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到廈門參加海峽論壇活動,


由於時間緊湊,真的無法像觀光客那樣,可以遍覽當地風光


但又不想白白到廈門一趟,卻什麼東西都沒看到,


所以我就只能利用同行夥伴在飯店休息的時間,


掌握自己可以控制的時間,選擇一個人獨自出遊。


 


在廈門停留的前兩天,我已經依序逛完了中山路老街商圈和鼓浪嶼,


為了能夠有效利用時間,我趕在第三天我們要啟程到福州的中午之前,


一大早從住宿的酒店起床,匆忙吃完豐盛的早餐後,


馬上搭上計程車到位於廈門大學旁的「南普陀寺」參觀,


這所自五代即有高僧結廬修行的古剎,


歷經中國樹代王朝擴建整修,現已成為中外知名的十方叢林了,


所以既然來到了廈門,豈有不來這裡燒香祈福的道理呢!


 


原本以為我算是很早到臨來訪的客人,


沒想到一到南普陀寺的山門,


竟然發現早有許多遊覽車停在寺外了,


仔細一看,都是來自中國各地的旅客,


跟隨著當地導遊絡繹不絕的朝山進香。


所以我去的時候,根本已經不算早啦!


 


或許我對於所謂的古寺的印象,


多半停留於日本那種以木建築為主的莊嚴和深具禪宗氛圍,


或是像鹿港龍山寺那般古樸卻又雅緻的觀感,


所以乍看南普陀寺,其實是有一點失望的。


 


但是因為我甚少到中國拜訪過類似這樣的寺廟建築,


所以還是懷著很興奮和好奇的心境,


逐一拾級而上,逛遍了每一棟建築物。


並順便也走訪了位於附近的萬石公園,


可惜時間有限,否則我可能會繼續爬上山去,


據說攀爬到五老峰上,可以看到廈門大學的全景呢。


老實說,由於廈門大學歷史悠久,加上又是中國住有名的學府,


各學院的建築都具特色,可惜真的時間不夠,否則應該好好進去逛逛的。




                                      南普陀寺〈塔後方的建築為廈門大學〉


 


延伸閱讀


 


◎廈門名剎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是廈門著名古刹,居於鷺島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臨碧澄海港,風景絕佳。五代宋初,即有高僧依山結廬梵修。明季擴建殿堂,規模初具,清初重修,始改今名。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稱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稱無盡岩。元廢。明初複建,更名普照寺。明末詩僧覺光和尚遷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齊備,住僧常達百餘眾,清初又廢於兵禍。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4 年),靖海候施琅收復臺灣後駐鎮廈門,捐資修復寺院舊觀,又增建大悲閣奉觀音菩薩,並以之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相類比,更名為南普陀寺,此後數百年來,經歷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參諸和尚多次重修擴建,至民國初年,已構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禪寺格局,成為近代閩南最具規模的名刹。


 


南普陀寺歷來是臨濟喝雲派的子孫寺院。民國十三年( 1924 ),喝雲派裔主持轉逢和尚將寺院改為十方叢林,並按叢林規制,推選雲門派裔會泉和尚為首任方丈。第二年,又在寺內創辦閩南佛學院。會泉和尚退任後選聘當代高僧太虛大師為繼任方丈,主辦學院。從此,海內高僧相繼往來住錫傳經,十方佛子競相入院參道修學,一時佛門稱盛,名聞中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地方政府曾多次撥款維修殿宇院舍。文革十年動亂,寺院歷經浩劫。文革後,國家落實宗教政策,政府重視寺院複建。十多年來,不僅舊有殿堂翻修一新,還新建多座樓堂亭院。現有建築總面積已超過原有將近一倍。複辦後的閩南佛學院,規模設施也在成倍增長。古刹盛世重光,梵唄鐘磬不絕,佛苑法緣殊勝,宏法利生並傳。


建國後,一度蹶而複振。而今,新構樓堂院舍,鱗次櫛比;重修梵宇琳宮,金碧輝煌;常住數百僧眾,梵行莊嚴;複辦閩南佛學院,教學相長。古刹新生,法運昌隆,臻歷史之鼎盛,劃時代之光輝。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規模宏大,氣勢莊嚴,中軸線主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 、樂途殿、大悲殿、藏經閣;其中,天王殿位於寺院中軸線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兩側立有怒目環視的四大天王,殿后有韋陀菩薩覆掌按杵而立,威武異常。


大雄寶殿是整個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閩南佛殿的特點,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聖。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飛簷,中間藻井由斗拱層層迭架而成,無一根鐵釘,構造極其精巧;殿內正中奉祀觀音菩薩,其餘各面為48臂觀音,造型優美、姿態多樣;又因閩南信眾均崇奉觀音菩薩,所以此殿香火異常鼎盛。


 


藏經閣是中軸線上的最高層建築,為歇山重簷式雙層樓閣,一層為法堂,是僧人講經說法的地方,二層為玉佛 殿,內供28尊緬甸玉佛,並藏有數萬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經書及一些珍貴的文物。


