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


 


緩緩的陽光


尋找焦點的身影


隱隱的聲音


迴盪記憶裡的空


人在風裡飄著


在時間的無盡裡走過


愛是片片散落


在永恆的無言中錯過



淚冷了


夢死了


靜謐是一個遠方


雨灑了


天垮了(天垮後)


心泛著光


 


         張懸為《經過》電影原聲帶演唱的「微光」


 


 


 


 


 



各位朋友,尤其是住在台北的朋友們,


您們有多少年沒有去過國立故宮博物院啦?


這個星期假日我隨意的在網路尋找可看的電影,


竟然讓我找到一部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出資,


為紀念故宮80 週年,特地邀請國年輕導演鄭文棠所拍攝的電影「經過」。



 



 


 


其實「經過」這部電影只是故宮為紀念80 週年所拍攝的三部電影中的一部,


另外還有兩部作品,分別是王小棣的紀錄片「歷史典藏的新生命」,


以及侯孝賢的「盛世裡的工匠記憶」。


 


「經過」這部電影的劇情係採用三條路線交錯的方式進行的,


第一條主線主要是繞著女主角桂綸鎂,


她從小就聽著故宮老人講述的故宮傳奇,長大後她乾脆就進故宮當研究員,


她從小就一直巴望著能夠進入那神秘的山洞穴道中,


想一窺洞中所珍藏的千年文化之奧秘。


而在劇中,她一直暗戀著戴立忍,


然而戴立忍卻一直難以忘懷被前任女友拋棄的痛。


然而他還是努力地去試圖打開戴立忍心中的那個山洞。


 


第二條路線則是以由蔭山征彥所飾演的日本遊客「島」為主角。


他是一位為了觀賞蘇東坡的「寒食帖」,而專程來到故宮的日本青年,


在藝術文化珍品面前,語言或許根本不是距離,


因為藝術之美的那份感動是大家都可以共同體會的,


況且這張曾經流落日本的「寒食帖」,


同時也帶給了島氏家族,歷經三代的共同記憶。


甚或因為這趟的台灣行,


島氏還因此打開了戴立忍和桂綸鎂兩人的心結,促成一對佳偶呢。


 


第三條路線則是從田豐所飾演的故宮老人和戴立忍兩人間的互動為起點,


一位是總愛絮絮唸著當年在烽火離亂中護送國寶輾轉來台往事的退休老人,


一位則是苦思找尋不到新的辭彙來詮釋這些故宮珍寶文化的作家。


而這三條路線的共同交集就在故宮,


透過這種世代或許不同,但面對美麗的悸動也各有自的詮釋角度時,


到最後卻都歸結統一於恆久的「時間」裡。


導演透過運用時間的抽象概念來試圖詮釋存放於故宮的骨董器物,


比如劇中有的人將其一生的精華歲月全部貢獻給了國寶,


戴立忍的父親擔任巡山員,也把一生獻給了山林…。


總之,在時間的洪流裡,其實所有的人都只是個過客,


所有的人也只不過是歷史短暫剎那的一個見證者而已。


就像這批故宮珍藏的文物一樣,


當初原本只想路經台灣,作短暫的歇留,


沒想到在命運的安排下,最後卻都給留了下來了,


存留於台北士林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裡囉!


 


 




  



 

嚴格來說,


這部電影其實是在一種置入式行銷或是在機關宣傳的任務下所拍攝的電影,


但在經過鄭文堂這位年輕的導演的演譯下,


觀眾若不是看到片幕裡打出國立故宮博物院出品的字眼,


還真看不出這部電影背後所背負的宣傳使命呢。


 


不過美中不足的地方,或許真的是礙於電影本身原本就得負擔的宣傳任務,


所以很可惜的無法讓這三條主線面面俱到!


比如說日人島氏來台參觀蘇軾的「寒食帖」,


有關島氏家族和「寒食帖」的關係並不能交代得很清楚,


雖然島氏在經過桂綸鎂等人的詳細解說下,


因進而更了解「寒食帖」的精隨而感動,


但是還是無法讓觀眾感覺到島氏家族和「寒食帖」到底有何密切關係。


 


另外,桂綸鎂一心想進入故宮山洞裡看寶物的心願雖然實現了,


但短短幾分鐘的山洞鏡頭是無法表現出這些千年古物的時空環境的!


不過或許就如同前面我所提的,


導演是用「時間」這個抽象觀念,


來詮釋故宮這批珍貴文物在歷史的洪流中所佔有的時空地位,


相較之下,人類短暫生命歲月也只不過都是歷史的過客而已。


如此一來,


也就沒有所謂的一定要面面俱到的將所有的劇情路線一一表達清楚囉!


 



 




 


其實這部電影還有一段是很讓我感動而且陷入長考的,


那就是戴立忍在片中第一次出場亮相時,


在他經過車站外頭,聽到盲眼琴師拉著小曲時,


他因不忍心而同情地掏出零錢,丟到碗裡的那個鏡頭,


碗上寫著「生命殘缺,一碗承受」那幾幾個字,


深刻地烙印在我腦海裡


那種認命漢悲愴,竟然讓我恍神了數分鐘之久。


 


 


各位好朋友,看了我這段電影介紹後,


是不是很想去故宮博物院走一趟呢?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去故宮的交通路線很便利,


選一個假日來趟文化之旅吧!


另外我想有很多人沒看過這部「經過」的電影吧!


台灣的文化環境真的讓人很憂心,台灣電影的沒落更甚!


這部電影在台灣院線上映時間不長,參予聯映的戲院也不多,


二輪電影院大概也看不到了,


倒是公共電視台好像有播映過,


若有興趣看的朋友,不彷找一下公共電視台出版的DVD吧!


 


還有我在這裡八卦一下好啦!


大家都很好奇為甚麼戴立忍和桂綸鎂在現實生活中會成為情侶是吧?


依據我大膽的猜測,他們愛情的火花應該是在拍這部電影裡給擦出來的吧!


 


 





 


電影「經過(The Passage 」小檔案


上映日期:2005-09-30


類  型:劇情


片  長:145


導  演:鄭文堂


演  員:桂綸鎂、【雙瞳】戴立忍、田豐、蔭山征彥


發行公司:綠光全傳播





 



延伸閱讀:


 


◎蘇東坡的「寒食帖」


《寒食帖》是中國宋朝蘇軾墨寶,縱長34.2公分,橫長199.5公分。此帖以行草寫成,筆法自由,旁邊還有黃庭堅作跋。目前收藏在台灣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中。


《寒食帖》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1082年)的寒食節,於東坡雪堂寫成,是平生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被稱為“蘇書第一”,書法家鮮於樞譽為繼《蘭亭序》、《祭侄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清代同治年間,《寒食帖》為廣東人馮氏收藏,不幸遭遇火災,馮氏緊急撲救,在手卷下端留下了黑色火灼痕跡。後來《寒食帖》流入宮收藏。


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寒食帖》險遭焚燬,旋為民間馮展雲所得。馮死後為盛伯羲密藏,盛死後被完顏樸孫購得,1917年在北京書畫展覽會上展出。1918年顏韻伯手中。1922年顏韻伯將《寒食帖》帶到日本,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收藏,有內藤虎的跋。大正年間(1923年9月關東大地震東京都一夕之間毀於火災,菊池惺堂冒死搶救《寒食帖》,一時傳為佳話。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王世傑購得,其子以高價賣給台灣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寒食帖全文: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右黃州寒食二首。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 居士,眉州 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


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 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


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 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的藝術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 圖》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