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下午到了一趟中山北路二段的THE ONE


不是去玩,而是去提案!


因為人家老闆上週都沒空,只抽出這個週日的下午有時間聽我的提案報告。


所以我只能犧牲自己的假期,為公司的業績衝刺囉!


 


原本以為應該下午五點多就可以結束這項提案,


沒想到對方這位跟我同姓的執行長倒是向我提出了很多問題,


而我也一時興起,跟他聊了不少共通的話題,因此走出該公司的門口時,


看著我那只上週從天母廣場買來的英納格古董錶的時間,已經是晚上六點多了!


 


除了騎自行車外,其實很少假日一個人走在中山北路上的,


由於害怕遲到,所以雖然跟客戶約好下午三點開會,


但是我下午兩點多就到了,


為此還抽空到附近晃了一下,


途中路經7-11,順道進去買了一杯拿鐵咖啡,


一個人站在中山北路上邊抽菸邊喝著熱咖啡,


當然眼睛也沒讓它閒著,到處物色街上有沒有上走過的美女


 


或許今天台北的風還滿大的,加上天氣陰陰的關係,


也不知道怎麼了,竟然想到我多年前曾經看過的一本小說,


那是第四屆皇冠大眾小說獎決選的入圍作品:「1964年中山北路拼貼」,


我依稀記得作者的筆名叫做「馬修」,出生於1964年,年紀剛好小我一歲,


這本小說是以1964年在中山北路一間酒吧作為故事的起頭的。


 


那個年代,還是美軍顧問團停留在台灣的年代,


所以中山北路到處都開滿了做美國大兵生意的酒吧,


那一年,正是 彭明敏 教授才甫當選十大青年、李敖正在文星書店義氣煥發的年代,


同時也新竹湖口裝甲兵兵變事件發生的同一年…..


 


那是一個台灣政治還是屬於政治高壓統治的時代,


故書中的主角人物,


有來自八二三炮戰因傷退伍而在酒吧擔任薩克斯風樂師的老兵,


有來自於父親是桂系將領,因非蔣家黃埔嫡系部隊,


來台後落難淪為酒吧歌手的女孩,


另外一個主角則是就讀台大經濟系的本省籍女孩,


故事就圍繞著這群小人物的身上,


並以位於中山北路上的酒吧為故事的主軸,


小說裏面的故事不外乎是落難的將門之女在酒吧討生活的心酸生活,


以及因戰亂因此四處漂泊的老兵夾雜在這位歌女和女大學生之間微妙的感情,


同時穿插著當時政治所發生的一些事件,所衍生的一些插曲。


 


或許這本小說並非是成名之作,


作者後來也沒有繼續在文壇上發表作品,


是一本可以說是幾乎已經絕版的長篇小說集,


但我很喜歡本小說以及書裡面這些小人物的故事


尤其故事裡參雜有太多我在日後閱讀史書裡所知道的一些台灣政治的演進,


那種感覺,簡直猶如這本書的題目一般:1964年中山北路拼貼,


是那種將時事和人物生活裡的故事拼貼成一個微型的社會縮影。


讓人會聯想到也是同樣描寫到類似場景的著名小說,


如林懷民的「蟬」,王禎和的「玫瑰玫瑰我愛你」,以及黃春明的「我愛瑪麗」..


 


我想我會喜歡這個故事,或許是一種基於懷舊的回憶,


更也可能算是對於過去那種在反共抗俄口號下,


台灣小老百姓在教條式的生活型態下的一種反諷吧!




 


我想,如今走過中山北路的年輕人,


大概都是去享受美食或是去購買名牌精品服飾的動機居多吧!


鮮少有人會去關懷中山北路從日據時代以後的ㄧ些演進歷史,


或許也只有我這個中年熟男,會在假日加班的時節裡,


一個人漫步在中山北路上,盡想這些有的沒有的吧。




 


延伸閱讀


 


◎「1964年中山北路拼貼」小檔案


 


作者:馬修/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2021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3318423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


 


琪,在中山北路的小酒吧唱歌的歌女。她初次上台,因著緊張而唱岔了調,回過頭來,有個手持薩克斯風的男子正對著她調皮的眨眼微笑,她緊揪著的心一下子就寬了,只是沒留神,她的心房也悄悄地為他打開了……

陳心媛,台大經濟系一年級學生。在中山北路的小酒吧被美國大兵纏上,有一個樂團男子來替她解了圍,她直生生地盯著這個吹薩克斯風的男子,從此她常來到這間酒吧
……

老舒,在中山北路的小酒吧吹薩克斯風。任何事他都不爭不求,連對感情都是,但反而吸引了喬琪和媛媛,兩個女子都愛上了他,但他真正真懸念的卻是遙遠的故鄉
……

一九六四年,在中山北路的小酒吧裡,Billie Holiday的音樂在薩克斯風的間奏中響起,吟唱著一段男歡女愛的故事,只是在那個不確定的時代裡,一切都顯得輕忽,連愛情也失去了重量……




 


◎有關歷史上的中山北路


 


台北的「中山北路」,可以算是台灣第一條「現代化」道路,從台北城外「敕使街道」連結至圓山的台灣神社,代表了台灣經由殖民經驗轉進現代化的起點,同時,這條路也記錄了許多的「台灣第一」,第一座國際大飯店、第一座地下道、第一次美軍顧問團進駐台灣……


非常巧合地,這條路,似乎也跟著見證了台灣從日本殖民統治、冷戰時期美軍進駐台灣、與國民黨強人極權統治等等,從「外部殖民」到「內部殖民」的歷史過程,以及台灣挾著經濟優勢開始對外擴張,從台商西進、南進、到引入大量外籍配偶、外籍勞工進入台灣的後殖民狀態。


放在集體記憶的層次上,閱讀中山北路的歷史,似乎成為解剖台灣後殖民現象的一種方式。


如果讓我們把視覺焦點,轉移到巷弄裡的日式酒店、美式酒吧呢?


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殖民權力架構下的性別關係與空間意義?


或者,當我們從個體微觀的角度來看,這條充滿情欲想像與愛戀記憶的綠色大道,又是如何記錄與承載著集體與個體生命經驗的交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e'view 的頭像
    Shane'view

    Shane's View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