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麥克阿瑟將軍


 


In war there is 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 --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戰爭中,勝利是無可取代的 --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


 


在所有的美國近代將領中,麥克阿瑟將軍最為國人所熟悉,


除了他那篇經典的為子祈禱文之外,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軍佔領日本,留下來幫忙日本重建,並積極參與韓戰,


是麥克阿瑟將軍顯著的功勳,最後還為了徹底反攻北韓\


甚至不惜與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翻臉而硬是從戰地調回美國,


算稱得上是「中華民國」之友。


 




                                            麥克阿瑟將軍


 



麥克阿瑟將軍簡歷:


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一八八0-一九六四)是美國的名將,一般人尊稱他「麥帥」。麥帥出生在阿肯色州的一個軍事基地上,他是真正的將門虎子,他的父親阿瑟.麥克阿瑟,十六歲從軍,十八歲就晉升上尉,為當年率領美軍占領菲律賓的名將,後來做到陸軍參謀長。


小麥克阿瑟五歲的時候,隨父母住在父親的防地美國西部西爾登堡。這個地方平沙無垠,荒涼酷熱,是紅人出沒的地區,入夜以後,要嚴防紅人的偷襲。這種惡劣的環境,對於麥帥的影響很大,養成了他堅強無畏的性格。他常常跟隨隊伍出操,日落時分站在隊伍旁邊,參加降旗典禮。晚上,當紅人鼕鼕的鼓聲透過石牆傳進他的耳中,他往往被嚇得哭起來,畢竟他是太小了。可是他每一次哭,爸爸媽媽都罵他懦弱。這時候麥克阿瑟就會說:「為什麼每天降旗的時候,爸爸也流淚呢?」他母親解釋說:「那情形跟你不一樣,一個男子漢可以為了自傲光榮而流淚,卻決不可為了恐懼而啼哭。」於是幼年的麥克阿瑟明白了在軍人世界裡,恐懼是不可原諒的錯誤。而他的一生,始終是沒有恐懼而勇往直前的。


麥克阿瑟在一八九八年,以優異的成績考進西點軍校。在學校裡,不但功課好,運動也好,是棒球和足球隊的健將。以前西點軍校有一種陋習,就是舊生想出各種花樣折磨新生。麥克阿瑟做新生的時候,曾經被三年級的學生折磨得昏了過去,當時他若揭發這件事,那些折磨他的學生就會被開除,可是他反而替他們掩護,裝做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的樣子。直到一九00年,麥金萊總統下令組織一個委員會來調查這種事,麥克阿瑟被指定為十位證人之一,在調查人員嚴詞詢問之下,才吐露被虐待的詳情,但始終沒有說出那些同學的名字。


一九0三年,麥克阿瑟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平均總成績超過九十八分。 畢業以後首次任務是到菲律賓去,跟一個工程單位共同工作;後來又擔任他父親的副官到遠東觀察。他當時就看出各地民族已紛紛覺醒,殖民地時代即將過去。他說:「白種人剝削亞洲人的日子不會久了,我們以後必須以平等、友誼來對待這裡的人,才能爭取到盟友;不然的話,亞洲人就會變成我們最強的敵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麥帥是有名的彩虹部隊(四十二師)的參謀長,在法國對德軍作戰,由於戰功彪炳,得過好幾枚勳章。戰爭結束時,他的官階是准將。回國以後,拒絕了一些高薪的職位,從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二年擔任西點軍校的校長。


後來又在菲律賓工作一段時期。一九三0年,胡佛總統在命他做陸軍參謀長。五年後,又到菲國,為美國建立第一道堅強的防禦系統。他深愛菲律賓,菲律賓成為他的第二故鄉。一九三七年從軍中退役。可是到了一九四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又被徵召回到軍中,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當年十二月,日本偷襲珍珠港,進攻菲律賓,麥帥在菲的少數軍隊,因為缺乏足夠的槍枝彈藥和空軍的支援,被迫退守巴丹半島,以後又撤退到澳洲。抵澳時,他曾說:「我現在來了,然而我還要回去。」成為戰時名言。這時期他遭受很多誤解和批評。一九四二年被任命為西南太平洋聯軍總司令,兩三年後,他的軍隊收復了菲律賓和許多失地。一九四四年,因為戰功卓著,晉升為五星上將。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麥帥任盟軍最高統帥,接受日本投降,並主持盟國對日本的占領工作,充分表現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一九五0年六月,韓戰發生,受中共支援的北韓,入侵南韓。聯合國軍隊被派幫助韓國抵抗敵人,麥帥奉命指揮聯軍作戰。九月中麥帥指揮聯軍自仁川登陸,一個月內俘虜北韓軍十三萬人,把北韓軍隊趕回三十八度線的北面。這時候聯合國裡有些怕事和親共的國家,就發出警告,不要使中立國家受到騷擾。中共也說:如果侵入疆界,他們立刻出兵援助北韓。麥帥爭取時間,不顧一切,全力出擊,想在中共還沒有造成嚴重的威脅前,把北韓軍隊摧毀。十一月底,美國第十軍已經到達鴨綠江泮,麥帥已經對部下說出「聖誕返鄉」的話,想不到他要求批准炸毀鴨綠江橋被拒絕,中共以人海戰術集結包圍了聯軍,而當時的杜魯門總統又禁止使用原子彈。這時候,麥帥真是像後來有人形容他的,是在「一手被縛,一手作戰」了。一九五一年元月,共軍又攻占漢城,美軍再度後撤建立新防線。麥帥一向作戰的原則是追求勝利。他本想一面乘勝渡過鴨綠江,一面請中華民國軍隊在大陸開闢第二戰場,不管是停戰或是談和,占優勢的一方總是能獲得光榮和平的一方。可惜美國政府拒絕他的反攻計畫,聯合國也處處限制他,叫他打有限度的戰爭,於是所有理想成為泡影,一切勝利的機會也隨之失掉。


