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區,為香港的其中一個新市鎮


由於居住本處的居民不少為中國內地來的新移民,


加上人口眾多,公共建設少,


所以整個社區自成立以來,一直呈現較多的負面形象,


甚至還被香港媒體披露為香港的「悲情城市」。


 


因此去年香港電影界,以「天水圍」為題材,拍了兩部很有名的電影,


分別是劉國昌的「圍城」和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


「圍城」是一部描寫天水圍童黨成長的故事,


並呈現較多天水圍社區實際負面形象的電影,我尚未曾看過這部電影,


倒是看了這部由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的日與夜」。




 


許鞍華導演的功力,


凡是看過她電影作品的人都會給予肯定的。


在這部「天水圍的日與夜」的電影作品中,


裡面沒有看到任何大卡斯的演員參與演出,


是一部\小成本製作的電影,但卻是一部得獎的好電影。


彷彿就像拍攝香港天水圍社區的紀錄片一樣,


非常忠實的呈現了這個社區日常的生活剪影。


 


或許可以這樣來形容「天水圍的日與夜」這部電影,


它不是一般的商業性電影,註定也是一部不會賣座的電影,


或許能將其視為一部藝術電影,或是具有濃烈社會關懷情感的電影,


因為電影裡的內容實在太平淡無奇了。


但是我卻覺得,這是一部很棒的電影,


也佩服導演許鞍華能夠做出這樣的突破,很富有實驗精神。


 




 


這部電影主要是以貴姐〈鮑起靜〉與其兒子張家安(梁進龍飾)兩人為主軸,


在電影中,這對母女居住在天水圍的屋邨,


貴姐她平日在超市打工,兒子張安安剛考完香港的中學會考賦閒在家,


日子過得就像平常香港人過的日子一樣的平凡,


那就是每天工作、吃飯、休息、看報….等。


 


只是貴姐由於個人樂觀的天性使然,


不但從小做工賺錢供給自己的大弟和小弟讀書外,


即使丈夫去世後,她還是本著樂觀的態度,一一渡過難關,


並且很熱心地照顧剛搬進屋邨的一位老婆婆。


 


電影裡故事就是這樣簡單,沒有要凸顯青少年問題,


也非是甚麼家庭暴力,更不所謂的中港婚姻話題,


只是很單純發生在天水圍屋邨中,兩個家庭的日常生活而以,


一個是單親母親跟兒子的家庭,再加上是一位是失去獨生女的老婆婆,


整整九十分鐘的電影,就是在講這兩個家庭如是何的相遇、互動,


是如何去面對生活中的各項雜事和煩惱,然後再演成兩家共同一起來面對。




 


故事非常簡單,但看起來卻很溫馨,


電影中沒灑狗血般的令人動容,


可是卻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許鞍華藉由這些小市民人物的角色和演出,


除了讓我們看到天水圍社區所衍生的老人獨居問題,


也讓我們看到人性樂觀善良和互相幫忙的光輝一面。


這些感覺都可以從以下的電有畫面或場景中去面面的體會:


 


電影中的婆婆買了十元牛肉,炒了一碟炒芥蘭菜牛肉,


一餐作兩餐吃,生活非常第節省。


家中燈泡壞了自己卻又不會換…..


這些問題在我們的眼裡看起來,雖然都只是小事,


不過卻是每個獨居老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貴姐在自己母親的壽宴中,因為臨時頂替肚子痛的親戚打麻將因而輸錢,


原本親戚不要她付的,但貴姐卻堅持給錢,


面對鄰居阿婆要付給她兩人共同分攤合購食用油的錢卻又堅持不肯收。


這種不占自己人便宜,卻又對外人特別好的個性,


即使貴姐往後不能大富大貴,


但肯定她大半輩子都會知足常樂的。


 


劇中,貴姐自小就外出打工幫忙家裡賺錢,


兩個弟弟都是她拉拔長大的,


即使後來兩位弟弟的家境較為富裕,


貴姐也從來不會向兩位弟弟邀功,而且大家彼此互動自然。


貴姐因為家住天水圍社區,離市區甚遠的關係,


不太願意到市區和其他親友相聚,


但是她卻願意陪同鄰居那位婆婆由天水圍到沙田去看婆婆的親人,


這種樂於助人,卻不情回報也不分親疏的精神,令人感佩阿!


 


電影中貴姐的鄰居婆婆,因一人獨居,每天愁眉苦臉的,


由於自己的獨生女已經往生,女婿也再取了妻子,


也或許要考慮到新娶妻子的心境,所以不能夠接岳母太多的關懷,


這樣的情形,其實是可以理解和體諒的,


然而對於這樣一位以經失去親人的老婆婆而言,畢竟事情以何堪阿,


好在這位婆婆遇上像貴姐及張家安這一家子人,


在她殘餘的生命裡,多少為她帶來一些溫馨。


 


 


坦白說,我喜歡這樣平實的故事,


沒有過多的激情,也沒有過多的災難,


每一個人都很認真的在過每一天的日子,


儘管紅塵俗世的是情太多太繁雜了,


人生也許也有好多要去擔心或是面對的挑戰,


這樣的故事不僅僅只是發生在香港天水回社區,


我想泉世界各個角落都有這樣類似的故事再發生著。


但我相信只要像電影裡的貴姐那樣的樂觀和知足常樂,


我想人生會是很美好的。


 


