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導演姜文所執導的第四電影「讓子彈飛」,


其實我早在農曆前就看過了!


並且曾在新浪微博PO上簡略的影評,


後來因為媽媽過世後得處理很多雜事,


所以一直都沒有在部落格上發表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直至上周四晚上下班路過台北車站誠品書店,


看到書架上擺著這部電影的原住小說「夜譚十記」,


於是隨手就將它買回,剛好也利用這幾天連續假期看完這本小說。




 


姜文是中國著名的演員與導演,


他導演的作品並不多,


連同「讓子彈飛」這部電影,才過只有四部電影而已。


前面的三部電影分別是:


描寫文革時期紅衛兵故事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以及用不同觀點反映抗日戰爭時期,


侵略者與當地農民所發生的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鬼子來了」,


另外第三部則是「太陽照常升起」,該片以魔幻主義方式,


電影中敘述了一個在特別時期,有關於人性與慾望的故事。


 


上述三部電影中,除陽光燦爛的日子」外,


其他兩部片子都帶有姜文人身濃烈的自我意識,


其中「鬼子來了」,甚至還因為導演的觀點和中國官方觀點不同,


到現在,這部電影還不能在中國公開上映呢!


 


此次姜文拍攝這第四部電影「讓子彈飛」,


特別網羅了華人電影的要角周潤發、葛優和自己同台競技,


且劇情改編中國四川作家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


透過舊時代軍閥群雄割據的時空背景,以黑色幽默諷刺的手法


將中國數百年官場的醜惡以及貪污腐敗和人性劣根等黑暗面完全呈現。


 


坦白說,看了這部電影後,


我無法說出這部片子的藝術成就在哪裡,


我只能說,我看得極為過癮,


我認為它是一部可以賺取大量票房的商業片,


在劇中光是看周潤發、葛優和姜文三個人的精彩對白和飆戲內容,


我就覺得已經值回票價了!


 


據說這部電影有兩個版本,


分別是普通話四川話兩個版本。


由於這部電有係由與巴金齊名的四川作家馬識途的小說改編而成,


雖然我沒看過四川話版本的「讓子彈飛」,


但可想而知,透過四川在地的家鄉話的闡述,


我想其精采程度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電影「讓子彈飛」,


改編自四川文學作家馬識途的小說集「夜譚十記」的其中的一篇,


該篇名為「盜官記」,此書內容乃係描寫縣衙裡的幾個文書科員,


因為一天到晚無所事事,所以經常聚在一起喝茶看報,天南地北說故事,


後來乾脆相約每晚一起擺起龍門陣,


並且還互相為彼此取了個有趣的別號。


「盜官記」是剛好輪到老科員「巴陵野老」時,


從他口中說出了有關川西俠匪張牧之劫富濟貧的故事。



「盜官」其實語帶雙關,


既指「盜一個官位」,亦有「盜賊與縣官」的意思。


 


原著故事發生在「縣衙門已經改名叫縣政府」的時代,


當時成都綠蔭閣是公開賣官位的地方。


出身窮苦的張牧之自小替地主放牛,


長大後安安份份做個長工領班,無奈妹妹被地主強姦。


有理無錢,父親興訟不果,反被大地主黃天榜害得家破人亡。


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張牧之遂決定落草為寇自立為王,


漸漸成為西山一帶令人聞風喪膽的土匪首領張麻子。

故事由麻匪張牧之洗劫了一個貪官,發現買官生意說起。


他委託陳師爺到成都替他買官,


結果成了黃天榜身處縣城的新任縣長,


從此帶著寨中兄弟進駐縣長府,


隱藏土匪身份,為老百姓討公道、爭福利,


處處與一班為富不仁的老財主作對,


特別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黃天榜。

而電影中的內容,


則是姜文採用了原著中的「盜官記」裡的買官概念,


以及小說中的基本人物關係作為電影腳本的切入點,


再加入上姜文個人創作,


然後將它拍成一部有著動作場面浩大,


且幽默與張力兼備的電影。


電影的故事是這樣的:


1919年,花錢捐得縣長的馬邦德(葛優飾)攜妻(劉嘉玲飾),


以及師爺(馮小剛飾)及隨從走馬上任。,


途中遭遇劫匪「張麻子」(原名張牧之,姜文飾)一夥伏擊,


隨從盡死,只夫妻二人僥倖活命。

馬邦德為保命,謊稱自己是縣長的湯師爺,


並聲稱自己身無分文,只有剛當上縣長搜刮民脂民膏才有錢。


張麻子被湯師爺所說的誘人財富所動,


因此新生一計,讓自己扮作縣長,並帶著手下趕赴鵝城上任。


 


剛一進城,張麻子就遇到當地霸主黃四郎(周潤發飾)的下馬威。


黃四郎觀察假縣長張麻子,


認為其「霸氣外露」,決定跟其較量一番。


於是行俠仗義的張麻子、貪財如命的湯師爺,


和心狠手辣的黃四郎三人之間展開了一場鬥智鬥勇的較量。

這部電影裡有盪氣迴腸的兄弟情誼,


也有生不逢時的亂世愛情,


同時還穿插類似美國西部電影中的槍戰、巷戰等大場面,


將中國歷代貪官的醜陋面和黑色會江湖熱血融合為一體,


實為一部兼具黑色幽默和具有中國風格的西部傳奇片。


是一部娛樂性十足,值得前往電影院觀賞的電影。




 


 


