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專家、網路經營家、創意家、作家、製片家…….


我想國內很少有人會像詹宏志那樣,可以集這麼多頭銜於一身的人。


 


認識詹宏志這個人,是打從購買遠流出版社所出版的書籍開始的,


那時候詹宏志擔任遠流出版社的總經理,


所以只要買到遠流的書,翻到書籍末的版權頁,都可以看到他的名字。


 


而真正對這個人有深刻的印象,則源自於電影「悲情城市」,


詹宏志本人不但擔任這部電影的宣傳大任,


甚且還在裡面客串了一個角色。


後來任職於廣告界後,曾有多次跟他碰頭參與座談會的因緣,


這才越發了解到這位趨勢專家的功力。


 


去年買了詹宏志的人生一瞬」這本書,


裏面敘說著他的一些童年往事和人生經歷,


讓人一口氣讀完後,仍有意猶未盡之感。


 


如今,事隔一年後,詹宏志於本月再度出版這本「綠光往事」,


更讓人愛不釋手,


當我從書店裡買回這本書後,回到家馬上一口氣將它讀完。


因為這他這本書的裡面,儘管故事情節或有不同,


但其所敘說的一些經歷種種,總會激起四、五年級生的共同回憶。




 


當然啦!


若是您還不認識詹宏志這個人,


那麼閱讀這一本「綠光往事」,您會開始了解你所不知道的詹宏志……



「五歲時,在凌晨四、五點奮力爬起,只為了有機會和父親外出喝豆槳……」
「高中時,深夜翹家出走,只為了南下一探「南一書局」的真面目……」
「遊走全世界的書店,只為了搜齊心目中的「必得書單」……」
「不惜喝乾整瓶威志忌,只為了向武俠大師古龍要稿……



從些這些片段的回憶裏,您可以更加了解到,


包含著文學的、咖啡生活的、音樂的,等多種不同面向的詹宏志。


這本「綠光往事」共分為二輯:



第一部份「家族私史」,共計20篇,是描寫詹宏志家人的故事,


透過詹宏志的文字功力,巧妙地編織出詹宏志從懵懂到認知的成長經過,


其中包含著詹宏志對家人親友的追憶,


當然也同時帶了出五、六O年代那時候的社會氛圍。

第二部「綠光往事」,則是記錄著詹宏志的啟蒙片段,


透過音樂的啟蒙和文學門縫的窺見,以及對於咖啡生活的品嚐,


讓大家了解到為什麼“詹宏志”之所以為“詹宏志”的原因。


 


這本書裡,我個人,除了喜歡他懷念親人所帶出的那種時代氣氛外,


更喜歡他那幾篇「我最喜歡的書店」文章裡的內容,


讓我這個也是愛書如命的人羨慕不已。


 


在這裡,鄭重位各位介紹這一本好書。


更要向各位準備要出書或是有志寫書的朋友們推薦,


這位算是國內偉大的出版家他打書的功力,


從八月本書出版後,他一連串的簽書會和其個人公仔的促銷方法,


都是想出版新書的人可以效法學習的。


 


當然啦,或許有一項,可能是大家暫時還無法跟他比擬的,


那就是他的高知名度吧!



 


 


綠光往事」內容簡介:


 


簡潔、淡雅,畫面清晰,讀之韻味縈迴久久不去,是詹宏志與眾不同的文字魅力。小說家朱天文曾說,詹宏志是當代極少數能寫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絕不抽象,將複雜的來龍去脈說得有趣、帥勁,他是此中高手。因之,我們讀來絲毫不沾華麗、卻擲地有力的字字句句,總是不自覺地讓我們如同走進劇院,觀看一幕幕精彩的電影,即便是散了場,我們還是捨不得移開腳步……

