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工作的關係,這個一、兩個禮拜必須到新竹四次,


分別是本週二到新竹市政府觀光處洽公,


昨天〈週三〉則到新竹關西馬武督的統一度假村,


主要是協調下週三要在那裡舉辦的全國慈善基金會的聯繫會報等各項活動細節,


這個週六則是要帶團到新竹南寮進行自行車體驗之旅,


下個週二下午就得開始進駐馬武督統一健康世界,


直到下週四下午順利執行完這次全國慈善基金會聯繫會報活動為止。


可見我還真的和新竹這座城市真的很有緣分。


 


其實我和新竹市結緣,早在兩年多前就開始了,


在那幾年的時間裡,我幾乎放假的週日都會跑一趟新竹,


只因為我有一位好朋友住在那,所以經常跑去找他玩,


因此新竹市區有哪些值得參觀的地方,我大致都去逛過了,


而且知道的地方,搞不好比當地的新竹市民都還清楚呢。


由於我非常喜歡古老的建築或是參觀博物館,


所以新竹市所有的博物館我都一一參觀過。


 


有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新竹市其實也有好幾座小型的博物館喔,


除了我以前介紹過的「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和]「影像博物館」外,


其實新竹市還有「眷村博物館」、「玻璃工藝博物館」、「消防博物館」,


和一個坐落在新竹火車站後面的「鐵道藝術村」呢,


這幾個博物館區,若和一些大型的展覽館比較起來,其實真的不算大,


但是卻很精緻,而且都坐落在市區附近,花上一天功夫就可以看完,


若嫌走路很累,不妨騎上一輛自行車來趟博物館之旅,也很不錯喔!


那麼就讓uncle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些新竹市的小型博物館吧!





                                                           高鐵新竹站


 



從新竹市中央路的「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逛起吧!


這座博物館位於新竹市政府的旁邊,是以前日據時代的新竹市役所,


也就是所謂的市公所,現在經過整修後作為以展覽美術作品為主的美術館。


 


旁邊的新竹市政府,這棟建築建造於日據時代,


最近才經過新竹市政府整修過而已,整體的結構都完好如此非常難得。


 


而在新竹市政府的斜對面,也就是新竹市警察局的正對面的就是「消防博物館」,


這棟建築物原是日據時期的消防隊,


現在則改為展覽昔日消防器具以及設置有體驗區的消防博物館。


 


看完消防博物館後,朝著中正路走,


一下就可以走到由昔日「國民大戲院」所改成的影像博物館,


這座日據時代舊稱「新竹市營有樂館」,於 1933 年開幕啟用,


當時是全台灣第一座擁有冷氣設備的戲院,


光復後更改名為「國民大戲院」,並將原有的五百個席次擴充為七百個席次,


除了播放電影,也曾舉辦過音樂會、入伍徵召、歌舞劇等活動。






                                                                   高鐵新竹站



 



逛完了這些鄰近的博物館後,


我們就可以繼續走到新竹後火車站了,


因為有一連串的景點都集中在那。


新竹火車站優美的建築,想必大家都已經看過,所以我就不多做介紹了,


uncle倒是推薦大家逛逛新竹市的「鐵道藝術村」,


這個藝術村,是全國第一個成立的鐵道藝術村,


藝術村位於東大路橋鐵道旁之台鐵新竹站3--5號倉庫,


本身為磚造、木架屋、文化瓦屋面之建築,


是一座興建於民國三十年的鐵路局老倉庫,


因隨著運輸與倉儲業務大量減縮,在達成階段性任務後任其閒置,


經過各方的努力奔走,轉型為「鐵道藝術村」。


 


看完「鐵道藝術村」後,可以轉往位於新竹市花園街的「玻璃工藝館」,


由於玻璃工業跟新竹市有著密不分的關係,


所以在這座館區裡可以看到玻璃工藝的演變和精緻的作品展示。


由於此區鄰近「新竹市動物園」、「花園街夜市」和「孔子廟」,


另外還有曾被偶像劇作為拍攝外景的「麗池」,都集中在這附近,


所以很方便大家以散步的方式逛完這些景點。


 


至於位於在新竹市文化局附近的「眷村博物館」,


雖然離市區有點距離,但是還是可以以步行的方式走到,


在這裡,除了可以看到以往眷村的生活方式外,


這裡還專闢了一個「黑貓中隊」的展示區,


想要了解在美蘇冷戰時期,台灣的空軍是如何為美國情報局賣命的,


都可以在「黑貓中隊」這個展示區得到答案。


 


好啦!這就是uncle帶領大家可以在一天內完成的新竹市博物館之旅,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心動呢?


