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1
差一點就喝掛掉
早上九點半到武漢市旅遊局拜訪,
參與座談會議的人員,除了旅遊局的局長和處長等領導外,
武漢市的台辦副處長,以及當地國營的兩家旅行社的代表也都一起與會,
會中對於兩岸的旅遊活動交流和相關議案都發表了很多具體的意見,
對於我負責的這家集團子公司旅行社的業務拓展有很大的幫助。
其實這也是這趟出差最重要的目的。
中午承蒙武漢市旅遊局局長的盛情邀宴,
設宴於武漢鬧區沿江大道的「楚老宋餐廳」,
吃的是道地的湖北菜,以前常聽人說湖北菜又鹹又辣,
不過在「楚老宋餐廳」吃的湖北菜倒是還好,
不但菜色精致,其鹹度也算合乎現代台灣人對於清淡口味的要求。
只是中午很少喝酒的我,被這些當地的領導們一直勸酒,
差一點就快喝掛掉!
當日晚上輪由武漢市台灣事務辦公室坐東請吃飯,
晚上與我們一起餐敘的各級領導們,
除了武漢台辦的黃副處長不變之外,
參與邀宴的領導又換了一批新的,
喝的又是白酒,尤其是台辦的主任,
喝起白酒來都是大杯乾杯的,
我和我們老闆這兩餐下來,
遭受他們輪流的連番勸酒下,
兩人抵上十來人〈午、晚兩餐〉
真的有點招架不住,
尤其是喝到最一杯酒的時候,
好在我趁著大家沒注意時,
趕忙將含在口裡的白酒給吐倒茶杯裡,
這才沒有當場喝掛掉!否則就糗大了!
黃鶴樓
延伸閱讀
PS:
以下的景點介紹,是我當天中午用完餐後,由武漢市旅遊局的胡科長陪同我去看的景點: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是中國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點建設高校。 武漢大學溯源於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1946年,學校已形成文、法、理、工、農、醫 6大學院並駕齊驅的辦學格局。新中國成立後,武漢大學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8年,毛澤東主席親臨武大視察。 1993年,武漢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江澤民等党和國家領導人題詞祝賀。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大學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整體實力明顯上升。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 Science 》雜誌將武漢大學列為 “ 中國最傑出的大學之一 ” 。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的嶄新一頁。
珞珈山上風雲際會,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曾在這裡指點江山;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郁達夫、葉聖陶、李達等曾在這裡激揚文字。一百多年來,武漢大學彙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史上眾多的精彩華章,形成了優良的革命傳統,積澱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培育了 “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的大學精神。
武漢大學環繞東湖水,坐擁珞珈山,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 中國最美麗的大學 ”。學校占地面積5167畝,建築面積252萬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 26棟早期建築被列為 “ 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近年來,法學大樓、經管大樓、外語大樓、電腦大樓等拔地而起,成為學校邁入新世紀的標誌性建築。

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前身”是建國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學館,1953年3月1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學館的基礎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並與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1957年正式成立省博物館。1959年春遷至今東湖風景區;1963年1月正式更名為湖北省博物館,3000平方米陳列樓建成並對外開放;1999年1月,建築面積5717平方米的編鐘館建成開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館建成開放;2007年9月,新館綜合陳列館建成開放。
湖北省博物館,總占地面積達81909平方米,建築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建築具濃郁的楚風,呈一主兩翼、中軸對稱。館舍由編鐘館、楚文化館、綜合陳列樓組成,已擁有專業人員200餘人(其中研究館員9人,副研究館員21人),設有辦公室、陳列部、保管部、社教部、協調部、考古部、文保中心等業務部門。隸屬于湖北省文化廳。
湖北省博物館中一級文物主要有: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劍,1965年在江陵望山1號墓所出土的,被譽為越王青銅劍之首。
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鐘,1978年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編鐘共65件,總重2500多公斤。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磬,1978年隨縣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樂律文字。
戰國的青銅尊盤,1978年隨縣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盤口沿的鏤空附飾採用熔模鑄造工藝製成。
鹿角立鶴,戰國時期青銅器,1978年隨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種想像中的吉祥物。
博物館中江陵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踐青銅劍、吳王夫差青銅矛與彩繪木雕鳥獸座屏,荊門包山大塚出土的楚國“聘禮行迎圖”漆畫與楚國司法文書竹簡,雲夢睡虎地出上的秦代法律文書竹簡,及武昌土地堂出土的南朝青瓷仰覆蓮花尊等均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其他如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時十八星軍旗,著名革命先烈和革命領袖惲代英、陳潭秋、施洋、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等人的遺物、紀念物,均為異常稀珍。
武漢大學
◎武漢東湖
武漢東湖——中國最大的城中湖
武漢東湖生態風景旅遊區位於“九省通衢”的武漢市東部,總面積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0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首批AAAA級旅遊風景區,2002年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每年吸引大量中外遊客。
秀美的湖光山色
東湖山水秀美,景觀別致,風光迷人。東湖風景區共分為五大景區,目前已對外開放的有聽濤、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區,景觀景點100多處。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個大小湖泊,120多個島渚星羅,112公里湖岸線曲折,環湖34座山峰綿延起伏,10000余畝山林林木蔥郁,湖水鏡映,山體如屏,山色如畫。東湖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春季山青水綠、鳥語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紅葉滿山,丹桂飄香;冬季踏雪賞梅,候鳥競翔。

武漢大學
◎黃鶴樓
巍峨聳立于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西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於此),築城為守,建樓以嘹望。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遊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西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後一座“清樓”建于同治七年(西元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此後近百年未曾重修。

東湖美景
◎黃鶴樓傳說
黃鶴樓的蜚聲中外,本來就具有濃厚的神仙色彩。據《報恩錄》說,黃鶴樓原為辛氏開設的一家酒肆,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牆壁上畫了一隻仙鶴,讓它來起舞助興,招徠食客。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十年後,道士複來,取笛吹奏,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歷代文人墨客到此遊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是西元七三二年春天,三十一歲的李白和四十三歲的孟浩然在長江岸邊黃鶴樓下,執手告別。李白與孟浩然的這段友誼是中華文壇上的一段佳話。
所謂黃鶴樓:顧名思義,就是有一隻黃鶴和一座樓,它位居於山的最頂端,站在它們的身旁,您可以感覺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您可以感覺到一隻雄心勃勃的黃鶴正展翅飛翔,以自己的能力來展現自己的雄風。

武漢漢江街行人步道
◎武漢傳統美食
到了武漢一定要吃到這四樣東西:蔡林記的熱乾麵、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小桃園的瓦罐雞湯、四季美的湯包,這四家店都開在漢口的商業鬧市區,而且還開了不少分店,只要一打聽,每個武漢人都會很熱情地給你指路。此外,漢陽歸元寺裡的素菜館也很有名。
武漢比較著名的家常菜有排骨湯和清蒸武昌魚,前者是用那種黑黑的大瓦鍋,將新鮮的排骨和蓮藕、海帶一起煨幾個小時,在沒有藕的季節則以土豆代之,這種湯醇白鮮香,十分好喝;吃武昌魚時請注意一定要吃清蒸的活魚,那樣才能品出正宗武昌魚的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