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陳映真在中國北京病重入院療養至今,
台灣文藝界人士和他的朋友,
為了表彰他對台灣文學的貢獻,
特別編攥了這本「人間風景.陳映真」,
並透過文訊雜誌社和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的共同出版,
希望藉由本書,集合各方故舊好友為他獻上祝福,
並且讓新世代的年輕人,
得以重新認識這一位入世的、充滿人道關懷的小說家。
這本書的內容共分為三個部分,
分別為「生命風景」、「文學風景」、「人間風景」。
第一部分「生命風景」:
主要是敘述陳映真出生至今的生命歷程。分別為:
白色與荒茫的童年與青少年、文學與思想啟蒙的大學時代、
生命中的遠行——入獄與歸來以及出生入死與病魔奮鬥的經歷等。
第二部分「文學風景」:
則為評論家、學者、作家,對陳映真的文學創作的看法,
包括如何受到他的影響,其中雖有較為嚴肅的評論,
但大多為友人對他的敬愛之情。
第三部分「人間風景」:
則是有關陳映真創辦「人間」雜誌的種種,
包括發刊詞、專家論「人間」、媒體專訪「人間」,
以及當年伙伴們追述「人間」的種種回憶,
並詳述「人間」理念及己身所受的影響。
這本書同時也將陳映真的著作,
做了一個非常完整的總整理。
共包含了台灣的初版、再版、新版,
以及在中國大陸、香港出版的版本,
甚至還有法文和日文的譯本,
除了在書中詳附每本封面的圖片之外,
並附帶了200字的內容提要。
另外總共出版了47期的「人間」雜誌,
也在本書上附上每期雜誌的封面,
並也附上150字的內容提要。
並同時在正文之後,附錄陳映真大事年表,以及著作目錄。
1985年,陳映真創辦《人間》雜誌,
這本雜誌以關懷邊緣族群、為弱小者發聲為出版宗旨。
在出刊的這四年當中,
有許多攝影家、記者、小說家,
甚至還有詩人、出版人,紛紛投入其間,
而陳映真就在中間扮演著主要靈魂的角色,
帶領著這一群年輕的創作者,在風起雲湧的80年代,
形成一股「社會改革」的新力量。
其實我第一次認識陳映真這個人,
也是從訂閱「人間雜誌」開始的,
那一年,我剛好考上文化大學夜間部,
由於白天已經在一家出版社做事,
所以才會有能力負擔訂閱雜誌的費用。
在還我沒有深入閱讀「人間雜誌」之前,
我只知道陳映真是一個政治犯,
〈我是從媒體及雜誌報導中得知的訊息〉
他曾牽涉「民主台灣聯盟」的左翼組織而被判過刑。
而我這一個人,
從高中開始,就最喜歡閱讀當局所謂的禁書了!
舉凡像李敖、柏楊等人遭受到當時警總查禁的書籍,
我幾乎都閱讀過,也都陸續蒐集過。
所以拿到第一期的「人間」後,
我立刻在第一時間內將它看完,
如此閱讀「人間雜誌」幾年下來,
深為「人間雜誌」報導的內容而感動,
尤其是「人間雜誌」為鄒族少年湯英伸聲援的過程,更是讓人動容。
在日後幾年台灣因為股票萬點狂飆,
導致台灣酒醉金迷的風氣越來越盛行的時候,
我都還勸說大家要多多閱讀「人間雜誌」,
因為該雜誌的報導內容,
可以讓大家都能夠了解到在台灣的某些角落裡,
仍有非常不幸,以及弱勢的族群,等著大家去關懷呢。
1959年的9月,
陳映真在「筆匯」雜誌裡發表第一篇小說「麵攤」,
迄今已經50年,他獨樹一幟的寫作風格,
以及對社會各個階層的深刻觀察,
在在使他的小說作品風靡了整個60、70年代,
也影響了那一代的文學青年及知識分子。
他的許多作品至今已成台灣文學經典,
當然我也是深受其作品種多感動者之一。
在他眾多的作品中,
讓我映象最深刻的就屬「將軍族」這篇短篇小說:
「這篇小說描寫了大陸去台的康樂隊員三角臉,
和台灣少女小瘦丫頭兒的愛情悲劇。
三角臉以近40歲了,
是個從軍隊退役的單身漢,在康樂隊裡吹鋼號混飯吃。
小瘦丫頭只有十五、六歲,台灣台東人,
因家境貧窮,以 2.5萬元的身價被賣為娼。
她不甘墮落和受人凌辱,隻身逃到台北,
參加了三角臉所在的康樂隊,在隊裡扮演跳舞的女小丑。
共同的命運把他們緊緊地聯繫在—起,
他們互相關心著,在康樂隊度過吉卜賽式的流浪生涯。
由於他年近四十,開始老邁、而她才十五、六歲,又瘦又小,
所以其他男女青年隊員不願與他們交往嬉遊,
因而這兩個命運相同的孤獨者常在一起排迢時光,
儘管他們常在月下海濱流連忘返相互撫慰,
然而,他們的關係透明無邪,晶瑩似水。