其實到新竹市很方便,鐵路和高鐵〈有到市區的免費接駁車〉都可以到,


而且整個市區並不算大,逛起來很舒適的,


是一個值得大家在假日作為一日旅遊的小而美的城市喔!






                                        高鐵新竹站



 



延伸閱讀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村落歷史


 


緣起 1997年文建會中部辦公室委託東海大學劉舜仁老師、成功大學沈芷蓀老師,做了「藝術家傳習創作及相關展示場所專案評估」研究,走訪了許多舊有建築物,發覺鐵路倉庫兼具寬敞的空間特性、及記錄歷史軌跡的人文特性,於是決定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了「鐵道藝術網絡計畫」,希望透過貫穿台灣全島的鐵道,將閒置的鐵道貨運倉庫整建為藝術創作的展示場所及藝文新地標,推展地方文化特色及帶動當地藝術的活絡。有鑑於台中20號倉庫發展的成功,於是台東、嘉義、枋寮等等鐵道藝術村也陸續的成立。


如今藝術網絡串聯的起站「新竹市鐵道藝術村」也在多方積極的籌備下,逐漸成形。結合舊倉庫的歲月記憶而走出新時代的藝術潮流。希望透過帶狀的藝術連結,促使藝術的種子發芽,深植於各地,建構出新的藝文空間與族群。


藝術空間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位於東大路橋鐵道旁之台鐵新竹站3--5號倉庫,為磚造、木架屋、文化瓦屋面之建築,是興建於民國三十年之老倉庫,隨著運輸與倉儲業務大量減縮,在達成階段性任務後任其閒置,一度成為民間補習班之用。倉庫興建迄今已逾一甲子,然而處於其中似乎就可以感受到那歷史的洪流,朝自己飛奔而來,曾經重要的轉運地位轉眼沒落,洗盡鉛華的寂寞,而今將以藝術空間為新的定位,再度成為世人新寵。


3—5號倉庫寬敞而連續,空間淨高4.1公尺,屋內山牆高度達7公尺,室內可供使用面積約400坪左右。空間內規劃有:餐飲空間、玻璃市集、展演區、4-8間個人工作室(彈性隔間)、傳習學堂、辦公儲藏空間等。希望能藉由這樣的新藝文空間,帶動在地玻璃藝術更活絡,以進駐藝術家的方式,拉近民眾與藝術間的距離,落實藝術生活化的願景。


緊鄰藝術村還有一個精巧的小花園,供藝術家及居民休憩之用,亦作為戶外的展演空間,讓藝術與居民的生活做更深入的結合。這裡提供藝術家們可以隨意構思的創作空間,讓天馬行空的想像無限擴大。當這樣的藝術氣息感染到您身邊,不妨放鬆心情、發揮想像力,和藝術家們好好討教一番吧!


 


村內風景


 


建築場域


3-5號倉庫寬敞而連續,空間淨高4.1公尺,屋內山牆高度達7公尺,室內可供使用面積約400坪左右。空間內規劃有:鐵道藝術餐廳、玻璃市集、展演區、個人創作室、大型工作室、傳習學堂。希望藉由新藝文空間,活絡在地玻璃藝術,以進駐藝術家的方式,拉近民眾與藝術間的距離,落實藝術生活化的願景。緊鄰藝術村還有一個精巧的戶外廣場,供藝術家及居民休憩之用,亦作為戶外的展演場域,讓藝術與居民的生活做更深入的結合。


 


展演區


定期舉行各式表演展覽,如:藝術家成果展、畫展、音樂表演等等


 


鐵道藝術餐廳


懷古的建築,精緻的藝術裝置。濃醇的咖啡香,加上豐富味美的Pizza,讓您悠閒度過休閒時光。享受口腹美食之餘,另不定期推出火車、軌道、月光的音樂饗宴,希望民眾能夠享受無拘無束、最舒適的用餐環境。


 


個人工作室


爲促進在地藝術茁壯及善用鐵道藝術的空間,鼓勵藝術創作,每年公開遴選駐村藝術家,提供藝術家創思空間,讓天馬行空的想像無限延伸。將藝術創作傳習出去,讓文化藝術能夠推廣且傳之久遠。


