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燈下


 


今夜 街燈如昨 燈下 一片荒漠

昨天 隨風吹過 留下了今天的我

街燈 為誰明亮 照亮 誰的寂寞

當我不再走過 街燈也忘記了我


 


作詞:康白/作曲:劉家昌 


 


http://www.yinyuetang.com/album_3492/track_42403.html尤雅演唱版


 


 


今天下午去一家外商廣告公司開會,


主要是去聽取有關CSR〈企業社會責任〉的提案,


自離開廣告公司後,


已經很久沒有再回到這種廣告公司的作業模式了,


聽完簡報後,


這才突然發覺到,


為甚麼我內心深處總會一直有不安於室〈指現在任職的職務〉的因子,


原因就是,我還是很喜歡廣告人的生活,


那種為了一個提案可以拼死拼活好幾天準備報告的日子,


就只是為了那份讓客戶肯定的成就感。


 


不過好在近來公司高層很注重CSR的規劃,


對於這種公司永續經營的理念以及注重社會責任的認知,


我一向很支持,也很願意一起參與這個Team的作業,


當然最主要的是還可以跟一些廣告公司的從業人員一起工作,


讓自己忙起來會更加覺得有朝氣,


也很感謝老闆給我這個機會可以參與這項任務。


不過或許老闆也基於我以前在廣告公司服務過,


加上我又跟原來在企業任職的一些資深同仁有著比較不同的工作觀念,


不拘泥傳統和自我設限,又肯自我充實和挑戰現狀,


再加上我現在負責的活動行銷部又跟這項任務有很密切的關係,


所以我才得已進入這個作業小組。


 


其實我真的很願意我部門裡的同事,


也可以參與此一任務的決策或提案過程,


因為這樣才可以學到更多,


而不要只是從事一些已經形成策略後的執行工作,


但是我想一時要他們做這些事情或許還是有點困難吧,


不過沒關係,等完成策略擬定以及後續規劃的階段後,


我想我會找一個時間和他們分享這個案例的。




 


就這樣忙了一整天後,臨下班前才發覺原來今天是元宵節,


依照古代習俗今天是過年的最後一天,


突然想到何不找個朋友吃個飯一起過節,


由於事發突然,


我第一個念頭就想到要打電話找我以前任職廣告公司的一位男同事,


他現在自己開設創意設計工作室,時間比較有彈性,


否則在下班的時間找誰出來都有可能無法成行,


果然沒讓我猜錯,我這個好友晚上正好沒事,


所以我們兩個單身漢就約在公司附近京華城對面的麻辣火鍋店碰面,


一起吃火鍋共度元宵節。


 


由於我們兩個人對於民宿的經營和網路購物都有興趣,


所以兩個邊吃邊聊,聊到興起,


兩個人還計畫去開民宿呢,還有從事網路購物這個商業模式。


不過因為開設民宿需要不少資金,


所以我們兩又開始聊到是否先行成立一個購物網站,


先賺一些錢當開發資金再說,


我們討論後計畫先專賣一些經過設計且具獨特性的商品,


至於要賣哪些商品,則還沒有討論到,


因為火鍋也吃完啦,甚至到隔壁咖啡廳喝咖啡也喝完了,


還是沒討論出個結果來,


看看時間已經晚了,


我明天還有一整天的會要開,


於是兩人決議等我下週三晚上的會議開完後,


我們再一起吃個飯,順便喝點小酒,


繼續聊我們的創業計畫!


因為隔天是二二八紀念日無須上班,可以聊晚一點。


 


這就是今天元宵節兩個大男人的Man’s  Talk。


或許這個創業計畫,


可能一直要聊到我們彼此都從各自的工作崗位退休下來還無法成行,


也有可能幾年內就開始動手執行也說不定,


Why Not?有夢最美不是?


反正我們都有一份正當的工作,


談談計畫也都是在盡可能實現的範圍內,


即使無法成行,也不影響工作不是?





