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 BLACK JOE


 


Gone are the days when my heart was young and gay,
Gone are my friends from the cotton fields away,
Gone from the earth to a better land I know,
I hear their gentle voices calling ”Old Black Joe.”

Chorus

I’m coming, I’m coming, for my head is bending low,
I hear their gentle voices calling ”Old Black Joe.”

Why do I weep, when my heart should feel no pain,
Why do I sigh that my friends come not again?
Grieving for forms now departed long ago.
I hear their gentle voices calling ”Old Black Joe.”

Chorus

Where are the hearts once so happy and so free?
The children so dear that I held upon my knee?
Gone to the shore where my soul has longed to go,
I hear their gentle voices calling ”Old Black Joe.”

Chorus


 


By Stephen C. Foster(1826-1864)


老黑爵

時光飛逝
快樂青春轉眼過
老友盡去
永離凡塵赴天國
四顧茫然
殘燭餘年為寂寞
只聽見老友殷勤呼喚
~~

我來啦~我來啦
黃昏夕陽即時沒
天路既不遠請即等我
~~


 


http://tw.youtube.com/watch?v=_p1OlC7HmQI&feature=related  Old black Joe




 


因為颱風的關係,多賺了一天颱風假,


隨然知道這樣的生活作息是不對的,


但是昨晚還是熬夜把一本推理小說看完,


直到天亮才上床去睡。


 


中午起床的時候,一面用餐一面觀看大愛電視劇「矽谷阿嬤」,


劇中剛好播映到矽谷阿嬤的哥哥王添丁在二二八事變被捕,


突然讓我想起一首由美國民謠作家Stephen Collins Foster所寫的ㄧ首歌「老黑爵」,


或許這首歌跟這部電視劇的劇情完全無關,


但人有時候總是會這樣子的,


會因為某一件事情的靈感而觸發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去。


 


不過若要硬ㄠ的話,也可以這樣說,王添丁最後死於二二八事件,


而這首「老黑爵」的歌詞內容,主要也是述說ㄧ位年紀大的黑奴,


正因身旁好友逐漸凋零老去,而感慨自己也將要步入他們的後塵。


同樣都是在敘述著生離死別吧!




 


其實Uncle今天要說的重點並不是這些,


而是要説一個我小學五年級的故事,


其實這首「老黑爵」的美國古早民謠,我很早就會唱了,


那是我在高雄就讀國小五年級的時候,


我的ㄧ位級 任 老師教我們唱的。


 


我還記得這位老師姓莊,他是舊式師範學校畢業的,


由於家裡務農,無法供應他唸普通高中繼續升大學,


所以他只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公費的師範學校,然後在國民小學教書。


不過據他說,他後來曾以師範學校的同等學力考上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


只是後來家裡實在沒錢讓他繳學費,所以中途只好輟學,繼續回學校教書。


 


或許是他讀過了幾年大學的文學系,


所以他在教學上和一般的老師不大相同,


一般的老師除了教導課本內的知識外,


大概也很少會交一些課外的東西,


由其是我們在那個還是以升學成績為主的年代裡,


ㄧ個老師要教導一班六七十個學生,其實也不簡單。


 


可是我這個老師,卻真的很異類,


簡直把我們當大學文學系的學生教,


比如當時的國語課本有一課所謂的「拔蘿蔔」的兒童劇劇本課文,


當他教到這一課時,竟然要我們回去自創劇本當作業交,


另外教到新詩的時候,也要我們回去寫新詩當作業。


所以說真的,我再小學五年級就知道怎嚜想劇本大綱和劇本寫作的格式了。


 


對於這些啟蒙,


或許在我長大以後,我會在高中寫文章搞校刊,


甚至幫同學寫情書所具備的文學素養,應該都要歸功於他,


是他在我小時候學習的時候給我打下的基礎!


 


只是,他雖然算是在我那個時代,算是一位在教學上滿 成功的 老師,


很懂得啟發學生,應該可以稱得上是走在時代的尖端。


只可惜,他也像其他老師一樣,會體罰成績不好的學生,


甚至還會利用假日要學生到他們家幫忙做一些花園的小工程。


 


老實說,我從小就很痛恨特權,


對於上述這種 利用 老師職權的事,我並非很贊同,


雖然我小學高年級的成績在他的教導下仍舊非常好,畢業時還得了校長獎。


但是我還是不喜歡他這樣的作法,


所謂老師有其事,弟子服其勞是沒錯,


但是那是要學生打從心裡尊敬,主動願意幫忙才是,


並非是 利用 老師的權威來命令同學到其家裡做事情的阿。


 


所以我後來出了校門之後,都不曾再回去看過這位老師。


侕我也很深刻地記得,


十幾年前還沒買房子之前,曾租在新店的ㄧ棟公寓裡,


室友是一位在小學教書的老師,晚上唸台大夜間部,


我就曾看過他指使他的學生幫他搬家,我因此還曾責難於他呢!


 


但是,經過數十年的人生閱歷,我慢慢懂得,


在那個時代裡,即使我迄今還是認為他命令學生到家中做事是一件不對的行為,


但若深究當時的風氣和時代背景,我真的也無法太過於苛責於他。


 


如今,若這位老師若還健在的話,應該也有七十幾歲了吧!


