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東的原住民文化


 


台灣原住民族,依照人類學的分類,係屬於南島語系,


南島語系北至台灣,南止於復活島,


在台灣這塊小小的土地上居住著不同族群的原住民,


而且各族群間文化、語言有極大的差異,


這是非常罕見的,根據語言學專家的推測,


台灣可能是南島語系人類的源頭,


另外依照人類學者最近DNA比對的研究報告,


南島語系各種族的血緣基因相類似,


而台灣原住民有著最原始的基因,


這樣的推測已獲得初步的證實。


 


台東縣原住民人口數居本省之冠,


台東市則是本縣原住民最多的鄉鎮市,


總人口數約一萬七千餘人,


以卑南族與阿美族為多數,


另外在新園部落有約八十戶的排灣族。


 


也由於台東平原也居山海交通樞紐,


排灣、魯凱族自南部翻山越嶺而來,


布農族則中央山脈下山謀生,


而雅美族則是渡海而來,


另外平埔族的西拉雅以及葛瑪蘭尚,


在台東依稀有其蹤影,


所以說台東地區,可以說是原住民各族群的大熔爐,


多元文化已成為當地生活的一部份,


這是彌足珍貴的。



原社手創生活館


 



原社手創生活館


 


1996年台糖台東糖廠關閉製糖事業後,


該建築物除辦公室及少數倉庫正常使用外,


其餘設施均因此而閒置而且缺乏維護,


在文建會「產業文化資產再生計畫」的輔助作業下,


特意整修六棟砂糖倉庫後活化予以再利用,


並由「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


「杵音文化藝術團」及「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承租使用,


將該廠區轉化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有著白色大倉庫外觀的「原社手創生活館」,


是由「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所成立的,


此館共集結了在地26間的工作坊,


除了提供原住民手工藝品展示之外,


也同時提昇了當地文化意涵,


更讓到此參觀的旅客,


看見了令人驚喜的創意巧思。

當您走進「原社手創生活館」時,


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由竹所編成的裝置藝術。


此館內大致分成飾品區、生活精品區以及琉璃燒體驗區,


該館設有服務人員,可隨時幫旅客進行導覽,


可經由他們專業的導覽,


不僅可以帶領著旅客進入原住民的悠揚文化之外,


更可以從中發現部落旺盛的創意力。

該館內所展示的手工藝品數量和項目相當多元,


包括有皮雕製品、月桃編織、陶燒品,


石頭彩繪、手工提包以及寢具等,


其中的「東台灣‧卡塔文化」是館內自有設的工作坊,


以琉璃珠為主的創作,透過設計,可延伸變化出手環、


項鍊、戒指及手機吊飾等產品。


這些五彩繽紛的珠串,不但亮麗且又搶眼,


每個珠面的色彩及線條圖騰,


各自代表著不同的祈福意涵。

該館的創意作品,


可以說是延續傳統兼具創意與創新,


將部落工藝結合時下流行與創意元素,


打造令人耳目一新且充滿地方特色的原住民手工藝。






原社手創生活館



 




台東鐵道藝術村


 


2001年的5月,


台東舊火車站由於本身的腹地不足,


導致車輛調度不易,在加上產業結構改變等原因,


面臨著廢站的命運。


 


但是這座曾經承載著台東人記憶的車站,


不僅見證了當地的繁華發展史,


也記錄過昔日歲月的點滴。

握了保留這座有八十年歷史的舊站,


在台東縣政府與文建會所推行的:


「閒置空間再利用鐵道藝術網路」計畫下,


將這座舊車站搖身一變為「台東鐵道藝術村」,


並委託「台東劇團」為經營管理單位。


這種結合了歷史建築與藝術文化的休閒的做法,


使這座老車站遂成為另類的鐵道藝文空間。

「台東鐵道藝術村」裡頭,


不但完整保留了日治時期創建的面貌,


還展示有多樣的珍貴鐵道文物,


如被暱稱為「東線小叮噹」的光華號車廂,


轉車台、三角形迴車道、臂木式號誌機、機關庫及防空洞等,


這些歷史文物在加入了創意巧思後,


更成了鐵道藝術村裡最具有看頭的展示物件。

在上述的展示物品中,


又以光華號車廂最受到眾多遊客的青睞,


目前坐落於該館的光華號車廂共有三輛,


是早期東線鐵路歷史的最佳見證。


在東線鐵路拓寬後,


光華號以柴油普通快車行駛於花東幹線上,


由於車體改漆為藍白色,


也因此有了「東線小叮噹」的暱稱。


不過現光華號車身已重漆為原本的橘白鐵皮色,


置放於月台旁供來往的遊客賞玩拍照。

此外,由貨運倉庫改建的253261275倉庫,


現已規劃為藝文空間,


作為駐村藝術家的工作室及展出場地,


倉庫的牆壁也成為畫布,


畫家透過鮮明的色彩以及舞動的線條,


完全襯托出了台東的美麗風情。

喜好鐵道文物的朋友們,


我相信若是您來到「鐵道藝術村」後,


漫步走在這裡可藉,慢慢的欣賞,


將會透過這些歷史文物,


為其過往的繁華與沒落,感到婉惜;


但也會因為再看見其被賦予的新生命,而感到欣慰的。




原社手創生活館


 


延伸閱讀:


 


台動車站:


 


臺東車站位於台灣台東縣台東市,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臺東線南迴線鐵路車站臺東舊站廢站後造成市區商圈沒落,本站附近商圈也依然未有發展,形成都市發展的特殊現象。


 


○車站構造


島式月台三座。


 


○車站特色


花蓮車站一樣,廣播時使用國語英語閩南語以及阿美語,為西部幹線車站所沒有的特色。


 


○車站使用狀況


A.目前為一等站,各級列車均有停靠。


B.臺東線南迴線東部幹線的主要始發站和終點站。


C.有旅遊服務中心,有電動手扶梯。


D.目前為台鐵一等站唯二沒有電氣化之車站(另一車站為玉里車站)





台東鐵道藝術村



 



「鐵花路」的故事


 


中國著名的學者,思想家,政論家,外交家--胡適先生,在民國41年來到台東,當地父老「仍然記得我的父親是位武官──胡統領;而非文官──胡知州」。臺東父老為了紀念這位清代州官,特別把火車站前的光復路改為「鐵花路」,並將鯉魚山忠烈祠旁日人遺留的「忠魂碑」改為“ 胡傳的紀念碑 ”,碑文額篆曰:「清臺東直隸州州官 胡鐵花 先生紀念碑」,並有〈碑記〉載其事蹟。


 


    胡傳(1841-1895 ,道光21年至光緒21年),原名珊,字鐵花、一字守三,號鈍夫,安徽績溪上莊人,出生於一個徽州茶商的家庭,28(1868),通過上海龍門書院甄試,入院就讀,受業於揚州著名經師劉熙載門下,研習經史。1882年得到吳大澂的賞識,特別向朝廷保薦,獲候補知縣之任命。1889年,獲得「直隸州知州分發省分補用」的資格。1891年,奉旨調往臺灣,剛到臺灣,任「全臺營務處總巡」,在6個月內將全島考察一遍,這趟壯遊,南到恆春,北至滬尾 (淡水) ,深入後山臺東、花蓮、宜蘭,遠達外島澎湖,親赴全臺31營、28哨、2隊,考察防務設施及訓練情形。接著,辦理台南鹽務,積弊一清,鹽務大有起色。


 


1893年,奉委「代理臺東直隸州知州」一職,兼「鎮海後軍各營」統領,大力掃除軍中鴉片,加強後山防務。在臺任職36個月(1892.3.22 1895.8.15),迄臺灣割日,奉命內渡。 1895822 ,死於廈門,年55歲。在他的《臺灣日記與稟啟》裏,詳細記錄了他在台東將近兩年(光緒1961日至光緒21年閏53 1893.7.13 1895.6.25)所做的努力。從這些記錄裏,非但可以看出清代末年政治和軍事的一部分情形,也可以知道當時少數知識分子對於時局的態度,以及一個實事求是的讀書人對於改進政治的措施。這些理想,雖因臺灣割讓日本而未實現,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近代中國邊疆的開發史上,其事蹟足以名垂青史。


~~~~《摘錄自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黃學堂所著胡傳小傳》


 



台東鐵道藝術村




胡適的老爸 胡鐵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e'view 的頭像
    Shane'view

    Shane's View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