《民權路回頭》 二○○四年七月‧爾雅出版社
26.《阿盛精選集》 二○○四年十一月‧九歌出版社
編 書 :
01.《一九八五臺灣散文選》 一九八六年二月‧前衛出版社
02.《青春嶺》 一九八七年一月‧號角出版社
03.《海峽散文一九八六》 一九八七年二月‧希代書版公司
04.《春秋臺北》 一九八七年八月‧書評書目出版社
05.《歲月鄉情》 一九八七年八月‧書評書目出版社
06.《海峽散文一九八七》 一九八八年三月‧希代書版公司
07.《扶桑四季紅》 一九八八年五月‧躍昇文化事業公司
08.《百禽有情天》 一九八八年五月‧躍昇文化事業公司
09.《新臺北人》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希代書版公司
10.《新小說人》 一九八九年三月‧希代書版公司
11.《海峽散文一九八八》 一九八九年三月‧希代書版公司
12.《海峽散文一九八九》 一九九○年五月‧希代書版公司
13.《海峽散文一九九○》 一九九一年五月‧希代書版公司
14.《打開抽屜都是你》〈寫作私淑班作品合集〉 二○○一年五月‧麥田出版社
15.《裁一緞碧華》〈寫作私淑班作品合集〉 二○○二年二月‧未來書城
16.《第五個季節》〈寫作私淑班作品合集〉 二○○二年二月‧未來書城
17.《夏天踮起腳尖來》〈寫作私淑班文學獎作品集〉 二○○三年七月‧爾雅出版社
18.《午後爵士》〈寫作私淑班五人集〉 二○○三年十月‧鷹漢文化
19.《臺灣現代散文精選》 二○○四年九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玻璃瓶裡的夏天》〈寫作私淑班五人集〉 二○○五年九月‧幼獅文化
【檔案四】有關作家阿盛的報導:
老阿盛 尋找 新讀者 出版《夜燕相思燈》
專訪/黃麗群(本報記者) (20071022)中時電子報
1950年生的阿盛,再過幾年就是耳順之齡,說是老作家不為過。然而談話間又不令人特別意識到他的年紀。在他兼做家居與「寫作私淑班」課室的15層高樓客廳裡,四壁張掛了混揉古今的各種裝飾品,有現代畫,有古董雕花板,他指著背後一幅玻璃裱框霞披說:「收來20多年了,現在要找品相這麼完整的,已經很不容易。」
讀者對阿盛的印象,大概也像這件古物霞披一樣:有點年紀,卻又是保存良好的鄉土風味。他形容自己搭的是「台灣傳統的最後一班列車」,在青春期之前完整經歷了去古未遠的典型台灣農村,「例如我讀《歷史月刊》,裡面出土的周朝的犁,跟我小時候家裡用的一模一樣。再後來的鄉村,就已經是現代化的鄉村了。」他說。但他筆下的鄉土又不那麼典型,既無悲情,也非溫情,恐怕未必符合某種特定想像,非要說的話,應該是「人情」吧。早出晚歸、茶飯進退,充滿常民生活的趣味與誠意。
但阿盛對都會現象及青少年語彙的掌握,亦頗有可觀。七○年代後他北上讀書、工作、定居,看著台北城景步步上探天際,前半生與後半生的落差、文類風格的轉換,恰可在他日前出版的新作《夜燕相思燈》(遠流)裡尋獲蛛絲馬跡。該書分做兩卷,第一卷為散文,舒緩微甘,是阿盛向來擅長且業已消失殆盡的昔年鄉間風景;第二卷收入短篇小說,筆調不容喘息,是城市玻璃帷幕內外的辛辣現世。他在九○年代媒體榮景時期離開報社工作,至今已有10多年,問他如何把這些早已不在生活裡的人事捏塑得眉目如生?他笑笑,「觀察呀,或者接收一些訊息呀。」
1980年代開始出書,阿盛也經歷過台灣出版與純文學的一段風光。寫作、成名,只要出書好像都能賣。然後衰退。聊起這些,阿盛未如意料之中的說些老人老話──既緬懷昔日、且痛陳當今文風之澆薄、閱讀之式微;而是淡然地說:「其實都一樣,純文學本來就是小眾,就算是最好的年代,文學人口也都是差不多的。不太可能有一天大家統統跑來讀;也不可能一下子統統跑光,基礎在於閱讀與書寫是人類永恆的慾望。」
當然,有沒有人願意閱讀自己,書寫者如何可能不在乎?關鍵未必在於銷量版稅,而是一點投契與認同的星火。寫作固然要耐得住寂寞,但在全然孤獨的真空裡能否持續燃燒,終究是很可疑的。這次出版《夜燕相思燈》,阿盛接受了出版社的提議,在版稅上稍稍讓步,換取行銷與宣傳的餘裕。對一個老派作家而言,難道不覺得這是奇技淫巧?他有點兒詫異:「不會啊!怎麼會?」隨後又有點兒自嘲地說:「我出書出多啦,你也知道,文學書的版稅,再怎麼爭也就是那樣囉,還不如讓他們拿來多做點事,書能賣得好的話,對作者不也是好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