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了一趟大眾電信〈PHS電話〉總部,


主要是去洽談一件活動合作案,


另外順便去看看老朋友,


因為該公司的總經理特助是我以前在廣告公司的老同事,


當談完公事後,


當然也順便跟這位老朋友稍稍聊了一下家常,


由於我這位老朋友老家在金門,


不免多少會聊到有關金門的一些事情。


這讓我也不免想起我在金門當兵的一些往事。


 


二十六年前我就是在小金門服兵役的,


原本也想去報考軍校讀政戰學校新聞系的我,


由於眼睛因赤綠色弱導致體檢不合格而無法參加軍校聯招,


無緣當上軍官,但是軍官當不成卻得要當阿兵哥,


由於我在訓練中心受訓臨結訓要撥發部隊時,


在一次單兵攻擊的演練中,


因衝山頭不小心跌落山中小水溝而導致腳踝受傷,


因此被又被留訓了兩個月,


因此當我同梯次的同學都已經下部隊了,


我卻在新兵訓練中心多當了兩個月的監廚王,


每天無須出操上課,也無須早晚點名,


天天帶領兩個連上各排輪留出公差的新兵去領每天連上的夥食,


並監督他們打菜及清洗餐廳和餐具。


或許我本身還算乖,再加上還算靈巧,


既可以幫行政士官長管理薪資帳務,


又可以替連長偶而充當一下傳令兵,


所以我週週放正常假,


連上的排長都說我這個缺真是好缺,


所以後來在新兵中心留訓的那兩個月,


我簡直跟連上的班長地位一樣,


唯一差別是我無須帶兵出操上課,


也無須服衛哨勤務,


有時候不免也會讓一些班長吃味,


好在我跟連上大小幹部處得來,


一些服三年兵役的資深士官都很疼我,


所以那兩個月可以說是我當兵當得最舒服的時候。


 


可惜好景不常,隔壁連也有留訓兵,


但總是常作出一些翻閱圍牆出去玩耍,


或是鬧出一些違反小小軍紀的事情來,


以致兩個月的留訓時間到了以後,


營長火大了,嚴令各連連長要將所有留訓兵都一律參加抽籤下部隊,


我的連長因此還找我去解釋一番,


他甚至向我表示,若不是營長嚴格下令,


他還真想繼續留我,直到不得不下部隊為止。


因為我們連長晚上若被營長臨時叫去營部交代事情時,


他那鍋火鍋都是我幫他顧的,


另外他有很多文書作業也都是我幫他做的,


他當然是想留我下來囉。


不過心想既然當兵嗎,總是要下部隊吃點苦頭,才算男子漢。


即使有幸一直被留在新訓中心,若是到快退伍時才被下部隊,


對一個啥事都不懂的老兵在部隊中當菜鳥的尷尬,


那可還是是一件相當難堪的事呢,


所以我就很欣然接受參加抽籤分派下部隊的指令。




                                                                金門莒光樓


 


 


那時候當兵最怕抽到外島簽,


因為那時候台灣還處於戒嚴時期,


到外島服役,像我們這種服兩年兵役的義務役士兵,


若沒有遇到部隊移防回台灣的機會,


大概就只有一次從外島返台休假的假期,


因此很多有女朋友的阿兵哥到外島服役都會遭到「兵變」。


〈兵變,就是女朋友因男友在外島服役,因長久看不到人而移情別戀〉


由於我是留訓兵,比抽籤的這梯次的新兵資深兩個月,


白話的解釋就是多吃了他們兩個月的饅頭,算是他們的學長,


因此我享有最後抽籤的特權,


也就是最後一支簽就是我的,


當我一拿起簽出來,看到了郵政信箱是某某附之某某號時,


心裡就暗喊不妙,因為這支簽的部隊信箱代號就是小金門一五八師的代號!


我為甚麼知道我抽的是外島簽而且還是小金門呢,


並非我是劉伯溫的後代懂得卜卦,


原因無他,因為跟我同梯受訓而分發到小金門當兵的隊友,


他從小金門寫信給我的信封上郵政代號就跟我手上簽上的代號是一樣的,


由於那時候還是解嚴,再還沒有下到部隊時,


我是不能說出這個訊息的,因為部隊裡嚴格要保守秘密的,


就是因為怕若阿兵哥得知是抽中外島簽會因為心荒而演出逃兵記。


於是我就這樣將這個秘密帶著上了南部的專列火車,


一直到高雄壽山轉運站等待海軍艦艇運送時才算解密。


因為大家都知道即將要去外島當兵囉。


 


