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車站


 



其實我很喜歡一個人或是少數人去玩,


因為這樣才可以隨身所欲的走到哪看到哪,


所以除了少數因公司旅遊必須跟團外,


我出國旅遊大多選擇自助旅行,


甚致在國內四處趴趴走,


我也大多選擇一個人或是和好朋友等少數人的旅行方式。


 


我好幾次在文章中提到我曾搭台鐵的通勤電車到宜蘭玩的事情,


在這班從台北縣樹林開往宜蘭蘇澳的通勤電車行程裡,


有一個站,叫做:菁桐,這個地名,一直都讓我印象深刻,


但是好幾次我都沒有下車過,一直很想去!


眼看今年度的休假結算日就快到了,


Uncle還有近二十天的假沒休完,


想說這個週五剛好可以請一天假,搭火車到平溪鄉逛逛,


沒想到說巧不巧,週四下午假單剛送出去後不久,


以前任職的廣告公司老同事突然打電話給我,


說他最近手上沒有設計案要做,問我要不要出去玩,


於是當下就跟他約好到平溪和菁桐兩個地方走走,


由於同事只曉得平溪和菁桐兩個火車站以及皇宮茶坊的位置,


其他一些相關的景點他也不熟,


好在平常uncle都有做功課,


所以其他的景點就由我引導,他開車的方式,


就這樣陸續完成我們當天的旅程。






菁桐火車博物館外觀


 



週五上午平溪老街下著雨,


或許因為不是假日的關係,


整條老街顯得空蕩而蕭條,


但這卻是我最喜歡的旅遊方式,


因為可以避開吵雜的人群,一個人獨自享受老街的寧靜,


由於同事只對吃吃喝喝比較有興趣,


對於些人文歷史的東西沒輒,加上又下著雨,他懶得下車,


所以他就放我一個人在平溪老街自由的晃著,


隨我高興怎麼逛就怎麼逛。


 


中午時後,我們是到菁桐的「皇宮茶坊」用餐,


由於同事對建築就感到興趣了,所以我就帶領著他,


徹底的走了一趟菁桐白石腳日本宿舍之旅,


在下著小雨的小徑上走著,看著質樸又帶詩意的日本傳統木建築,


實在是很浪漫的一件事情,可惜的是,


這趟浪漫之旅是兩個大男人一起逛的,


似乎是有點美中不足啦!


不過沒關係啦,即使是兩個大男人欣賞浪漫的美景,


Uncle還是有辦法善盡導遊之責,


娓娓說出有關這一片日本宿舍群的故事啦,


當然,也順便一起分享給各位好朋友囉:





菁桐火車站附近老街


 



菁桐白石腳的礦場員工宿舍的故事:


「北海道」及「東京」,是菁桐人對當地礦場職員宿舍的稱呼,


這一群位於白石腳的日式建築,原本有30多間,


因耐不住歲月的摧殘,已經有大部分的建築物都已菁毀壞,


但是受到幽靜的日式風味所吸引,


這個區域現今已成為一些偶像劇及廣告片拍攝的熱門地點。

菁桐白石腳的礦場員工宿舍,是在民國27年前後所建,


那是台陽公司為了安置旗下員工住宿,而在此地大興土木建造的,


大約總共興建了30多棟的日式房舍,分別供給不同職務層級的員工住宿,


由於整個區域充滿濃厚的日式風情,後來菁桐人遂以日本的地名稱呼此地,


因此菁桐礦坑旁供台籍所工頭居住的地方竟被稱為「北海道」,


而礦場場長居住的地方就被稱做「皇宮」,


而「皇宮」連同整個高級主管所居住的區域,以及台陽俱樂部,


也就是當地人稱乎為「太子賓館」的地區,則被稱為「東京」。

沿著緩坡所興建的白石腳員工宿舍區,


和狹小的菁桐老街比較之下,顯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坐落廣闊的基地上,每一棟日式房舍都隱身在綠樹成蔭的庭院中,


河水輕柔地流過,河岸邊野薑花不時地吐露著芬芳,


經過過民生橋,〈怎麼取個這麼沒有詩意的橋名,真想不透?〉


迎面看到的是一段上坡道,是目前開放做民宿的「北海道民宿區」,


這兩棟建築物正是「流星花園」與「貧窮貴公子」的取鏡地點,


再走過去不遠,就是礦場場長宿舍前的石階梯了,


黑瓦平房、石階梯,日式木建築,


置身此地彷彿時空直接走入了50年前的日據時期一般 。


這棟礦場場長居住的宿舍,現已做為民宿,取名為「皇宮」,


他們有供應簡餐及咖啡,我和同事就是在這裡用中餐的。


 


