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萬惡罪魁藏鏡人走哪裡去!


看我史艷文的純陽掌……。』


想必四五年級班的朋友們對於雲州大儒俠史艷文,


一定不陌生吧?


這位首開先例在台視播出的布袋戲主角,


曾經是僅次於那時候蔣中正的『民族英雄』。


因為傳言曾經有考試卷的問題問說誰是我們的民族英雄,


結果答案竟然有很多學童寫下史艷文這個名字,


不管傳言是否屬實,


但可以讓人著迷到廢寢忘食的地步,的確不簡單!


想想看,中午半個小時的布袋戲節目,


卻可以讓台灣人頓時停滯了生活節奏,


萬人空巷爭看雲州大儒俠史艷文,


結果導致計程車司機不開車啦!


小學生寧可不吃午飯了!也要看完布袋戲在去上課,


建築工人必須得看完布袋戲才開工….。


那種受到全省人民的踴躍捧場,


連現代的F4或是雙J偶像都沒得比。


記得那時候我媽開了一家雜貨店,


家裡也剛買了一台大同黑白電視,


每到中午,我家的商店擠滿了來自附近工地的工人,


大家每人一瓶冬瓜茶〈當然是跟我家買的啦!〉


爭先恐後搶好位置,就是為了看史艷文,


非得等到演完後,這些建築工人才會甘心離開,


否則即使工地主任來我家喊這些人回去上班,也沒人會鳥他!


 


 


只不過因時代久遠,


我只依稀記得萬惡罪魁藏鏡人,


到最後蒙面的黑布被給扯了下來,


後來被中原群俠追到清聖橋下走投無路之際,


〈清聖橋顧名思義就是只有像史艷文這種聖人才能通過的橋,


一般帶有罪惡的壞人是走不過去的!〉


藏鏡人竟然毅然走向清聖橋,


而竟然也讓他走過去了,


後來藏鏡好像也人改過自新成為好人,


並且好像還有一個妹妹的樣子….。


唉!真是年代久遠了,真給忘了!


想想從黑白電視的時代到現在已經是液晶電視或電漿電視的時代,


這麼一晃就已經過了三十七個年頭,


Uncle能記到這樣的劇情尚屬難能可貴啦,


各位好友千萬別吐嘈阿!


 


至於後來為啥史艷文演到最後卻不知始終,


這跟那時候的萬能政府及英明的新聞局有關,


一個推動國語運動再加上「妨害農工商正常作息及兒童教育」等罪名,


就因此可以讓史艷文停停播播的,


〈這我可沒亂說喔,請看本篇附錄由以前的國民黨中央日報記者寫的文稿為證!〉


再加上後來隨著工商社會的快速演變,


布袋戲就逐漸沒落到成為廟寺祭典演出的小眾市場了,


所幸黃俊雄的兒子黃文擇等人創立了霹靂布袋戲王朝,


雖然劇情已經是光怪陸離,脫離了他老爸黃俊雄教忠教孝的束縛,


以俊美的雕刻偶頭,現代電影的拍攝技術和符合年輕人的口味節奏,


另創一股風潮!


更幸運的是,此時的台灣已進入了民主自由的社會,


布袋戲再也無需擔心受到迫害啦!





 

 


雲州大儒俠史艷文小檔案:


 


「雲州大儒俠史艷文」自從民國五十九年開播造成轟動之後,經歷禁演、重演,共有四種版本,先是造成轟動的五百八十三集,第二個版本包括民國七十二年八月由黃俊郎在中視重拍、十一月由黃文擇接手的「苦海女神龍」和隔年二月同樣由黃文擇演出的「忠勇小金剛」,第三個版本則是在民國七十六年由黃俊雄重演,包括「新雲州大儒俠」和「史艷文與女神龍」兩檔戲,最後一個版本亦是由黃俊雄演出,民國八十三年華視播出四十七集。


「雲州大儒俠」的故事大致上可分成四大部。


  第一部首先敘述史艷文的出身,先是結識劉三、與劉萱姑定親,然後行俠仗義,俠名遠播,贏得雲州大儒俠的尊稱,其後得罪當朝權相安其謀,被陷罪入獄,甚至充軍,之後再取得龍泉劍和天地人三卷天書,大破太華山,解救欽差大人,破除亂黨造反陰謀。


