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o sir with love   Lulu

Those schoolgirl days of telling tales and biting nails are gone
But in my mind
I know they will still live on and on
But how do you thank someone who has taken you from crayons to perfume?
It isn't easy but I'll try

If you wanted the sky
I would write across the sky in letters
That would soar a thousand feet high
'To Sir with love'

The time has come for closing books and long last looks must end
And as I leave
I know that I am leaving my best friend
A friend who taught me right from wrong and weak from strong
That's a lot to learn but what can I give you in return?

If you wanted the moon
I would try to make a start
But I would rather you let me give my heart
'To Sir with love'


 


吾愛吾師    露露

那些在女子學校的日子
說著故事、咬著指甲的歲月已逝去

但是我知道,這段歲月將依然活在我心中

但是妳該如何感謝,那個從蠟筆到香水一直引導妳的人

那並不容易,但我願意試試



如果你要整片天空
我會在天空上寫滿字
那將會有一千英呎高
寫著"吾愛吾師"

闔上課本的時刻已來到
最後的一瞥還是要結束
當我離開
我明白我將離開我最好的朋友
一個教導我,分辨對錯、從軟弱變堅強的朋友
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但我能送你什麼來報答你呢?


 


如果你想要月亮 
我會努力試試看
但我寧可你讓我把心獻給你
寫上"吾愛吾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wNNLePF9e4




 


這是電影"吾愛吾師"的主題曲,影片上映的日期是1967,


那時候我還是一個四歲的小孩子呢,


這是所有描述師生感情的電影中相當膾炙人口的一部片子。


片中飾演老師的是黑人演員薛尼鮑迪,


他曾在1963年以「流浪漢」(Lilies of the Field)這部電影,


而成為奧斯卡第一位黑人影帝。


演唱本片主題曲的露露也參與了"吾愛吾師"該片的演出。


在此片中,薛尼鮑迪飾演一名中學教師,應聘到倫敦的公學任教,


學生都是喜歡惹事生非的頑劣青年,甚至有學生直接向他挑釁。


但他總是施展渾身解數運用各種方法來感化這群壞學生,


最後終於贏得了應有的尊敬。


這部電影由英國導演詹姆斯.克萊威爾導演,


導演技巧可以稱得上既流暢而富有戲劇張力,


而再片中飾演個性強烈的學生,雖然是新人,但演技也極為突出,


所以可以將這部經典電影拍得相當具有吸引力。


當然啦!


這部電影的高潮還是藉由女歌星魯魯所飾演的班上一名調皮學生,


當她被老師感化之後,


在舞會中唱出感念老師的主題曲"TO SIR,WITH LOVE "時,


賺了不少觀眾的眼淚。


 


 


每次聽到To sir with love這首歌曲的時候,


我總會想起我國中一年級的導師,


迄今我還一直記得她的名字。


只因為她是第一個點出我少爺脾氣的老師,


她總認為我那時候後雖然聰明,


而且或許自小成績就一直很好,


所以養成了自以為是不夠謙虛的缺點。


她也是第一個我大聲頂嘴的老師,


卻也很厲害地把我叫到訓導處當著訓導主任訓話的人,


因為訓導主任的嗓門比我還大,


她在那裡訓我話,我連吭一聲都不敢,


因為只要我一頂嘴,訓導主任一定會大聲出面制止我的。


而且她也是第一個發現我很喜歡閱讀課外讀物的老師,


屢次推派我參加各種大小陣仗的閱讀測驗比賽。


記得我第一次得了個閱讀測驗比賽第二名回來,


她還送我一本由今日世界出版社發行的「湯姆歷險記」送我,


也讓我開始知到了有馬克吐溫這號人物。


總之,


這位老師大概是我青春期唯一讓我從不服氣到轉為佩服的老師。


也因在她的調教之下,


我才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從此懂得做人要謙虛,而且更能去體諒別人的道理。


 


老師,我想現在您應該也已經退休了吧!


讓我再次為您輕唱這首To sir with love


吾愛吾師。




馬克吐溫


 


電影「吾愛吾師」小檔案:


片名:吾愛吾師


英文名:To Sir, with Love
導演:
James Clavell
主演:薛尼鮑迪
Geoffrey Bayldon Judy Geeson Peter Atard Ann Bell
類型:
劇情
預告片:
上映:1967年01月14日
地區:
英國  對白:英語


 


延伸閱讀:


◎今日世界出版社


今日世界出版社原為香港(台北)美國新聞處的內部組織,以推廣美國文化為職志。自一九五0年代玉一九八0年代中期,今日世界出版了兩百餘冊的譯著,對於過去四十年來美國文學在台灣的推廣影響深遠。


 


 