在高雄壽山轉運站等了快一個禮拜後,


我終於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金門之旅,


搭著海軍的開口笑〈平底運輸艦艇〉到了金門,


就這樣在小金門待了一年十個月,


最後以官拜小金門一五八師醫療連上兵參一文書退伍。


 


在小金門當兵的那一年十個月裡,當然是充滿了酸甜苦辣的各種回憶,


但這裡就不再多敘述了,因為要寫,寫個十幾篇也寫不完,


反正當過兵的男人就是這麼一回事,


只要人還沒進棺材,一但兩個男人談起當兵的情景,


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所以我就甭再說下去了。


免得沒當過兵的婦女同胞看不下去。




                                                                  金門古厝民宿


 


不過到是說真的,


從小金門退伍回來的這二十幾年當中,


自台灣解嚴金門開放觀光後,


老實說我只回去三次,而且都是去出差洽公,


甚至都因公務繁忙而無法有機會搭乘運輸船回去小金門過。


對於金門的景點,也只是當兵因計功嘉獎累計獲得一次「成功休假」,


由金防部招待我這個有功官兵在大金門各景點玩了三天,


依稀記得的一休殘留印象而已。


 


不料昨天和老友聊天,聊到他老家金門時,


昨個夜裡還真的作了一個夢,


竟然夢到我參加家了旅行團去金門旅遊?


醒來後,突然懷念起金門來了,


所以上班前,我為自己許下了一個承諾,


決定在今年,一定要選幾天休假,


真的來一趟金門之旅,


好好回去看看我二十幾年前曾經待過的地方阿




                                                       金門古厝


 


延伸閱讀:


 


◎金門的歷史沿革


 


金門古名浯洲,又名仙洲,或稱浯江、浯島、浯海、滄浯等。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興屯戍海疆,為防倭患,在島上(今舊金城)置 守禦千戶所,築城設寨。因其形式「固守金湯,雄鎮海門」,故取名「金門城」。


金門之開拓可上溯至晉代,中原六姓義民為避胡禍,落腳於此。唐朝設立牧馬場,由陳淵率十二姓牧馬於此,自是島民逐漸繁衍。宋神宗時金門始納入中國版圖,南宋設立鹽場。金門文風鼎盛,大儒朱熹曾渡海來金講學,人才輩出,有「海濱鄒魯」的美譽。


金門與臺灣的關係,明、清以來即相當密切。鄭成功自料羅灣發兵光復臺、澎,追隨之先民為數甚多,如:「開臺進士」鄭用錫即為金門人、「開澎進 士」蔡廷蘭為金門移民的後裔,而鹿港與艋舺現仍留有金門會館的古蹟、新竹市尚有金門厝的地名等,足見金門、臺灣實血脈相承。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自大陸進駐金門,金門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除了三十八年的「古寧頭大捷」外,還有四十三年的「九三」砲戰、四十七年的「八 二三」砲戰、四十九年的「六一七」砲戰,諸役皆捷,揚名中外,成為臺澎的屏障,從此臺澎金馬也成為「生命共同體」。


自民國四十五年七月十六日起,金門地區實施戰地政務,迄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終止並解除戒嚴,軍民分治。而首屆民選縣長也於八十二年底產生,八 十三年春並選出了首屆縣議員,向地方自治的嶄新里程碑邁進。


為了彰顯金門的歷史地位及維護珍貴的史蹟、文化和自然資源,八十四年十月十八日內政部營建署正式成立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金門成為我國第六座國家公園,也是第一座以保育史蹟及文化景觀資產為主旨的國家公園。


 




                                              前水頭黃氏酉堂別業


 



◎金門著名古蹟建築


●前水頭黃氏酉堂別業


前水頭位於金門島西南,是一濱海村落,保留許多閩南古厝與西式洋樓建築群。前水頭村落居民全都姓黃,其中一戶是清嘉慶年間興建的酉堂別業,主人為黃百萬(黃俊),清嘉慶年間人,因經商致富回鄉置宅,由於門樓前有橫額題「酉堂」,所以稱為酉堂別業。


所謂別業就是在正屋以外,選擇依山傍水,具幽居之美的地方所建造的第宅園林,一般也稱做別莊。但黃百萬的產業因無捐官而後遂致沒落。黃氏酉堂別業也是全金門宅第前唯一有水池的,這個半月形的水池稱「泮池」,其上有曲橋將之一分為二,大的稱日池,小的稱月池,合稱日月池;橋板用花崗石板鋪築,寬計三塊,架於突出水面的方形石墩上。前水頭黃氏酉堂別業被列為二級古蹟,現正進行修復中。