 


藏經閣裏珍藏有緬甸玉佛,宋代古鐘、香爐,明代銅鑄八首二十四臂觀音清代瓷制濟公活佛以及大量佛典經書著名的有《明大藏經》《日本大藏經》等。藏經閣 後有摩崖石刻多處,其中有塊大石,鐫刻著一個特大的字,高一丈四寬一丈,粗獷豪放雄健有力,為國內罕見。


此外,南普陀寺院裏還有鐘鼓樓、功德樓、海會樓、普照樓、太虛圖書館、佛學院教室、養正院、萬壽塔等建築,其中的佛學院為1925年,是國內最早的佛教學府。


 


南普陀寺裏有七座白玉如來佛塔和二座11層高的萬壽塔,那是1993年,1994年由信士捐建是萬壽塔前有個蓮花池,夏日荷花盛開時,藍天,白塔,綠葉,花海,展示這裏是分外清靜高潔的佛門淨地。


南普陀寺還有一個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素齋。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廚師調煮製作,嚴守素菜素料作的工藝,革除素菜仿製腥的傳統,以素菜素名而獨樹一帆,既講究色..味,又講究形..器,一道菜一個雅名,神韻高雅,詩情畫意。其中"半月沉江"這道菜最為有名。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的建築


 


南普陀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中軸線主體建築,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殿閣依山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東西兩側依次升高的回廊,回護三殿兩側,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天王殿


天王殿屹立于寺院中軸線最前端,歇山式重簷飛脊,軒昂宏偉。殿前為入寺正中大門,兩隻威武的大石獅雄踞門廊東西兩側。跨門進殿,兩側四大天王怒目環視。正中彌勒菩薩坦腹露胸,常開笑口,給人以歡喜信受的美感,殿后韋陀菩薩覆掌按杵而立,威武異常。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主體中心,崇宏雄偉,殿前石庭平舒寬展,正中寶鼎香爐巍立,兩側白石寶塔高矗,更顯廣庭崇殿的莊嚴肅穆。大殿兩側羅漢堂朝拱主殿。主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大殿是寺院僧眾早晚課誦和法會朝拜參修的殿堂,也是佛門鐘磬長鳴、法燈不滅的心臟。大雄寶殿石柱上有副對聯:"經始溯唐朝與開元而並古,普光被夏島對太武以增輝。"這副對聯將寺廟開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說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說寺廟在唐朝就有了;


 


大悲殿


大悲殿是寺院的另一主殿,奉千手觀音。清初施琅始建,稱大悲閣,為南普陀改稱之由來。殿立于大雄寶殿後石砌多角形高臺上,中隔兩段石階近三十級。主殿呈八角形三重飛簷,中間藻井由斗拱層層迭架而成,造型巧妙,結構嚴密,俗稱蜘蛛結網。閩南信眾崇奉觀音菩薩,香火鼎盛。


 


藏經閣


位於中軸主體建築最高層,歇山重簷式雙層樓閣。上層藏經,下層法堂。閣樓上下層,三面台廊回護,圈以白石雕欄,倚欄前望,三殿巍峨盡收眼底。仰首後顧,層峰疊翠,垂手可攀。


 


南普陀寺主殿雙側回廊內外,原分佈著僧眾修持生活的堂院樓舍,如鐘鼓樓、客堂、五觀堂(齋堂)、職事堂(庫房)、僧舍樓房、學院院舍等建築。八十年代以來,舊有堂院大都翻修一新,還新建多座樓堂。如東側的海會樓、普照樓;西側的方丈樓、學院教學樓、僧舍樓、太虛圖書館、佛教協會辦公樓和西側外的上客堂兩座接待樓。一九九二年還在西側般若池畔,新建一座恢宏雄偉的大禪堂。堂高三層,呈八角形重簷飛脊,覆以黃瓦皇冠式大屋蓋,周圍白石雕欄,造型新穎,結構精巧嚴密,既顯其富麗堂皇,又不失其莊嚴肅穆。寺前新建兩方石塔,如倚天雙劍,高插藍天。造型仿自泰緬佛塔,為閩南所僅見。


 


南普陀寺的殿堂樓院隨分散建於地形複雜的山坡上,又以其實際使用不同,各具形式。但在整體佈局中,均能以中軸線上的主殿為中心,高低俯仰相從,參差錯落有致。所有建築,一律採用古代宮殿式的重簷飛脊大屋蓋,飾以杏黃琉瓦,使之統一協調。再以石構圍牆將全寺建築群環抱起來,如散珠承盤,形成一個整體。


重視環境建設,是近年南普陀寺建築重的新趨向。縱觀寺院內外到處有菩提嘉樹垂蔭,藝圃百花爭豔,還在寺前山后的碧荷池畔和林泉幽壑之間,建造亭台、水榭、曲橋、花塢,使信眾遊客,在朝參名山古刹之餘,領略山水林園的佳趣。


