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王家衛的電影,
就如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同樣喜歡侯孝賢多作品一樣!
如同一位影評家說的,
王家衛的電影作品在海外比在香港受到歡迎。
我想會有這樣的差異,
應該歸諸於它的作品帶著很濃厚的個人色彩吧!
忠於原著或腳本,抑或將整部電影的表現當作是自己的作品,
對於一個導演,這兩個論點一直都是矛盾的,
無疑的,王家歲應該是屬於後者的,
其實在我的認知裡,
電影既然是藝術,那麼導演就應該是掌握作品的操刀者才是。
說多啦!還是來看看王家衛的介紹吧!
王家衛
王家衛(英文:Wong Kar-Wai),1958年生於上海,5歲時隨家人移居香港。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學院美術設計系。1981年進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編劇訓練班,並在電視臺擔任製作助理。1982年離開電視臺,投入電影編劇工作,80年代共寫過13個電影劇本,並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1988年開始執導第一部電影《旺角卡門》。1997年獲第50屆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是華人電影工作者第一位獲此獎項者。王家衛獲邀擔任2006年法國康城影展的評判團主席,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1]王家衛常配戴深色太陽眼鏡示人,他又是喜愛吸煙的。
指導風格
王家衛的電影,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喜用緩慢的節奏,配以適當的音樂,帶出電影的氣氛。他常與杜可風、張叔平合作,被外界稱為鐵三角。張、杜二人也使王家衛的電影在畫面上更有美感。杜可風拍攝王家衛的電影時,其攝影手法亦非常獨特,其「手提式」及「半掩式」的手法成為了他們的標誌。
王家衛導演的戲大多是沒有預先的劇本的,只是會在拍攝當日才給演員台詞,這令演員在觀看製成品前也不會知道戲的內容。他亦喜歡用當時走紅的藝人,如梁朝偉便是王家衛電影的常客。
王家衛的指導風格,令很多演員在王家衛的電影中也有異常好的演出,亦有很多演員表示拍過王家衛的電影后,演技能有進步,如章子怡及梁朝偉。
外界評論
王家衛的電影,多被形容為浪漫,題材多是探討愛情為主。雖然王家衛長於香港,但香港人對他的評價,往往不如世界其它地方對他的評價。尤其是王家衛電影都是以文藝性質居多,並非香港人所喜好,香港人常批評他的電影沈悶、難懂,甚至批評故事支離破碎,毫無內容;但在歐美等地方(尤以法國),王家衛的作品是受到推崇的,常擁有極高評價。
王家衛得獎獎項 1991年,憑《阿飛正傳》獲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並獲第28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995年,憑《重慶森林》獲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1997年,憑《春光乍洩》獲得第50屆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 2001年,獲香港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 2006年5月21日,在法國康城獲法國政府頒授榮譽軍團騎士級勳章,以表揚其對電影業的貢獻,並由法國文化及通信部部長德瓦布爾代表法國總統主持勛章頒發儀式(但大部份中文傳媒錯娛把該奬項翻譯為「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那是另一個法國勳章,由文化部頒授)
王家衛執導電影
1988 旺角卡門 As Tears Go By
1991 阿飛正傳 Days of Being Wild
1994 東邪西毒 Ashes of Time
1994 重慶森林 Chungking Express
1994 墮落天使 Fallen Angels
1997 春光乍洩 Happy Together
2000 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
Eros - The Hand 問傳 (2008) [策劃中]
王家衛執導短片
2001 花樣的年華
2001 The Hire: The Follow
2002 Six Days
一篇有關王家衛的新聞
報導東方紅到西方 王家衛電影也有「村上現象」
2006/10/31 16:47
東森新聞/綜合報導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小說影響深遠,甚至已經變成一種生活風格和文化現象,不但曾經有房地產業者以村上為主題的樣品屋,而華人大導演王家衛的電影對白也常被形容為村上春樹式,村上現象可說是無所不在。
綠色草坪上的黑貓白貓,還有流動式的室內空間感,如果你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迷,走進樣品屋一定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房地產銷售業者指出,「村上春樹特別喜愛貓,其實在世界裡,很多大都會,尤其像紐約很多人家裡都有二、三隻貓,他對貓特別有感情,我想也是代表一種都會者的心靈。」
樣品屋打造村上風格,房地產業者就是想吸引認同村上春樹的都會藝文青年,果然視覺感受讓這個預售屋案在今年初頗受注目,村上風格風行,建築,餐飲美食都有人打其名號。
就連第八藝術的電影,也有人認為香港導演王家衛喃喃自語式的電影對白,頗具村上春樹的風格,例如「重慶森林」中的台詞「我距離她最近的時候,只有0.01公分,57個小時之後,我愛上了這個女人。」
王家衛電影對白被形容充斥對數字的偏好,以及將日常生活行為儀式化,甚至拼貼取樣等手法,也被視為頗具村上的風格,讓村上的文字更具影像化。
王家衛的電影『愛神』
愛神是由王家衛、史蒂芬.索德柏和安東尼奧尼三大導演執導的三段式電影,主題為情色和慾望。每位導演以其他獨特手法探討同樣的主題;王家衛拍出一部肌理豐富、情感澎湃、令人心痛的情慾電影;索德柏拍出了怪異又倒錯的喜劇;安東尼奧尼則對存在於男女之間的慾望深淵,作了一番哲學思考。 王家衛的《手》敘述一位年輕裁縫(張震飾)單戀一位美麗的香港交際花(鞏俐飾)多年,他始終懷抱著綿綿情意為她縫製衣裳,這些衣裳卻都是穿給別的男人看的。時光推移,看似遙不可及的夢中佳人,失去了一切,裁縫師的事業則蒸蒸日上,然後,發生了始料未及的事… 王家衛的《手》,故事靈感是來自上海三○年代海派小說家施螫存先生的《善女人行品》短篇小說中「薄霧的舞女」一文,本來計畫在上海拍攝這部電影,不料開拍前夕碰上「非典」(SARS),不得不推翻原來的計畫,改到香港和澳門,以最基本的班底拍片。 王家衛表示,拍攝《手》是非常特別的一次經驗,在非典的威脅下﹐大家必須設法儘快完成拍攝,最後兩天更是四十八小時不眠不休地拍片。每個人每天開工以前,必定先洗手,戴上口罩,天天如此。大家都按照醫生的建議,盡量不和別人作任何肢體接觸,這種情形給了他靈感,想要拍一部有關「接觸」的電影。 《手》由鞏俐和張震主演,於二○○三年底在香港開鏡,二○○四年初殺青。鞏俐表示,不但很高興能和王家衛合作,更高興能參與和安東尼奧尼有關的拍片計畫。張震則認為能參予這樣的國際性電影製作,對他而言是非常具挑戰性也是莫大的榮譽。 《愛神》除了網羅了國際三位知名大導演參與拍攝,同時也網羅了巴西音樂詩人Caetano Veloso為《愛神》創作了一首歌曲,Veloso曾在阿莫多瓦的《悄悄告訴她》中,唱出一首迴腸盪氣的〈鴿子之歌〉被喻為經典,這次為《愛神》創作的主題曲〈米開蘭基羅.安東尼奧尼〉同樣充滿了異國情調與豐沛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