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http://tw.youtube.com/watch?v=5UkT1AZlriA


送別




 


我想很多人都會唱這首「送別」,


也很多人都知道這首歌的歌詞是李叔同所寫的。


但或許有少數人可能不知道弘一大師和李叔同是甚麼關係?


〈各位朋友千萬別笑!真的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喔。〉


 


 其實李叔同就是弘一大師,但弘一大師並非是李叔同。


我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因為在弘一大師尚未出家前,他就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才子李叔同,


然而出家後的弘一大師,可以當下捨棄風塵俗世的情感與榮華富貴,


能夠專研以戒行著稱的律宗,以苦行憎的刻苦的精神和毅力修行佛法,


這種已經將自己歸於佛法,奉獻給佛法的精神,


當然已經非俗世凡人的那個李叔同了。




                                泉州開元寺李叔同的雕像


 



其實我很幸運,第一次讀弘一大師的傳記,


就是閱讀由陳劍慧居士所撰寫的「弘一大師」,


雖然後來我也陸陸續續看過不同人撰寫的其他相關傳記,


但還是認為陳劍居士寫的最好,


如今陳劍居士所寫的這本書的簡體字版本,


已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同時定名為:


「悲欣交集弘一大師李叔同的前世今生」。


 


 


其實今天Uncle不是專門來介紹這本書的,


因為要真正了解弘一大師研究佛學的精神,


還是請大家去看他的傳記或是參考我文後所附上的網址資料,


因為他對於近代的中國佛教的貢獻,不是我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得完全的。


 


今天我要談的是弘一大師尚未出家時的的藝術成就,


也就是俗名為李叔同的藝術成就和其相關的故事:


 


李叔同在青年時期,曾是清末民初文藝界的閃亮巨星


他從家鄉天津到上海甚至留學到東京,


所經之處,眾人無不風靡於他的才情。


其實少年時期的李叔同在其家鄉即有文名,


十九歲移居上海後,更是結交一班文人雅士,共組城南文社,


除了鑽研書法金石,以詩歌互相酬唱外,


也常常和探詢香閨暖閣,過著風流才子的生活。




 


但是這種年少輕狂的行徑似乎隨著他自己的母親去世後為 之結束,


他從此改名李哀,開始留學東瀛學畫。


在東京,他除了專精研習繪畫藝術外,


此外他亦展現了他在文學方面的天賦,


他的文章經常在當時日本的漢詩重鎮-「隨鷗吟社」的作品集裡出現,


此外他更擔任「音樂小雜誌」的主編,


並且還創造了中國現代戲劇史上第一個劇團-「春柳社」。


可以說處處展現出他在繪畫、文學和音樂方面等多方面的才情。


 


也因為如此,若將李叔同稱為藝術全才,其實也並不為過,


他是一個可以縱橫書畫、金石、詩詞、音樂和戲劇的藝術家,


他的才氣更獲得了當時眾多文人的欽佩。


但是我最敬佩他的,還是他的意志力以及對於自我要求的嚴謹態度。


這種意志力,我想這也跟他日後在佛學上能夠成就殊勝地功德有關。


在其赴日留學的期間,他幾乎謝絕朋友之間的交際應酬,


每天都很有規律的為自己安排了各訂的作息時間,學習功課,


也因為如此,在他還是學生的時候,


就在東京公演茶花女、黑奴籲天錄等劇,其演出備受好評,


這些都在在的證明了他的藝術天份以及後天的努力



 



 


在李叔同俗世的感情故事裡,


他與日本女子誠子的情感,始終為人津津樂道。


 


李叔同在東京上野美術學院上課時,


為了練習人體寫生,因此自己雇了一名模特兒,


那個模特兒就是是誠子,


誠子是音樂女子專科學校的學生,


因為家庭變故不得不從事模特兒工作,賺取金錢用來貼補家用。


由於誠子的音樂訓練及藝術涵養,


使她能夠很快的得以欣賞理解李叔同的才氣,於是兩人日漸生情,


當數年之後,李叔同學成歸國,誠子也隨叔同回到了上海。


 


