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記得當時台北市長官邸剛剛做為藝文場地使用時,


我還在廣告公司任職,


有一次因為客戶在那裡舉行一個記者會,


那時候正逢寒流來襲,


我頂著寒冷的天氣前往參加,


因為現場人潮太多,


我只進去跟客戶寒暄幾句就走出門口觀禮,


只是覺得冷的要命,


這就是我對於台北市長官邸第一個印象。


沒想到事隔十六年,我會再度閒逛到這個地方來,


而且是在十月份一個秋高氣爽的天氣造訪,


那種強烈的對比,還真是有趣!


 




 


其實說真的,


我還真的滿喜歡徐州路的,


若要我舉一個台北可以散步的街道,


我還真的很推薦大家去逛逛徐州路呢,


除了要到徐州路的交通很便捷之外,


主要是徐州路週遭附近還遺留也許多日式舊建築,


像台大法商學院就是在徐州路上,


選一個好天氣在這裡四處走走,


晚上還可前往附近林森北路上的龍門客棧吃水餃和滷菜呢。


 


走過徐州路四十六號,


在三尺高的圍牆及四周兩、三層樓高的大樹護蔭下,


有一座日式建築,附近環境頗為清幽,


這裡就是以前的台北市長官邸,


 





 



這棟台北是昔日的市長官邸,


建於一九四O年(日本昭和十五年),


是為和洋混合日式住宅的典型代表。


因為日本的住宅建築在明治時代以後,


受到西方建築技術的影響,


除了和室鋪榻榻米外,各廳或書房都傾向於西化,


用來放置西式家具如沙發、書櫃等,


這種風格稱為「和洋混合式」建築。


 


這棟官邸和位於長安西路的舊市府大樓(現當代美術館),


都屬於「和洋混合式」的建築,


在日治時期所留下來的日式宅院中,算是比較少見。


依據建築學者李乾朗的研究,


當時對不同等級官員的官舍,有不同的分級,


所謂的州知事或廳知事被列為第一級,


第一級、第二級官舍基地面積大約在兩百坪以上,


台北市長官邸在當時就是列為第一級的官舍,


基地共八百坪、建地三百坪,


是目前和台東的廳知事官邸是保存最完整的日本時代官邸。



 


至今已經有六十餘年歷史的市長官邸,


在民國八十三年以前的歷任市長,


除吳伯雄之外,包括高玉樹、張豐緒、林洋港、


以及李登輝、邵恩新、楊金欉、許水德、黃大洲等,


他們在任內都居住於這棟官邸裡,


所以這棟建築頗具有歷史的價值。



官邸在吳伯雄時代,


曾編列預算計畫改建為市府一級首長的官舍,


但由於預算遭議會刪除,最後只有作罷。


也好再因為這樣,這棟歷史建築迄今才得保存下來。


 


黃大洲是最後一位進住的市長,


八十三年底卸任搬離後,


官邸從此就無人居住,


當時的市府秘書處,只得派一名管理員負責看管。





市長官邸的再生運用,


始於陳水扁當任台北市長任內,


當時市府在八十四年底,


由新聞處舉辦了一場「發現新官邸」記者會,


廣邀學者專家、藝文界、表演團體等,舉辦座談會,


而且於民國八十五年元旦,首度開放市民參觀。


並在同年三月,市長官邸由新聞處統籌,


重新規劃為「官邸咖啡屋」,


提供有關音樂、戲劇、影片、攝影、美術、


及文學等各項藝術作為展演場所,


也同時提供作家、詩人各項藝術創作者,


及台北市市民聚會休閒之用,


「官邸咖啡屋」就是當時是暫用的名稱。

八十六年間,當時的新聞處為修繕市長官邸,


做了一系列土地重新測量,並籌措預算。


但因後來發現官邸改建為咖啡屋後,


並不符合土地分區使用管制規則,


所以無法取得營業執照,


最後接受都市發展局的建議,


改以設立文康中心提出申請,


並著手研擬各項管理、使用要點。


八十七年三月,


市長官邸藝文中心修建及表演廳興建工程開工,


委託登琨豔建築師、蔡元良建築師設計規劃,


八月十七日完工。


並公開徵求「市長官邸藝文中心」委託經營單位。

十月廿三日,「市長官邸」重新開放,


開幕活動「老樹新枝台北市民深入市長官邸」,


台北市政府與台北市文化基金會主辦,為期八週。




 


官邸在馬英九接任後的次年(八十八年)十一月,


台北市文化局成立,


官邸的主管單位由新聞處轉交文化局,


經過設計重整,委外經營對外開放,定位為藝文中心,


並以文史哲為主軸,推動文學、哲學論壇,


此一清幽寧靜的日式庭院建築從此更得以延續。



市長官邸在空間規劃上,


規畫有一個提供餐飲服務的休憩空間,


以及一個可以容納約一百人的表演廳,


還有一個可做小型會議室、講座的和式講堂,


及一個展示藝術文化品的生活藝術館,


和一個小小的陽光商舖,


另外還有一個面積約一百坪的前庭、後院兩個露天廣場。


 


由於官邸房舍本身設計良好,採光極佳,


一抬頭就可以看到外面的綠茵,


經過仔細規劃的庭院造景,


也使得每個小小空間各有其意境。


進門右手邊為生活藝術館,提供小型展覽;


左邊的陽光商舖則不定時展售生活美學用品。


咖啡廳是一處頗受市民歡迎的地方,


天暖時,露天座尤其搶手;


我那天造訪食,不少藝文界的朋友就在此享用咖啡。


另外,綠竹造景的走廊、挑高的表演廳,也都頗具特色,


前庭廣場樹下的石桌,也是一個是休息的好地方,


在此坐擁綠樹及清幽的小徑和心型水池,


享受難得的寧靜與輕靈,


很容易會讓人忘卻自己正身處於喧囂擾攘的都市叢林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