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而逝


走過春和冬 風和雨 花開和花落
我已經嚐到這人生的痛
究竟要追求什麼 能償還什麼
這一切我還在迷惑
夢已經太多 不可說 也不願承諾
我終於看出你心裡的憂
縱然有再多失落 不讓淚滑落
讓記憶陪自己去過
如今隨風而逝 隨風而逝
歲月它編織著曲曲折折的夢
隨風而逝 隨風而逝 我又何需頻頻回首


作詞:陳樂融 作曲:張弘毅 編曲:張弘毅  演唱:曾慶瑜


(台視八點連續劇"隨風而逝"主題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kcfTV0pJyo


 


 


玫瑰人生


該你多少在前世 如何還得清
這許多衷曲 這許多愁緒
為了償還你 化作紅豔的玫瑰
多刺且多情 開在荊棘裡

你又是該我什麼 在某一段前世裡
一份牽記 一份憐惜
所以今世裡 不停地尋尋覓覓
於是萍水相遇 於是離散又重聚


我心盼望 讓濃情一段 隨時光流遠 再回到開始
我心盼望 讓前世情緣 延至地老天荒 到無數的來世

莫忘記 就算在最冷暗的谷底
只要你 將該我的還給我
我也以 最熾熱的還給你 此情不渝


詞:慎芝 曲:張弘毅   編曲:張弘毅/製作  演唱:許景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DSnpaEnBqQ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wRhWQRznG4


張弘毅音樂人生音樂會The Memorial of Peter Chang's Music Life



 



 


前言:


晚上完全沒有預期的將頻道轉到公視,


沒想到公共電視台正播出「張弘毅音樂人生」紀念音樂會,


讓我透過這個專輯又重新溫習了張弘毅一生最精華的作品。


人生總有許多偶然和巧遇,


就如同不常看電視的我,


竟然能在這幾天內看到了大愛劇場的《陽光下的足跡》,


和「張弘毅音樂人生」紀念音樂會兩個滿有意義的節目,


這幾天有很多朋友,


都知道我因為患了一個愚笨的錯誤而為情所傷,


照理說看到了這兩個和堅毅愛情或是懷念故人的電視節目後,


心情應該為更為低盪才對,


但是我要說的是,雖然我看完很感動也掉了淚,


但是我並沒有因此心情更加BLUE


反而讓我自己添增了許多助力,


我想在這個人世間上,愛情並非唯一,


若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


能為這個社會上做出一些貢獻來,


就像《陽光下的足跡》的蔡宗賢牙醫師一樣,


在九二一大地震奉獻出他的愛心;


像張弘毅一樣,用音樂來突顯他的人生價值,


我雖然沒有他們兩個人的才能,


但我想我可以在我的部落格上多介紹幾本好書,


多介紹幾部好電影,多寫些正面的文字內容;


在工作上多去關懷同仁,加注更多的心力,


我想這都是正面而富有意義的事情不是?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玫瑰人生」和「隨風消逝」這兩首歌曲,


卻不大認識張弘毅這個人,


其實他是音樂科班出身的,


他從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畢業後,


遠赴美國波士頓柏克萊音樂學院(Berkley College of Music)就讀,


最初修的是爵士作曲,隨後便轉到電影作曲系,


師承Mr. Don Wilkins Milk Gibes,


進修電影音樂、傳統西洋樂、爵士樂及百老匯舞台劇之作曲與編曲。


 


可以這樣說,


在台灣掀起所謂新浪潮電影的一些導演們,


像侯孝賢、王童、余為彥、張毅等人,


都在電影上與張弘毅合作過。


張弘毅的音樂創作雖然與流行歌曲或是電影脫離不兩關係,


但若注意聆聽他的音樂特色,


即使是當紅的流行音樂也都蘊含著豐富的古典風格。


張弘毅曾四次榮獲金馬獎最佳音樂獎,


並多次榮獲亞太影展、金鐘獎、金嗓獎、金曲獎、金鼎獎,


他作品跨足古典、流行及影視界。


尤其與與導演張毅、演員楊惠珊的合作,


可以堪稱為台灣電影界的黃金陣容,


他們合作過「玉卿嫂」、「我這樣過了一生」等知名電影。


去年當他於上海去世後,並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或許天妒英才吧!張弘毅去時才享年57歲而已,


跟楊德昌導演一樣,都是正直壯年就突然離開人世,


這兩年內台灣的電影界突然少掉上述這兩位傑出的人世,


足讓已經原本擔心國片不振的觀眾更加噓唏不已,


看到導演張毅和楊惠珊夫婦在張弘毅的紀念音樂會掉淚的情景,


更是讓人動容,


尤其是擔任音樂會的引言人導演陳耀圻在演唱會的時候,


他回憶說:


「我們跟弘毅太熟了,弘毅身體不好,


瑞華經常要嚴格取締所有不當的食物, 


我們經常記得弘毅那種一臉幽怨又賴皮的神情,


有一次弘毅又被「取締」了什麼好吃的東西,


我在旁邊,弘毅就很不爽的表情說:


「看!她就是恨不得把我放在她口袋裡!」


我永遠記得那種夫妻的有點小小的怨,卻又是深情無比的感覺。


我把它寫成歌詞,由弘毅寫了曲子,


由張弘毅的學生王治平的女兒-


Joanna (王若琳) 演唱這一首曲子,


我們希望有一點「代代相傳」的感覺,


當然,更重要的,這首曲子,是獻給瑞華的。 」〈瑞華是張弘毅的太太〉


 


我想人生間最幸福的事,莫過是這種相知相的夫妻之愛了。


以下就是張弘毅生前位曾發表的「把我放在你口袋裡 」的歌詞,


在此祝福所有有情人都能夠如此相知相愛一直到終老。 


 


把我放在你口袋裡 
 


我愛你   愛在心裏不說 
可我知道你  都能懂的 
我像任性小孩  被寵著 
再失落 也有你 能依靠


是你啊  我的愛我的朋友 
一輩子   和你慢慢走 
是不是個幸福的奢求 ?


你總為一切而耽心 
為我忘了還有自己 
恨不得啊  把我放在你   口袋裏 
只能屬於你  ( 屬於你)  


作詞 : 娃娃  作曲:張弘毅


 


In my pocket I’ll keep this love     


I’m a basic man 
Live simple (and) talk simple 
Believing the essentials 
Right or wrong 
Depends on Not what you say 
But how you act (how you act) 
Casual conversations made me tongue-tied 
Confessing deep down emotions 
An Impossible task (and) 
I rather die (I rather die).


How I wish I could confess to you 
You have made my world full of wonders 
Like the sun bursting out from the clouds 
You laughter chase away all my doubts 
Breaking the spell of solitude 
Once again, I am the basic man I am.  




 


張弘毅的音樂人生〈資料引用自公共電視〉


 


2006年五月病逝上海後,張弘毅的演藝界好友們,就決定為張弘毅舉辦一場只屬於他的音樂會,2007年七月21日,「張弘毅音樂人生」紀念音樂會,在國父紀念館演出,以劇場方式呈現他一生多元豐富的創作,也希望為張弘毅一生不俗的音樂成就,寫下一個歷史定位。


天下沒有事不會「隨風而逝」,為了紀念張弘毅,像是從未公開演唱「怨女」同名主題曲的齊豫,破天荒獻唱,而庾澄慶則帶來他真正踏入歌壇的處女作-電影『玉卿嫂』主題曲「少年往事」,和這些年張弘毅致力發展的上海TMSK新民樂樂隊共同表演這首融合電子搖滾及傳統國樂的作品。


這場音樂會由導演陳耀圻擔任引言人,分段介紹張弘毅不同時期的代表作,除了流行音樂及電影作品外,還有張弘毅為吳佩倩舞劇『白蛇傳』創作的精彩片段、多年老友也是義大利著名鋼琴家羅藍多尼柯洛西Rolando Nicolosi遠從義大利來,演奏張弘毅鋼琴創作,描寫七十年代南台灣加工區忙碌情形的「織布女工」,王柏森及許景淳演唱輕歌劇『大鼻子西哈諾』的選曲「喜從天降」和「隱藏的愛」。


張弘毅生前一晚,還埋首改編二胡樂曲「光明行」,完成音樂後的隔天,就與世長辭。好友導演張毅,回憶張弘毅在改編「光明行」結束後,興奮地打電話給楊惠姍時的往事,原本克制的情緒忍不住潰堤,泣不成聲說:「當時張弘毅跟楊惠珊說,做音樂時想像著舞台全都是旗子」,這晚不但由張弘毅的關門弟子TMSK新民樂團,演出這首「光明行」,現場還有四名旗手表演,希望重現張弘毅創作時的想法。


因為身體不好,生前妻子李瑞華管他吃東西管得緊,他曾向友人抱怨說:「瑞華恨不得把我放在口袋裡」,首次公開演出,生前送給老婆的歌曲「把我放在你口袋裡」,遂成為音樂會最感人片段。


張弘毅音樂在古典、電影到流行間的完美跨界功力,讓許多女歌手視能唱他作品為一大肯定,這場音樂會,許景淳的「玫瑰人生」,曾慶瑜的「隨風而逝」,堂娜的「還君明珠」,趙詠華的「希望之鴿」、潘越雲的「暗夜」等影視金曲,集結所有原唱者的陣容,以及包括侯孝賢、王童、余為彥等曾與張弘毅合作過的電影導演,這晚都為他齊聚一堂,陣容及演出者的精彩,不僅是台灣近年來少見,也重現張弘毅生前的創作靈魂。


音樂會最後在「玫瑰人生」的歌曲裡,劃下一個句點,「我後悔,因為選擇了音樂,但我很幸福,因為我製作了音樂」,人已矣,音樂仍在,不只是紀念與致敬,張弘毅以他的創作,為自己寫下不朽的音樂人生!


