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崇漢插畫


 


逢九不佳


 


或許年紀大了,每次人家問我今年貴庚,


我總回答四十九歲〈實歲〉,而不回答虛歲五十歲。


其實也只不過相差一歲而已,為啥我會這麼計較。


原因無他,因為未滿五十歲,大家都可以說是四十多歲,


滿了五十歲後,卻有人會說你五十幾啦,


這樣你來我往,加加減減的,


就快要有將近十歲的差距呢。


 


不過民間習俗都說逢九不佳,


所以每到自己的年齡的個位數是九的話,


一定要自動讓個位數再加上一歲,這樣才會吉利。


或許我太鐵齒了,所以一直老是回答實際的年齡。


導致我今年九月因搬運包裝機械而斷了手臂上二頭肌的韌帶,


十一月中旬額頭又感染了病毒,一直到最近才算痊癒,


沒想到昨天下班回到住宿地方,脫了鞋襪後,


腳底著地突然感到劇痛。


今早起晨後穿上鞋襪上班,腳底仍感不適,


一直忙到傍晚才去附近的中醫診所看診和針灸,


結果是腳底肌腱發炎,到現在腳底還是會疼痛,


這應該是因為工作長期站立太久的關係吧!


好再再過不了兩個月我就真的滿五十歲啦!


應該可以脫離這些有沒有的困擾了吧!


 


其實我不是迷信的人,


之所以這半年來,會接二連三發生這些事情,


都應該跟目前在金山的工作有關。


真的,偶而有時候會問自己,


我來這工作的決定是對的嗎?值得嗎?


但是每當我看到客戶和我自然的互動,


和看到他們帶著幸福滿足的微笑離去時,


我想一切都是值得的。


 





作家阿盛


 


散文家阿盛


 


最近抽空閱讀從金山圖書館借回的萍聚瓦窯溝散文集


作者阿盛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作家,


阿盛本名楊敏盛,台灣新營人,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


曾任中國時報系記者、編輯、主編、主任等職。


由於我的老家在台南柳營,就在阿盛老家的旁邊,


而我劉家的宗祠或是一些先賢的故事,


也常出現在阿盛的散文中,


所以這是我喜歡閱讀阿盛散文的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每每閱讀阿盛的散文後,


都會讓我深深感受到鄉村田野間的純樸之美。


 


阿盛從高中起,阿盛就開始在報刊上發表小說和散文,


是典型的台灣農家子弟,對於農村生活瞭解深刻,


因此,在他的散文作品中,


他總會找到最適切的細節來「再現」農村社會的生活,


他對於台灣農村的了解,是靠扎扎實實的生活經驗累積起來,


他真正了解台灣農村人物,也對這些人的心情和語言都體認深刻,


這樣根植於鄉土的寫作風格,


讓他為台灣的「鄉土文學」增添了一筆奇特異彩。


他經常以幽默自然的文筆,


諧趣與機智橫生的風格勾勒出筆下的事件和人物,


也慣常以一種來自鄉野說唱的趣味來寫作,


很像是一位現代說書人,以親切的人物、


熟悉的鄉音為大家講述一段段生動的人生情節,


他筆下的場景,除了形貌、氣味之外,還帶有豐富的韻味,


在寫到關鍵的地方,常常自然而適切的加上幾句隱性的批註,


在冷筆中有熱情,在簡單的描摹中有繁複的趣味,


令人在會心微笑之餘,感受到更多人性深處的荒唐與無奈,


在眾多台灣散文作家中獨樹一幟。


 


或許剛開始閱讀散文家阿盛的文章時,


阿盛正值三、四十歲的壯年,


所以長久以來,


阿盛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永遠都好像是三、四十歲的樣子。


今天閱讀他的文章後得知他已經六十歲了,


心裡突然一驚!時間難到過得這麼快嗎?


但一想到當初我二十出頭就開始閱讀他的作品,


如今我都五十歲了,他六十歲出頭也是自然的事阿,


只能說是時光匆匆阿!


 


 





高信疆


 



紙上風雲第一人 高信疆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中央日報的副刊,


因為裡面有很多連載武俠小說或是名家散文。


但直到我念國中的時候,


或許因為隨著閱讀課外書籍數量的迅速增加,


開始知道中央日報並非是國家的官方報刊,


而是國民黨經營的黨報後,


我就與它SAY GOOD BYE了。


 


後來老爸為我訂了一份中國時報,


從此我跟人間副刊開始結緣,


我那時候簡直愛死了人間副刊中林崇漢的插畫,


那些長髮飄逸、眼睛似水的素描美女插畫,


是我高中幫同學把妹的最佳利器。


只要用鋼筆臨摹一下林崇漢的插畫在空白卡紙上,


然後在寫下我那時文謅謅的新詩後,再送給小女生,


似乎總會得到對方的青睞。


不過這招我自己很少用到,大半都是幫同學的忙!


因為高中三年之間我真的很不好女色,


〈當然我跟當時所有的高中男生一樣,


也看過黃色小說和黃色電影啦〉,


 


我都是用大把時間來閱讀課外讀物和搞校刊,


左手寫詩右手寫電影評論,總覺得我這個文藝青年高人一等,


在學校都是橫著走,簡直不可一世。


其實這些行勁,


都跟我這位大我好幾屆的文化大學學長有關,


他就是讓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茁壯長大的旗手:高信疆。


 


高信疆一九四四年出生於西安,


出生時父親已過世,五歲時隨母親兄姊來台。


年代高信疆以狂狷之姿引領文壇風騷,


為台灣報紙副刊開創出前所未有的格局,


屢屢在文化、藝術、思潮上創造議題與風潮。


在還有警總和報禁的那個年代,


高信疆不懼威權,大膽發表受爭議的柏楊、李敖等作家文章,


他創下第一個在台刊登大陸作家作品的例子陳若曦的《尹縣長》。


 


高信疆大力引進海外文人的評論,


同時也發掘自朱銘、洪通、陳達等民間藝術家。


他在人間副刊任內也經常拔擢優秀作家,並推動報導文學。


因此被譽為 紙上風雲第一人


也因為這樣,他得罪了當時管控思想的國民黨文工會,


因此離開了中國時報,當然我也從此不再閱讀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了。


如今這位高我好多屆的大學學長已經去世多年。


斯人遠矣,但其留在人間的典範,


一直在我們這群四、五年級同學班的心裡深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