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台灣感受的日本的秋季


 


10/01


 


這是十月的第一天,


也是入秋以來較為涼爽的一天。


當天晚上和好友一同前往林森北路六條通的「樂」日式餐廳用餐。


當走到店面樓下的時候,〈餐廳開在舊式公寓的二樓〉


我很好奇地問好友小賴,為啥知道這家店?是否常來?


不料,他卻回答我說,是在網路上查到的!


 


這家座落在林森北路六條通裡的「樂」日式創作料理,


似乎顯得跟一般林森北路居酒屋較為不同,


「樂」比較像是都會型的居酒屋,


店內裝潢雖參雜著西方現代元素,


但卻也兼具著居酒屋的古典份圍。


由其是邊吃著日式創意料理時,


邊聽著店裡所播放的爵士樂,


細細品嚐著燒酒或是威士忌,


真得很有村上春樹小說場景裡的味道。


 


只是來這裡消費,銀子得多帶一點喔,


那天我們兩個人吃那頓飯〈含一瓶清酒〉,


花了快五千元,價位算有點高就是啦!


當然我得感謝好友小賴買的單。


 


由於好友小賴一直想要開一家類似有一個吧台的餐廳,


好讓一群有品味的人可以有一個喝酒聊天的地方,


所以每次和他上日式餐廳用餐,


兩人都會很刻意的注意起那家餐廳的裝潢風格。


那個晚上,我們兩個人還特被用雙手,


丈量了餐廳吧台的深度和寬度呢?


 


當然每個人的品味不同,喜好也不同,


我不知道好友日後若真的開了餐廳的話,到底生意會如何?


但我想,我有空我一定會去捧場的!


因為他的創意和設計品位是我很認同的。


 



 



 


另外,那晚在那家日式料理店用餐時,


我中途外出了兩次,主是要是要走到他們店外的樓梯間去抽菸,


好玩的是這棟舊式公寓的樓梯間擁有於多個窗戶,


而且窗戶還是往外推的,


整棟建築,有點像是當時日本表參道還未翻新前的「同潤會青山公寓」。


 


我在樓梯間一面抽著菸,一面往窗外望去,


七、八點的六條通,人潮逐漸增多,


有吃完後準備續攤的上班族或是日本人,


也有打扮得風姿綽約的酒店公關小姐,正準備著要去上班,


此時微風輕輕的掃落坐落在樓梯間前的那棵老樹的葉子,


那種感覺,


還真像是十幾年前走在日本表參道旁的集合公寓一樣,


有一種日本秋季的氛圍。


 


那一個晚上,


我就在那充滿異國的情調下度過一個愉快的小週末




 



 


我看「松本清張百年誕辰」的戲劇節目


 


10/02,10/0


 


這個週休二日,沒有公務活動,


躲在家裡專心上土豆網看「記念松本清張百年誕辰」的電視劇,


分別看完了「霧之旗」、「黑革記事本」「中央流沙」、「點與線」等部片子,


看完後,這才真的充分感受到,


為甚麼松本清張會被日本文學界譽為國民作家。


 


他的推理小說作品,被歸類為社會派推理,


其作品中沒有過多懸疑的密室殺人或是猜謎的本格推理內容,


但是每一篇作品都含有濃厚的社會關懷和批評時政的思想,


藉由小說的人物和所處的環境,


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或是政策提出批判,


所以不管是閱讀或是觀看松本清張的小說作品或是改編的電影,


都可以得到很多的啟發和收穫,


難怪松本清張去世後迄今,


其著作仍受到日本大眾的喜愛。


 



 


 


延伸閱讀


 


○表參道「同潤會青山公寓」:


 


1927年以來,位於表參道上的同潤會青山公寓一直是原宿人的地標
老公寓不但是代表昭和時代最有力的建築物之一
也是是關東大地震後復興計畫裡的第一批 "集合式公寓住宅"
從那時起至2003年拆除前

同潤會青山公寓成為了表參道上的特殊景點
也帶起了原宿的流行風貌
各式各樣的小商店舖一家接著一家開設
許許多多的父母在黃昏時分帶著小朋友們或散步或閒逛
充滿著藝術氣息的每一處都有著日本居民的回憶...