  第一部內容亦包括中原與交趾戰亂,交阯在第一次東征時獲勝,取得不少領土,更加深入侵中原的野心,但第二次時卻慘敗而歸,再無力東侵。原是交趾大將的藏鏡人與中原仇恨益加深厚,因而將中原武林搗得腥風血雨,史艷文率中原群俠與其周旋多次,才順利大敗萬惡罪魁。


  第二部則以韃靼之亂與女暴君為禍武林為背景。先是韃靼國大公主勾結外人奪篡父位,並在奸人挑撥下引發征服中原的野心,三公主苦海女神龍不得已流落江湖。而原是交趾公主的姚明月因戰敗出走,卻因機緣巧合學得一身強橫功夫與迷人心志、吸取元陽的邪功,基於對中原的仇恨,以女暴君之名大鬧江湖,成為新的魔魁。


  第二部基本上是環繞在史艷文、苦海女神龍、女暴君和藏鏡人身上,而武林三奇之一的醉彌勒之徒小金剛亦甚為活躍。史艷文與女神龍先是合力破女暴君,與潛沈已久的藏鏡人大鬥法卻險些全軍覆沒,所幸在小金剛相助下才反敗為勝,之後再協助苦海女神龍復國。


  第三部以「雲州四傑傳」為骨幹,史艷文在此化身為逃名客,雖非最重要的角色,但仍有引導故事進行的關鍵性。


  此部份的要角包括史家四傑史獻忠、史存孝、史仗義和史菁菁(亦即燈下人),三俠風雨斷腸人、冷霜子與獨腳漢,藏鏡人之妹孝女白瓊亦以俠女身份出現江湖,藏鏡人與女暴君仍活躍著,但武林中已有不少新生派門產生,變數更多。


  第四部是「達摩金剛榜」,敘述荒野金刀獨眼龍威霸江湖的故事,而史艷文仍是逃名客,史菁菁亦有吃重戲份,苦海女神龍也重出江湖。


  在此要特別強調的是,所謂的「雲州大儒俠系列」係以黃俊雄本身所架構的故事情節為依據,其子黃文擇曾在中視「忠勇小金剛」之後,以「七彩霹靂門」為開端,創造一連串以「霹靂」為劇名開端的新戲碼,一直接續到現在的霹靂布袋戲,這些故事情節中雖包括了不少由黃俊雄創造的角色,但並不包含在本系列之中。


  或許有人要問,為什麼同為黃家所創卻要如此細分?事實上,黃強華(編劇)與黃文擇(口白)延續黃俊雄所創角色的部份,有相當多與原有味道大相逕庭,光是史艷文一角就已完全走味,雖然最早在中視所演出的霹靂系列仍由黃俊雄編劇,但在兩個兒子完全接手後,就已經完全算是全新格局的故事了。


  那麼或許又有讀者要問,如何將「雲州大儒俠系列」和「霹靂系列」作一分野呢?這個答案並不是很容易解答,當年中視開演的「七彩霹靂門」和「霹靂震凌霄」等戲碼或可說是其間的緩衝期,但這樣的說法還是很糢糊,如果以人物來區分,應該會比較清楚。


  荒野金刀獨眼龍可說是最後一個屬於黃俊雄的強滾滾角色,其後的刀鎖金太極則由黃強華所創,所以獨眼龍初出江湖以榜上一○八人為對象的情節仍屬於黃俊雄,但後獨眼龍與金太極、史菁菁恩怨情仇的部份則可列入「霹靂系列」。


  而黑白郎君雖由黃俊雄所創,但卻是由霹靂發揚光大,網中人則已完全屬於霹靂了,至於後來史艷文投身歐陽世家,再化身為聖劍白陽生,終至失蹤,以及安排小金剛成為素還真徒兒的部份,亦不為黃俊雄所接受。


  對於這樣的分野,黃俊雄本人頗為堅持,原因無他,只因這些由他所演繹的角色自有其原先所安排的情節及設想的性格、特徵,不合理的轉變是讓人無法接受的,而且由他父親所創造的史艷文一角,原本就是被設定為一個智仁勇兼備的儒者,雖然是個幾乎不可能會在現實中出現的完人,但社會上的確需要這樣的角色來教化風氣,亦是不容扭曲的。


