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協會在彰化開會情形


 


上週四跟台南的朋友說想要到國立台文學館參觀,


於是趁著要到台南出差的機會,


提早於週日中午抵達台南,


很巧得是剛好碰到台灣文學館正展出「台灣化協會在台南」特展,


在裡面看了許久,


雖說台灣文化協會成立於台北,


有很多的重要活動活躍於中部,


但是經過這一次的特展,


從各項資料及珍貴的圖片中,


讓我也瞭解到台南的熱血人士在日據時代,


也曾經做出極大的貢獻。


此一展覽從10/17到下個月底為止〈1008/1/31〉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可以前往參觀。


 


由於我一向很喜歡走路,


好在相陪的朋友也算是屬於健行者一族,


在參觀了台灣文學館後,


我們順著路也一併走訪了忠義國小內於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武道館、


南門城的碑林以及剛整修完畢不久的吳園〈日據時代的人民大會堂〉,


我也用照相手機拍了不少鏡頭,


但礙於帶到台南出差公司用的Notebook沒有讀卡機的設備,


無法將今天所拍攝的照片PO出來,


等到我回到台北後再陸續公佈吧。


今天承蒙朋友的陪伴,


讓我享受了一個下午的文化之旅。


 


另外,在新光三越百貨等待朋友的時候,


因為好奇而走進一家鐘錶店,


讓我荷包也失了一些血,


敗家又買了一支機械表。


更好玩的是,


在參觀台灣文學館的時候,


遠在外國的朋友也打了通越洋電話給我,


她告我說她的小朋友學校放假,


她帶小朋友去玩直排輪,


她剛好在附近的購物中心用餐,


她翻開通訊錄看到我的電話,


就直接撥手機給我了,


她還說他們那裡透過網路打國際手機的費率與當地的差不多,


所以她跟我聊了起碼有十來分鐘的時間,


希望她不要為了這通越洋電話破費太多喔!


最進似乎跟部落格的朋友互動比較頻繁,


也虧了有部落格這個平台,讓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也讓我多了很多見聞,長了很多知識。


真的要感謝各位和我互動的朋友們,


謝謝您們一直陪著我,


真的感恩大家。


 


 


蔣渭水照片


 


文化協會在台南


展覽日期 2007/10/17~2008/1/31


展覽簡介 「台灣文化協會」(以下簡稱文協),在台灣史逐漸顯明的現今,已不再是陌生的字詞,然而它與現當代的社會景況;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何關連及影響,卻是個新鮮的課題,值得深入了解與探究。本特展,將別出以往媒體與學界所闡述的文協印像,呈現南方觀點,以及從南方出發的文協歷史,從許多珍貴的史料中,補足了過去被敘述的文協歷史,在這特展中,將靈活展現許多感動的故事,令人驚豔的串連。台灣文化協會在台南,台南人的故事,全台灣的歷史。


展覽地點 展覽室C


展覽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蔣渭水在台北營業的大安醫院舊址〈此建築物從日據時代保留迄今〉


 


 


延伸閱讀:


 


◎台灣文化協會


台灣文化協會,是日治時期影響台灣甚鉅的一個團體。承接自同化會新民會


1921年10月17日台北大稻埕的靜修女子學院(今靜修女中)召開成立大會,有一千多人出席,以醫師、地主、公學校畢業生、留學回國的學生為主。初期主要人物有林獻堂王敏川林呈祿蔡惠如李應章林幼春蔣渭水蔡培火連溫卿等。隨後通過以林獻堂為總理、楊吉臣為協理、蔣渭水為專務理事。


以《台灣民報》做為協會宣傳工具,在台北新竹臺中員林台南等地設立十餘處讀報社。並四處舉辦演講。並舉辦各種講習會。除了邀請《台灣通史》作者連雅堂主講台灣史和漢文、哲學博士林茂生也曾主講西洋歷史外、身為醫生的蔣渭水也下場主講公共衛生。更有擔任律師或學有所長的會員主講法律和經濟學(如遠從哥倫比亞大學回來的陳炘)等。據統計,在1925年1926年中的聽眾即達23萬人之多。本來文化協會還打算設文化義塾,以幫助家境貧困的小孩上學,不過申請時被駁了回來。另外自1924年起文化協會也趁暑假時舉辦名為「夏季學校」的夏令營。由身為總理的林獻堂熱心提供自家大宅院做為教室和宿舍。當時文協的專務理事蔡培火基於重視電影對大眾的教育功能,遂於1925年東京購買社會教育影片十數卷,成立名叫「美台團」之機構,訓練青年志士專管機器、說明影片,林秋梧即是當中著名的辯士。


