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關山」這個地名,


主要來自於我家吃的白米和大愛劇場,


因為我家人口少,所以食用米都是到超市買五公斤的包裝米,


老媽尚未去世前,因為大腿髖關節置換人工關節,


因此上市場買菜無法提很重的東西,


所以家裡買米都是我的任務,


我買的食用米不是池上米就是關山米。


 


此外慈濟大愛劇場曾經有一部戲劇,


故事主要描寫一位香港籍的醫生,


在關山慈濟分院擔任院長犧牲奉獻的故事,


劇情曾提及關山自行車道的美麗風光,


更加深了我對關山的印象。


此外那天探訪關山的晚上,


我也在關山車站的附近餐廳吃了一份關山便當,


其米飯不輸給池上便當呢。


 


 


其實處於後山的關山鎮開發甚早,


早在清初時期,平埔族人即已進入關山開墾,


隨後阿美族人也跟進聚居建社,


而漢人比較慢,要到清光緒晚期才開始移入開墾。


 


關山鎮原始地名為「里壠」,


系源於阿美族語,其意義是指當地多「紅蟲」的原因。


本原名叫做「阿里壠」後簡稱為「里壠」。


由於日治時期開闢關山警備道,以其位於警備道東口,大關山之下,


所以於昭和12年(1937)改名為「關山」。


 


關山鎮於民國351月(1946)設治,


始稱「關山鄉」,後改為「里龍鎮」,


並在民國42年由該鎮鎮民代表會建議,


於民國4331日起,奉政府許可,將「里壠」改為「關山鎮」。


 


關山鎮是由海岸山脈、中央山脈二面夾山而成的山城,


山麓地帶森林蓊鬱,草澤遍野,新武呂溪由大關山出海端,


經由本鎮北端,貫流後向南會鹿野溪注入太平洋。


關山鎮與池上鄉及鹿野鄉為鄰,兩者同為通谷地貌,


地勢平坦適合農業發展,1960年關山大圳完成後,


水利設施日趨完善,因此關山鎮農業發展也進入了高峰期。


 




 


關山鎮親水公園


 


關山親水公園是全國第一座環保親水公園。


這座公園的建立,使偏處東臺灣縱谷山區,


人口僅一萬餘人的關山鎮,成為全臺知名的綠美化城鎮。


這座親水公園不僅是全體關山鎮民的共同資產,


提供居民每日晨昏休閒運動的最佳場所;


也同時是外地遊客喜愛的觀光景點、休旅所在。


 


關山環保親水公園係運用空污防治費,


所設立的全台第一座環保公園,


運用河川規劃建設成動態與靜態的親水公園,


提供戲水、遊園、騎自行車等休閒活動,


使得風景宜人的關山鎮,流露出更濃厚的鄉間特有的風情。


 


關山環保親水公園位於關山車站後方,


佔地約32公頃,利用新武呂溪和豐富的地下源流,


規劃為充滿鄉野氣息的親水公園。

環保親水公園主要分為三個區,


動態園區(親水公園)以生動活潑的親水、戲水活動為主體,


設有可供划船的人工湖泊、人工河道和地面噴泉,


並利用優養化水質遍植蓮花供欣賞,


結合環境與生態教育於一環,景色更加迷人。


 


金字塔造型的遊客服務中心,


展示關山鎮富有地方特色的文物,園內又築有賞鳥屋,是賞鳥的好去處。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係配合環保親水公園興建,


為全台首創,車道全長12公里,寬3~4m


中間以紅磚排列標示,以為區隔。

自行車道途經關山鎮最優美的田園聚落,


清流的水圳、檳榔夾道的小徑、結實纍纍的香丁果園,


以及幽靜涼爽的台灣櫸木林,別具風味的布農族聚落,


尤其這裡隨著四季變幻的寬廣稻田景觀,


實為花東縱谷田園美景的代表作。


 


 


關山鎮親水公園


地址:靠卑南溪流附近河川新生地


電話:(089)811-179; (089)811-034


開放時間: 07:00~17:00


管理單位: 關山鎮公所


 




 


關山環鎮車道


 


到關山觀山親水,踏青騎單車,已經掀起了一陣旋風。


以全臺灣第一條環鎮自行車專用道闖出名號的關山鎮,


在短短幾年內,幾乎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休閒旅遊景點。


每逢星期假日,便湧進一部部的大型遊覽車和自用小客車,


為此地帶來數以萬計的人潮。


 


遊客在此享受輕鬆踩踏單車樂趣,


同時欣賞沿途景緻優美的青山綠水、恬靜怡人的農村風光。


真不愧是「魅力城鄉」獎項的得主。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於民國八十六年三月開通使用,


為全國第一條觀光休閒專用自行車道。


關山鎮位於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的花東縱谷上,


由於本身富饒山水之美,加上沒有工業污染之害,


因此空氣特別清新、水質極為清澈透明。


再加上配合環保親水公園興建之便,


將環鎮自行車道一併納入建設範圍,


希望藉此提供鎮民運動、休閒娛樂的良好場所;


同時也成為了外地遊客前來體驗關山之美的休閒旅遊據點。


 