前水頭黃氏酉堂別業的建築,是由門房和宅院兩部分構成。宅院兩進,前有土牆環圍。入口牆門,門上有酉堂橫額,為陳秉衡於丙戌年荔月所題。進門後左轉,再過一道寬闊的牆門,便是三開間的酉堂前廳,由於年久失修破損相當嚴重,已失去當年風光。穿過前廳,便是正廳,正廳中央供奉著黃百萬的塑像,雖然是商賈世家,仍求知書達理手持書卷,這可能是為什麼後來酉堂別業一直做為水頭子弟的私塾的主要原因。



 



                                                                      得月樓


 


●得月樓


 


前水頭靠海,常有盜賊,為防海賊,故建有銃樓,名叫「得月樓」,樓上有銃眼可架槍隻。當居民出外經商,飛黃騰達時,返鄉必建中西合璧的洋樓,為村落的外觀填加了不少異國風光


建於民國1931年的得月樓,不僅是金門的地標性歷史建築,更在2001


年獲選為台灣百景之一,它的文化資產重要性,無可取代。


位於金門水頭聚落的得月樓,由僑商黃輝煌所建,樓高11.26公尺,牆厚40公分,正方型塔樓外觀優美,牆面小窗搭配造型各異的窗楣,更具藝術氣息,如同富家登高望遠的觀景塔樓。但是實際上得月樓是防禦工事的銃樓,小窗皆為槍眼,樓底設有地道與主屋相通,在銃樓後方建造精美的蕃仔


厝,做為欺敵的假屋建築,主人真正居住的宅邸,位於得月樓的右後方,當敵人進攻假屋與得月樓,誤攻的時間,足以讓家人循秘道逃跑避難。


無論從建築本體,或是空間設計,得月樓的建築群甚具歷史意義,成為重要的文化資產。




                        北山古洋樓


 


 



●北山古洋樓


 


北山古洋樓,是林姓華僑的房子,很豪華,這棟房子因 位於北山村的一棟西式二層樓的古厝,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戰役期間,國共在北山、林厝-帶展開激烈巷戰。這棟中西合璧式的洋樓剛好位處路口要衝,當時曾淪為流竄共軍的指揮所。

曾與逐屋掃蕩的國軍,雙方短兵相接,巷戰連連,從洋樓彈痕累累的牆垣上,不難想像當時激戰之驚心動魄。直到民國五十餘年,國軍兵力逐漸移往村外海岸線為重點,此小洋樓及鄰近之民屋才歸還給當地百姓。

民國七十五年九月(西元1986),政府依原貌在屋外築牆環護,並立北山村大戰紀念碑,供人憑弔,並為歷史建證。民國八十年戰地政務終止,且金門開放觀光後,這也成為各地遊客來金門觀光的必遊據點之一。


 



 



                            山后民俗文化村


 



●金門民俗文化村


又稱「山后民俗文化村」位於山后中堡,山后浯諺:有山后富,無山后厝。」山后民俗文化材的十八棟厝,是金門僑民揚眉之作。十八棟閩南古厝,連厝成村。清同治年間,族人王國珍東渡日本,經商致富,其子王敬祥繼承父業。基於「回饋家鄉,安定故里」的心願,王氏父子號召族人,闢建族居、租厝,總計二落大厝十六棟、三落鄉塾及三落宗祠各一棟,合稱「十八間厝」。從清光緒二年動工,至二十六年完工,共興建了二十五年。此古厝群除了依山向海,棋盤式整齊排列,全景優美壯觀,各建築物的泉州白砌牆、交趾陶壁飾、斗拱雕琢、橫向隘門等等,都有值得細心觀常之處。走入金門的傳統聚落,風好水悠,厝美樓高,你是否也能在這些聚落間,感受到金門桃花源的古樸人情呢!



全村住宅16間,祠堂、私塾各1間,俗稱18間王家厝,佔地面積1230坪,全部房舍都採用閩南傳統二進式建築。十八棟宅第建築因久經海風吹襲,原貌已破舊不堪,民國68年經金門縣政府復舊改建後,始訂名為「民俗文化村」開放參觀,總分為七個館:民俗文物館、禮儀館、喜慶館、休閒館、武館、生產館及古官邸。村內另有販售紀念品供遊客選購。為金門目前經規劃整修、最為完整之古厝風貌區。


 




                              風獅爺


 


◎風獅爺


 


由於東北季風旺盛,金門的居民自清朝期,就開始設立鎮風的辟邪物來鎮風驅邪,在金門最多的鎮風辟邪物就是風獅爺。根據金門縣政府的統計,現存的風獅爺共有68座:金沙鎮風獅爺41尊、金寧鄉風獅爺8尊、金湖鎮風獅爺13尊、金城鎮風獅爺6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