創作個人工作室為藝術交流之開放空間,藉由藝術家進駐於村內不僅可拉近藝術家和民眾之間的距離並致力於提供大眾更多接觸本土及國際文化的機會。


 


玻璃市集


玻璃是新竹特有的技術工業,但外地的遊客卻很難在新竹地區購得有紀念價值的玻璃藝術精品,在藝術村內提供琳瑯滿目的各式藝品供民眾選擇。


 


相關訊息


*團體導覽預約:請於活動前兩週電話預約導覽參觀事宜。


*場地申請租借


*藝文相關服務


*全區無線上網服務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00-18:00(每週一休館)


 


地址:


30069新竹市花園街64號


TEL:03-5628933 FAX:03-5621733


 


交通指引


搭車一族:搭乘火車至新竹車站→後站公園街即可抵達。
開車一族:中山高
新竹交流道下→接光復路往市區方向→於高架橋前(東大新陸橋前)切至外側車道(勿上高架橋)→請走東大橋下平面道路至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高鐵新竹站


 



◎新竹市眷村博物館


 


眷村博物館緣起


眷村博物館現址之建築原為新竹市調查站,後轉為新竹市環境保護局使用。環保局為解決區域垃圾處理問題,選定南寮海邊興建焚化廠。2001年2月焚化廠正式啟爐運轉後,環保局也將辦公室搬遷至焚化廠行政大樓,舊辦館舍於是遺留下來。
1997年全國文藝季「竹籬笆內的春天」活動,展現了新竹市豐厚的眷村文化,於是陸續有了籌策眷村博物館的構想。在林政則市長的推動之下,設置計劃原預定於空軍一村第八區,因土地權屬問題無法解決,改將環保局之舊建築,設為眷村博物館使用,積極保存新竹市特有的眷村文化與鄰近之文化局形成脈動。
2002年12月28日眷村博物館籌設完成正式開館,展示空間僅有一樓。後因眷村文物的增加,2005年起著手規劃二、三樓擴建計畫,2006年10月28日整修完工啟用,作為眷村文物與台灣常民文化的基地。
在新竹市擎天自強協會歷任理事長與會員大力提供與蒐集,以及眷村朋友們將各種饒富意義的眷村文物主動捐贈之外,並親身投入口述記憶的傳承工作,才使得博物館有今天這番規模與氣象。


 


黑蝙幅中隊主題區


基地設於新竹市的黑蝙幅中隊,因其特種部隊的神秘色彩引起大家的注意。1953年韓戰結束,東西方進入冷戰時期,美國渴望搜集中共的電子情報,國民政府剛撤退到台灣,亟需美援,為了維系美台關系,當時蔣介石總統指派其子蔣經國和CIA簽約,雙方以“西方公司”為掩護,由美方提供飛機及必要器材,成立34中隊(黑蝙幅中隊)和35中隊(黑貓中隊),直接受命于蔣介石夫人蔣宋美齡,專門替美國搜集情報,“順便”空投心戰傳單、救濟物資,偶爾也空降情報員。執行任務期間,“黑蝙蝠”一只只悲壯地在大陸夜空折翼斷尾,超過140名空軍人員喪命。因為它在新竹市的特殊性,本館特別於一樓設立專區,展出內容包括:黑蝙幅中隊成立背景介紹、34中隊空軍基地與辦公館舍介紹、隊員生活集錦、電子偵測飛機模型展示、珍貴老照片等資料。


 


眷村博物館間介紹


全館為三層樓建物,室內展示空間約300多坪。配合戶外表演廣場約200坪,可供藝文表演活動使用。戶外表演廣場共計約200坪,可供藝文表演活動使用。戶外整體設計除了入口大門是仿造眷村紅門白線的建築樣貌。最特別的戶外意象區「飛機副油箱水塔」,這個副油箱水塔原是F100戰鬥機報廢的副油箱,後來被眷村居民改裝成儲水水塔,由新竹三廠眷村捐贈給博物館,它象徵了眷村克勤克儉的生活哲學,也代表了眷村博物館的開館精神。


 