相處中,小瘦丫頭告訴三角臉,雖然她已逃了出來,
但現在還必須回去,否則妹妹也要走上與她相同的道路。
三角臉勝深知她的迢迥後,問她如果有人借給她錢還債行不行,
她笑著說:「兩萬五呢,誰借給我?你嗎?」
又說: 「行呀!你借給我,我就做你的老婆」戲言後,
三角臉在第二天夜裡,
悄悄地把自己全部退休金3萬元的存摺留在了丫頭枕邊,然後離隊出走。
贖身錢未能救她跳出火坑,她再次被賣。還被胖子嫖客弄瞎了左眼。
為了再見三角臉一面,她頑強地活下來,並且千方百計地尋找三角臉,
她不完全是為了還他三萬元錢,而是要來還願。
5年後,他們終於相見了,互相盡訴過離別情景後,
又似當年相依相偎地歡樂一番,第二天雙雙在蔗田自殺,
人們發現,他們死得規規矩矩,十分威武,就像兩位大將軍。」
當我閱讀完所有陳映真的小說作品後,
我才算是真正了解到陳映真這個人,
也同時知道他為甚麼當初會籌組左翼組織的動機了。
只因為陳映真本人有悲天憫人的情懷,
只因為他有著知識份子的良知,
只因為他當時生長的環境下,
不是被貪瀆無能的政權所控管,
不然就就遭逢公不義的社會對待。
因此難怪陳映真會嚮往著那個可以讓人人平等,
彼此可以互相扶持的烏托邦主義—共產主義。
有時候我想,假如我跟陳映真成長於同樣的年代,
我的想法或許也會跟他一樣呢。
雖然事實證明共產主義這個烏托邦的主張,
在人皆有私心的現實社會中是行不通的,
這可以由蘇聯解體,東歐共黨解散,
和中國共黨實施所謂的改革開放政策中可以明顯驗證。
共產社會制度真的是無法在目前的社會裡終維持下去的。
而當初為了維持這種高於人類本性的理想社會主義,
所造成的一黨專治體制,以及對於言論自由的限制,
在在都無法受到自由社會人民的廣為接納。
儘管如此,贊成兩岸統一的陳映真,
還是執著於祖國統一的理想,
還是堅持其理想的社會主義。
所以他積極參與中國的一些重要象徵性的慶典,
如中共建國五十大典年和澳門回歸典禮等。
但是儘管如此,
即使他的國族理念和台灣很多的藝文界友人不同,
但他還是擁有這些朋友最誠摯的友誼,
而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也將永遠存在你我的心中。
延伸閱讀:
●「人間風景.陳映真」小檔案
作者:陳映真等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2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392885
裝訂:平裝
●陳映真簡歷:
陳映真(1937年10月6日- ),台灣作家,本名陳永善,另有筆名許南村。
陳映真為臺北縣鶯歌鎮人,生於苗栗縣竹南鎮中港,祖籍福建省安溪縣。筆名「陳映真」原是其早逝的孿生兄長的名字。陳於1957年成功高中畢業後考取淡江文理學院(即今淡江大學)外文系,1961年畢業。在1959年陳映真便以第一篇小說〈麵攤〉出道文壇。之後陳映真在強恕高中任職英語教師,後進入輝瑞大藥廠工作。
1968年7月政府以「組織聚讀馬列共黨主義、魯迅等左翼書冊及為共產黨宣傳等罪名」,逮捕包括陳映真、李作成、吳耀忠、丘延亮、陳述禮、林華洲等「民主台灣聯盟」成員共36人;陳映真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並移送台東縣泰源監獄與綠島山莊。陳映真被捕時亦為《文學季刊》的編輯委員,季刊相關文人黃春明、尉天聰也遭到牽連,因而這次事件又被稱為「文季事件」。入獄對思想的影響,陳映真曾有表述:「對自己走過道路進行了認真的反省,對社會現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開始由一個市鎮小知識分子走向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的知識分子」。
1975年陳映真因蔣中正去世百日忌特赦而提早三年出獄。出獄後仍然從事寫作,轉趨現實主義,並且在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中發表〈建立民族文學的風格〉、〈文學來自社會反映社會〉、〈鄉土文學的盲點〉反擊余光中等人對鄉土文學傾向工農兵文學的攻擊。
