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二月十二日,


因為FACEBOOK「茉莉花革命」的效應發酵,


繼埃及總統穆巴拉克週五辭職下台後,


阿爾及利亞爆發反政府示威,


警察與數千名反政府示威者發生衝突,逾400人被捕。」


 


我想大家對於「阿爾及利亞」這個國家的印象,


除了從歷史課本得知它是從法國殖民地出來的北非國家,


以及最近從新聞報導得知的「茉莉花革命」效應新聞之外,


對於阿爾及利亞的獨立革命過程,鮮少人會知道。


 


然而最近在台灣上映的電影「光榮時刻〈Outside the Law」,


卻透過知名導演雷契鮑查瑞(Rachid Bouchareb)的詮釋,


藉由一個阿爾及利亞家族的三個兄弟的情感,


記錄了阿爾及利亞獨立的某些歷史片段,


此部電影當然無法讓我們一窺阿爾及利亞獨立革命的全貌,


但透過劇中三位兄弟迴異的個性及手足情誼,


可以讓我們從側面了解到阿爾及利亞獨立革命過程的艱辛血淚!


 


這次榮獲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光榮時刻Outside The Law)」,


是知名導演雷契鮑查瑞(Rachid Bouchareb)所執導的最新作品。


鮑查瑞曾經以「光榮歲月」這部片子,


獲得了坎城最高榮譽金棕櫚獎,


並且還一舉將片中5名演員,全部都推上了坎城影帝寶座。


光榮時刻」這部電影是雷契鮑查瑞繼「光榮歲月」後,


再一次觸探其母國歷史的最新鉅作!


 


本片長達二個多小時,


該影片除了難得一見地揉合了了黑幫,


以及革命與諜報片的情節外,


並同時也展現出近似經典電影「教父The Godfather)」,


黑道大哥注重家庭與親情倫理的氛圍。


當然更重要的是,電影中也同是探討了革命記律的嚴峻,


在武裝革命的階段,為了紀律得已延續,


不得不捨棄人情,必須親手處決鄰居好友的痛苦決定。

由於在本部電影裡,


有很多內容都和法國與阿爾及利亞政治立場的辯證相關,


使的導演雷契鮑查瑞再度成為爭議的話題焦點,


因此當這部電影在坎城影展舉行首映時,


當地政府不得不出動警察戒備,


可見其影響力有多大!


 




 


這部電影的主軸,


主要在敘述阿爾及利亞的一個家族,


家中三個兄弟與雙親,因為田園被奪導致流落異鄉,


後來父親在一次阿爾及利亞人宣示獨立的遊行活動中被殺,


老二阿布因加入反對組織而入獄。


由於老大梅薩歐被法國逼迫遠赴越南作戰,


小弟賽德為了生活,則必須帶著母親,


遠赴無親無故的巴黎重新展開生活。

為了要撫養母親,以及賽德對於拳擊賭博的喜愛!


賽德因此走進了龍蛇混雜的黑道生涯,


並靠著拳擊的賭博事業逐漸富有,也改善了家中的經濟,


只是賽德的行為,卻一直無法尋求自己母親的諒解。


 


母親因而將希望寄託於剛從監獄獲釋的老二和老大二人,


並且還做主安排從越南退伍回來的梅薩歐娶妻生子,


希望他們兩個人可以傳承家庭的命脈,


但老人家萬萬沒想到沒想到老大梅薩歐雖然娶妻生子了,


卻還是追隨了老二阿布投入了危險的獨立運動,


並且在一次獨立武裝活動中不幸喪生。


 


阿布及賽德對於老大的喪生雖然痛不欲生,
但是阿布卻不曾改變他對於獨立運動的初衷,


而賽德雖然沒有親自參與獨立運動,


卻也在金錢上資助阿布的相關活動。
只是,小弟賽德也因惹惱組織而招來殺身之禍,


使得阿布在致力於反對運動外,還得需出手拯救賽德脫險,


後來阿布在一次示威活動重槍身亡,


讓賽德再次領略到喪失親兄弟的痛苦。


 


最後,阿爾及利亞的獨立革命終於成功了,


這個阿爾及利亞家族三個兄弟,


雖然為獨立個命喪失了二個兄弟,


但他們為獨立犧牲的精神,


恰好與他們的國家一同邁向了成功的光榮時刻。


 




 


 


這部電影,據稱耗資9億台幣拍攝,


這部電影的主要時空背景,


是從阿爾及利亞人遭到「塞提夫大屠殺」開始展開序幕的,


劇情擇結束於大屠殺18年後的光榮獨立。


電影透過阿爾及利亞一個家族中,


藉由三個兄弟感人的親情互動,


且致力於獨立革命運動的必使決心,


讓觀眾在電影中,


見證了阿爾及利亞人在巴黎爭取獨立自由的血淚史。

導演雷契鮑查瑞,希望藉由這部電影,


企圖讓觀眾回到歷史中去尋找是非和真理。


然而歷史的記錄總是那麼令人不堪!