一樓/烽火重生─戰亂移民潮
館內一樓規劃為眷村歷史背景區,介紹台灣眷村的形成與新竹眷村的演變,並展出全台唯一的新竹神秘部隊「黑蝙蝠中隊文史資料展」。黑蝙蝠中隊又稱34中隊基地位於新竹市,在台海兩岸戰雲密佈的年代裡,隸屬特種任務單位,雖然這些單位在大環境下不為人知,但其對國家的貢獻不下於正規作戰部隊。西元1953年韓戰結束,東西方進入冷戰時期,美國渴望搜集中共的電子情報,國民政府剛撤退到台灣,亟需美援,為了維系美台關系,當時蔣介石總統指派其子蔣經國和CIA簽約,雙方以“西方公司”為掩護,由美方提供飛機及必要器材,成立34中隊(黑蝙幅中隊)和35中隊(黑貓中隊),直接受命于蔣介石夫人蔣宋美齡,專門替美國搜集情報,「順便」空投心戰傳單、救濟物資,偶爾也空降情報員。執行任務期間,「黑蝙蝠」一只只悲壯地在大陸夜空折翼斷尾,超過140名空軍人員喪命。博物館完整呈現了這段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



二樓/縮影中國-竹籬笆內的春天


二樓規劃為眷村生活情境區,以情境重現的方式,將眷村食、衣、住、行、育、樂、眷村巷道等,濃厚的眷村生活樣貌,藉由造景的手法,把眷村即將消逝的獨特生活容貌,保留在博物館的展示空間中。所展示的生活文物,皆為當時克難自製的物品,包括利用軍機廢料作成的煤油爐、飛機鼻帽鍋子、氧氣筒飲水機、掛彈架矮凳等。另外有一些懷舊文物如補給證、軍徽、舊式腳踏車、電唱機、黑膠唱片等,睹物思情,油然勾起時代的氣氛。為了朝向專業博物館發展,完整建構眷村文化體系,目前正針對這些文物進行整理建檔的工作,根據民俗文物分類方式,共分為13類,登錄了411件。對於文物的蒐集與登錄,仍積極持續進行中。


 


三樓/有情有義-患難與共
三樓規劃為新竹市眷村改建的過程與目前現有狀況。另外也規劃有玻璃廚櫃展示區,展示研習班學員學習成果。
眷村博物館的設立,彷彿穿越時光隧道,緬懷過去時光,讓許多民眾在參觀之餘,瞭解當年軍榮眷的生活。重拾此世代族群的真實面貌與尊嚴,也試圖建構一個有系統的文化發展與當代社會的對話及文化累積。


 


開放時間:


週三至週日09:00-17:00 (週一、週二、民俗假日及選舉日休館)


票價:免費


地址:新竹市東大路二段105號,TEL:03-5338442






                                           鐵道藝術村


 



◎新竹市消防博物館


 


消防博物館的功能


消防博物館的功能不僅具歷史消防博物館身分外,另兼具小型防災館之功能,除展現本市消防之歷史及古消防文物外,另亦有各項防火(災)之教育功能;此外,該館仍保留一個消防分隊維持救災功能。


 


消防博物館的空件配置


1樓空間配置


A區入口櫃台
作為迎接展示參觀觀眾的出入口,提供本館各樓層各空間位置的導引資訊,以及展示內容的查詢服務。


B區展示大廳
作為迎接展示參觀觀眾的出入口,提供本館各樓層各空間位置的導引資訊,以及展示內容的查詢服務。
*展示日據時代之消防車
*民國六十年時期之消防車
*早期救災器材之展示(水上救生器材、各式拋繩槍、移動式乾粉及二氧化碳滅火器、警鐘及日據時期雙節梯等)


*互動式電腦


C區煙霧體驗區
作為民眾體驗火場逃生之訓練區。


D區滅火體驗區
為民眾學習如何滅火之訓練區,訓練項目有滅火器油盤滅火、消防栓射水、水滅火器操作及唧水幫浦操作體驗區等。


E區消防設備操作區
作為民眾學習如何操作系統式消防設備之訓練區,操作項目有灑水設備、泡沫設備、消防栓設備及警報設備。


二樓空間配置


F區二樓大廳展區
大廳內有心肺復甦術(CPR)訓練區、消防人員出勤時之滑杆、互動式電腦、消防衣展示(日式、新式兩截式消防衣及耐高溫消防衣)、各種消防宣導品、展示古消防器材等。


G區多媒體放映區
放映防火教育宣導短片,灌輸民眾基本火災常識及防火逃生技能。


H區特展區
定期輪展各縣市收藏家藏之消防古物供參觀者參觀


I區滅火體驗區
作為民眾學習如何使用各項逃生器具訓練區,有緩降機、逃生軟梯、鐵梯及滑袋等訓練器具供民眾訓練。


J區鐘樓三、四、五、六樓
分別針對火災(三樓)、風災火災(四樓)、地震(五樓)及鐘樓之特色、救災體系之義行、日據時期市區空照圖、早期災害聯繫用傳聲筒(六樓)等以文字、圖表及資料照片作為宣導展示。


