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客廳看了一下電視,是週四的莒光日教學,
當過兵的都知道甚麼是莒光日政治教學,


就是教育國軍官兵正確的政治認知。



今天節目裡播了一段古寧頭大戰,


看完感觸良多
是民國七十二年,到小金門服役的,


我在那裏幾乎當了快兩年的文書兵,


所以我對於金門,始終有一種第二故鄉的感覺。


我當兵時郝柏村是參謀總長,


許歷農是政戰部主任,


蔣仲苓是陸軍總司令,


宋心濂是金防部司令官。


 


據說蔣、宋兩人素來不合,


當時蔣經國為了平衡兩人的關係,


當時給宋心濂的金防部司令官是陸軍二級上將缺,


而蔣仲苓的陸軍總司令也是陸軍二級上將,


不過在軍令系統上,宋心濂必須受到蔣仲苓的節制,


只不過聽說,只要蔣仲苓到金門巡視軍務,


宋心濂都是要副司令官去迎接,


本人鮮少去親自迎接蔣仲苓的。


 


倒是當時的四星一級上將郝柏村參謀總長,


因為八二三炮戰時擔任小金門烈嶼師師長,


因戰功因此發跡,逐漸升遷,


所以在他擔任參謀總長任內,


逢年過節必到大享金門巡視。


 


而號稱許老爹的許歷農,


那時候也常前往大小金門巡視慰問。


不過這些只是當時的一些情況,


並非我今天要說的重點。


 


 


我要說的是:


記得我服役的時候,民進黨還沒成立,


台灣的民主腳步還在繼續奮鬥中,


那時後抵抗國民黨一黨專制的,


是所謂的「黨外人士」!


台灣的監獄還關有所謂的政治犯或是思想叛亂犯。


 


因此我在軍中當兵的時候,


每逢週四莒光日教學的時候,


每每都會念到謾罵「共匪的同路人」的文章,


對象就是所謂的黨外人士。


而那個年代反共叫得最凶悍的就是這批國家將領,


整天喊著共產黨奴役專制是毀壞自由民主的長城。


 


 


如今或許因為時空環境間的轉變,


兩岸之間的關係有已經沒有當初那麼緊張了,


當初因歷史共業造成兩岸的分裂,


其所產生的親人永隔的悲劇


也隨著當初蔣經國的開放探親政策,


和現今兩岸互動愈趨緊密,而稍稍得到慰藉。


 


若這些少小離家的高級國軍退休將領,


為了返鄉探親,一解思鄉之情,


因而在家鄉接受當地官方或非官方的邀宴,


我想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的事情。


 


但是當我們看到諸如黃幸強、許歷農這些國軍高級退相將領,


紛紛組團與對岸退休將領球敘聯誼,


甚至還說出兩方的軍隊都是中國軍的言論時,


我真的不曉得他們夠資格身為中華民國退休將領,


夠資格領取台灣老百姓繳稅工己的終身俸祿。


 


此外他們對得起當初向八二三炮戰或是古寧頭大戰,


因為打仗失去寶貴生命的官兵嗎?


畢竟當初說要捍衛國家,


打開共產鐵幕的就是你們這一批人,


如今與以前的敵人哥倆好,也是你們這些人。


 


即使物換星移,現今的情勢已和往昔節然不同,


但謹守軍人本分及國家國格,


起碼應該是這些高級退休將領應該要做到的。


 


我真不知到這一批人,


如何對得起金門太武山的那些為國捐軀的將士。


不!


或許他們早已遺忘了當初促成他們享有軍功,


而得已逐漸升遷將領的那些戰死在金門的同袍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