 


延伸閱讀


 


◎甚麼是CSR


CSR就是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縮寫,中文的意思大概可用「企業社會責任」來解釋。


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是這個世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有些人或許會想,企業本來就是獲利組織,社會是政府的事。這是很正常和常態的思考。不過許多公司在穩定經營多年以後,能突破經營層次以外最大改變,就是加入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是一種哲學概念,沒有具體的執行標準和規則。當一家公司的經營理念多了社會責任的精神,公司由上而下所進行和規劃的事,都會變的不太一樣。因為道德會放在獲利之上,對客戶服務也會更真心,因為產品對社會有責任。員工做事的態度也會變更嚴肅謹慎和有責任感,因為在這家公司工作是有社會使命的。


企業社會責任雖然不是必需的,但缺乏這種經營精神的公司,員工常常找不到公司存在的榮譽感和意義,就像人很有錢沒有回饋社會互動一般,公司和人都需要更深層的存在意義。


 


 


CSR概念的理論與實踐


 


近年來,隨著各國在公司治理上層出不窮的爭議事件一再發生,關於強化公司治理的議題儼然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研究的潮流與趨勢之一。一般而言,在現行各國法規的規範架構底下,強化公司治理的監控方式,大致上可依照其機制設計方法區分為內部監控與外部監控兩大面向加以理解。所謂的「內部監控」,係指在公司內部之中,透過建立一套完善的監控制度之方式,由股東與常設性的監控機關善盡監督之責,避免企業本身或其經營管理階層從事道德危險之行為。以我國目前的規範法制為例,監察人、獨立董事等制度即屬「內部監控」之適例。至於「外部監控」的概念,則是藉由行政主管機關、司法機關或市場等外部力量,確保公司、投資人與關係人的利益。準此,諸如公司法、證券交易法、勞動法令或其他法規中,與企業本身或經營管理階層之行為有關的民事求償、行政罰則或刑事責任等規定,均屬外部監控方式之設計。然而,前開機制均屬於法律面的管制,對於企業而言,應可歸類為「他律面」的管控方法。

事實上,就公司治理的強化而言,傳統觀點與作法均僅著重於透過「他律面」的管控方法藉以箝制、防堵公司經營管理階層的舞弊行為,並維護廣大資本市場投資人的利益。然而,隨著企業舞弊事件或勞資糾紛等接連爆發,傳統是「他律面」的管制方法,在實效性上即不免令人感到質疑。而CSR(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觀點的提出,即是基於此一趨勢與背景底下所發展而成之概念,其主要的途徑與策略,乃是藉由調和各項關係人之利害關係之方式,誘發或提高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動機,就此而言,此項概念可謂從公司的「自律面」角度切入以強化公司之治理。

職是,除了法制面(他律面)之強化外,就我國而言,要如何在未來於產業界有效推動此一觀點,改善企業形象與整體品質,進而促成我國整體產業的發展與提升,CSR的概念推動亦已成為各國政府刻不容緩的工作方向與內容之一。對此,本文擬以地理位置、經濟環境、產業型態及規模與我國較為接近的亞洲國家,如新加坡或或香港等地,作為介紹與檢驗的對象,希冀透過其他國家關於CSR觀念的發展或推廣經驗,以作為我國在未來制度設計上的參考與指標。