關山自行車道沿著關山鎮近郊的鄉間小路,


全長12公里而全程約繞行約2小時,


車道內除了農用車輛和自行車以外一般車輛皆禁止進入,


此外車道設有清楚的路標指引,


因此對於不熟悉關山地理環境的遊客們,


無疑是一條完善且安全無慮的車道。


騎著單著繞行整個關山鎮,沿途可欣賞當地的自然美景,


也可呼吸到清晰的新鮮空氣,雙腳輕踩著自行車踏板,


在這裡可以稱得上是是無比的輕鬆自在。


 



 



關山舊火車站


 


關山舊火車站距離現在車站約


100公尺,

建造於日至昭和時期十一年(1936),距今約68年,


車站落成後,也因此使得鐵路東部幹線的暢通,


更促使了當時的客家人,移居至東部地區的人口日愈增多,


也導致了阿美族德高班寮社因而大規模的東遷。


 


在民國六十七年(1978),


因為東線鐵路拓寬及關山新站啟用後,


舊站已不再使用,至今已荒廢廿四年。
關山舊火車站是東部幹線僅存一座,


比照日本北方農家的樣式建築完成。


關山舊站本身建築造型採左右對稱,


主要特色包括為抬高的基座、木構木編牆,


以及日式屋架、外牆魚鱗板等等。


較為特別的是建築物正面中央五角形的屋頂,


加上突出的入口門廊,更強化了火車站的意象。
關山舊站現已列為「歷史建築」保護中,


目前對於建築物損壞的部份已加以修復,


並且也針對後續再利用的問題進行探討,


或許不久的將來,能夠再度賦予關山舊站一個新的生命。


關山舊車站


地址:台東縣關山鎮博愛路2 (關山火車站旁)


電話:(089)811-033


開放時間: 24小時全年無休


管理單位:關山車站(臺灣鐵路管理局)


 



 


關山大圳


 


關山大圳位居於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


同時也是關山、鹿野兩地農業生產的命脈,


用於排水灌溉,孕育無窮生機,


不僅使關山地方受益,同時也嘉惠鹿野地區。


 


關山大圳水源來自水量豐富的卑南溪水系,


大圳長達20公里,進水量每秒17.72立方公尺,


灌溉面積高達2,270餘甲,


使得關山地區山麓一帶的荒野坡地,盡成為良田美宅,


促使關山土地全面水田化,奠定「關山米」生產的良好條件。

在大圳旁有關山鎮公所設立的「關山生命之源-大圳簡介」,


以及臺東農田水利會在初來圳頭所立「關山大圳圳史碑」。


兩者皆是記載關山大圳興建的緣由、過程及其效益。


倘使您來這裡旅遊時,剛好經過立碑之處,


建議您不妨佇足停留並細讀碑文,


當可望更瞭解關山的地理環境及地方特色。


 


此外,在關山大圳引水處,


有一座為紀念布農族好漢,


在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抗日的英勇事績,


由海端鄉公所設立的初來抗日紀念碑。


大家到此旅遊時,也可以稍事停留,


憑弔一下這些抗日的原住民英雄。


 


 


關山大圳


地址:台20205.6KM


電話:(089)326-100~2


開放時間:06:00~18:00


管理單位:台東農田水利會


 




 


 


●關山天后宮


 


關山天后宮位於關山鎮中華路,


是關山地區居民奉祀天上聖母(俗稱媽祖)等各神明的信仰中心,


同時也是與台東市天后宮,乃係隨著漢人在台東拓墾的兩大廟宇。

天后宮的祭祀圈雖以關山鎮民為主,


但其信徒卻遍及池上、海端、鹿野、延平等鄉鎮,


信徒也來自多族群,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


甚至平埔族、阿美族皆有,


是臺東縱谷地區最大的媽祖信仰中心。    


 


關山鎮天后宮佔地極廣,約有400坪。


正門有雄偉高大的門樓,廟埕左右各有一棵大榕樹,


中間有一龍泉池,左前側為戲臺,花木扶疏,極為幽靜,


雖位於街肆之中,卻無人車喧囂之憾,


是鎮民信仰的中心及鎮民休閒的好地方。

廟宇本身為雙殿硬山式的建築,


前為拜亭,後為正殿,供奉天上聖母,


兩者之間有中庭天井,


廟左側為附屬於廟的三寶佛殿。


 


 


關山鎮天后宮


地址:關山鎮中華路21


電話:(089)811~137


開放時間:05:00~22:00


管理單位: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延伸閱讀


 


關山車站


關山車站位於台灣台東縣關山鎮,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臺東線鐵路車站


○車站構造


岸式月台島式月台各一座。


 


○車站使狀況


A.目前為三等站,除北上20591080次自強號過站不停外,其餘各級列車均有停靠。


B.對號列車停靠率:94.3%;所有車種停靠率:95.5%


 


○車站歷史


A.19224月20:「里壠驛」開業。


B.193711月1:改為「關山」。


C.1980:臺東線東拓重建,新站建於舊站南方100公尺以保存舊站。


D.20066月810:於台東關山舊站展出「薪火相傳.鐵道文化~鐵道文物展」活動,由展出者張建忠及林文淵導覽解說;10日當天將有「薪火相傳.鐵道文化」活動,以鐵道悠遊至里壟、文物展、座談會及舊車廂參訪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