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彩色的翅膀(「陽光下的足跡」片頭曲)


 


一條路 有多長 開始走 都不嫌晚
一個夢 有多遠 不放手 就不怕難

往前飛 就不會留下遺憾
牽著手 就不會覺得孤單

沒有風的天空 也要飛翔
因為我有一雙彩色的翅膀

當我面對千山 不曾失去方向
因為有妳 陪在我身旁


 


作詞/作曲 :吳嘉祥
編曲/製作人:吳嘉祥
演    唱:徐哲緯


 


 


陽光下的足跡(片尾曲)


 


遙遠的天邊 烏雲早已散去
我回頭找尋 陽光下的足跡
溫柔的大地 賜給我們勇氣
一路上有你 開創未知奇蹟

破曉的曙光 無限希望綻放
我真心累積 陽光下的足跡
泥土正芬芳 腳步深而堅強
相信我們可以 揮別陰霾憂傷

美麗的 陽光下的足跡 我陪你走過風和雨
陽光下有奇蹟 愛有力量
它有方向 不會絕望


 


作詞/作曲:洪予彤
編   曲:項仲為
製 作 人:曹俊鴻
演   唱:關心
合   聲:曹俊鴻、關心
兒童合唱 :申華樞、高孟萱、高孜霈、高孟潔、高睿澤





 


一個從小就小兒麻痺的牙醫師,


他從小就遇到一位很好的國小老師,


讓他受到鼓勵,苦讀後考上陽明醫學院牙醫系,


由於他本身身體的缺憾,


他畢業後將大部分時間投入陽明教養院的牙醫門診工作,


面對一群唐氏症、蒙古症等智障兒童付出他的愛心。


這時候院裡也有一位充滿愛心的保育員王瑋華老師,


同樣以愛心受到了院童的歡迎和愛戴,


兩位有愛心的人在彼此一段時間的接觸互動後滋生了愛苗,


彼此克服了雙方家長的考驗,


攜手共創自己的幸福,


並將這份幸福推廣造福於社會服務的工作。


 


我總認為,最令人感動的事,


莫過於最起初的那份感動的真誠,


人間有愛,


祈願這世界上到處都充滿了愛心,


讓我們將這份感動,


用自己的心力推展出去,


讓這世界到處充滿了愛!


 


 


早已經忘了多久沒有收看大愛劇場了,


似乎是從「草山春輝」之後吧!


晚上心裡一直在盤繞著如何構思明年度的營運計畫,


再加上最近幾天不曉得怎麼搞的,


一直在想念著分手的女友,


自己知道,


無論如何今晚再也寫不出營運計畫的報告了,


索性不寫了,留著明天上班再說吧,


一個人坐在客廳的沙發上,


打開電視漫無目的的轉換頻道,


突然轉換到大愛電視台,


看到「陽光下的足跡」的重播,


今天演到蔡宗賢和王瑋華在公車亭上看星星的那一段,


受到劇情的感動,就一直看下去了,


這突然才發現到我真的已經很久沒有看大愛電視台的戲劇節目了,


已經很久沒有被感動了,


今天就讓「陽光下的足跡」讓我再次深受感動一次吧!





「陽光下的足跡」劇情大綱:


 


蔡宗賢師兄是一位小兒麻痺患者,在他自我意識是一名肢體缺陷的幼年時刻,蔡師兄即自我期許,未來一生將無視這種肢體缺陷,尋求一個與常人無異的陽光人生;如此信念,支持他苦讀小學、中學,終至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國立陽明醫學院牙醫學系。

圍繞蔡宗賢身邊,陪他一路走過這段歲月的,是他的父親、母親、阿嬤、四位兄長姊妹,以及東門國小的辛久蘭老師與住在杭州南路舊居旁的小學同學李海光、王大同等人。

時間是民國七十二年。

身為牙醫學系學士的蔡宗賢師兄畢業後,小部分時間應徵在一私人牙醫診所就診,卻以更多時間應徵市立陽明教養院駐院牙醫之職。陽明教養院是市屬一所收容弱智兒童的專責院所,擔負照料唐氏症、蒙古症等智障兒童的社會責任。

由於照料對象之故,教養院經常苦於找不到常駐醫師,而蔡宗賢師兄稟於本身為一小兒麻痺患者,推己及人於對一般弱勢兒童的衷心關懷,欣然於教養院中,與院中同仁擔起院童口腔醫護的專門職務;也因此,蔡宗賢師兄在此結識了今生相偕、執子之手的妻子王緯華。

王緯華師姊其時方自師範專科學校特教科畢業,並經普考通過分發至教養院擔任保育員之責。

蔡宗賢師兄與教養院同仁,包括王緯華師姊同心協力負起照護院童口腔保健工作;在如此的工作互動中,雙方相互體認到對方對院童發自內心的關愛及義無反顧的奉獻。

這是一段年輕男女相知相惜的過程,他們的情感迴異於一般男女的花前月下,而是奠基於對院童的共同愛心,以及由此展示出的對弱勢兒童的不離不棄之情。

這段戀愛在全院同仁及院童的祝福下,譜下完美戀曲。唯一的插曲是,戀愛起始階段,戀情並未獲得雙方家長認同。

不過,蔡宗賢師兄以陽光的態度,說服王緯華父母對蔡宗賢小兒麻痺的顧慮;同樣,王緯華也以其對弱智兒童的無私關愛,成功地說服蔡宗賢父母,信任眼前這位女孩與自己兒子蔡宗賢一生必定不棄不離。

兩人終於結婚了,擔任婚禮紗童的,是王緯華所照拂的院童之一。

蔡宗賢師兄與王緯華師姊以實際行動,說明了他們對弱智孩子的愛。結婚未久,王緯華師姊重回學校補修大學學分,夫婦離開了他們在生命過程中意義非比尋常的陽明教養院。

蔡宗賢師兄在松山地區開設了一間屬於自己的牙醫診所,診所也是這對新婚夫婦的家,王緯華則在取得師範教育學位後,進入國中服務;而後,他們生下了家庭中的另一成員─兒子蔡尚謀。

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地震,這場震災喚醒許多台灣人塵封的善良,也促使蔡宗賢師兄及王緯華師姊闔家投入社會救濟團體─慈濟功德會的社會服務工作。

蔡宗賢成為慈濟人醫會員,上山下海從山巔到離島,為缺乏醫療服務地區的人們提供義診服務,王緯華師姊則投入功德會各項社會服務工作。

這一對夫婦不僅自身奉獻慈濟,他們的精神,也分別鼓舞了兩家父母投身慈濟理念─資源回收、社會勸募,王緯華父親並且簽下大體捐贈同意書;至於兒子蔡尚謀,也在父母帶領下成為慈青社一員。
這不是一對夫婦的故事,而是三戶人家、三代祖孫間的故事,時間從民國五十三年跨越九十六年,地點則遍及全台灣與離島各地,人物則包括家人、小學老師、同學、鄰居、陽明教養院師長、教養院中弱智的唐氏症及蒙古症小朋友,以及偏遠地區的陌生人群。

不過,即使地方再遼闊、人員再眾多,他們卻呈現與蔡宗賢師兄、王緯華師姊共同的生命特質,那就是人的一生,唯有為大眾而活,生命方才具有永恆不減的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e'view 的頭像
    Shane'view

    Shane's View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