1927年1月3日,左右兩派人馬正式對決。而由一些連溫卿引介加入的左派青年控制整個會場;蔡培火等人一見大勢已去,自知寡不敵眾,只好退出令謀出路。終於導致文協分裂,轉由左派連溫卿王敏川掌權的新文協。而右派則離開文協,另創台灣民眾黨。而由左派掌權的新文化協會除了延續演講會及據團演出外,更聯合左翼的農民建立共同戰線,積極介入工農運動,爭取領導工會的機會。並創辦《台灣大眾時報》加上原有的新劇劇團,繼續宣揚自己的理想。可惜新文協不久又因王敏川主導的「上大派」(多為留學上海大學的台灣學生為主)與以連溫卿為代表的派別不合,雙方互扯後腿。接著在上海成立的台灣共產黨在日本共產黨指示下,由謝雪紅在台灣成立「島內黨中央」,進一步影響文化協會及台灣農民組合。不久連溫卿一派則因失去主導權於1929年慘遭除名,台北支部廢止,最後文化協會變成台灣共產黨的附屬組織,失去自己的聲音。


隨著一連串的分裂再加上多人入獄,到了1930年12月,台灣文化協會終告名存實亡的狀態。


 


 


◎蔣渭水


蔣渭水(1890年8月6日1931年8月5日),字雪谷,宜蘭人(今宜蘭縣宜蘭市)。為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的創立者,被視為最重要的左派非暴力抗日運動領導領袖之一。


蔣渭水父親蔣鴻章在宜蘭城隍廟相命為業,所以自幼熟習台灣宗教民俗活動,後受業於宿儒張茂才,之後就讀宜蘭公學校;二十一歲(1910年)考進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現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1915年畢業後,曾分發宜蘭醫院實習一年,而後即在台北市大稻埕太平町(今延平北路)開設大安醫院。並於1917年成立春風得意樓,經常邀集醫師、學生與社會人士討論有關台灣社會弊病與興革方法。1920年起蔣渭水開始參與台灣議會設置運動1921年與其他同志成立台灣文化協會,作為提倡民權之啟蒙運動的組織,1923年治警事件被判刑4個月,1925年又因反抗總督政令被囚禁4個月,兩次入獄被監禁一百四十四天。蔣渭水一生受日本方面拘捕、囚禁達十餘次之多。


但是1927年臺灣文化協會卻因為左右派的路線之爭而告分裂,之後蔣渭水成立台灣民眾黨,並且出任中央常務委員兼掌財政部長。臺灣民眾黨是爭取地方自治、提倡言論自由,是臺灣第一個有現代化性質的政黨。蔣渭水於1928年籌組繼「台灣工友總聯盟」,並與「台灣農民協會」聯合以進行階級鬥爭,但是蔣渭水的行為受到黨內右派所批判,1930年林獻堂、蔡培火葉榮鐘等人退黨並籌組「台灣地方自治聯盟」。臺灣民眾黨不只一次向國際聯盟控訴日本在台灣販賣鴉片特許制與霧社事件,逼使日本政府採取醫療措施,讓臺灣的情況得到國際的注意。


由於臺灣民眾黨尊崇孫文學說,在謝春木、蔣渭水等人主導之下卻逐漸往農工運動邁進,所以在1931年被台灣總督府勒令解散,同年蔣渭水因腸傷寒過世,留下「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遺言,年僅41歲。


黃煌雄稱譽蔣渭水為「台灣的孫中山」,葉榮鐘也表示「革命家最大的必備條件,就是始終不渝的反抗精神,……渭水先生在這一點,可以說是夠水準的領袖。」而蔣渭水於1931年8月23日的「大眾葬」,更多達五千人參與。


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定名為蔣渭水高速公路,臺北市錦西街錦西公園改名為蔣渭水紀念公園。


 


蔣渭水長子憶父︰台灣應獨立


自由時報報導2007年8月12日 星期日


〔記者彭顯鈞/台北報導〕蔣渭水的長子蔣松輝昨日表示,「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也是世界的台灣!」台灣應該獨立,共同在這個島嶼為台灣人打拚,才是台灣人,「如果不是,就是掛羊頭賣狗肉」。


高齡九十五歲的蔣松輝昨應邀,在北市白壽健康會館主講蔣渭水的事蹟。現場先播放台北市政府製作的蔣渭水生平紀錄片,蔣松輝仔細觀看後表示,算是很客觀,很感謝。


藍綠陣營都讚揚蔣渭水的貢獻,蔣松輝感激之虞,認為如果牽涉到選邊的問題,確實很困擾。


蔣松輝強調,父親當年就主張,「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台灣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台灣不僅是台灣人的台灣,更是世界的台灣,所以,「台灣應該獨立,成為世界的台灣!」


他進一步指出,共同在台灣這個島嶼生活,為台灣打拚的人,才是台灣人,如果沒有這樣的心,就是掛羊頭賣狗肉。


對於蔣渭水投身政治及社會改革運動,蔣松輝表示,主要是受到「小醫醫人、大醫醫國」的觀念所影響。當時,蔣渭水廿歲開始學醫,正好是孫中山領導中國革命成功,受到啟發,而孫本身就是醫生。


此外,蔣渭水學醫期間,也受到一位日本醫生提出的「小醫醫人、大醫醫國」觀念所影響,因此投身改革運動。


他也回顧,父親當年在台北開業五年,診所的生意很好,但父親不會理財,最後只留下債務;父親當年向日本人爭取平等地位,籌組文化協會以提升台灣人視野,背後有強烈的使命感。


 




我今天敗家買的機械表〈白色表面那一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