阿爾及利亞人民希望獨立的願望最後終於實現了,


但是阿爾及利亞的政府當真有做到到對於人民福祉的關懷嗎?


我想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後一個小小的感慨。


不過不管如何,這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好電影就是了!


 



 


 


延伸閱讀


 


○電影「光榮時刻〈Outside the Law」小檔案


 


影片年份:2010
出品國:
France | Algeria | Belgium
  品:
Tessalit Productions
發行商:海鵬

語言:
French
色彩:
color
音效:DTS, Dolby Digital


導演:雷契鮑查瑞


演員:賈梅德布茲 / 洛契迪森姆 / 山米布亞拉 / 貝納布蘭康 /莎柏蓮娜莎


 /阿薩德包柏


 



 


 


電影「光榮時刻〈Outside the Law導演簡介


 


雷契鮑查瑞(Rachid Bouchareb)可說是法國最頂尖的非裔導演,自1985年開始拍片至今,7部電影作品中,就有三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不但培養出一批死忠影迷熱切跟隨,更屢屢在全球各重要影展獲獎,備受影評與觀眾推崇!

雷契鮑查瑞1953年出生於巴黎,父母皆為戰後移居法國的阿爾及利亞人。他18歲進入法國電視台工作,擔任助理導播,閒暇時則創作個人短片,甚至還曾於1983年入圍坎城影展。1985年,雷契鮑查瑞拍出首部劇情長片《巴頓魯治》(Baton Royge),打從這部一鳴驚人的處女作以來,他電影的主題就不斷關注著北非移民歷史、以及他們歷經歐洲統治的後殖民記憶。


1995
年,描述越南與美國混血小孩故事的電影《
滾滾紅塵》(Dust of Life),一舉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為雷契鮑查瑞打響了生涯的第一聲響砲;2001年的電影《小塞內加爾》(Little Senegal)則不但獲邀柏林影展競賽單元,更在法國創下票房佳績,標誌出他個人首次的商業成功!

然而,雷契鮑查瑞生涯最知名的作品,當屬描述二戰北非軍的電影《
光榮歲月》(Days of Glory)。他在這部片中首度碰觸阿爾及利亞與法國之間的敏感關係,與此同時又以激昂的氛圍處理軍隊的兄弟情誼,不僅在法國創下超過300萬人次的觀影紀錄,更破天荒將片中5位主角全都送上坎城影帝寶座,成為國際影壇的年度佳話!

光榮時刻》是雷契鮑查瑞繼《光榮歲月》後,再次探討母國歷史的最新鉅作!影片難得一見地揉合了黑幫、革命與諜報片等類型,並展現出近似《教父》(The Godfather)般著重家庭與親情倫理的氛圍。

然而片中關於法國與阿爾及利亞政治立場的辯證,則使他再度成為爭議的話題焦點,連影片在坎城影展首映時,都不得不出動警察戒備,足見其影響力之大!




 



 


○阿爾及利亞獨立簡史


 


1830年,法國以一個外交事件為戰爭理由,入侵並佔領阿爾及利亞海岸地區,總督侯賽因(Hussein)被流放,法國殖民地自此逐漸向南滲透,直至對此地區和居民產生深刻的影響,然而,歐洲的征服立刻遭到了起義抵抗,領導人是(Abdel Kadir),幾年後才被法國軍隊撲滅。不僅要忍受被外國非穆斯林政權統治的屈辱,許多阿爾及利亞人還被政府和殖民者奪去了土地。舊的官員或被處決,或合作,或失去影響力,舊的傳統教育系統大量解體,社會結構到達崩潰的極點,歐洲人看待他們的態度,往好裏說是恩賜,往壞裏說是輕蔑。


 


