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週下南部開會開始,


就被室友傳染到感冒,


加上前幾天連續的帶團,


沒什麼休息到,


導致感冒一直都無法痊癒。


好不容易這幾天看完醫生吃了藥後,


感冒已經差不多好了。           


想說已經好久沒休假了,


何不趁著個週五小週末休個假,


到郊外去踏踏青。



                                                       竹東車站


 


 


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沒去新竹了,


想想也有半年以上了吧!


另外以前常往新竹跑的時候,


就一直很想搭內灣線到內灣去逛逛,


但好幾年下來一直都沒成行。


於是今天就決定來一個內灣之旅再加上新竹市區隨意行吧!


 


既然主意已經下了,


那麼就很快速的拿起幾本書裝進包包裡,


為了怕中暑,刻意穿上休閒短褲及布鞋,       


就趕緊搭上往新竹的台鐵區間車,


正式展開小週末一日遊的行程囉!





                                          內灣車站


 


 


由於新竹火車站目前因工程的關係,


要搭乘南灣支線鐵路,


必須先搭乘接駁車到竹東火車站,


因此我一下新竹車站後,


就熟門熟路的跑到新竹SOGO百貨的對面搭車,


然後再從竹東火車站搭乘內灣支線鐵路前往內彎。


 


坦白說,大熱天的,


即使內灣老街並不長,


但是整個內灣老街走一趟下來,


我整件襯衫都已經濕了。


 


由於劉興欽老師的漫畫「大嬸婆」是我小時候常看的漫畫主角,


同時也是劉老師媽媽的化身,


因此我特花了五十元,買了一張門票,


進入劉興欽漫畫及發明博物館參觀,


由於此館剛好在內灣車站對面的山坡上,


所以從山坡上鳥瞰內灣車站,


真的是最好取景的角度,


再加上館內有不少漫畫造型的玩偶,


雖然裡面沒有冷氣,我還是在裡面停留了不少時間,


當然也拍了不少張照片。



 




                                        內灣吊橋


 


 


到了內灣老街,若沒有進去參觀內灣戲院的話,


可以說簡直就是白來了內灣一趟,


由於商家刻意的經營,


內灣戲院裡擺滿了很多復古的商品,


塑造了一股懷舊的氣息。


為了能夠一窺戲院裡的究竟,


雖然我已經在新竹火車站前用完了午餐,


但為了要能夠達成一百元的最低消費,


走進了內灣戲院裡面的餐廳,


我還是點了一碗客家粄條,


當我還在思考還有加點甚麼才能奏足一百元最低消時,


服務員馬上跟我說,


因為我是獨自一個人參觀,


他們店裡不會勉強我一定要消費到滿一百元的,


於是我馬上加點了一瓶可樂20元,


在加上之前點的客家粄條一碗50元,


總共以七十元的美食加上飲料,


在戲院裡又吃又喝,當然也又逛又拍照囉!


 


戲院裡的餐廳擺設有很多有關電影的海報和舊式的放映機,。


另外還設立了一個傳統懷舊的甘仔店,


銀幕上播放著是由已故諧星許不了主演的喜劇。


老實說花了八十元而已,卻享有這麼多懷舊的氛圍,


真的是值回票價。





                                                        內灣車站


 


 



 回到新竹市區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


我趕忙跑到新竹SOGO百貨公司旁搭乘十五路的公車,


主要的目的是要前往南寮漁港的漁市裡,


購買我和我老媽都愛吃的丁香魚小魚乾,


由於魚市裡賣的東西不但新鮮而且還很便宜,


於是我買了兩袋想魚乾和一袋四破魚乾,每袋都是一百元。


另外生魚片一盒一百五十元,而且還買一送一呢,


我當然是又抱走兩盒生魚片囉,


一個人躲在公車站牌下,


花了幾分的時間幹掉這兩盒生魚片,


吃的真過癮啊!


 



                                    劉興欽漫畫和發明博物館


 


 



再度回到新竹市區,


已經是晚上六點了,


趁著天色未晚,


照例我還是逛了一下城隍廟,


然後再到新竹鐵路藝術村去逛,


原本以為鐵路藝術村會有很多東西可以看的,


沒想到走了老半天後,


到了鐵路藝術村後才知道上了當!


只看到一家外表裝潢還不錯的餐廳,             


掛著一張寫著「新竹鐵路藝術村」的門牌,


除此之外就沒啥東西可看啦!


 


不過返回新竹火車站準備要搭乘台鐵的區間車回家時,


剛好拍到車站的夜景,


稍稍安撫了白走一趟鐵路藝術村的怨氣。



 



 



                                     內灣戲院


 


延伸閱讀


 


○內灣戲院


 


內灣戲院是於民國三十九年由地方仕紳楊盛泉先生籌劃下,落成使用。


在當時也就是內灣支線通車之年代,楊先生一方面經營林場,一方面從事製做樟腦,為了滿足從事粗重山林工作勞工的休閒生活,即使當時該村落僅有1596人,仍出資委由竹東水泥名匠范進發先生興建內灣戲院。


該建築物是頗具歷史意義的日式建築物,建築主柱以清水紅磚砌成,再以砂漿粉光,屋架則是採日式大跨距木,造組合工法完成,屋身則以當時極為奢侈的建材”板材”構成牆面,屋頂板、門窗、欄杆…等裝飾更花費不貲,屋頂再覆蓋日式文化黑瓦,整體景觀又以木造閣樓最迷人,常有愛好攝影人士前來此處取景。


 


名聞遐邇的內灣戲院,更常出現於懷舊風光的電影中。想想,您可曾記得那”在那河畔青青草”、”黑皮與白牙”、”春秋茶室”、”多桑”……等多部名劇所見場景。


歷經了五十四年的風吹雨林之後,花七八個月的時間,耗資兩千萬,戲院保留了原有的建築結構,恢復最初風貌,現在改成客家人文菜館。


 


內灣戲院以供應客家菜餚為主,在佈置上則致力於古早風貌的復原,讓人走進戲院就好像置身於早期台灣。像是入口處可看到一處矸仔店,裡面擺設了早期各式生活用品;四周牆上也掛滿了早期國片的電影海報,並展示許多電影器材。


 


另外,內灣戲院最大特色就是可在用餐時觀賞早期台灣電影。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只有在非常重要的日子才會去看電影,電影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凡。而透過觀賞老電影,客人能夠開始回憶看電影時那種刻骨銘心的感覺,許多客人甚至因此感動到流淚,這正是戲院希望帶給遊客的回憶。




                                             內灣戲院人文餐廳


 


○內灣老街


 


內灣老街位於內灣車站前,在經濟部商業司的商圈再造之後,展現全新風貌。內灣老街總長約有200公尺,街道兩旁皆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野薑花粽、紫玉菜包、客家擂茶、牛浣水、過鍋米粉……等客家美食。內灣老街多數店家,只在假日開門。開店時間為上午九時三十分至晚間九時三十分,供應餐飲及客家擂茶、點心,店家還不定時推出地方傳統手工藝活動。


 



南寮漁港




新竹車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