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風


 


新竹風 新竹風


輕輕的聽風來唱歌 一步一步走入竹塹城


遠遠的十八尖山 深情的南寮漁港


住在這 有風來作伴


 


一畷一畷一畷的米粉絲 日頭照到春風微微


城隍廟邊 燒燒的貢丸香味


透早到英晚 一年過一年


 


你甘知道 阮這有風 你甘知道 人人在說


吹動青春的日子較感動 是阮這 一陣陣的新竹風


 


輕輕的聽風來唱歌 一步一步走入竹塹城


遠遠的十八尖山 深情的南寮漁港


住在這 有風來作伴(住在這 有你來作伴)


 


曲:陳明章  填詞:林良哲


http://play.9sky.com/t_312633/#




                        進士第整體維護雖不佳 但還可以看出雕工細緻的斗拱木雕


 



最近氣象預報天氣還真準,


今早到新竹出差,身上只穿著一件薄夾克,


加上新竹原本就有「風城」之稱,


果然有冷氣團來襲的感覺。


 


其實原本上週日就要去新竹一趟的,


主要是要去新竹南寮風景區拿取「新竹沿海 十七公里 」的簡介,


目的是要在本週六的遊覽車上發給我們母公司台北員工閱讀的,


但後來沒有選在週日去的原因,是因為我臨時想到假日旅客眾多,


搞不好旅客服務中心沒那麼多簡介,那我豈不是白跑一趟!


所以我昨天上班的時候就打了通電話給新竹市政府觀光處,


跟他們行銷課的課長預約了四十五本簡介,說好今天去拿。


 


因為我所規劃的台灣各區自行車體驗旅遊的活動已經開始試營運


第一個客戶就是我們母企業台北的員工,因此我得特別用心。


所以本週六預定共有團員共四十餘人,將由我親自領軍,


除了當天早上到南寮騎乘自行車外,並在當天中午用完餐後,


由我親自導覽,預定帶領著大家延著新竹市政府(日據時代州廳)開始,


然後用步行的方式,走到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日據時代新竹市役所)、


新竹東門城、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昔日的國民戲院),


一直走到新竹都城隍廟為止,才算是完成一天的行程。






                                進士第精美的木雕




 



由於我今天到達新竹市政府觀光處的時間算早,


領完一疊「新竹沿海 十七公里 」的簡介後,


我想既然來了,何不就依照本週六帶團要走的行程,先行走過一趟,


並且將我腦中對於這些建築文物所了解的資訊,


也順著這個機會複習一下,事先模擬演練一番。


 


但是或許我散步的腳程很快,整個一圈繞完後,


還不到中午十二點,因此我又順便一個人帶著相機到北門街去逛。


其實新竹市的老街,是以東門成為中心,


大半分布在中央路、北門街、中正路、中山路、文化路等街道上,


除了一些較大型的公共建築物如東門城、護城河,


以及新竹州廳(現今的新竹市政府)和新竹市役所(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國民戲院(新竹市影像博物館)外,


其他的一些古老的民房,大都散落於中央路和北門街外,


尤其是在長和宮附近最多。


 


只可惜,新竹市政府長年以來似乎很少去用心經營這些老街,


所以很多老房子不是讓居民拆除重建大樓,不然就是令其傾毀。


如今走在中央路及北門街上,能看到尚稱完整的街屋並不是很多,


其中最可惜的要算是開台進士「鄭用錫」的故居,


雖然鄭家後代還居住在內,但可以明顯的看出並沒有很用心的維護,


甚至連屋頂的部份殘破的瓦片,都還用鐵片覆蓋著呢。


這種對於古蹟文物的維護,真的是很糟糕!





                        位於長和宮前的古中藥房 很有味道


 



其實對於這些土地權狀還屬於民眾的古蹟聚落群,


我也知道政府無法完全用強制的力量去重新整理規劃,


也無法依賴這些居民出錢出力來自動維修,


畢竟當初創建這些建築群的先人早已過世,


其土地和建物所有權,歷經幾代子孫延續後,


未必所有的後代子孫都能守住這些家業,


很多建築不是權狀已經轉移他人,


不然就是後代子孫以居住舒適為由拆除改建!