◎湯姆歷險記


湯姆歷險記是馬克吐溫寫主角湯姆與哈克以及幾個死黨同學的探險故事。


書中湯姆是個很聰明又頑皮的孩子,而且具有勇氣和冒險犯難的精神。


湯姆的聰明以一事為例:他因頑皮被姨媽處罰粉刷柵欄油漆,但他利用簡短的人性心裡令全村小孩為他服務﹐而且還得到他們所付的酬勞。還有一次,湯姆和哈克以及死黨喬因挨罵而離家出走,他們跑到孤島上露營數日,當全村哀傷的正在弔祭他們之時,大膽的湯姆竟以若無其事的態度回鎮上參加自己的喪禮。書中最後﹐湯姆和一女同學貝琪到鐘乳石洞探險而迷路,他亦展現出無畏的勇敢精神帶領貝琪離開絕命的山洞,更因此在山洞巧遇大盜,得知珠寶的下落而致富,湯姆


於是成了鎮上最神氣的英雄。




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Mark Twain


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說家。雖然其家財不多,卻無損其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其交遊廣闊,威廉·迪安·豪威爾斯布克·華盛頓尼古拉·特斯拉海倫·凱勒亨利·羅傑諸君,皆為其友。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於其心靈裡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納稱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其於1910年去世,年七十五,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


「馬克·吐溫」是其最常使用的筆名,一般認為這個筆名是源自其早年水手生涯,意思是「兩個標記」,亦即水深兩潯(1約1.8),這是輪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條件。但亦有一說,指其在西部流浪時,經常在酒店買酒兩杯,並要求酒保在帳單上記「兩個標記」。然而,孰真孰假,或兩者皆虛,則無從稽考。



馬克·吐溫於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的佛羅里達鄉村居民點的鄉村的貧窮律師家庭。他是家中7個小孩的第6個小孩。他只有兩個兄弟姊妹可以在童年過後倖存下來,他的那兩個兄弟姊妹就是哥哥奧利安·克列門斯(Orion Clemens)(1825年7月17日 - 1897年12月11日)和姊姊帕梅拉(Pamela)(1827年9月19日 - 1904年8月31日)。他的母親瑪格麗特(Margaret)在他四歲時死去,而他的哥哥班傑明(Benjamin)(1832年6月8日 - 1842年5月12日)在三年後亦死去了。他的另一個哥哥Pleasant(1828年 - 1829年)只活到吐溫出生前三個月。繼這班年齡較馬克·吐溫大的兄弟姊妹之後,吐溫又有一個弟弟--亨利·克列門斯(Henry Clemens)(1838年7月13日 - 1858年6月21日)。在吐溫4歲時,他們一家遷往密蘇里州漢尼拔(Hannibal)的一個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而這就成為了他後來的著作《湯姆·索亞歷險記》和《頑童流浪記》中聖彼得堡的城市的靈感。那時,密蘇里州是聯邦的奴隸州,而年輕的吐溫開始了解奴隸制,這成為了往後在他的歷險小說中的主題。


馬克·吐溫是色盲的,而這激起了他在社交圈子的詼諧玩笑。1847年3月,當吐溫11歲時,他的父親死於肺炎。接著的那一年,他成為一名印刷學徒。1851年,他成為一名排字工人,也有投稿,並開始給他哥哥奧利安創辦的《漢尼拔雜誌》(Hannibal Journal)寫草稿。在他18歲時,他離開漢尼拔並在紐約市費城聖路易辛辛那提市都當過印刷工人。22歲時,吐溫回到密蘇里州。在下密西西比河到紐奧良的旅途中,輪船的領航員「碧士比」要吐溫終身成為輪船領航員,而這職業是當時全美國薪資第三高的職業,每月250美元(等於現在的155,000美元)。


由於那時的輪船是由很易燃的木材建造,因此在晚間亦不可以開燈。領航員需要對不斷改變的河流有豐富的認識,因而可以避開河岸成百的港口和植林地。吐溫在他得到領航員執照(1859年)之前花了2年多一絲不苟地研究了密西西比河的2000米。在得到執照前的訓練期間,吐溫說服他的弟弟亨利·克列門斯與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工作。亨利死於1858年6月21日,那是由於亨利工作的那艘輪船爆炸。吐溫為此感到極內疚,並在餘生中一直覺得他自己需負上責任。可是他繼續在河上工作並一直是領航員,直到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而縮減了密西西比河的交通。密蘇里州是一個奴隸州,並被大部分人視為是屬於南部的一部分,但密蘇里州並沒有加入聯邦。當戰爭開始時,吐溫和他的朋友加入了一隊聯邦的民兵部隊(這在一部1885年的短故事「The Private History of a Campaign That Failed」中有相關描述),並加入了一場戰爭,在那場戰爭中有一個人被殺。吐溫發現他根本不能忍受自己殺任何人,因此他離開了。他的朋友加入了南軍;吐溫則到他的哥哥奧利安那裡去,那時奧利安被任命成為內華達的州長的祕書並管理西部。


