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這個人一向最愛看老建築和老社區的,


只因為我每次都可以從這些老房子的架構和建材裡聞到昔日的歷史人文氛圍。


來到廈門,有人說沒有到過「中山路」老街商圈,算是白到了廈門,


但是我要說,來到了廈門,若沒有去過鼓浪嶼,那才是真正白到了廈門呢?


 


當我5/17開完上午最重要的在廈門著際會議中心的「海峽論壇」會議後,


中午回到飯店後,已經沒有會議行程了,


加上到鼓浪嶼的渡輪站就在住宿的酒店附近而已,


由於隔天中午我得和同行的友人,


搭乘巴士到距離廈門三百多公里的福州看海交會的展覽,


預計5/19當天上午再搭巴士返回廈門的東渡碼頭上船回金門,


所以可以到鼓浪嶼參觀的時間,


也只能利用5/17下午短短的幾個小時而已,


所以我在住宿酒店用完自助式午餐後,


就一個人搭著渡輪跑去鼓浪嶼閒逛去了!


〈因為同行的人都累得不想出去,紛紛躲進房間休息啦!




                               鼓浪嶼娜雅咖啡民宿


 



提起鼓浪嶼這個「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稱號,


在這裡我就不得不提一下「鼓浪嶼」的簡史,


好秀一下我的歷史功力。


 


廈門開始大量接觸外國人的時代背景,


應該要從清朝和英國簽署《中英南京條約》,


將廈門開闢為通商口岸之後算起。


尤其後來再加上中日甲午戰爭以後,日本佔領臺灣


清朝為避免日本進一步侵佔廈門的企圖,


於是滿清政府動起邀請列強來「兼護廈門」的主意。


因此在19021月10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



 


 


邀集了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丹麥荷蘭聯盟,


以及日本等九國的駐廈門領事,分別與清朝福建省興泉永道延年


在鼓浪嶼日本領事館簽訂了「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


自此鼓浪嶼就淪為所謂的公共租界


同時在次年的一月份,鼓浪嶼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


此後,陸續開始有英、美、法、德、日等13個國家先後在島上設立領事館


由於上述些國家所設立的領事館,都具有濃厚屬於該國風土人情的建築特色,


所以鼓浪嶼才會有「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稱號


 


現今的鼓浪嶼雖然是一塊小島,但在行政管轄上仍屬廈門市思明區


是一個聞名中外的風景區,面積不到2平方千米,人口約2萬。


素有「海上花園」、「萬國建築博覽會」、「鋼琴之島」的美稱。


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為了妥善保存這些舊建築,


廈門市政府已經禁止該島上的老房子轉售,


並擬訂了很完善的文物保護措施。


另外在鼓浪嶼的島上,除提供環島的電動車外,


也嚴格禁止其它汙染惹空氣的機動車輛上島,


因此鼓浪嶼可以稱得上是一塊氣氛幽靜,適合旅遊休假的聖地。


也因為這樣,2005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還將鼓浪嶼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第一名。





                                      原德國領事館 現在是    鼓浪嶼娜雅咖啡民宿



 



由於當天晚上已經和同行的朋友約好,要帶他們去逛中山路商圈的,


〈我抵達廈門當晚,入住住宿酒店整理好行李後,就一個人去逛中山路老街了〉


所以我能在鼓浪嶼逗留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小時而已,


所以我只能走馬看花,形色匆匆的逛幾個別具特色的建築物,


如舊的英國領事館、原荷蘭領事館和林語堂舊居等。


 


但其中最令我驚豔的是,


竟讓我看到位於鼓浪嶼鹿礁路12號的一幢三層別墅,


那是由原德國領事館舊址設立的「娜雅咖啡民宿」


 


據說,德國是最早在鼓浪嶼上建立領事館的國家之一,


但也由於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原因,也成了最早撤離的國家之一,


這棟由原德國領事館改成的咖啡館,非常有味道,


它在屋子門口放著一塊小招牌,上面寫著這樣的一段話:


