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奇才」(Charlie Wilson's War )這部電影算是一部輕喜劇吧!


此部電影係由 由《偷情》導演麥可尼可拉斯執導,


並由湯姆漢克斯與茱莉亞羅勃茲所主演的,


故事改編自作家喬治克萊爾的同名暢銷小說,


這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所改編的傳記電影,


主要在講述德州國會議員查理威爾森的傳奇故事。

因為這位手握大權的傳奇國會議員主要功績,


在於他對於美國對阿富汗的政策上有著極大的影響,


1979年他說服了國會同僚撥款資助阿富汗的游擊隊抵抗蘇聯的入侵,


除了提供武器與資源外,也同時支持阿富汗的國家重建工作。


 


查理威爾森(湯姆漢克斯飾)這位美國國會議員來自於德州選區,


他向來有著「玩家查理」的綽號,


表面上他成日沈迷在女人與金錢權勢的遊戲中,


但骨子裡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愛國份子以及富有同情心的好人。




 


由於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這個事件頓時吸引了他的目光,


他總覺德該位阿富汗人民做些甚麼,


 而恰好他在德州休士頓的情人瓊安海琳(茱莉亞蘿勃茲飾),


不但是一位社交名人,而且還是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女人,


同時也是個聰明伶俐的積極反共分子,


當她得知查理威爾森的動機後,


她馬上提出一個令人驚訝的想法,


就是建議威爾森與一名中情局幹員葛斯艾弗洛科托斯共同搭擋合作,


一起幫助這些蒙受蘇聯軍隊侵擾的阿富汗自由鬥士,


為他們籌措資金、購買武器,然後再將蘇聯大軍趕出阿富汗。

為了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這兩個搭檔幾乎走遍了全世界,


為了尋求物資和武器的協助,他們使出渾身解數和各式各樣的角頭結為盟友,


這其中甚至包括了肚皮舞孃、巴基斯坦總統、埃及人、國會議員委員會主席。


就在蘇聯佔領阿富汗的九年期間,由於他們的努力,


促使美國暗中資助對抗蘇聯的經費從每年區區的五百萬美元增加到十億美元,


迫使蘇聯軍隊不得不從阿富汗撤退,此一重要的勝利成就,


不但使得威爾森的義舉令人崇敬外,也因此得到美國的獎章鼓勵。


 


 




 


本片演員陣容可說非常堅強,


除了菲利普西摩霍夫曼、茱莉亞蘿勃茲與湯姆漢克斯三巨頭外,


艾美亞當斯(曼哈頓奇緣)也在片中飾演女助理一角,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種嚴肅的傳記電影類型中,


導演竟然可以輕喜劇的模式來詮釋這位傳奇人物,


還真的很符合了這位傳記主人翁查理威爾森「玩家查理」的外號呢。


 


 


    最近忙於公務,幾乎很少有時間看電影DVD,再加上很多朋友擔心我在台灣總統選舉的激烈狀況下,挺身出來為自己的政治主張發言,怕我太過激烈而得罪了部落格中的一些挺藍的朋友,紛紛勸我多寫些其他的文章,少發表政治意見。剛好今晚看了這部電影,所以我從善如流,就寫下了這篇電影觀後心得囉。




 


電影「蓋世奇才」(Charlie Wilson's War


影片年份:2007
    國:
USA
出  品:
Universal Pictures
    商:
UIP
語  言:
English
色  彩:
Color
音  效:DTS / Dolby Digital / SDDS


導演:麥可尼可拉斯
編劇:Aaron Sorkin
演員:湯姆漢克斯 / 茱莉亞羅勃茲 / 艾咪亞當斯 / 愛蜜莉布朗 /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延伸閱讀


 


◎關於查理威爾森故事:
1979年當時,查理己任德州第二選區擔任眾議員長達六年,雖然他關注弱勢福利與女性、老人等議題,但他放浪輕挑的行為仍為他帶來如影隨形的醜聞,總僱用美麗火辣的助理與好酒色等評語,壓根沒讓人想過他會投入這樣嚴肅的世界大事,但查理也從不張揚,直到1988年遭【六十分鐘】新聞節目的新聞記者喬治克萊爾披露才公諸於世。克萊爾追蹤調查整件事,最後出版一本暢銷書籍。

克萊爾說:「19891月,查理威爾森邀請他前往中東進行一場追尋真相之旅,我本來並不想再繼續挖掘他的故事,但是我還是接受了他的邀約。這趟旅行先從科威特開始,後來前往海珊掌權的伊拉克,然後造訪沙烏地阿拉伯。這三個國家後來很快就成為波灣戰爭的中心舞台,而對我來說,這趟旅程也是我接下來十年奇妙之旅的開始。」查理威爾森的驚人事蹟牽涉到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份子、猶太軍火商以及中情局幹員。


喬治克萊爾的妻子蘇珊琳恩是一名出版商,她解釋說:「這當中牽涉到的每一個人都不知道整件事的全貌,每個人都只知道各自參與的細節,喬治花了許多年多次訪問查理威爾森和葛斯艾弗洛科托斯,他們也漸漸開始信任喬治,於是他才能拼湊出完整的真相,並且找到整個故事的起承轉合,寫出一本讓讀者愛不釋手的暢銷書。」而喬治也整整花了三十年才寫出來,並於2003年出版,雖是真實事件但書中精彩的情節,讓該書立刻成為暢銷書,並且引起好萊塢極大的興趣。