  事實上,早年雖已在台視演出五百八十三集的「雲州大儒俠系列」故事,但這些其實只不過是史艷文所有故事的一半左右,民國五十九年以前,黃俊雄在全省所演出的內容就遠比螢光幕上所播的要多出甚多。


  民國八十三年,黃俊雄推出所創造的新故事「金光系列」,雖然內容並非早年在全省演出的史艷文故事,但卻可當做是史艷文後傳或外傳,算是延續(或是分歧)「雲州大儒俠系列」的一個新故事,在這新系列中,舊有角色仍維持其一貫行事風格與個性,新角色亦是頭角崢嶸,劇情張力十足,毫不拖泥帶水,新的特效固然讓人耳目一新,但傳統的說唱藝術仍存在著,這也是黃俊雄堅持的。(本文引自《史艷文圖鑑》)




 


布袋戲走向小眾市場的原因:〈取材於中央日報鄭懿瀛的文稿〉


號稱台灣掌中戲(布袋戲)第一世家的「五洲園掌中劇團」團長黃海岱,引領台灣布袋戲風騷長達五十年,入室弟子三十多人,未正式拜師、或再傳又傳弟子至少兩百人以上,台灣布袋戲團以「五洲」作為團姓者約有一百五十團之多。黃海岱國學底子深厚,早年在野台戲時代便以詩詞問答、談經說史、聯對、字猜、純正福佬漢語說白及改編傳統戲曲音樂出名,而且他還善長觀察社會大眾的需求,懂得滿足廣大觀眾的娛樂味口,又創造了節奏明快,偏重武戲的「劍俠戲」戲路,充份發揮了布袋戲演出靈活、人物豐富的特色,使布袋戲有了鮮明的戲劇風格,也奠定了他大師的地位,對台灣布袋戲日後發展極具影響力。 




黃俊雄是黃海岱的次子,他繼承父業,並且更加發揚光大,成功地將「改良的金光布袋戲」帶入電視螢光幕(不過,布袋戲最早在電視上出現,是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八日晚上九點十五分,由亦宛然布袋戲團團長李天祿在台視螢幕上演出的傳統布袋戲「三國誌」),掀起「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盛況,也創造了台灣歷史上最知名的虛構人物之一--「雲州大儒俠史豔文」。

黃俊雄除了承襲黃海岱在編劇、唸白、演出的藝術風格,更配合電視的特性進行許多創新,包括將木偶尺寸加大,並在造型上加入現代感,強調眼部的神氣和服裝的變化;在音樂上以中西流行音樂取代傳統的鑼鼓點及南管、北管戲曲,並運用現代音樂效果製造更豐富的表現力;在佈景上力求接近真實,使畫面成為強化劇情說服力的工具;在人物塑造上則反映社會百態,將廣大群眾的心聲藉由人物宣洩。這些改革,當然造成空前的轟動。


根據當時台視節目部經理何貽謀表示:「先是彰化木偶雕刻世家徐析森讓木偶變得眼嘴可動,又將原來『小籠』式的舞台加以改進,使舞台可以前後置景創造出立體感,加上黃俊雄的布袋戲將木偶變大,且各有個性和獨特的造型,兼之以成人為對象,純粹台語對白,使木偶人物更見鮮活。就以『雲州大儒俠』中的劉三、兩齒、怪老子、苦海女神龍、藏鏡人等為例,那一個不是具有特別的腔調、動作和配備?我在試看過後就決定採用,自那年(一九七零年)的三月二日起,在每週一及週五下午播出兩集,後因廣受觀眾歡迎,自五月十一日起,又改為每週一至週五下午兩點半到三點半播出。」


這一改可不得了了,黃俊雄請來的中興大學畢業生陳國雄編的劇本「海闊天空」,黃俊雄和大弟子洪連生的口白又變化萬千,美工和燈光設計奇幻奪目,再加上西卿的歌聲讓角色生命在有形無形中增添無盡無窮的韻味,餘音繞樑久久不絕,「使得小學生迷得蹺課、農人要看完劇情才肯下田耕作,電力使用量在播出的時段驟增,馬路上的計程車也少了一半,很多人的綽號不是兩齒就是劉三」,全台灣沈浸在布袋戲的旋風裡,史豔文的魅力無窮可見一班。