「如果幸福不在路上,就在路的盡頭」。


怎樣?看完這段文字後,在加上看到此房子周遭的環境和擺設,


當下我真有一種好想住下來一段時間的衝動。



要到這間娜雅咖啡民宿」,得沿著鼓浪嶼曲折的山徑一路走著,


然後再徒步走過那些百年榕樹所遮蔭下的老房子建築,


走著走著,真的會讓人感到彷彿時光就此慢了下來,


一切都是那麼地幽靜,歷史歲月的記憶是那麼的雲淡風輕。


一邊陶醉在自己的思維裡,一邊信步的走著,


終於讓我看到了,


那一棟藍牆紅磚白窗,但卻綠意盎然的老房子。


屋子旁邊的木瓜樹在院子裡茂盛的長著,


旁邊還有幾隻自視甚高的小貓,


睥睨著眼睛斜視我這個闖了進來的不速之客。


 


進了這棟老屋子之後,漆著綠色的牆壁和擺設的紅沙發,


果然真的很有舊時德國的風韻。


只見每一個桌上都擺著白色的小玫瑰花,


此時來上一杯美味的咖啡,


就只差忘了帶一本好書來閱讀而已。
真的!當下那種感覺真的讓我迄今還無法忘懷。

這家由原德國領事館改成的
娜雅咖啡」


不只販售咖啡飲料而以,同時也兼做民宿生意,


樓上建築的部分屬於住宿旅館,房間共分為七種,


分別以海洋房、麥田房、森森房、花園房、峽谷房等作為房間名稱。


此外,還有單、雙人的標準房,和是合家族住宿的多人房,


我看了一下,平均房價若以台灣的標準而言,


並不算太貴,從單人房的130元到380元人民幣的豪華的雙人房都有,


〈折合台幣約是650元到1900元〉


不過也由於收費便宜公到,因此來這兒住,一切都得靠自己DIY喔,


也就是必須自己燒水來喝,自己使用洗衣機洗衣服,


甚至還可以自己去買菜,自己做飯。


 


寫到這裡,我整個心思到現在都還停留在那兒呢,


我想,既然讓我發現到有這樣好的地方,


廈門離台灣又那麼近,小三通費用便宜也算快速,


我想不久的日子內,我一定會再去拜訪這裡,


但下次去這裡,絕對不是因公出差,


而是帶著幾本好書,純粹去休假的。


 


當然各位朋友若有女友或是另一半的話,


我極力推薦大家來這個地方玩,


真的非常浪漫,來此渡假回去後,保證兩人會更加幸福甜蜜的。


單然您若是和我一樣是單身,也可以像我這樣帶著懷舊的心情,


然後再帶幾本好書,抽根菸,點杯濃郁的咖啡,也是很有味道的啦!


老實說,我可是沒收這家店的廣告費用喔,


我只是愛死這家店的氛圍而以,所以才會亟力向大加推薦的。






                                          林語堂故居



 



NAYA娜雅廈門鼓浪嶼咖啡館/自助家庭旅館」小檔案


咖啡廳 酒店 度假村 < 休閒
標籤: 咖啡,咖啡館,旅館,
鼓浪嶼鹿礁路12B座【市轄區】
(TEL)0592-2063588 
官方網站:http://WWW.NAYA-HOTEL.COM
公交路線:301928509503等轉渡輪上鼓浪嶼
附近地標:鼓浪嶼輪渡碼頭左轉100





                                                      原英國領事館



 



延伸閱讀:


 


◎鼓浪嶼概述


 


碧海環抱中的鼓浪嶼,面積1.87平方公里,島上海礁嶙峋,岸線迤邐,山巒疊翠,峰岩跌宕,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鼓浪嶼明麗雋永的海島風光,主要景點有日光岩、菽莊花園、皓月園,均為廈門名景。鼓浪嶼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溫和,島上90多科4000余種植物常年鬱鬱蔥蔥,珍貴樹種有國內僅有的大果紅心木、國內最粗的印度紫檀、從新西蘭等國引種的各類珍稀果樹,島上一些植被已形成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下的頂級群落。鼓浪嶼周邊海域為廈門港主要部分,瀕臨中華白海豚保護區、文昌魚保護區、大嶼島白鷺保護區,與金門列島隔海相望。


 


浪嶼開拓於初,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宋代以前,鼓浪嶼還是水草豐茂、杳無人煙的小島,名圓沙洲。宋末元初,對岸嵩嶼李姓族人上島開發,逐漸形成聚落,到了明朝則改稱為“鼓浪嶼”。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屯兵鼓浪嶼訓練水師,對抗兵。目前日光岩上尚存有當時建造的水操台、石寨門故址。鄭成功1662年揮師東征收復被荷蘭殖民者侵佔38年之久的臺灣島。


