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騎著MILK從「客家文化園區」回到家中,


正準備牽著MILK進樓梯間時,


巧遇到隔壁鄰居阿三哥,不免和其閒聊騎乘自行車的樂趣,


蒙阿三哥的介紹,得知從鶯歌到龍潭三坑老街的自行車道已經可以騎了,


心裡不免心動萬份,因為我每次經過鶯歌的時候,


總是期望這條從鶯歌往大溪的自行道早日完工,


但查遍網路資料,這條路線始終是標示著虛線(亦即尚未完工的意思),


經過鄰居阿三哥的解釋後我這才知道,的確尚未完工,


中間的路段有些還沒弄好,但是騎乘自行車還是沒問題的。




                                         鶯歌到大溪的自行車道從這裡為起點


 



雖然想著今天要去試試看這條尚未完工的自行車道,


但是偏偏昨天深夜看小說看到天亮,


所以等到我下午要出發的時候,都已經是下午三點了,


為了趕路程,我從樹林騎到鶯歌,只花了三十分鐘不到的時間,


到了鶯歌也沒有休息,隨即轉入這條尚未修建好的車道,


沿途從鶯歌到大溪的大溪橋為止,


的確如鄰居所說的,有些路段的確還沒弄好,


甚至有的路段還用消波石擋著,


但是只要將車子扛在肩上,越過兩塊消波石的空隙,仍舊可以繼續向前行。


 


其實,若依照我騎乘大漢溪左岸的自行車道那麼多次,


我覺得從鶯歌到大溪的路段若弄好後,


一定是整條大漢溪左岸最迷人的路段,


因為整條車道不但經過農田可以欣賞鄉村的景色外,


路旁也種滿了一些小野花,騎乘起來真是有夠舒服的。


 


當我抵達大溪大溪橋的時候,總共剛好騎了一小個小時過十分鐘,


心裡正在猶豫要不要到大溪和平老街逛逛,然後再前往「三坑鐵馬道」,


雖然知道今天出門晚了,若要趕在晚上七點左右回到家,


逛完大溪老街恐怕再到三坑老街會來不及,


再加上回程整段行程都是逆風…..


 


只是,我還是受不了大溪老街的誘惑,


最後還是牽著MILK很快地走了一趟和平老街。






                                 鶯歌到大溪的自行車道尚未完工   中間路段還用消波塊擋住



 



由於所剩時間不多了,所以我就從大溪橋下直接騎上三坑鐵馬道,


一路上也顧不得看旁邊的風景,就這樣殺到三坑老街去,


抵達三坑老街後,我只拍了最經典的「黑白洗」及路標指示牌後,


我就騎上我的MILK打道回府了,


因為我原本就打算今天這趟三坑老街之旅,只是勘察之旅,


是想先行熟悉路段和時間的掌握而已,


因為以後回常來,所以並不會覺得沒有好好逛完三坑老街而感到可惜。


 


好在,雖然回程的路段全部是逆風,


但因為有了昨天逆風前進的鍛鍊和經驗,


總算趕在晚上七點二十分回到家中。


或許可能會有很多朋友問我,


為甚麼一定得趕在晚上七點左右回到家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老媽是一個很會操心的人,


所以不想太晚回家,尤其是晚上騎乘自行車較危險,


我怕她老人家擔心啦!


 


PS:今天騎乘自行車的路程大約四十六公里


樹林-鶯歌來回約 十二公里


鶯歌-大溪來回約 二十公里


大溪-三坑老街來回約 十四公里






                  鶯歌到大溪的自行車道上 沿途都是農村景色 很舒服



 



延伸閱讀


 