 


用餐完畢後,我就帶領同事到台陽俱樂部去觀賞,


這一棟建於昭和14年(民國28年)的屋舍,佔地約600多坪,


內部區分為會議廳、餐廳、歐式交誼廳、書房、傭人房等19個房間,


因為係台陽公司為了迎接當時日本皇太子來台訪問所建的,


因此稱之為「太子賓館」,但後來日本皇太子並未來訪。


〈這個建築和九份的「太子賓館」的建蓋原因似乎都是一樣的。〉


台陽俱樂部的主體是以台灣阿里山高級檜木建成,


雖然是以日式建築為主體,但也有不少受到歐式建築風格的影響,


如門口彩繪玻璃的使用,以及交誼廳的設計,


都與傳統日式建築不同,所以應該稱為折衷式建築。


〈可惜此一建築只限假日開放,我們當天就只能在外面欣賞而已。〉

現今建築物的產權係礦業蕭條之後,


據稱台陽俱樂部以一百萬轉售給佛教淨土宗、法號慧宗的王華飛師父,


並將之改名為「渠蓮精舍」,慧宗師父往生後由其弟王華玉接管,


現由王華玉的後代管理,同時聲請政府縣立古蹟,


並在91年以收費方式開放民眾參觀。

在經過一甲子的歲月摧殘,台陽俱樂部建築已有相當程度的損毀,


尤其是屋頂的部分,在黑瓦逐漸破損之後,


現已全部改為油毛氈瀝青的簡陋建材,看著堆在旁邊的瓦片,


感覺上似乎與整體建築形成很不協調的景象,


這個問題在其他附近的日式建築群也都同樣發生,


真的很可惜,不曉得相關單位有沒有辦法協助整修阿。


台灣其實有很多地方都是很美的,


要發展台灣觀光,我認為只要有心,應該可以做得更好的。






皇宮茶坊的外觀


進入這裡,必須要脫鞋,有種置身於遙遠的北國的感受,冬天霧濛濛的時候更像。在院子中有日式庭園,另一邊是露天傘座,及富浪漫之幽情。


已有六十年歷史的全木構造日式建築「皇宮茶坊」,為於靜謐的綠蔭溪畔,此區在日治時代曾有「北海道」之稱。

隔著爬滿綠色

 


延伸閱讀


◎菁桐「皇宮茶坊」


平溪山區早期因地下蘊藏了豐富的煤礦,因此採礦盛行而繁榮起來,菁桐、白石及薯榔三村曾因盛極一時的採礦生活造就了特有的景觀、文物。

民國廿七年(日據時期昭和十三年)在白石村興建了職員宿舍群,因當時採礦工人很多,業主─台陽礦業公司就在此地依職位高低,來分配礦場所長的宿舍,稱為【皇宮】。由於為日據時期所建造,所以外觀極有日式風格,但是隨著煤礦產量的遞減,於是這些古老的日式宿舍群,成為歷經流金歲月的過去。


如今【皇宮茶坊】卻在此矗立展現風華。完整保存完好特色和異國風情的品味,不讓這建築的歷史被人遺忘。

藤蔓的矮牆向內眺望,如同回到日據時代,是當年採礦的台陽公司的主管宿舍。經過業主的巧思,內部保留了樸實的木造地板及日式拉門。

茶坊的庭院花木相伴,一方蓄養著錦鯉的小池,使此處更添風韻。濃郁的懷舊氣息,許多MV與金飾廣告,都曾以這幢日式小屋為背景。





太子賓館裡面的庭院


 


◎菁桐「太子賓館」


日本風味最濃的地方,是過去台陽礦業的俱樂部,但是地方上的人習慣稱為太子賓館,1892年台陽礦業公司為日本皇太子來台視察所建的住處,建成後昭和太子並未來住過。

建築設計上西元1920年為「和洋折衷」風格,此風格在當時是相當流行。屋內的建材多為原始建材,保存良好。考察過太子賓館的文史專家表示,賓館目前約保存80%的原始風貌。太子賓館的建築面積為600坪,建坪超過202坪,是台灣所存太子賓館中面積最大的。


像這樣單一200坪的日式傳統建築,在台灣幾乎絕跡,何況這是當年日本礦業株式會社為迎接日本皇太子前來台灣巡遊而特別規劃建造的,就格局、建材、施工都是極盡能事,以完成這座具有皇家格局的日式建築。

這座太子賓館被文建會評為「台灣百景」。





皇宮茶坊外觀


 