一九五一年三月,麥帥再度收復漢城,到達北緯三十八度線,因他的繼續北進主張和杜魯門總統意見不合,於是在同年 四月十一日 ,被杜魯門解職。麥帥回到華盛頓,受到英雄式的歡迎。最大的光榮,是解職以後的第八天,他應邀到國會發表演說,詳細報告韓國的情況,陳述自己的意見。他有一句名言是:「勝利是無可替代的。」結尾引述一首軍歌中的詞句自況說:「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謝。」傳誦一時。 



 



 



                                 布萊雷德將軍



 



布萊雷德將軍


 


士兵們:祝你們走運!”——美國陸軍五星上將布萊德雷


 


在所有美國近代陸軍將領中,最容易讓人遺漏的似乎就是布萊雷德將軍,


只因為他謹慎的風格,讓投無法跟其他將領那樣可以在媒體上獨領風騷,


但他卻是深受美國大兵擁載的優秀指揮官。



 



 



                                     布萊雷德將軍



 


布萊德雷將軍簡歷:


美國陸軍五星上將1893212日 生於美國密蘇裏州克拉克。1915年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畢業後,先後入本寧堡步兵學校和利文沃思堡指揮與參謀學校深造。19412月任本寧堡步兵學校校長。19422月起先後擔任第82、第28步兵師師長。19432月前往北非,任地中海戰區盟軍總司令d.d.艾森豪威爾的戰場私人代表。後接替g.s.任第2軍軍長,率部參加突尼斯戰役西西裏島登陸戰役19439月任美第1集團軍司令,10月在英國布裏斯托爾開設第1集團軍司令部,並參與製訂諾曼底登陸計劃。

1944
6月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指揮所部肅清科唐坦半島德軍。7月實施眼鏡蛇作戰計劃,突破德軍防線,打開登陸後一度出現的僵持局麵。81日 任第12集團軍群司令,在法萊斯戰役中重創德軍,隨後經法國北部解放盧森堡和比利時南部,並攻入德國境內。同年12月-次年1月在阿登戰役中擊敗德軍進攻。194524月突破齊格菲防線,渡過萊茵河,在盟軍第21集團軍群協同下殲滅魯爾德軍重兵集團。同年8月任退伍軍人管理局局長。

1948
2月任美國陸軍參謀長,翌年8月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19509月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軍銜。朝鮮戰爭中參與製定美國軍事戰略。1953年退出現役。著有回憶錄《一個軍人的故事》、《將軍百戰歸》。


 



 



                                         巴頓將軍



 



巴頓將軍


在這次介紹的所有將領中,


巴頓將軍是最富有軍人風采魅力的一位將領,


他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上跟布萊雷德將軍的關係非常密切。


 



 



                                巴頓將軍電影封面


 



巴頓將軍簡歷: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 Smith Patton Jr.188511月11194512月21),GCBKBE美國陸軍上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軍事統帥。


188511月11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有軍事傳統的豪門家庭,1909畢業於西點軍校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聖加布裏埃爾San Gabriel),父親喬治·史密斯·巴頓(1856 9月301927 6月)是一名地方檢察官,1877年畢業於維吉尼亞軍校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簡稱VMI),曾擔任加利福尼亞州聖馬力諾(San Marino)首任市長,之後繼承了威爾遜事業,生活富裕。母親露斯·威爾遜(Ruth Wilson),外公本傑明·威爾遜(Benjamin Wilson)是帕薩迪納市(Pasadena)大地主、洛杉磯首任市長,也是加利福尼亞州最大的葡萄酒白蘭地酒製造商。


排行老大,尚有一名妹妹妮達·巴頓(Nita Patton18871971)。


祖先原為蘇格蘭人,是蘇格蘭東部亞巴登的地主。


巴頓家族第一個從蘇格蘭移民到美國維吉尼亞州的祖先是羅伯特·巴頓(Robert Patton),是一名契約工,後來迎娶安妮·戈登·摩塞(Ann Gordon Mercer)為妻而晉身上流社會。