延伸閱讀


 


○電影「讓子彈飛」小檔案


 


影片年份:2010
出品國:
china
出品:

發行商:
山水國際娛樂
語言:
chinese
色彩:
color
音效:Dolby Digital


導演:姜文


演員:周潤發/葛優/姜文/劉嘉玲/陳坤/胡軍


 


 


○「夜譚十記」小檔案


 


作者/馬識途


出版社/推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3/09


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


裝訂/平裝


 


作者簡介:


 


馬識途
與郭沫若、巴金齊名的四川文學家,現年96歲,1915年生於重慶市忠縣;1945年畢業于昆明西南聯大學文學系,曾擔任共產黨地下工作,遭軍統局追捕妻亡女散。1935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清江壯歌》、《夜譚十記》,紀實文學《滄桑十年》、《在地下》,短篇小說集《找紅軍》《馬識途諷刺小說集》等。




 


○中國導演姜文


 


姜文196315日-),原名姜小軍,河北唐山人,法國籍,中國著名電影演員、電影導演。他和葛優以及陳珮斯等人被認爲是中國實力派藝人的代表,又被港臺許多人士形容爲內地「張學友」。1980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1984年畢業於中戲,同年進入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主演了《家庭大事》、《高加索灰闌記》等優秀劇目。1996年調入中央戲劇學院戲劇研究所。曾任全國政協委員。


 


姜文屬於演藝圈中的實力派人物,能演能導,屬於當代中國電影界的最重要人物之一。姜文主演的《芙蓉鎮》、《紅高粱》為其奠定了在中國演藝界的地位。1993年,他主演了由鄭曉龍、馮小剛、艾未未等製作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該劇在中國大陸大獲成功,成為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中國電視劇之一,其飾演的王起明個性鮮明,形象深入人心。他收放自如的表演,豪放的氣質都得到了觀眾們的注目。


 


姜文最重要的執導作品之一為1993年自導自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本片根據北京作家《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而成,講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一群紅衛兵小青年的成長故事。


1998年,姜文執導並主演的《鬼子來了》一片也以獨特的視角來反映抗日戰爭時期侵略者與當地農民的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本片由於觸及敏感的話題和非傳統的表現手法,至今未能在中國大陸地區公映,但曾在中央電視台的電影頻道播出過。在該片拍攝期間,姜文參觀了日本東京的靖國神社,引起了國內輿論界的軒然大波。


 


事隔10年之後,在2007年,姜文自導自演了其的第三部電影作品《太陽照常升起》,該片以魔幻主義方式,講述了一個在特別時期,關於人性與慾望的故事。


 


2010年,姜文與葛優、周潤發合作,自導自演了賀歲喜劇電影《讓子彈飛》。


姜文說他崇拜毛澤東,毛澤東是他少年時代的大偶像、大明星。曾經在他家所有可以放書的地方,大都放著與毛澤東有關的書:有《毛澤東選集》,有研究毛澤東的書籍,還有毛澤東喜愛的書《容齋隨筆》。


 


姜文有一弟姜武,同為演員。姜文的前妻是桑德林(Sandrine Chenivesse),法國人,是一位人類學家、漢學家、作家,專註於對中國文化的研究,曾在中國研究道教和民粹文化15年。現為法國政治學院兼職講師。姜文和她生有一女,名叫姜一郎。現任太太是周韻。周韻自2002年從中戲畢業後事業就一直得到姜文的鼎力支持,兩人戀情因200510月流出相擁照片而公開。2006919日周韻產下一子。20079月姜文攜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參展威尼斯電影節,終於公開承認兩者關係。



姜文作品獲獎紀錄:


1986年,電影《芙蓉鎮》,獲中國第十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1987年,電影《末代皇后》參加敘利亞第5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潘虹獲最佳女演員獎);巴西4屆里約國際電影電視節獲評委會特別獎。


1988年,電影《紅高粱》參加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獲金熊獎;第5辛巴威國際電影節獲最佳影片獎;第35澳大利亞雪梨國際電影節電影評論獎。


1988年,電影《芙蓉鎮》參加第26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獲水晶球獎;第33西班牙瓦亞多利德國際電影節獲評委特別表彰獎、觀眾獎。


1988年,電影《春桃》,獲中國第十二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1989年,電影《紅高粱》參加第16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獲評委會最佳影片獎。


1989年,電影《芙蓉鎮》參加第5法國蒙彼利埃電影節金熊貓獎;第40捷克勞動人民電影節獲榮譽獎。


1990年,電影《芙蓉鎮》參加德國電影家協會頒發1989年發行影片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


1990年,電影《本命年》參加第40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獲銀熊獎


1993年,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獲中國第十二屆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獎。


1994年,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參加第51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最佳男演員獎。


1995年,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參加第8新加坡國際電影節獲最佳男演員獎。


1996年,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參加台灣電影金馬獎,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改編、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效六項大獎。美國《時代周刊》在95年底將其評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之榜首;


1997年,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又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1996年度全世界令人贊絕的、至今渴望觀看的七部影片」之一。


19979月,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作為「重點介紹影片」參加日本福岡國際電影節。理由是該片在日本全國發行獲得優異成績。


199711月,姜文作為在電影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受義大利電影文化界的邀請,並由義大利電影文化界主辦,在義大利五大城市舉辦「姜文主演、導演個人電影回顧展」。


1998年,電影《宋家皇朝》,獲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2000年,電影《鬼子來了》獲法國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