鴉片戰爭時期,軍曾佔領鼓浪嶼,直到1845撤軍。1843後,廈門根據《中英南京條約》開闢為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戰爭以後,日本佔領臺灣,為避免日本進一步覬覦廈門,清朝政府決定請列強“兼護廈門”[1]19021月10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丹麥荷蘭聯盟、日本9國駐廈門領事與清朝福建省興泉永道台延年在鼓浪嶼日本領事館簽訂《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次年1月,鼓浪嶼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在此前後,陸續有英、美、法、德、日等13個國家先後在島上設立領事館


 


19世紀中葉起,伴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西方音樂開始湧進鼓浪嶼,與鼓浪嶼優雅的人居環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嶼今日的音樂傳統,培養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陳佐煌、許斐平等一大批傑出的音樂家。如今,鼓浪嶼的人均鋼琴擁有率為全國第一,島上有100多個音樂世家,2002年鼓浪嶼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命名為音樂之島 島上有鋼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廈門演藝職業學院以及2006新成立的中央音樂學院鼓浪嶼鋼琴學校。


 


鼓浪嶼名人史跡眾多。這裡是民族英雄鄭成功史跡保存最為完整的區域之一,島上大批珍貴的摩崖石刻,雖歷經長年風雨洗禮,依舊保存完好。中國現代婦產科醫學奠基人林巧稚、中國語文現代化先驅盧戇章、中國現代體育啟蒙家馬約翰等60多位鼓浪嶼籍名人故居、陵墓都在鼓浪嶼島上。鼓浪嶼以其婀娜多姿的自然風光和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35個王牌風景區之一,在福建省居十佳風景區之首。






                                             原荷蘭領事館


 



◎鼓浪嶼的建築發展


 


1843-1902年西方建築的湧現
明末清初直至鴉片戰爭,鼓浪嶼的建築開始發生變化。在廈門成為通商口岸之後,外國殖民主義者紛紛來鼓浪嶼定居或暫居。鼓浪嶼成了他們擇地發展的首選地點。鼓浪嶼有優越的地理、氣候和風景條件,非常適宜居住,因而,直至目前為止,鼓浪嶼建築的90%都是居住建築。外國人染指鼓浪嶼,先是租用民房,行使管理教堂、學校、醫院等權力,至實力發展、能站穩腳跟以後,才陸續建造教會學校、教會醫院、教堂、聖教書局、領事館。當然,最大量建造的還是公館、別墅等居住建築。大量早期出國謀生的華僑在事業有成之後也紛紛回到閩南祖籍,選中了鼓浪嶼為最佳的落腳點,紛紛投資鼓浪嶼,興建了很多離宮別館。有很多建築的規模是十分巨大的,超出了外國人,耗資也是十分昂貴的,往往選擇最為上等的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在鼓浪嶼島上,這些規模宏大的離宮別館目前許多已由政府改作公共性建築使用。



本世紀二三十年代


在鼓浪嶼島上,密密麻麻遍佈著各類建築。這中間有70%左右是本世紀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除外國人及華僑建築外,本地軍民也紛紛造屋蓋房。有些本地的名人、富戶,往往請外國的設計師設計圖紙,或者套用現成的圖紙,或者模仿周圍的房屋形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規模宏大,裝修豔麗,做工亦很講究。除居住建築外,一些華僑也投資興建了很多公用事業類建築,創辦了建築公司,組建了一些施工隊伍,開發建設了很多道路街區和店面。比較著名的華僑實業家黃奕住、李清泉、黃仲訓等人,在鼓浪嶼投以鉅款,發展房地產業,建設開發出售住宅,創辦電話、電報公司及自來水廠、碼頭等公共事業。抗戰前,鼓浪嶼樓房錯落有致、造型迥異。抗戰時期與解放戰爭時期,一些建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毀壞。

解放後,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嶼區政府接管了部分大型建築,經過改造、裝修,部分公共性場所。例如,原來巨大無比的白宮式建築——林鶴壽的八卦樓改為鼓浪嶼風琴博物館。很多較大型公館、別墅的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e'view 的頭像
    Shane'view

    Shane's View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