家族中有多人參與過美國重要戰事與殉職者,其中包括羅伯特·巴頓的岳父,獨立戰爭中的大陸軍將領,休爾·摩塞准將。摩塞將軍在特倫頓襲擊戰中表現突出,之後在普林斯頓之戰中負傷而死亡。


父親一名朋友,約翰·史格頓·莫斯比John Singleton Mosby)是美利堅聯盟國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中的騎兵英雄及遊擊戰領導人,經常給巴頓講述南北戰爭中的英雄事蹟。


巴頓崇拜聯盟國將領“石壁”傑克遜將軍(Thomas J. "Stonewall" Jackson),家族的多位成員都曾在傑克遜麾下任職。這些人作戰勇敢、指揮有方、充滿自信、戰績赫赫,成為巴頓效法的楷模。


巴頓相信靈魂轉世的說法,認為自己是從迦太基統帥漢尼拔古羅馬軍團戰士、拿破崙麾下元帥、古希臘重甲步兵、東羅馬貝利撒留將軍的騎兵、斯圖亞特王朝蘇格蘭高地人等多個著名、善戰、勇敢,不同時代的軍事角色轉世而來。


年少的巴頓認定自己將來成為一名將軍與英雄是必然的事情。


191112月進入陸軍參謀部任職。1912夏季參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五屆奧運會,取得五項全能項目的第五名。同年底在陸軍參謀部辦公室臨時任職,一度擔任陸軍參謀長倫納德·伍德和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的副官。在此期間在《陸海軍雜誌》上撰文建議改進騎兵軍刀獲得採納,他設計的2萬把“巴頓劍”被配發到美國陸軍部隊,使他嶄露頭角。1913夏自費赴法國學習劍術。1916潘興將軍的中尉副官,兩年後升任上尉。


1917潘興赴法參戰。


一戰之後,巴頓組建了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他因此獲得“美國第一坦克兵”的美譽。


1932,在道格拉斯·麥克亞瑟將軍指揮下,當時是少校的喬治·巴頓參與軍隊對酬恤金進軍事件的鎮壓活動。


1939授命組建裝甲旅,晉升為准將。1942任第一裝甲軍軍長、少將軍銜,同年8月率4萬鐵騎渡大西洋登陸北非1943與英國將軍蒙哥馬利聯手取得阿拉曼戰役勝利,肅清了北非德軍後,晉升為中將,任第一軍團司令,指揮了登陸義大利西西里島戰役。1944任第三軍團司令,作為第二梯隊參加諾曼地登陸,指揮裝甲兵團橫掃歐洲,直至奧地利,9個月間,殲敵140萬,解放大小城鎮1.3萬座,且相對傷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擢升四星上將,任德國巴伐利亞州的軍事長官兼15軍團司令。


戰爭後期,巴頓因毆打士兵遭到媒體抨擊(即“打耳光事件”),引起盟軍總部的反感。戰爭結束不久,他又在正式場合出言不慎,被媒體加以利用,使他在軍中的地位更受到影響。


194512月9,打獵途中遇車禍受傷,12月21歿於海德堡。


巴頓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呈現出鮮明的個人性格特點,引起世人不同評論,很多人認為他是“一位統率大軍的天才和最具進攻精神的先鋒官”和“二十世紀的拿破崙”;但也有人認為他“勇猛有餘、智謀不足”、“驕傲自大、華而不實”。軍事學者指出:“作為統帥人物,巴頓將軍的最大特點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勵部下,用他的個性去影響部下在戰場上奮勇向前。”


 


 


延伸閱讀


◎麥克阿瑟將軍為子祈禱文


 


主啊!懇求你教導我的兒子~~
使他在軟弱時,能夠堅強不屈;在懼怕時能夠勇敢自持,

在誠實的失敗中,毫不氣餒;在光明的勝利中,仍能保持謙遜溫和。
懇求塑造我的兒子,不至空有幻想而缺乏行動;
引導他認識你,同時又知道,認識自己乃是真知識的基石。

主啊!懇求你教導我的兒子~~
篤實力行而不空想;引領他認識你,同時讓他知道,認識自己,


才是一切知識的基石。

主啊!我祈求你~~
不要使他走上安逸、舒適之徒,求你將他置於困難、艱難和挑戰的磨練中,

求你引領他,使他學習在風暴中挺身站立,


並學會憐恤那些在重壓之下失敗跌倒的人。

主啊!求你塑造我的兒子~~
求你讓他有一顆純潔的心,並有遠大的目標;使他在能指揮別人之前,


先懂得駕馭自己;當邁入未來之際,永不忘記過去的教訓。

主啊!在他有了這些美德之後~~
我還要祈求你賜給他充分的幽默感,以免他過於嚴肅,還苛求自己。

求你賜給他謙卑的心,使他永遠記得,真正的偉大是單純,
真正的智慧是坦率,真正的力量是溫和。

然後作為父親的我,才敢輕輕的說~~「我這一生總算沒有白白活著」,阿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e'view 的頭像
    Shane'view

    Shane's View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