真的好喜歡這部電影,


但我曉得這部電影要在台灣的院線放映可能有點難,


因為片商可能會擔心不賣座,


所以想看這部電影的朋友們,


可以等DVD發行後再去租來看吧,


我極力推薦這部電影。




 


延伸閱讀


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小檔案


導演:許鞍華


編劇:呂筱華


演員:


鮑起靜 飾 貴姐


梁進龍 飾 張家安


陳麗雲 飾 梁歡


陳玉蓮(客串) 飾 張家安的老師


高志森(客串) 飾 貴姐的富貴弟弟


崔允信(客串) 飾 貴姐的親戚


 


 


◎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得獎獎項


 


第二十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電影提名


最佳導演:許鞍華


最佳編劇:呂筱華


最佳女主角:鮑起靜


最佳女配角:陳麗雲


最佳新演員提名:梁進龍


 


第十五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許鞍華


最佳女演員:鮑起靜


 


PS另外許鞍華也拍攝續集《天水圍的夜與霧》,由任達華張靜初羅慧娟覃恩美主演。




 


◎香港「天水圍」新市鎮:


 


天水圍新市鎮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區,為香港的其中一個新市鎮,也是元朗第二個新市鎮,人口約30萬。未來,天水圍新市鎮可能會和正在計劃中的洪水橋新市鎮融合發展,成為一個大型的新市鎮帶。


 1980年代發展之前,天水圍新市鎮原址為一大片紅樹林池塘,其後於1987年至2000年池塘不斷被填去。


 


整個新市鎮主要分為南部及北部兩大部份,並以天華路為分界。政府1990開始首先發展南部,首個公共屋邨居屋以及私人屋苑都位於南部。天耀邨為天水圍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於1992落成。在同一年,私人屋苑嘉湖山莊樂湖居也正式入夥。到了19931996,南部多項建設完成工程,包括天瑞邨(1993)天水圍運動場、天水圍公共嬉水池(1995)及天水圍公園(1997)。隨著位於屏山北面的西鐵(現稱港鐵西鐵綫)及天水圍站2003投入服務,南部的發展至今已接近完成。北部初期為預留發展區,直至1994預留區的才正式開始規劃,目前還正在興建公共屋邨,新市鎮的發展將會集中於北部。


此外,在80年代房屋署介紹天水圍新市鎮時,曾打算將天水圍14(天慈邨位置),興建由博愛醫院營運的殯儀館,惟後來居民反對興建殯儀館,最終計劃取消。


 


天水圍新市鎮有多條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嘉湖銀座天水圍公園等康樂設施都是設於南部。由於天水圍新市鎮是一個全新的新市鎮,行人路一般較為寬闊,人流也沒有市區那麼擠擁,生活空間較大,也著重環境綠化。


不過政府發展天水圍新市鎮北部時候,由於當年董建華政府提出每年興建85,000單位的政策,所以天水圍新市鎮北部的公共房屋的樓宇高度和密度都比南部高。面對人口的急劇上升,北部社區的公共設施被批評跟不上。


2003天水圍北部多個屋邨入夥後,區內發生了一些嚴重的家庭問題,吸引了香港傳媒的廣泛關注,天水圍的形象變得較為負面,比率上較一般新區域的數字高。


 


20067政府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林鄭月娥標籤天水圍是個「悲情城市」,結果被各傳媒批評發表太遲,落藥不夠重。


香港歌手李克勤2006底推出的大碟李克勤演奏廳II中收錄了「天水‧圍城」一曲,歌詞被指容易令人聯想起天水圍的負面印象。




 


◎「天水圍新市鎮」區內問題


 


1998天水圍北部開發時,特區政府剛宣布建立「八萬五」房屋計劃,北部地區成為供應大量樓房的重要地段。按照當時規劃,俊宏軒、天逸邨、天恆邨共13,000個單位,本來都規劃作居屋,但隨著九七金融風暴影響擴大,大量居屋停建,原有單位逐改建成接收低收入家庭的公屋。而原本建立夾屋的用地,在夾屋計劃取消後,亦用以建立公屋。除此之外,為應付八萬五房屋計劃的指標,房署每年需要提供50,000個公屋單位,天水圍北於是額外增加了7,000個公屋單位。


大量公屋在一區內出現,令人口急劇暴漲。按照香港樓房規定,居屋單位對每戶人口限制較為寬鬆,但公屋必須容納更多人。結果天水圍北人口急增至10萬人,公屋居民高佔85%,其中天水圍北的屋邨2001入夥後,不少家庭屬新移民家庭,其妻兒本在內地、隨後獲准家庭團聚來港,也有不少是老夫少妻,男方收入也屬低下層。


 


在發展過程中,天水圍規劃長期受到非議。政府發展天水圍北初期,原本規劃區內會有大量居屋居民,因而按照81的人口比例建立停車場,但大量房屋改成公屋後,區內停車場長期空置。與此同時,天水圍北原定有一間警署,但因特區政府當時面臨財赤危機,建立警署的計劃因此取消,區內亦長期沒有公園等基本設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