千年古刹,幾經滄桑,但卻為後人留下許多文物古跡,發人懷古悠思。五老峰前的摩崖石刻,鐫下古今許多名人的詩書佳作。西山門內,八方乾隆禦制的記功碑,更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


 


寺中珍藏文物,有北魏、唐、宋、以迄明、清的古佛造像:其中有來自緬甸的白玉石雕大小佛像二十八尊;還有泰國、斯里蘭卡、柬埔寨、印度送藏的各種佛菩薩造像:此外有與清初施琅建寺同時新鑄的大鐘、造於宋元時期的七佛寶塔。還有明代比丘、比丘尼刺血書寫的《妙法蓮花經》和珍版的《大藏經》多部。




                                                    南普陀寺


 


◎閩南佛學院


 


閩南佛學院一九二五年創辦至一九三七年停辦前的十多年間,一度由當代中國佛教領袖大虛大師擔任院長,將佛院作為他改革中國僧教育的實驗園地,成為中外知名的佛教高等學府,培育出一批出色的佛教俊才.現尚健在的這些當年學僧,大都成為名山長老或佛學大師。如當代中外知名的經論大師印順長老,曾任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會長的竺摩法師,皆出自當年學院門下。一九八五年學院正式複辦。在院長妙湛和尚的主持下,教育設施、教學素質以至學院規模均有較大的提高和發展,成為全國僧教育的重點學院。複辦後學院分設男女兩個院部。女院設在萬石岩(現設在金榜山紫竹林寺),兩部各設預科、本科兩個班級、現有來自二十一個省市的在院男女學僧二百五十多名。至一九九二年已有三局本科生畢業,共男女學僧一百九十四名,分赴各地擔任寺院主持或職事,有的到各佛學院任教、或佛教會任職。






                                  南普陀寺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始創於1921,是中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重點大學,也是中國唯一地處經濟特區的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準大學,同時也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之一。


 


私立廈門大學時期


廈門大學由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于1921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


19198月,在上海聘任全國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黃炎培汪精衛余日章郭秉文胡敦複黃琬葉淵鄧萃英10人為籌備員。


191910月,召開私立廈門大學籌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擬訂《廈門大學組織大綱》,會議推舉鄧萃英為廈門大學首任校長、鄭貞文為教務長、何公敢為總務長。


19214月6私立廈門大學集美學校舉行開學儀式,中國第一所由海外華僑傳辦的大學宣告成立。初創時,學校設有師範、商學兩部,師範部下分文、理兩科,學制預科兩年、本科四年。


19217月4林文慶接受陳嘉庚先生邀請繼任廈門大學校長。


在林文慶校長掌校期間,初步建成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至19306月,全校共設5學院、21學系。


學校在林文慶校長的主持下,以“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為校訓,致力於行政與學科建設,重金禮聘知名教授學者,一時群賢畢至、名流雲集


19222月,私立廈門大學董事會正式成立,陳嘉庚為永久董事,陳敬賢(陳嘉庚胞弟)為董事,林文慶為當然董事。


19246月,廈門大學三百多師生因學潮離校遷上海,成立了“大廈大學籌備處”。“大廈”即“廈大”之顛倒,後來取“光大華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學。大夏大學是1951年成立的華東師範大學的主要前身之一。


1935510日,重新組建校董會,陳嘉庚仍為永久董事,林文慶為當然董事,汪精衛孫科宋子文王世傑孔祥熙黃奕柱曾江水為名譽董事,陳延謙李俊承黃廷元黃伯權洪朝煥為校董事。


 


國立廈門大學時期


19377月1,經陳嘉庚函請,南京國民政府同意將私立廈門大學改為國立,更名為國立廈門大學


193776日,著名物理學家清華大學教授薩本棟博士任廈門大學校長。


19377月7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新任校長薩本棟立即帶領師生遷往鼓浪嶼。但他知道,鼓浪嶼也不能久留。為保證教學不致中斷,經與福建省主席陳儀協商,教育部批准,廈門大學內遷往閩西山城長汀


19371220日起,廈大停課,24日開始遷移。 


 


廈門大學(長汀)時期


1938117日,學校在長汀複課,時為在校生數僅為198人。


在長汀辦學的八年中,辦學條件極為艱苦,但成就巨大。學校延聘許多優秀學者,在校生達到了1044人,學系從9個發展到15個。廈大學生一方面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組織成立“國立廈門大學學生救國服務團”等團體;另一方面勤勉學習,發奮攻讀,務期求得真正學問。


19408月至1941年,民政府教育部舉行首屆和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學業競試,廈門大學均名列第一,蟬聯冠軍。國民政府教育部全國通令嘉獎,廈大由此被譽為“南方之強”。


1944年春,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教授雷立克美國地質地理學家葛德石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劍橋大學生物化學教授李約瑟博士等先後來校考察和學術訪問,稱讚“廈門大學為加爾各答以東最好的大學”。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稱之為“東南最高學府”、“國內最完備大學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