吐溫與他哥哥乘公共馬車花了2星期多橫越了大平原區洛磯山脈。他們到了鹽湖城摩門教的社會。這些經驗成為了《艱苦歲月》一書中的主要部分,並給《卡城名蛙》提供了資料。吐溫的旅程結束在內華達維吉尼亞城礦那裡。在那裡,他成為了一名礦工


在放棄礦工一職後,吐溫在維吉尼亞城的一家報紙《企業報》工作。


吐溫次後到加州舊金山旅行,在那裡他繼續當一名記者,並開始做演講。他見了其他作家如布瑞特·哈得等。一次他被分配到夏威夷州,而這成為他的第一次演講。1867年,一家當地的報紙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區的輪船旅遊。


在他往歐洲中東的旅程期間,他寫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他亦見了查爾斯·蘭登(Charles Langdon)並看到蘭登姊姊歐麗維亞(Olivia Langdon)的相片。吐溫對她立即一見鍾情。他們在1868年見面,並在一年後訂婚,1870年於紐約市艾瑪拉結婚。歐麗維亞生了兒子蘭登,但蘭登在19個月時死於白喉


1871年,吐溫一家遷往康乃迪克州哈特福特。在那裡歐麗維亞生了3個女兒:蘇西、克拉拉和。吐溫亦成為了作家威廉·迪安·豪威爾斯的好朋友。


吐溫之後再度到歐洲旅遊,這在1880 年一部書《浪跡海外》有作描述。1900年他回到美國,給他的舊公司償清欠款。吐溫的婚姻維持了34年,直到歐麗維亞於1904年去世。


1906年,吐溫開始給《北美評論月刊》寫他自己的自傳。一年之後,牛津大學把一個文學博士學位頒給他。


吐溫比讓和蘇西都活得久。他經過了一段憂鬱的時期,這是從他的愛女蘇西在1896年死於腦膜炎時開始的。歐麗維亞在1904年的逝世及讓在1909年12月24日的死令吐溫更憂鬱。



馬克·吐溫的第一部巨著《卡城名蛙》,在1865年11月18日於《紐約週六報刊》首次出版。這作品在那裡出版的唯一原因是因為它完成得太遲,趕不及納入阿特姆斯·沃德收集美國西部特色著作的書中。


這以後,《沙里緬度聯邦報》派馬克吐溫去當時被稱為三明治群島夏威夷作通訊記者,給聯邦報寄來關於那裡的事情的信。後來他在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地報》工作時也是根據這些幽默的信件寫出的,因為《加利福尼亞大地報》派了他取道巴拿馬運河從舊金山到紐約市,作巡迴記者。當時他就不斷寄出信件給報紙出版,諷刺而幽默地記錄他的所見所聞。1867年6月8日,吐溫乘遊艇前往費城,要住5個月。這一遊導致了《傻子旅行》的誕生。


1872年,吐溫出版了第二部旅行文學著作《艱苦歲月》作為《傻子旅行》的續集。《艱苦歲月》的內容是吐溫到內華達的旅程及在美國西部的後期生活的半自傳式描述。這書以「傻子」對歐洲和中東的很多國家的批評來諷刺美國及西方的社會。吐溫的下一作品《艱苦歲月》把焦點放在美國社會上。之後的《鍍金時代》並不是旅行文學作品,因為這以前的兩本書都是旅行文學作品,而這是他第一次寫小說。這本書亦很著名,因為這是吐溫唯一一本與人合作寫成的書;這本書是由吐溫和鄰居查爾斯·達德利·沃納寫成的。


吐溫之後的兩本著作均是關於他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經歷。《密西西比河的舊日時光》一系列的小品在1875年出版於《大西洋月刊》,最具特色的是吐溫對浪漫主義的醒悟。吐溫在《舊日時光》之後更著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之後吐溫寫了《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描寫了他在漢尼拔的童年。吐溫模仿自己小時候的性格,塑造出湯姆·索亞的性格來。這書亦引入一角色哈克貝利·費恩配角


王子與乞丐》的故事情節雖然今天常出現於很多電影和文學作品中,但其實並不普遍被接納。這是吐溫首次嘗試寫「乞丐」,其缺點是吐溫在英國社會並沒有太足夠的經歷。《王子與乞丐》寫作期間,吐溫亦開始了《頑童流浪記》的寫作,並也把另一部遊記,《浪跡海外》完成掉。《浪跡海外》是馬克·吐溫往中歐及南歐旅行的遊記。


吐溫之後的出版著作為《頑童流浪記》,這本書出版以後,令他成為更著名的偉大美國作家。《頑童流浪記》是《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續集,嚴肅的氣氛比後者更為濃厚。這書成為了美國大部分學校的必修書,因為哈克放棄服從規矩,而很多這樣年齡的人正是這樣想(哈克的故事背景為還有奴隸制的1850年代)。吐溫於1876年夏,《湯姆·索亞歷險記》發行後手寫了約400頁的《頑童流浪記》故事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e'view 的頭像
    Shane'view

    Shane's View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