1979年10月3日又被警備總部軍法處以涉嫌叛亂、拘捕防逃的理由,帶往調查局拘留。但在施明德、陳鼓應、白先勇、鄭愁予等人的聯署抗議下,36小時後獲釋。
1980年代陳映真繼續參與《文季》、《夏潮》等雜誌的編務,並且在「中國結」與「台灣結」論戰中與台獨人士交鋒。1985年11月,陳映真創辦以關懷被遺忘的弱勢者為主題的報導文學刊物《人間雜誌》(至1989年停刊),1989年7月成立人間出版社並擔任出版發行人。
陳映真始終堅持中國統一的主張,1988年,並與胡秋原等人成立「中國統一聯盟」並擔任首屆主席];事實上他的許多作品都在他對此相關的理念規範下成型;然而,身為台灣文學重要旗手,陳映真也常因個人色彩過於濃厚成為當代最被議論的小說家之一。
1994年2月,陳映真於臺北市新生畫廊籌劃關於日據台灣五十年《五十年枷鎖》照片展,展出歷史照片三百餘幅。1997年7月,受邀參加香港主權移交大典,籌劃香港殖民時期照片展於臺北市誠品書店;,也參與199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週年大典」;並在1999年12月,受邀參加澳門回歸大典。
2000年,陳映真在《聯合文學》雜誌九月號發表〈關於臺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答陳芳明先生〉一文透露:余光中曾將陳映真文章中的引述馬克之處一一標出,加上批註,從香港寄去美國給陳芳明,輾轉交給當時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王昇,告密陳映真有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這在當時戒嚴的臺灣島上是“必死之罪”,陳映真在鄭學稼力勸千萬不能以鄉土文學興獄,徐復、胡秋原等人力保之下,僥倖躲過這場災禍。
2004年,雲門舞集將陳映真小說〈將軍族〉、〈兀自照耀著的太陽〉、〈哦!蘇珊娜〉、〈山路〉、〈雲〉等篇章改編為舞劇《陳映真‧風景》。
2010年6月,大陸媒體報導陳映真夥同作家朱秀娟、莫那能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為首次有台灣人加入。
陳映真在1977年與陳麗娜結婚,1990年後經常進出中國大陸並常居北京,1996年獲中國社科院授予榮譽高級研究員;2006年9月26日在北京第一次中風入住朝陽醫院,病情曾改善轉至普通病房,至10月16日再度中風陷入重度昏迷,現被安排於該醫院「重症監護室」(ICU)。
陳映真的著作:
○小說
陳映真發表過數十篇長、短篇小說,於2001年由臺北洪範書店集結為六冊《陳映真小說集》:
第一冊《我的弟弟康雄》(1959-1964)
麵攤/我的弟弟康雄/家/鄉村的教師/故鄉/死者/祖父和傘/貓和牠們的祖母/那麼衰老的眼淚/加略人猶大的故事/蘋果樹/文書/將軍族/淒慘的無言的嘴
第二冊《唐倩的喜劇》(1964-1967)
一綠色之候鳥/獵人之死/兀自照耀著的太陽/喔!蘇珊娜/最後的夏日/唐倩的喜劇/
第一件差事/
第三冊《上班族的一日》(1967-1979)
六月裡的玫瑰花/永恆的大地/某一個日午/纍纍/賀大哥/夜行貨車/上班族的一日
第四冊《萬商帝君》(1980-1982)
雲/萬商帝君
第五冊《鈴璫花》(1983-1994)
鈴璫花/山路/趙南棟/當紅星在七古林山區沉落(報告文學)
第六冊《忠孝公園》(1995-2001)
歸鄉/夜霧/忠孝公園
○散文
陳映真散文頗多,但多散於報章雜誌或為人專書作序,洪範書店曾於2004年出版《陳映真散文集1—父親》。
○評論
《知識人的偏執》/《孤兒的歷史、歷史的孤兒》/《西川滿與台灣文學》/《中國結》
○主編
《人間雜誌》/《人間思想創作叢刊》
○作品風格
陳映真的作品受到魯迅影響,主要以描寫城市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情緒為主,作品充滿憂鬱與苦悶的色調以及人道主義的關懷。1979年第二次被捕後,作品焦點轉變為跨國企業對第三世界經濟、文化與心靈的侵略,如〈華盛頓大樓〉系列小說。
○獎項及榮譽
1979年第十屆吳濁流文學獎(小說獎正獎)
1979年時報文學推薦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