 


 


張弘毅小檔案


1950年出生,高雄人,為國內最具盛名的作曲及編曲家之一。就讀高雄市立第三中學時,開始隨教官在學校的軍樂隊學習吹奏小喇叭,後來進入道明中學,又繼續小喇叭的修習,也參加了學校的合唱團﹔服役期間分發到憲光藝工隊,負責樂隊的演奏,這段時間的密集訓練培養了音樂演奏的技藝。退伍之後進入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就讀,1979年取得助教獎學金赴美國波士頓柏克萊音樂學院(Berkley College of Music),最初修的是爵士作曲,隨後便轉到電影作曲系,師承Mr. Don Wilkins Milk Gibes,進修電影音樂、傳統西洋樂、爵士樂及百老匯舞台劇之作曲與編曲。

1982年回到台灣,此時正值台灣電影新浪潮,於是有很多音樂創作的機會﹔
張弘毅從美國帶回來的音樂觀念和作法,使得總習慣以罐頭音樂或是依賴一首主題曲貫徹影片的資深影人,開始思索是否要撥出更多的預算在音樂上,以呈現豐富的視聽效果,因而也替後繼工作者開創了一條光明的道路。最欣賞的作曲家為《阿拉伯的勞倫斯》和《齊瓦哥醫生》的法國作曲家墨希斯賈赫,張弘毅的曲風也和賈赫強調主題動機的音樂風格接近,從劇本上找到聲音的架構,用樂曲來鋪陳內容。

曾經四次榮獲金馬獎最佳音樂獎,並多次榮獲亞太影展、金鐘獎、金嗓獎、金曲獎、金鼎獎。他的作品橫跨古典、流行與影視界。電影作品有《玉卿嫂》、《我就這樣過了一生》《看海的日子》、《稻草人》、《策馬入林》、《尼羅河的女兒》等數十部。作曲及製作的專輯則有許景淳、曾慶瑜、堂娜、趙詠華等歌手,
張弘毅並且曾經擔任豐采音樂公司負責人,2006年5月11因心臟病病逝上海,享年57歲。




 


張弘毅作品小檔案:


舞 劇:
魚玄機(游好彥)
白蛇傳(吳佩倩)
一念萬年(林原上)
歌 舞 劇:
大鼻子情聖西哈諾(果陀劇場)
一切為電影(亞太影展)

專輯唱片:
在倫敦星空下(Sony Classic,倫敦交響樂團)
黃就是黃(騰格爾)

電 影:
玉卿嫂(張 毅)
我這樣過了一生(張 毅)
我兒漢生(張 毅)
我的愛(張 毅)
國四英雄傳(麥大傑)
稻草人(王童)
三個女人的故事(關錦鵬)
尼羅河女兒(侯孝賢)
老科最後一個秋天(李祐寧)
美麗在唱歌(林正盛)等40餘部

電視主題曲
玫瑰人生(許景淳)
還君明珠(堂娜)
隨風而逝(曾慶愉)
希望之鴿(趙詠華)
紅塵有愛(蔣修蓉)
從來不肯對你說(趙詠華)
好久(張學友) 等多部電視劇

專 案:
千秋大愛(民國80年國慶閱兵)
春天的歌(農委會)
國際艾美獎為公共電視改編中國名曲「夜來香」
多媒體創作音樂「中國時報40週年」
中國文化復興委員會及富邦基金會,為提昇國內通俗音樂之水平,委託創及改編多首


流行名曲,於1993年「流行金曲交響夜」演出
1994年國家產品形象獎」大會整體音樂製作人及作曲
中國廣播公司多屆演唱會之樂團指揮
琉璃工房之音樂作曲製作
教育部「國中組有氧健身體操」之音樂作曲製作
臺灣大學校歌製作人
佛光衛視「帝王之旅」
1998年底公共電視跨年音樂晚會及現場樂團指揮
1999年台北燈節—春之邀約活動中創造「凱達格蘭大道的故事」在總統府前廣場的多


 媒體創作音樂會及現場樂團指揮
「八十八年臺灣區中等學校運動會」大會主題曲及開幕表演音樂之作曲與製作。
公共電視台成立一週年特別專輯,音樂製作、現場樂團指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