◎桃園龍潭三坑老街


「坑」在客家人的口中指的是小溪或是水渠,桃園百年老街三坑子,傳說從前有「鴨母坑」、「蔗蔀坑」、「火劫尾坑」三條水源流經,故命名於此,由於臨大漢溪,三坑子曾經是龍潭鄉最早的發源地,竹東、關西、楊梅等地都以此處做為中繼站。而「三坑子老街」為三坑子的中心繁華地,曾經得到「龍潭第一街」的封號,不同於大溪老街有著巴洛克建築的裝飾,有的只是最純樸的磚瓦屋舍建築,近年來懷舊風格興起,也將此沈靜的小村落,又再度掀起觀光旋風。

三坑老街位於龍潭台3乙線上,從北二高龍潭交流道下來往石門水庫方向的113縣道走,大約不用20分鐘就可抵達。由於這裡同時有「蔗蔀坑」、「火劫尾坑」、「鴨母坑」等三條水渠流經,因此以往被稱為「三坑子」。由於三坑子鄰近大漢溪,從客家人進入開發之後,這裡就成為鄰近內陸與大溪間的水陸路貨運轉運站。

龍潭鄉鄉民代表徐榮俊表示,最熱鬧的時候,這裡被稱為「龍潭第一街」,整條街上都是酒館、客棧、餐飲點心舖等等,非常繁華。一直到後來桃園大圳與石門水庫相繼完成,大漢溪水位下降,三坑子喪失了水利之便後,這才黯淡了下來。

現在非假日期間走進三坑老街,遍眼看去只有鄉下小村莊的幽靜,很難想像當年的繁華,但仍有少部分特色可以看見當年的興盛。最常被提起的就是一家仍保存著用當年用日文書寫的「櫻花啤酒」招牌,還有許多人家門口,都還保存著做生意用可伸縮的木板商品架。不過,如果在假日期間前往,許多人家的這些木板商品架就會擺上客家湯圓等等當地料理或出租腳踏車,力圖展現當年的繁華味道。

不過,三坑老街最迷人的不在於這些老建築或商店,而是在於當地濃濃的人情味。自從大漢溪水位下降,三坑老街逐漸沒落之後,老街居民就開始慢慢適應幾乎全無人潮的鄉村生活。直到最近開始,在龍潭鄉代與新任村長徐美惠努力下,三坑重新開始有了一點點知名度,也慢慢吸引遊客前往。

現在到了假日,村民除了合作推出各種餐飲、自行車租借、伴手禮等等特產與服務外,更重要的是,居民們彼此間都會互相打氣,提醒要對遊客熱情一點、親切一點,也會彼此分享與遊客間的互動跟小故事,那是一種對於鄉土的情感,也是對於社區營造的共同用心,這才是三坑老街目前最吸引人的部分。





                                 大溪橋下的休憩地方 滿適合全家人去玩的


 



三坑老街的特色


 


初次要前往「三坑子老街」的遊客,可要仔細搜尋入口,由自來水三坑抽水站轉彎進入,即可來到老街上知名的「黑白洗」。所謂的黑白洗即是混合了山泉以及石門水庫滲流出來的水,水呈現少許混濁,民眾習慣在此地搗水洗衣服,水渠旁數塊的洗衣板就是最好的證明。接著以緩慢的步調,前往老街上的古廟「永福宮」,百年的的歷史老廟,許多村民喜愛在這裡泡茶聊天,看著一個個生面的遊客,還會熱情的打招呼,讓人感受到古早的守望相助情誼,這裡就是時光靜止的百年老街,尚有許多古意盎然的景點,遊客可選擇一下午時光仔細消磨,保證獲益良多。


 


桃園龍潭鄉的三坑老街素有「龍潭第一街」美稱,整個龍潭地區的發展幾乎就從三坑老街開始。不過,現存的三坑老街真的很短,短到大約不用兩分鐘就可以走完,因此整條街上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啊!沒有了?」還好,這邊的人情味很濃,濃到可以讓鄉土閒情的感覺持續很長。





                 大溪的重要路標 大溪橋






                                               大溪和平老街


 






                             桃園龍潭三坑老街的 黑白洗


 






                                      三坑老街的路標指示牌


 







                      鶯歌到大溪的自行車道上種滿小野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