透過作者敏感精準的文字,常常可以讓我們發現他筆下驚奇的世界。就像他的新作《綠光往事》,張望著時間流轉,繼續爬梳記憶底層的往事。

這些過往的生活風景,在他淡雅娓娓道來的文字中有如一幕幕的舞台劇。主角這會兒是個五歲小男孩,努力在清晨四、五點時自個兒早起,只為了有機會與父親出外喝上一碗豆漿;一會兒他又是個小電燈泡,負責在阿姨約會的餐桌邊狼吞虎嚥;轉眼間,主角長大了,青澀少年與同學一塊兒翹家,正準備搭夜車南下瞧一瞧當年響叮噹的「南一書局」;再下一幕,場景來到了紐約,「神祕書店」(The Mysterious Bookshop)的男店員望著眼前長髮及肩的東方男子半晌,開口說出台詞:「你每個月都有按時收到書訊嗎?」東方男子瞬間忘詞,上回演出這幕戲可是六年前啊!……
全書分輯成兩部:第一部〈家族私史〉,20篇與家人的故事,巧妙編織出作者從懵懂到認知的成長經緯,其中有著對家人親友的追想,同時帶出五、六O年代的社會氛圍;第二部〈綠光往事〉,記錄著作者的啟蒙片段──音樂的啟蒙、文學縫隙的窺見、咖啡生活的品嚐,一篇一篇地看著想著,似乎就能夠「理解」作者何以是今日的作者了,儘管,「『理解』本身是多麼神祕的一件事」(此語見第二部38〈文學門縫〉)。




 


綠光往事(In Search of Lost Time)小檔案:


作者:詹宏志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080808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平裝


 


作者簡介

詹宏志

出生於1956年。雙魚座。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現職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曾任職於《聯合報》、《中國時報》、遠流出版公司、滾石唱片、中華電視台、《商業週刊》等媒體,並曾策畫和監製包括《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九部電影。詹宏志對社會趨勢發展洞見精準,總是開創新局,引領台灣新文化走向;1996年,他首創城邦出版集團,為台灣出版產業帶來嶄新的經營概念。1997年,獲台灣People Magazine頒發鑽石獎章。

他習慣當一個”觀察者”,隨時尋找下一個等待發生的故事。無論著書立說闡言文化趨勢、創意生產、社會經濟論題,在在是台灣文化界、網路產業的指標性人物。多年來,他的著作《趨勢索隱》、《城市觀察》、《創意人》、《城市人》等,一直是從事創意產業工作者必讀的作品。

2006
年,詹宏志發表首部散文集《人生一瞬》,讓喜愛他的朋友、讀者再度被書中精鍊明朗的文字所驚艷;他感性書寫自己的孩提往事、青澀年華,以及一個“兒子”對父親的情感。同時,在這本書裡,他旅行中愛玩、愛吃的本事更是令人拍案稱好!

經過一年多,再度推出《綠光往事》,他以更舒展的心情及清朗的文字,細細爬梳家族往事;五、六O年代的氛圍猶如電影畫面一幕幕清晰浮現。還有,記憶深處,他如何與文學、咖啡、音樂巧妙交集進而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深層養分的點滴,從中不難理解之所以能成就今日”詹宏志”的必然過程。




 


延伸閱讀


 


◎「人生一瞬」小檔案


作者:詹宏志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061028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247426


裝訂:平裝


 


 


人生一瞬」內容簡介:


 


年歲漸長,記憶發酵。


孩提往事一幕幕,如此鮮明多彩,卻令人心生疑惑:「這一切都是真的嗎?」詹宏志遠離童年,墜入關於記憶的提問,這是四歲的水中之光?還是少年暴雨下的迷濛山路?他搜索自己,企圖從靈光一閃的畫面中,建立起自己私密的個人史。


而這正如同他遠遊世界的歷程一般,每一幅地景乍然停格,暈染著光圈,一秒、兩秒,北海道大雪,尼泊爾牧羊少女嫣然一笑,彷彿有著什麼逗引著他,他於是也停下來,輾轉思索,他想知道屬於自己的故事。


詹宏志穿越時間的旅程,回憶紛至沓來,只有他在自我的鏡影中,瞥見黃蝴蝶幾隻飛,窗際布滿想像的星斗,水妖的歌聲若隱若現,海邊飄來蒼白的女屍,如一朵盛開的花。詹宏志勇敢地在記憶的甬道中劃下一根火柴,一瞬之光,點亮生命的迷彩,他意外憶起夏日清晨未醒的蜻蜓,而草蛇從光裸的腳背上游過去,時間彷彿凍結千年之久。