 


如今這座「同潤會青山公寓」,在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下,原本已有八十年歷史的老公寓,搖身變成新的時尚中心,而且兼顧與當地街景的調合,將地下空間善加運用,深受各界矚目。表參道在保持傳統或開創新貌間,經由安藤忠雄以「新‧安藤建築的進駐!」的建築概念,將表參道上已經八十年的「同潤會青山公寓」改建成表參道Hills,借用日本傳統摺紙方式,創造出充滿速度與時髦感的鋼板建築。最大特色是地面只有六層樓,和著名的櫸木行道樹等高,以免破壞既有的景觀,這在大樓林立的東京,可說是異數,為了讓人回味昔日的風貌,新大樓旁也完整的保留了老公寓的風貌。


 


表參道一座座名牌旗艦店,全部以玻璃外牆設計,晚上亮燈後,各棟大樓恍如巨型螢光棒般,點綴黑夜中的林蔭大道。媲美巴黎香榭里榭大道與紐約第五大街,表參道名店林立,就算沒打算購物,走在大道上,看看那些設計有型的旗艦店建築,也是很好的觀光方式。表參道之丘為了維持建築物與表參道兩旁櫸木同等高度之美感,特別將建築物高度設計為地上6樓、地下6樓之結構,外牆還有250米的超大液晶螢幕,總共擁有93家專櫃進駐,這樣的大派頭讓人無法忽視它的存在。其樓上更是規劃成住家 ,頂樓更是植滿植物,目的是要與表參道上的植物相呼應。它的原身本是原宿「同潤館」公寓,再經過安藤忠雄的設計下 完完全全的變了樣。門外諾大的電子銀幕撥放著知名插畫師的動畫,室內的大型階梯是來自羅馬及西班牙廣場的靈感所構成。場內中央以一條長樓梯貫穿各層,非常有型,安藤在表參道丘最大的成就就是將長樓梯動線的安排,即為了保持表參道微微起伏的山丘感,賣場的走道做成順著地勢的斜度,由迴廊連結,而且中央挑空的天井讓整個空間充滿開放感,確實是個新鮮的逛街體驗


 


除表參道之丘外,普拉達(Prada)邀請瑞士建築師Herzog de Meuron所設計的旗鑑店──「以蜂窩狀外牆結構,並穿插運用平面玻璃與凸透鏡玻璃,讓整棟建築不僅是晶瑩剔透,並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猶如一顆顆鑽石一般。」


日本人到底要把表參道改造成什麼樣子?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表參道之丘開幕式中致詞指出:「出生前,我父母就曾住過同潤會青山公寓,希望這裡能變成足以誇耀世界,並傳遞流行資訊的新街道」,正是傳達出新舊交融的新文化。


 




 


○松本清張


 


松本清張(1909~)日本推理小說作家。出生於北九州小倉市的一個商販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幼而失學,從13歲起被迫輟學謀生,當過街頭小販、學徒,也做過朝日新聞社駐小倉的西部本社廣告製圖工。1943年應徵入伍,被驅往朝鮮當衛生兵,戰後遣送回國,到報社復職。在戰後初期日本經濟蕭條的情況下,他為了養活七口之家,不得不奔波於關西和九州之間,批發掃帚


 


他在文學回憶錄《半生記》(1966)中,感人地描繪了這段辛酸的往事。松本清張長期受歧視受屈辱的生活,為他的思想發展提供了真實的社會和心理依據。他的《某〈小倉日記〉傳》(1952)、《菊花枕》(1953)《斷碑》(1954)等等,都是通過逆境中人物的生活道路和失敗命運來展示時代和社會生後的。


1950年發表處女作〈西鄉紙幣〉一鳴驚人,並獲選為直木賞候補作品。
1953
年以〈某「小倉日記」傳〉摘下芥川賞桂冠,從此躍登文壇,開啟了專業作家的生涯。
1957
2月起於月刊上連載《點與線》,引起巨大迴響,開創了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先河。


他以權與法、善與惡、罪與罰等社會問題為題材、披露了日本社會的黑暗,就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而言,比起歷來的刑事偵破小說表現出難能可貴的拓展與超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e'view 的頭像
Shane'view

Shane's View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