 


但是我想台灣也有很多地方,如三峽老街,鹿港老街,迪化街等古建築聚落,


還是透過政府及社區的力量,經過不斷的協調和努力,


將這些老街整修過後作為當地吸引遊客的重要觀光資源。


 


我想台灣積極地發展觀光用意是絕對正確的,


但如何妥善維護文物古蹟資源,可能還得在多加努力,


起碼這些年來文化建設委員會要升格成為文化部都還未能成行,


隨然即使成立了文化部後,也未必可以迅速提升台灣的文化,


單是光看這一點,我就認為藍綠兩黨顯然都不夠誠意不是?


 


後記:


我今天出差速度很快,雖然多逛了一些老街,


但我是省下中午沒有用餐的時間,我還再下午三點半趕回辦公室,


還忙了三個多小時的公務呢!






                                新竹市政府內部



 



延伸閱讀:


 


◎北門老街


 


「北門老街」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深蘊歷史風華,由於歷經長時期商業發展,老街裡展現多樣建築風貌。清代的閩南式建築、日據時期樓屋式和巴洛克式建築、戰爭前後的新式樓房、當代新式高樓大廈,錯雜其間。

「北門老街」大致範圍即今北門街從北大路口到北門街五十四號的街段,行政上屬於中興里。這條新竹市最早發展的商業區,前後經歷二次大火侵蝕,幾乎把清代北門街傳統建築風貌全毀。不過大火後反而呈現出更多元的建築風貌,把不同年代的建築風格展示在店家門面上。「北門老街」前後有城隍廟與長和宮,是新竹市早期形成人潮匯集的商圈。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


 



◎開台進士「鄭用錫」


 


鄭用錫字在中,號祉亭,生於乾隆53年(1788年),自幼受父親禮教的薰陶,遍讀古籍經史百家,尤其精於易經,善於吟詠。道光3年(1823年)赴京殿試中第。台灣的進士,從康熙33年甲戌(1694年)的陳夢球開始,終於光28年壬寅(1902年)的李清奇,前後共計36人,鄭用錫依科期次序是第4位,卻是首位在臺灣土生土長的進士,故稱其為「開臺進士」,他是清朝首次設有保障台灣籍名額而中舉的第一人。

鄭用錫曾主明志書院講席,汲引後進。該書院位於淡水廳城西門內,現在的新竹城即是昔時的淡水廳城遺址。道光六年鄭用錫奉巡視臺灣的閩浙總督孫爾準之令,和同知李慎彝等稟請改建廳城獲准,將原屬土牆圍成的竹塹城改成砌石城樓。臺灣道孔昭虔親自履勘,更改規模,建立砌石城樓,工程由道光76月動土,9 8月竣工,鄭用錫督工有功,敘同知銜,嗣改京秩。道光14年(1834年)他入都供職,簽分兵部武選司。翌年授禮部鑄印局員外郎兼儀制司,每逢祭時,恪恭從事。道光17年(1873年)春告假返鄉定居。

咸豐3年(1853年)8月,漳泉的分類械鬥達到最高潮。鄭用錫親赴各村莊,力為排解調停,並著《勸和論》曉論眾人。眾人深為鄭用錫的用心所感動,械鬥由是平息,並刻石於後壟,以示後人。


晚年的鄭用錫,好享山水之樂,築北郭園自娛。好吟詠,士大夫慕名過往唱和,風靡一時。

咸豐8年(1858年)27,他逝世在家中,享年71歲,留有《北郭園集》。同治8年(1869年)建墓,依大清會典立有石人石獸,刻工精巧,墓址在今新竹市新大眾廟山新竹軍人公墓右旁,俗稱進士墓或開臺進士墓。






                              北門街的建築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國民戲院)


 


日據時代舊稱「新竹市營有樂館」,於 1933 年開幕啟用,是全台灣第一座擁有冷氣設備的戲院,光復後更改名為「國民大戲院」,將原有的五百個席次擴充為七百個席次,除了播放電影,也曾舉辦過音樂會、入伍徵召、歌舞劇等活動;在那個物資缺乏的時代,「國民戲院」代表的是一個邁向現代化的重要步伐,一個戰後現代化社會的公共建築代表。 2000 5 21 日影博館正式開館營運,做為電影文物典藏、展示、播放、研究及教育推廣等,並提供另類表演空間,期待達到傳承國民戲院之歷史文化體驗,形塑市民共有、共享的影像空間。






                             靠近新竹郵局的古建築







                       新竹市火車前廣場的鐵軌裝置藝術



 







                                           新竹市的護城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