編劇艾倫索肯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研究作者克萊爾筆下的世界,他說:「我足足花了八個月才完成劇本初稿。一般來說,電影劇本都分成三幕,但是故事內容實在是太豐富了,所以我的劇本一共有五幕。」編劇艾倫索肯在編寫劇本的期間不但和原著作者克萊爾多次碰面,他也獲得故事主人翁查理威爾森的肯定。查理威爾森說:「任何人看了劇本一定會覺得有很多英勇事蹟被遺漏,但是你最後會了解到一部電影是不可能呈現一個故事,甚至一個人生的全貌。我很早就接受了這個事實。」但是很可惜的是,這位暢銷作家並沒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開拍,因為他於2006515日 死於胰臟癌。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阿富汗普什圖語/波斯語Afğānistānافغانستان)是一個位於亞洲西南部的內陸國家,坐落在亞洲的心臟地區。她的位置有著不同的定義,有時候會被認為處在中亞或者南亞,甚至被歸類於中東地區(西亞)。她與大部分比鄰的國家有著宗教上、語言上、地理上相當程度的關聯。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庫曼烏茲別克以及塔吉克接壤,東部與中國以及部分基斯坦控制的查謨-克什米爾地區(有爭議)接壤,南部與巴基斯坦接壤,西部與伊朗接壤。其中領土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


農業是主要的經濟支柱,但可耕地還不足農用地的三分之二。人口2,900萬,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阿富汗是一個有著各式各樣文化的國家,位於東方與西方的十字路口,在古時候,這裡曾是很重要的貿易點和游牧民族的遷居點。她擁有一個很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連接著南亞、中亞以及西亞。在她的漫長歷史里,大地上,只見各種各樣的侵略者和征服者;另一方面,地方上的族群入侵周圍浩大的地區,從建立帝國到回覆他們自己。艾哈邁德·沙阿·杜蘭尼,在18世紀中葉,開創了一個首都位於坎大哈的巨大帝國。隨後,帝國大部分的領土被割讓給以前的鄰國們。


在十九世紀,阿富汗變成了英國和俄羅斯帝國大博弈遊戲中的緩衝區。在1919819日 ,隨著第三次英阿戰爭的結束,阿富汗從英國手中奪回了完全的獨立地位,並且排除了外來的干涉勢力。 自從1970年代晚期開始,阿富汗歷經了連續且暴虐的內戰,期間包含了許多外國在各種形式上的調停、干涉,蘇聯的1979年阿富汗戰爭以及2001年與美國的衝突(阿富汗戰爭 (2001年)),最終致使支配這個國家的塔利班政府垮臺。


200112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授權認可下,成立了國際安全部隊ISAF)。這支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兵力所組成的部隊,已經介入援助哈米德·卡爾扎伊總統政府在阿富汗國內成立政權。


2005年,美國與阿富汗兩國簽署了一份戰略伙伴協議,以使雙方維持長期的伙伴關係。在這期間,國際社會也提供了大約三百億美金來重建這個國家。


阿富汗地理位置位於中亞,北方各與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三國交接,東方和中國接壤,東南方與巴基斯坦交界,西方和伊朗交界。


阿富汗是一個內陸國家,從東北部到西南部橫貫的興都庫什山脈將國家分開,形成一個瓦罕走廊。阿富汗是中亞的一個被鎖在陸地之內和多的國家,而平原分佈在國家的北部與西南部地區。國境內最高點為挪沙克山,距水平面7,485公尺 (米)(24,557英尺)高。


這個國家的大部份都是乾燥的地區,乾淨的淡水供應很有限。西斯坦 巴新 內流盆地是世界最乾燥的地區之一。阿富汗,為大陸性氣候,有著很熱的夏天、寒冷的冬天。這個國家時常有小規模的地震,主要都發生在興都庫什山的東北部山脈地區。有著647,500平方公里249,984平方英里)大的面積,阿富汗是世界排名第41大的國家(排名在緬甸之後)。(相較之下,阿富汗面積略小於美國德克薩斯州)。


在這個國家的東南方包含礦、礦、礦、礦以及鐵礦 等等的自然資源,珍貴的寶石諸如:東北部的青金石祖母綠青藍礦而且在北部還可能淺藏著重要的石油天然氣存量。這個國家也擁有煤炭鉻鐵礦滑石重晶石食鹽等等自然資源。


然而,由於國家受到蘇聯入侵和隨後爆發的內戰(富汗市民戰爭)影響,這些重要的礦產和能源資產大部份保留原狀而未加利用。很多的計劃正在進行,在不久的未來,將開始去開採這些能源、礦產。


 


◎阿富汗戰爭


1979年阿富汗戰爭原称“阿富汗战争”,是指197912月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导致的长达10年的戰爭。這次入侵被認為是蘇聯對外政策的重大失敗。


1973阿富汗共和國成立後,蘇聯即支持激進的政黨如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加緊使阿富汗在經濟上依賴蘇聯,反對同中國有密切關係的巴基斯坦。歷屆阿富汗政府雖然都曾試圖改革,但均由此而告吹。1978,人民民主黨激進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殺了第一任總統,組織新政府,並由其領導人出任總統,但在19799月又被總理所取代。同年1227,蘇聯人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爾邁勒在政變中上臺。當卡爾邁勒推行俄國化的企圖遭到武裝反對時,他要求並接受蘇聯援助,對反對派進行鎮壓,导致阿富汗战争的爆发。


10多萬裝備精良的蘇軍也未能擊敗阿富汗起義者,一些人稱阿富汗為「蘇聯的越南」。阿富汗政府軍士兵大批叛逃,喀布爾政權不得不於1984強迫14歲的青年應徵。然而,由於古老部落之間的敵對情緒和語言障礙,阿富汗各游擊隊難以形成擊敗蘇軍和阿富汗政府軍的統一戰略。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19885月蘇軍開始從阿富汗撤軍,19892月蘇聯軍隊完全撤出阿富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