◎「顏欽賢先生」:
菁桐太子賓館(原名石底俱樂部)是台灣礦業大亨顏欽賢先生自費建造。建造時期為昭和十四年,裕仁已繼位為天皇。顏董事長曾在日本留學,與裕仁為同學,私交甚篤。


台陽公司職員都稱顏欽賢為「天皇陛下」。現任平成天皇在仍為太子時結婚,當時的結婚大典只有三個台灣人收到喜帖,其中一個就是顏欽賢,他準備了很久才慎重其事地到日本參加盛會。大正十二年(1923),昭和天皇還是皇太子的時候到台灣來,預定要住在顏家位於基隆的「陋園」,所以顏家特地新建了一棟宅邸「養浩樓」。


顏家的人非常令人欽佩,好事做得不勝枚舉。顏雲年在基隆設基隆博愛團,這是台灣北部有名的慈善事業,參與者包括辜顯榮、林熊徵等全省的大士紳。顏欽賢對事業腳踏實地,為人忠厚又急公好義。基隆光隆高商是顏欽賢辦的,九份欽賢國中也是顏家捐地蓋的。


 


◎「基隆顏家」:


基隆顏家台灣五大知名家族之一,發跡於台灣北部基隆地區,是台灣早期少數以企業家身分發跡的地方望族。顏家在日治時期以開採金礦煤礦起家,被稱為「炭王金霸」,之後更多角化開展事業,成為台灣的富商巨


 


顏氏家族的發跡


基隆颜家的祖先,根據日本方面的資料《台灣之官民》(橋本白水 著,南國出版協會,大正八年出版)記載,是唐朝的書法大家顏真卿乾隆四十年间,从福建安溪县金田乡率子渡台的顏浩妥,在大肚溪附近开采石材,但10餘年後遭遇大飢荒,被迫返回福建,並卒於安溪。嘉庆年间,颜浩妥其子顏玉蘭、顏玉賜再度赴台,在梧棲港一帶過著半農半漁的生活,之後北上遷居至暖暖,家族也逐漸安定下來。


顏玉蘭的兒子顏斗猛,於清道光27年(1847)在瑞芳的鮚魚坑購地開墾,成為顏家的發跡之地。居住在當地的顏家目睹當時基隆港的興盛,預測隨著海運以及各種產業的發展,作為燃料和原動力的石炭(煤)的需求市場勢必擴大,而煤礦採掘事業之趨於重要指日可待,所以積極開發各地的煤礦。顏斗猛有三個兒子:顏正选、顏尋芳、顏正春,其中由顏尋芳承繼採礦事業,並率領族人在四脚亭一帶開採煤礦。


礦業王國的興起


1895日本統治台灣後,台灣的民營礦業全部被日本當局徵收。臺灣總督府18969月,頒佈實施「臺灣礦業規則」,准許一般台灣人民申請開採,但金礦礦權(集中於基隆山一帶)分別被日商藤田組田中長兵衛掌握。爾後,藤田組將基隆山週邊煤田出租給台灣本地人,顏尋芳次子顏雲年(當時23歲)由於幫助日本當局維持瑞芳一帶礦區的治安,與日本人的關係良好,於1897獲准承租採礦權,1899設立「金裕豐號」承租瑞芳礦區,1904明治37年)取得三瓜子煤礦(位於現瑞芳車站後方)的開採權,接著又陸續取得猴硐、瑞芳一帶及深澳、平溪石底、五堵、三峽、板寮等地的採礦權,奠定了顏家礦產事業的基礎。1914時,顏家已租下藤田組在瑞芳的所有礦區。


1918,顏家與藤田組合資成立「臺北炭礦株式會社」,但在1920,藤田組將所持有的60%股份全部讓售與顏家;顏家與其他合夥人於當年9月,將臺北炭礦會社改組為「台陽礦業株式會社」,並將顏家經營的「雲泉商會」所擁有的瑞芳金礦併入,成為了掌握金、煤礦的大企業,也開啟了顏家「台陽王國」的黃金時代。1923時,顏家所投資的關係企業橫跨礦業、交通、木材、金融、水產、造船、倉儲、化工、拓殖、食品、保險....等領域,全盛時期更擁有五十幾間會社公司),規模驚人。


同一時期,日本的三井財閥屆於在日本本土經營礦業的成功,開始進入台灣煤礦業。1917,三井買下當時由顏家所承包、煤藏量豐富的四腳亭煤礦,並意圖將顏家勢力排除在外,但由於顏家不服,雙方曾針對經營權進行多次的對抗,最後在多次的調停下,顏家及三井在19183月合資成立「基隆炭礦株式會社」(但由三井擁有實際經營權),基隆炭礦在之後更佔有台灣半數的煤礦產量。