阿爾及利亞人忍受了 132年的殖民統治,在早期殖民統治時,當地穆斯林和猶太人被看作是法國國民但並非法國公民。 1865年,拿破崙三世允許他們申請完全的法國公民資格,但幾乎無人提出申請,因為申請人要否認伊斯蘭教教法有權支配個人生活,這被視作叛教的行為。1870年,當地猶太人的法國公民資格自動生效,這大大激怒了穆斯林,他們認為猶太人是殖民統治的幫兇。但這一時期,衛生和基礎設施卻是得到了發展,總體經濟規模擴大,同時還形成了新的階層,這新的階層接受了平等和政治自由的理念,推進國家的獨立進程。法國統治時期,爭取生存、共存、平等和爭取獨立的鬥爭塑造了阿爾及利亞民族認同的一大部分。


 


二戰期間,阿爾及利亞的軍隊站在同盟國一邊,同自由法國武裝一起戰鬥,但當1945年對勝利的慶祝上升成為對阿爾及利亞獨立和主權的要求時,戴高樂領導下的剛剛成立的法國政府卻鎮壓了抗議運動,隨後的大屠殺成為阿爾及利亞歷史的轉捩點。


 


19454月,法國逮捕了阿爾及利亞民族領袖(Messali Hadj),51日,阿爾及利亞人民黨(Parti du Peuple Algérien PPA)的追隨者舉行示威被員警暴力鎮壓,幾名阿爾及利亞人被打死,58日,法國慶祝德國無條件投降,更多阿爾及利亞人的死亡在(Sétif)及周圍地區引發了暴力起義,軍隊向平民開槍,60008000人被打死,根據(Yves Bénot),括阿爾及利亞政府在內的一些來源稱死亡人數多達50000人,許多民族主義者認為不可能通過和平途徑取得獨立,開始組織暴力起義甚至包括恐怖主義。


 


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 1954年–1962年漫長而且殘酷,是阿爾及利亞歷史最近一次大的轉折,儘管常有內戰,阿爾及利亞最終得到了統一,獨立的價值觀和反殖民主義的思想鑄造了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自覺。而法國軍隊的過激策略至今仍備受爭議。


 


據估計有30100萬的阿爾及利亞人死於獨立戰爭,總數9001000萬阿拉伯人中就有200300萬人淪為難民或是被迫遷入由政府控制的難民營。大量鄉村和農業毀於戰火,由歐洲殖民者(所謂的pied-noirs)開闢的現代經濟也遭到破壞。因為內戰引發的深刻民族裂痕,以及受到取得勝利的民族解放陣線(Front de Libération nationale,簡稱FLN)成員的威脅,近100萬法國移民的後裔被迫逃離,猶太人和曾支持法屬阿爾及利亞的阿拉伯人也被迫逃離,在法國軍隊撤離後,混戰,武裝騷動和對被認為是叛徒的人(所謂的阿奸 harkis)的私刑審訊造成了數萬人的死亡,直到本·貝拉(Ben Bella)領導的新政府控制了局面。


 


196271日舉行了公民投票,73日法國宣佈阿爾及利亞獨立,196398日公民投票產生了一部憲法,9月晚些時候,艾哈邁德·本·貝拉(Ahmed Ben Bella)被正式選為第一任總統。(Chadli Bendjedid)上校于1979年被選為總統,于19841988年兩次連任,1989年產生的新憲法允許組建民族解放陣線以外的政治團體,並取消了自胡瓦裏·布邁丁(Houari Boumédiènne)時代起控制政府的軍隊在政府運行中起的決定作用,在新憲法下出現了很多政黨,其中最成功的是伊斯蘭救世陣線(Front Islamique du Salut,簡稱FIS),該黨在19906月地方選舉和199112月全國立法機關的第一階段選舉中贏得了超過50%的選票。


 


19906月的選舉中,原教旨主義的FIS出人意料的取得了第一回合勝利,導致軍隊介入制裁了伊斯蘭救世陣線,並無限延遲了後續的選舉,原教旨主義者的反應引起持續的底層民眾和世俗的國家機器之間的衝突,這反而導致了選舉倒向傾向政府的溫和派政黨一邊,FIS的武裝陣線,伊斯蘭救世軍在20001月解散,許多其他武裝的好戰分子在一項旨在促進民族和解的特赦法案下投降但仍有少數武裝分子堅持對抗政府軍隊,對一些村莊作零散的襲擊,發起其他形式的恐怖襲擊。其他社會問題還有:柏柏爾族騷亂、大量失業、住房緊缺以及以原油為基礎的經濟缺乏多樣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