歸國後的李叔同任教於浙江師範,


和其同校任教的夏丏尊兩人成為摯友,


(以前的國中國文的教科書中,就有夏丏尊敘述李叔同出家的事蹟)


就連後來成為著名畫家的豐子愷和音樂家的劉質平兩人,亦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可以這樣說,李叔同在此正達其藝術的頂峰,


不料他竟因逢際會參聞佛法,而萌生轉頓入空門的決心。


這種毅然捨斷感情及俗世一切的決心,才是最讓人敬佩的!


其實我也喜歡閱讀心經或是金剛經,亦喜聞佛法。


但是假若我是當時的他,我想我應該也很難會放棄世俗的一切而選擇出家吧,


〈所以說,我到現在還是凡人,無法跳脫俗世的種種。)


也因此,就在李叔同三十九歲那年,


他正式在杭州剃度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


成為中興律宗的南山律宗第十一祖





 



延伸閱讀


 


弘一大師生平簡歷:


 


弘一大師,生於西元1880年,1942年圓寂,法名“演音”,別號晚睛老人;生於天津,俗名李叔同,號息霜。


李叔同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音樂家教育家、書法家、畫家、僧人。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早期啟蒙者,他一生從事各種藝術活動,在音樂戲劇繪畫書法詩詞等藝術文化領域中都有較高的建樹。同時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藝術人才。豐子愷、劉質平等皆出其門下。


 


李叔同1880年生於天津的一個進士鹽商家庭。小時候的他,知識面就很寬。少年時已擅長吟詩作畫,寫字刻印。(李叔同一八八年農曆九月二十日生於天津。祖籍浙江平湖。幼名文濤,又名廣侯。先世是鹽商。父名李筱樓,為清進士,曾官於吏部,晚年亦耽禪悅。五歲喪父。及長,曾往隨北方名士嚴范孫、趙幼樓、唐敬嚴、王仁安遊,因之詩、文、書、畫、篆刻等造詣均深。時在清末,國政腐敗,他亦主張變法圖強,挽救中國。戊戌政變失敗後,有人指其為康梁同黨,於是天津不能留,便奉母南遷上海,與上海名士許幻園、袁希濂結為朋友。)1901年來到上海,在南洋公學讀書,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學生。在讀書期間,李叔同仍然從事各種藝術活動。他文才超群,在“瀘學堂”的徵文比賽中曾三次獲首獎,深得人們的稱讚。


 


1905年至1910年間,他在日本東京上野美術專門學校學習西洋畫和音樂,成為近代中國第一位出國學習音樂繪畫的進步知識份子,同時也是我國最早學習西洋音樂的人。他除了學習作曲理論之外,還主攻鋼琴。在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曲方面造詣甚深。曾創“春柳社”于東京,主演茶花女。


1906年李叔同在日本編輯出版了我國最早的一本音樂期刊《音樂小雜誌》,並且在國內發行。他創辦刊物的目的就是用音樂喚起民心,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在《音樂小雜誌》中,還刊登了他創作的三首歌曲《我的國》《春郊賽跑》和《隋堤柳》。


 


19103月,李叔同回到祖國,先後任教于天津上海,同時在《太平洋報》任音樂編輯。


1913年任浙江第一師範音樂美術教員,並兼任南京高等師範的音樂美術教學工作。其間加入過南社,為事有盛名的藝術家。


 


1918年到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常居廈門南普陀及泉州承天、開元等寺。以戒行著稱,立志復興南山律宗,整理律宗著述,曾創設“南山律學院”。提出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南山律在家備覽要略》等佛學著述及《護生畫集》、《三寶歌》、《清涼歌》等傳世。出家後尤多以書法贈人,弘揚佛法。


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開元寺。卒後被尊為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祖。





◎弘一大師網路專輯網址:


 


http://www.bfnn.org/hungyi/life.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