 


館址:新竹市中山路4號
電話:03-5222050






                                消防博物館


 


 


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


 


新竹與玻璃


「玻璃工藝」一詞所指涉的是,經由生產者的構思與操作(亦即人為的建構),而為原始玻璃素材所進行的燒融、併連和形塑工程。


玻璃工藝品乃是人類勞動過程的產物,人類的理念、審美觀、甚至某些生活記憶,常會透過此一生產過程,而投注在工藝品上。因此我們常可透過對玻璃工藝品的聆賞而體味出創造者的靈明之心、時代人心的共同記憶,或人類共有的美感經驗。由新竹地區玻璃展工藝的發歷程與結構特性,來彰顯新竹人的此一特殊文化面。


就台灣(特別是新竹)的時空脈絡來觀照,我們可以發現,本地的玻璃工藝(Craft),乃是脫胎自玻璃工業 (Industry)的殘餘轉移。亦即,早期(日據時代)台灣玻璃事業,是以生產工業儀器、醫療器材和其它生活必需為主。其後方逐漸從工業玻璃分化出部份資源從事具有藝術內涵的玻璃產品之生產。此外,甚至有人利用工業玻璃的碎片,燒製出有趣的動物造形,無意間為買者(消費者)所青睞而鼓舞了少數人離開工業玻璃,自力經營小規模的生產單位,從事裝飾用玻璃的生產,此即藝玻璃工的開端。


由上可知,台灣(或新竹)早期的玻璃工藝在生產技術層面上和人力資源上都與先存的工業玻璃產業密不可分。然而,逐漸分化出來的玻璃工藝,其經營規模、技術水準、產銷流程,甚至人員的組織和互動模式等,都與大型工業玻璃業者迥異其趣。


近數十年來,逐漸分化、成長的玻璃工藝事業,儘管曾經盛極一時,但其生產之產品,仍以低品質的量產為主,換言之,業者的技術水平和勞動收益,一直都處於初級低落的層次,鮮有提昇。在人力資源逐漸匱乏、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如何提昇產品品質、提高附加價值、增加勞動收益,成了許多業者共同關注的課題。因此,部份有心人士,開始嘗試走向精緻路線,發展玻璃藝術(Art),試圖為台灣的玻璃事業做第二次的脫胎分化工程,以開出一片新的發展前景。


 


玻璃工坊


 


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玻璃工坊於民國94年6月完工,為三樓鋼骨造建築總面積:801.1平方公尺,樓高三層總樓層高度14.25公尺。各樓層分別規劃有:


吹製工作室
面積105.72平方公尺,供吹製示範表演使用、玻璃技藝課程教室,內部設備有:坩鍋爐、白鐵車、電器玻璃熔解爐、玻璃作業窯、預熱爐、電器徐冷爐、吹製吹管持溫爐、鑄造用電器窯、熱塑成型保溫爐、是一小而美的工作室。


熱塑工作室
面積39.54平方公尺,有各式火嘴計10組,供熱塑示範表演,可提供星期例假日示範表演及技藝課程教室。


冷工工作室
面積55.51平方公尺,供冷工示範表演,設備有玻璃雕刻機、粗磨機、細磨機、直式打光機、玻璃切斷機、噴砂機、鑚石磨刻機、磨邊機等,都是玻璃磨刻用機具。


商品展示中心(二樓)
面積50.24平方公尺,規劃設置展示櫃,開放提供給玻璃廠商、業者,將精美作品在展示櫃展示,把新竹獨特產業文化以行銷包裝方式推廣,並藉以提昇玻璃產業文化水準。


多功能教室(三樓)
面積165.71平方公尺,室內有擴音設備,可以當教學研習用或演講用,內部附設一間研究室面積43.47平方公尺,擬規劃設置辦公室及管理室。


 


參觀資訊


開放時間:星期三 ~ 星期日 09:00-17:00


地址:30068新竹市東大路一段二號


電話:03-5626091 


傳真:03-5626093 


票價:全票: 20元(一般民眾適用)


優待票:10元(設籍新竹市市民、全省軍、警、學生持證件購


票或二十人(含)以上團體適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