對於這位對我文學啟蒙居功甚偉的老師,


我唱著這首他教會我唱的「老黑爵」,也很誠摯的為他祈福。


願慈悲的菩薩祝福他長命百歲。


同時也在教師節的前夕,跟這位老師說聲感恩。


謝謝他對我的文學啟蒙。




 


 


延伸閱讀


 


◎「老黑爵」原作者:美國傳奇民謠作家–史蒂芬.佛斯特(1826-1864


 


史蒂芬.佛斯特(Stephen Collins Foster),1826年出生於匹芝堡東邊的一個小鎮,在家中十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九。因為家中並不富裕,所以自小幾乎失學在家,但他喜歡閱讀及熱愛音樂。青少年時期界與哥哥即有人合組一個音樂社,名為「方桌武士」,在其十八歲時寫下其生平第一首歌「打開窗扉的愛」(Open The Lattice Love)。


184620歲時,在一家書商工作,那時寫了膾炙人口的「噢!蘇珊娜」(Oh! Susanna),1848-184922-23歲時寫了有名的「尼得叔叔」(Uncle Ned)及「妮莉是一位淑女」(Nelly Was a Lady),至185024歲時已完成了12首歌曲,並於同年與珍妮(Jane Denny MacDowell)結婚,並決定成為一位專業作曲家。


1851年間,是生活美滿予快樂的時期,在那時創作了有名的「家鄉的老友」(Old Folks at Home)(或名為Swanee River 史瓦尼河)及「斑鳩琴的鈴聲」(Ring, Ring de Banjo!),「家鄉的老友成為當時遊子最喜歡唱的歌。1852,至南方的紐奧良補度蜜月,1853遷居至書商較多的紐約,當年寫了聞名的「My Old Kentucky Home, Good Night」(肯德基老家),1854,為妻子珍妮寫了動人的歌曲「有明亮棕髮的珍妮」(Jeanie With the Light Brown Hair),1855因雙親去世而搬回匹芝堡。1851-1854歌曲創作的多產時期之一。


1855-1860,因雙親與好友陸續去世,寫作陷入低潮,生活也變得拮倨,在此期間為了償還負債,曾以150美元賣掉一首歌曲。


1860,再度隻身前往紐約,當時南北戰爭一觸即發,憶起當年珍妮家中之黑僕,而寫下「Old Black Joe」(老黑爵),此曲成為之後南北戰爭期間黑奴的精神支柱。1860-1864隻身在紐約期間,生活經濟並未改善,並且乏人照顧,1864113日 因連日持續高燒不退,無法起床,在沒人照顧的情況下意外去世,死時才37歲,當時身上只有美金38分錢。佛斯特生平創作的200多首歌曲中的將近100首是在這段期間所作,包括思念其妻珍妮,之後舉世聞名的「美麗的夢仙」或譯為「夢中的佳人」(Beautiful Dreamer)。


佛斯特所寫的歌曲貼切的反應早期新大陸移民的歡樂與哀愁,不只當時為人所歡迎,至面前仍是喜歡吟唱的歌謠,若說佛斯特的生平是美國歷史的一部分,實不為過。


 


◎知名的史蒂芬.佛斯特民謠:


 


1. 噢!蘇珊娜 Oh! Susanna 


2.      美麗的夢仙 Beautiful Dreamer 


3.      家鄉的老友 Old Folks at Home/史瓦尼河 Swanee River 


4.      肯塔基老家 My Old Kentucky Home, Good Night 


5.      老黑爵 Old Black Joe


6.      康城賽馬 Camptown Races 


7.      有明亮棕髮的珍妮 Jeanie With the Light Brown Hair  music


8.      斑鳩琴聲 Ring, Ring de Banjo


9.      納里柏萊 Nelly Bly


10.  馬莎永眠地泉下 Massa’s in de Cold Ground





                          解放黑奴的林肯總統



 


◎索傑納特魯斯 (Sojourner Truth) 反奴隸制活動人士﹐女權倡導者


她出生在一個奴隸的家庭﹐從19世紀40年代初開始宣揚她的主張。她之所以改名為索傑納特魯斯是因為她覺得主召喚她"周遊全國﹐向人們指明他們的罪孽﹐並向他們昭示神的旨意"[譯注﹕她改名後的姓Truth"真理"的意思,名Sojourner"旅居者"的意思。


她青少年時期曾在紐約州阿爾斯特郡先後為五名奴隸主服役﹐生活十分艱難﹐直至182774紐約州宣布廢除奴隸制。不久後﹐她便移居紐約市﹐並開始公開控訴奴隸制的罪惡。她身材高大(身高超過1.80)﹐聲音洪亮﹐向人們生動地講述奴隸制對她的虐待和她所經歷的種種苦難。


特魯斯通過自學獲得了閱讀能力﹐她機智聰慧﹐富有魅力﹐經常能吸引大批聽眾。有一次﹐聽眾中的一名起鬨者說﹐他不在乎她的反奴隸制演說﹐對他來說﹐那不過就像被跳蚤叮咬了一口﹐特魯斯回答說﹐"你也許是不在乎﹐但根據主作出的選擇﹐我要讓你搔癢不止。


索傑納特魯斯是普選權的堅定支援者。她成了全國女性黑強人乃至全國所有女強人的象征。她於1851年在俄亥俄州阿克倫[Akron]舉行的婦女權利大會(Women's Rights Convention)上發表的題為"那麼﹐我就不是一個女人﹖"的演說已成為有關婦女權利的經典範文。


南北戰爭期間﹐特魯斯曾為黑人志願軍團募集給養﹐並參與各種政治事業。為表彰她的努力﹐林肯總統於1864年在白宮接見了她。同年﹐她被委派到全國自由人救濟會(National Freedman's Relief Association)任職﹐為改善全體非洲裔的境況而工作。


內戰結束後﹐她踏上了最後一次征程﹐為實現她所夢想的將土地分配給過去奴隸的計劃爭取支援﹐但未獲成功。此時﹐她已在密歇根州的巴特爾克裏克(Battle


Creek)安了家﹐並於1883年在那裏去世。去世時﹐她的家人和朋友都在場。


在索傑納特魯斯200歲誕辰之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宣布以
"
索傑納"命名。




Sojourner Truth與林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