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的文章裡,我曾提過西嶼的二坎聚落,


是經過政府出錢整修過的,但讓人看起來有點突兀,


因為整修後簡直是像新蓋的民俗村一樣,古未全失,


但是或許這裡住著早期從金門搬遷過來的陳姓大家族,


依然繼續住在這,並大半以中藥材營業維生,


並且同時保有「褒歌」的民間文學等人文背景,


所以還是一個很值得參觀的群居聚落。




 


二坎村落是一個位於西嶼中部的臨海聚落,


村內多是以當地咕咾石建成的典型澎湖老厝,


這座建村已超過百年的老聚落,全村都姓陳,


其先祖是從金門幾經遷移在百餘年前落腳於此。


其中的陳氏大宅被列爲國家三級古蹟,現已完成整修並開放供人參觀。


 


陳氏大宅的建築考究華麗,可說是澎湖難得一見的建築。


廳堂中所放置的一座年代久遠的中藥櫥櫃,正可看出出此屋主人的行業。


在這閩南式三合院改良的三進住宅裏,


院內中的古井深邃、瓜藤綿延攀架,


屋宇的正面擁有著氣派的雕刻裝飾,


在正中央的老鷹石雕像下還鑲嵌著一只巨鐘,


在在顯示出此宅第不凡的身價,


而村落中其他各具特色的中藥相關產業文化,


也是值得參觀的重點。




 


另外這裡還有一個最有特色的褒歌館,


其館外寫滿了二十幾首的褒歌,
用帶有澎湖特有腔調的閩南語念出這種以四句聯或是七字仔的文字


不僅僅有趣,而且還讓我們從歌謠中的文字裡領受澎湖的人文歷史。


資抄錄幾首讓大家欣賞:


 


十八送君去台灣,目箍汝紅我也紅,含著目屎成斤重,滴落土腳土一空。


李仔好食粒粒脆,娶著歹某毋歸家,一日食飽門口坐,心肝串想少年家。


日間無聽我君聲,夜間無看我君影,我君出外這歹命,夫妻叫做空殼名。


天頂落雨地下淹,世間無人這僥心,無情無義真殘忍,腳帛洗水毋汝啉。


 


 


澎湖褒歌有趣味,自古流傳到今時,獨吟對唱都可以,只要會記有七字。


無論歡喜也生氣,心情轉变傷心時,這是自然的代誌,唱出心中的歌詩。


母免歹勢無免驚,四句唱出免搭赫,就是麻葉掠鷄子,也是可以來描寫。


一陣冷風吹心肝,想起古早的命運,呼阮心中會疼痛, 趕緊褒歌呼恁聽。




 


延伸閱讀


 


◎「二褒歌」


褒歌是一種屬於民間文學範圍內「韻文歌謠」的一部份,它所指的是一種流傳在傳統社會中,以傳唱來表達情緒、情感與思維的即興創作,內容包括童謠、祝賀詞、地方口頭禪、吟詠心聲、情歌等。
在昔日文字未普遍以前,鄉民常以即興的口唱創作,來抒發心緒,口唱吟詠極富詩意,凝鍊著鄉土生活中的深刻情感,有歡迎、有惆悵、有慨嘆,在簡潔的用語與恰如其分的具物比擬中,往往可以把捉摸不定、反覆的情感心緒具體而適切的傳達出來。 


 


 


◎二崁村的由來

二崁村位處於,東、西兩高地之間的凹地上,有效避開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因此稱為二崁村(崁是高地的意思)。
二崁村全村為「陳」姓的單姓聚落,據傳開基祖陳延益公在清朝順治年間,由金門下坑移居大池角,傳至第三代後,因子孫日益增加,及為了從事農漁的營生,才陸續遷移到現今的位置。
整個聚落的屋舍呈現梳式配置的工整排列方式,由於整個村落尚維持原貌,保存至少有二十棟傳統合院式古厝,足堪代表當地的特殊人文地理景觀。二崁是現時全國唯一的「聚落保存區」,
其意義在保存漢人開拓台、澎的一個足跡,除積極保存現有古厝外,
原有的生活文化、民俗風情亦在保存規範中,其使二崁是 一個旅遊景點,也是一個活的歷史見證。





 


◎二崁陳宅


 


澎湖二坎陳宅位於澎湖縣西嶼鄉二坎村,興建於日據時期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創建者為陳嶺、陳邦兄弟,在臺南經營藥材生意致富後,返回故里所興建之大宅。澎湖二坎的聚落乃經長期的發展而成,為一由血統衍生成陳姓單一氏族的聚落組織。其形成發展過程,由簡單的幾幢房舍,隨陳氏一族的發達,形成有組織的建築群。


清咸豐年間,二興宮與家祠建築完成,二坎聚落之配置型態已大致成型。二坎陳氏一族發展至咸豐年間,人口衍繁,因澎湖環境不佳,多朝外地謀生。清同光年間,族人多相偕至臺灣從事藥材生意,陳嶺、陳邦兄弟亦是如此。陳嶺、陳邦兄弟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渡臺,初至酒廠工作,後轉業至金協源漢藥舖學習藥理。習藥有成之後,兄弟即於臺南嶺后街嶽帝廟口經營元益藥鋪。陳嶺主內,負責店頭營業,陳邦則主外,奔波南北,兜售藥材。兩人經營有成後,曾攜銀返鄉修築故宅。越數年,元益藥鋪已馳名府城,生意益發興隆。至日據時代初期,陳家已擁有豐物的產業。


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兩人耗資八、九千元返鄉興築陳家大厝。新厝佔地百餘坪,深三進,為二坎之最具規模者。二坎陳宅的建造匠師是當地池東師傅陳媽挺,陳宅建築為三進三間的平面格局,融合閩南建築與澎湖地方建築之特色,並反映日據時期受西洋樣式影響的風格。其建築屬縱深狹長型的空間配置型態,硬山馬背的屋面造型與四點金的合院式格局,在縱深線上,有門廳、正廳與後堂三個主要空間,進與進之間則有開敞的院落。後堂捲棚軒位置有子孫巷,作為對外聯繫的次軸。陳宅的建築構造,多以承重墻為主,在堅實的墻上架承椽木以傳遞屋面荷重,較完整的木架構,僅出現在後廳堂前的雙排捲棚架及左右翼房的山墻架而已。二崁陳宅的建築為三間三進的合院建築,面寬12.1公尺,進深30.7公尺,屬於縱深狹長型的配置型態。其平面主要是由一標準的四合院單元與一倒置的三合院所接合組織而成的三進式格局。


陳宅的配置型態,在縱軸線上分別座落有門廳、正廳與後堂三個主要空間,在進與進之間,藉著開敞的院落,減緩並改變在縱軸上過長且單調的連續性空間,達到虛實空間交替的目的。其構造多以承重牆為主,較完整的木構架僅出現於後廳堂的雙排捲棚架及左右翼房的山牆架。就外觀而言,可分為座落於二、三進的傳統閩南式系統,及位於第一進,受日據殖民時期洋風建築移入的門廳空間等二種不同形式。豐富的書、繪裝飾是陳宅的特色之一。而其融合閩南建築與澎湖地方建築的特色,並能反應日據時期受西洋樣式影映的特殊風格,更為當地民居建築中所少見。(資料來源:內政部台閩地區古蹟資料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