◎CSR之概念發展發展背景

CSR的概念發展背景源自於二十世紀工業發展極盛之後所引發的人文反省,主要概念的濫觴起點發展於已開發之先進國家,先進國家在工業及商業發展達到一定的經濟成熟度後,人民或企業體本身開始對於企業本身與環境及社區關係展開省思。而隨著全球化的經濟發展整合,大型企業開始跨國性地將生產及銷售的觸角延伸至許多開發中國家。然而,有別於已開發國家中人民對於高品質的生活環境之要求,開發中國家為求經濟發展的快速成長,往往在過程當中犧牲了環境保護的需求,甚至跨國性企業在不同國家所採取的勞工政策、社區發展政策等企業經營管理策略亦有所差異,隨著CSR概念的逐漸發展與成熟,世人關注的焦點逐漸從已開發國家拉至開發中國家,包括許許多多國際性或本土性的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簡稱「NGO」)或國際性官方組織均開始在開發中國家著手進行CSR的推廣及宣導活動,企圖將CSR的要求提升成為跨國企業或各國本土企業的基本普世經營理念與價值。總結而言,CSR概念的發展背景可以從幾個角度來加以觀察理解:

第一、 人口爆炸(population):截至2050年為止,地球人口將介於九十億人與一百四十億人之間,而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成長將發生於最貧窮的國家之中。而印度的人口將很可能在十年內超越中國人口。另一方面,在2030年之前,全球人口將有將近三分之二集中於城市之中。

第二、 女性問題(women):目前世界人口中有百分之五十一是女性,然而,以日本為例,其全國公司企業的董事會之中只有百分之一是女性成員。而在目前十三億的貧窮人口中,有百分之七十是女性。

第三、 貧窮問題(poverty):目前世界上半數人口每天維持生活之金錢少於兩塊美元,其中十億人口甚至少於一美元,而每天約有兩萬四千人的直接死因是基於營養不良。此外,貧富差距亦日益逐漸擴大。

第四、 污染問題(pollution):污染問題亦逐漸日益嚴重,以中國為例,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二氧化碳的製造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大二氧化硫的製造國。而污染問題也在在衝擊著經濟發展面,根據世紀銀行的報告指出,中國的污染問題每年將對其1.4兆美元的GDP造成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二的減損。當然,論者有認為此種污染問題是開發中國家的必然發展趨勢與過程,即令是已開發中國家的日本,其於開發及經濟發展過程中亦曾出現過污染問題,只要經濟體制健全,自然會有所彌補及改變。然而,此種說法顯然是忽略了過往時期在其他國家,諸如日本等國中所曾發生過的污染問題,不論是在規模上或程度上,均無法與現在中國的污染問題相提並論。

第五、 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另一方面,隨著污染問題緊接而來的即是全球環境的氣候整體變化,污染問題一旦並隨著氣候環境變化,將使其影響的層面成為跨國性的問題,亦即,即令並非污染的製造者,亦可能因氣候變化的影響而遭受災害。

第六、 能源問題(resources):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的石油輸入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礦消費國(因為中國有百分之七十的電力來源是透過煤礦火力發電)。而中國與印度目前亦正為了石油來源的問題互相競爭當中。

 第七、 水資源問題(water):2004年,正當南中國面臨嚴重的旱災,有400個中國城市擁有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時,南亞卻發生洪水災害。而事實上,水資源問題也在在衝擊了產業面及企業經營,例如印度可口可樂公司即在經營時面臨到此一問題。

第八、 公共衛生與健康問題(public health):根據WHO的報告指出,2003年時,全球有兩百五十萬人死於與環境異常有關的因素。而都市化的結果更升高了公共衛生與健康的風險。

第九、 職業安全與衛生問題(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第十、 供給鍊之要求標準(standards in the supply chain)

第十一、跨國性的勞動力移動(migrant workers):目前世界正面臨著史無前  例的勞動力移動,此一移動範圍不僅是從鄉村到都市,更是跨國性的移動,例如台灣近年在工程方面或家庭看護方面均引進大量的外籍勞工。另一方面,勞工力需求的焦點也從歐美逐步轉向亞洲,此一勞動力需求的移轉,可能導致歐美的失業潮。

第十二、童工問題(child and bonded labour)

 〈以上節錄於櫃買月刊 2006年7月號,2006/07/01〉






 


 


CSR相關網站資料參考


 


1.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網站http://csr.moea.gov.tw/


2.企業社會責任研究http://cindytaiwan.com/cs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