其實,這齣「雲州大儒俠史豔文」是黃海岱以十八世紀中國章回小說「野叟曝言」為題材,將其改編為「忠孝節義傳」,男主角則由文素臣改為史炎雲,以布袋戲演譯方式加以詮釋改編的劇碼。黃俊雄十九歲準備開戲台演出時,再改編「忠孝節義傳」為「雲州大儒俠」,劇中男主角定名為史艷文,舊有故事中僅保留史艷文(原為史炎雲)、劉三與劉萱姑(原為劉三姑)三個角色,不料卻一炮而紅,創下迄今無節目可破的超高收視紀錄--百分之九十七﹗


不過,節目一紅就會惹來麻煩。先是台視節目部經理何貽謀接到了寫有「你該槍斃」的恐嚇信函,又連續半年的時間每個月都收到一疊冥紙,表達對台視播出以台語發音的布袋戲強烈不滿;接著,來自新聞檢查單位的干涉,又讓「雲州大儒俠」播播停停,從一九七零三月二日至一九七四年六月十六日,總計播出四百多集後,就被當時行政院新聞局以「妨害農工商正常作息及兒童教育」,以及與政府大力推行的「國語運動」相悖等理由禁演,其他所有的電視布袋戲也都喊卡。


當然,隨著民主化、自由化的發展,以及對於台灣鄉土文化的反思,布袋戲、歌仔戲等台灣本土戲曲藝術又獲得平反與解禁,後來像許王、鍾任壁、黃順仁、洪連生等布袋戲大師都相繼上電視演出拿手絕活,可是,孕育史豔文的那個主客觀環境卻已一去不還,即使政府以頒發薪傳獎或民族藝師的榮譽來保護、提振布袋戲的生存空間,但它也終究難逃進入多元社會裡相對小眾市場的命運。


史豔文,以及台灣掌中戲第一世家的命運也相同。黃俊雄雖然在一九八四年成立了「黃俊雄布袋戲團」,擴展並傳承黃家布袋戲王國的版圖,於雲林虎尾市區內搭建占地六百多坪的攝影棚,影棚內還搭建比例配合戲偶身長縮小的各式實景,分為外景與棚內兩部份,棚內場景可圍繞三百六十度,自行拍攝製作「金光布袋戲」影帶作品,如金光霹靂菩薩藏 、萬教大格殺、金光十八龍、金光九天盤 等,並且繼續在各電視台演出六藝精武門、六藝七義、西岐封神榜、封神大伐紂、欽差遊俠傳、隋唐演義、唐朝演義、神刀魔劍六合魂、濟公傳、降龍伏虎傳、義魄青天、大明遊俠傳、三國英豪、新雲州大儒俠、史艷文與女神龍、真假濟公、烽劍春秋、射鵰英雄傳、千禧雲州大儒俠等劇,可是,即使史豔文頻頻重出江湖遊走,但那個「武林至尊盟主」的歲月卻已不再矣。


然而,就像一位布袋戲迷說的:「在時間洪流下,(黃俊雄)布袋戲雖然歷經了許許多多的風風雨雨(禁播、國語化),但它依然一本傳統藝術的韌性,不畏風雨與民眾相互交心,是執著、是使命、是打心底熱愛這份屬於台灣本土的藝術。」也就是這點堅持,即使史豔文的風光已逝,但布袋戲的藝術生命卻將繼續傳衍下去,並永遠存在歷史的記憶裡。





 


◎工商服務時間:


炎炎夏日哪裡去,報大家一個好康的!


那就是----


台南縣文化局推出布袋戲研習營


有興取者請往下列網址查詢:


http://tw.myblog.yahoo.com/tcf4674/article?mid=798&prev=-1&next=793


台南區的布袋戲夏令營:


http://tw.myblog.yahoo.com/tcf4674/article?mid=793&prev=798&next=572


也順便介紹一位熱心推動布袋戲的網站


阿福哥很熱心喔:http://tw.myblog.yahoo.com/jw!o8HQAYuGExHBLoFodWHC/profil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e'view 的頭像
    Shane'view

    Shane's View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