幼年的自己,貪看天色的流轉與人事的流轉,「坐在窗口,他會看見這些人生的重覆,以及它的荒謬與無關緊要,如果他坐得再久一點,譬如說一兩百年,他或許也可以看到朝代的更替和歷史的興衰,也一樣是荒謬重覆和無關緊要」。詹宏志與童年對話,自己的故事清晰得如同觀看他人的影片一般。「他有時感到超出年紀的哀傷,甚至動搖了童真。」


然而記憶大雪紛飛,淡季人生的異國旅館,如果展開的是一本推理小說,一處一處陌生的人情與風景,就成為遺忘憂愁與創傷的藥引。


詹宏志是一位永遠不合時宜的時空旅者,常常在錯誤的季節來到一個地方,只因他心有所悟:「大自然在最孤寂的時候,也有遺世獨立的孤寂絕景,你往僻靜之處走去,它也饗你以安寧的身心盛宴」。當你不隨人事喧囂流轉,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沙漏節奏讓生命流逝。


於是詹宏志的旅行,是把自己拋擲到世界盡頭的場地裡,「心境已老,想知道的卻是老靈魂的來歷」。旅行是濃縮的人生,而人生中偶然的遭遇,一個個一閃即逝的過程,力量憾人、纏綿不去,詹宏志深深了解,自己將帶著這種種不明意義的畫面走向餘生。因為那就是自己的故事了,一如時光的啟示。


人生一瞬,記憶如落英飄遠。書分二輯,輯一是生命時間軸下的凝思與追憶,輯二則是旅程地景上片刻的忘我與不可忘懷。




 


◎詹宏志於2005-06-14給城邦全體員工的電子郵件


親愛的城邦朋友:


我要向大家道別了,明天下午將會有一場城邦為我辦的退休茶會兼記者會,我將在明天早上正式向董事會提出退休的請求,卸下城邦董事長的職務,也告別我多年來的出版人與編輯人的身份,我要去尋找一個全新的生活了。


這有點像是桑塔耶那說的「我與春天有個約會」相似的故事,我的確愛書也愛出版工作,我也選擇了它做為我前三十年的職業生涯(真的,從我第一個編輯工作算起,轉眼已經三十年了,吞噬我所有的青春,那真是太久了),似乎已經到了我應該輕鬆放下的時候,讓我重新成為一個純真的讀者和旁觀者,一種讀書活動裡最原初也最耐久的角色。


其實在城邦的這九年何嘗不是一場我人生的「意外旅程」?1992年離開遠流時,我以為我的出版生涯已經終結,我將以編書、寫作以及和朋友聊天,做為隱退後的習慣與嗜好。誰知道塵緣未了,1996年初因著朋友的慫恿與我自己的好奇,讓我創辦了以及一系列新雜誌,1996年底又因著朋友的緣故合併三家出版公司成為城邦,之後一連串的奇緣奇遇,各位想必知之甚詳,但那都是意外與責任,並不是我原有的追求。


可能是在1998年的城邦股東大會上吧?我當時就曾經向所有股東表明,請他們諒解我的別有懷抱,我說我願意盡一切努力在一段時間內扮演一個管理者,使城邦變得更壯大也更專業,但我終究必須離去,因為我有更想做的事。但什麼是合適的離去時間?我當時提了某些形式條件,如今看起來我早已經做到了我的承諾,我的年紀也讓我心慌,我是來到不可抵賴的兌現前夕了,也是到了該讓其他人一抒所長的時候了。


親愛的朋友,過去九年對我而言雖然是一場未曾計畫的意外,卻也是經歷了人生難得一見的景觀,風起雲湧新雜誌的創辦,創造力與大組織的架構實驗,網際網路的典範破壞,跨國公司的金融資本運作,華文世界的波譎雲詭,我是看到場面也學到東西的,我自覺是不虛此行的,其他的出版人應該有機會看到這些事,他們的啟發將會不同。而我想像城邦做為一個有機的出版組織,在未來新人的理想與創意的灌溉下,是很有可能在兩岸三地扮演一個重要角色的。


我要感謝過去這些年來各位對我的包容,以及各位提供的讓我得以感到驕傲的貢獻,現在我要告別了,我們當然還會在人生轉角處以其他方式相遇,希望你們都能追尋到自己內在呼喊的生活,也希望大家能諒解並祝福我的選擇。


謝謝各位。


                                                               詹宏志 2005/06/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