1921,顏雲年商而優則仕,出任台灣總督府評議會評議員。不過在1923,正值壯年的顏雲年卻因罹患傷寒不治去世,享年49歲。他遺留龐大的事業,由其38歲的弟弟顏國年承續,並發揚光大,不但繼續進行多角化投資,並將其事業拓展至中國大陸,而顏國年於1924造訪大陸時,更曾計畫將旗下礦業的經營觸角延伸至礦業興盛的山西。但顏國年也在1937辭世,享年52歲。


顏雲年雖是生意人,但喜好風雅,愛好吟詩,有「環鏡樓唱和集」和「陋園吟詠」(逝後刊行)遺世,但台灣著名文學家楊雲萍評其之詩「多是平平之作」。他曾任瀛桃竹聯吟會會長,也不惜財力支持詩社;「台北瀛社」1914在顏家新落成的環鏡樓(位於今日基隆市忠二路上)舉行詩盟,這是第一次的全台詩人大會。


從繁華到平靜


顏家的事業並沒有隨著顏雲年兄弟的消逝而沒落。顏雲年長子顏欽賢接掌台陽礦業後,產金量達於巔峰。而煤礦產量亦因工業發展,大量供與內銷,並銷往國外,乃成全台煤業之首。


1945台灣歸屬中華民國後,台陽礦業恢復運作,但由於台陽的日人股份過高而被國民政府接收,三年後才由顏家重掌經營權,改組為台陽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擁有金瓜石金礦的台灣金屬礦業局(公營事業,後改組為台灣金屬礦業公司)分庭抗禮。1960年代,顏欽賢為使家族企業多角化經營,進而投資造船、運輸與金屬等事業,成立蘇澳造船、三陽金屬與瑞芳工業,並買下台北客運。但依賴採礦甚深的台陽礦業,在礦藏逐漸枯竭的現實因素下,還是走向夕陽工業。1971,台陽礦業在經年累月的虧損下,終於宣告停止採礦。顏家「台陽王國」的霸業也正式劃下句點。


雖然顏家的事業已不如以往礦業鼎盛時代的規模,但當初從台陽開展出來的相關企業,迄今仍有不少活躍於商界。而顏家家族的成員,雖然已不再具有昔日擔任與當權者互動橋樑的角色,但也在各種領域擁有一片天。


基隆顏家宅園(陋園)


顏家在事業發達後,買下一位日本人的庭園作為住所,此庭園最初為日本人木村久太郎的別墅,稱為「木村御殿」,1918木村返回日本後轉售給顏家,由顏國年取名為「陋園」。顏家買下之後,將庭園大事整修、興建樓宇,並將家族成員及宗祠搬遷至此。陋園為日式為主、並揉合西式風格的庭園,規模頗大,並定期開放給一般市民參觀。因顏家愛好賦詩,陋園成為全台詩人匯集之處,因為顏家與日本執政當局的互動密切,陋園也成為當時日本官方與台灣民間菁英的交流場所。於日治時代,陋園更與林本源園邸霧峰林家宅園並列為台灣三大名園之一。


但在二戰時,陋園的部份庭院被強制充為日軍軍營,在二戰後又被國府認定為日人財產而被國軍接收,被作為眷村用地至今,目前稱為「建國新村」;而陋園的剩餘部分,之後由顏家陸續捐出作為光隆家商的校地,今日僅留下顏家宗祠等靠山部分土地,昔日規模宏大的顏家庭園已經幾無痕跡可循。


備考


基隆顏家相當熱中公益,且大力興學,是台灣幾個大家族中少數被人讚賞者。顏雲年曾成立「基隆博愛團」,在當時台灣北部是有名的慈善事業,而他也在地方上捐款建學校、蓋寺院;其名聲之遠播,連日本皇室成員來台時,也指定要下榻在顏家的陋園。


而顏雲年的長子顏欽賢,不但在九份等地捐地興學(如今九份的欽賢國中即是當初紀念顏欽賢捐贈台陽公司於九份地區2.7公頃的土地,而命名之),更接手了日治時代的「基隆商工專修學校」,改組為光隆家商至今。


顏國年的次子顏滄波是台灣知名地質學家,曾於國立台灣大學國立中央大學任教。


日本歌手一青妙一青窈父親亦為顏家人,兩人曾至九份取景拍攝電影以紀念亡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