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人民--俄羅斯文學三大巨人/蕭洛霍夫」


一個曾經受過非常爭議的人,


有人說他是蘇俄共產黨的御用作家,


直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決議將2005年頒訂為蕭洛霍夫年,


他才被蓋棺論定,譽為俄羅斯的偉大作家之一。


20世紀人民文學的代表  蕭洛霍夫(M. A. Sholokhov, 1905-1984


「發自真心地告訴讀者,對人們說真話。事實有時是殘酷的,但永遠是毫無所懼的。堅定人們心中對未來的信心,以自己的力量打造這個美好的未來。做一個為世界和平奮鬥的戰士,在文字所能到達之處,用文字的養分來培育這些戰士。聚集人們追求與生俱來對於進步的高尚渴望。藝術擁有強大的力量來影響一個人的智慧和心靈。...我期望自己的書籍能夠幫助人們變得更好,擁有更潔淨的心靈,喚醒對他人的憐愛,為了人類進步和人道主義的理想而積極奮戰。如果這些期盼有那麼一些被實現,我會覺得十分欣慰。」
蕭洛霍夫於一九六五年諾貝爾頒獎典禮上演說-


蕭洛霍夫,其巨作《靜靜的頓河》描繪19121922年間俄羅斯兩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兩次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國內戰爭)中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頓河哥薩克人們在這10年間的動蕩生活;並廣泛地反映了哥薩克人獨特的風土人情,及他們為爭取獨立而進行的英勇爭戰。這是一部深刻描繪巨大的社會變革時代以及全面而龐大的時間面貌的傑出作品,於196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得獎理由是「在描寫歷史上一段時期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時表現出真實和藝術的力量」。


蕭洛霍夫終其一生皆在關注頓河地區哥薩克人民的生活及文化傳統的保存。其眾多作品持續對於哥薩克人的生活、對於他們在紅、白軍之間的效忠掙扎,以及頓河地區哥薩克人的民俗風情有深刻描寫。其後的作品如«開墾的處女地»記述著頓河大規模進行農場集體化的階段;短篇小說«一個人的命運»以衛國戰爭的主題,以一個具體人物的自傳性故事表述所有俄羅斯人民受苦受難的相同 命運。

蕭洛霍夫的作品被譯成世界各國語言,廣佈五大洲出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決議將2005年頒訂為蕭洛霍夫年。




 


 

蕭洛霍夫Sholokhov, Mikhail Aleksandrovich小檔案
(1905.5.24,
俄羅斯 維奧申斯卡亞~1984.2.21,蘇聯 維奧申斯卡亞)


蘇聯小說家,196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得獎理由是「在描寫歷史上一段時期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時表現出真實和藝術的力量」。1920年參加紅軍後,在莫斯科停留兩年,1924年返回故鄉頓河地區的哥薩克村莊。曾數度訪問西歐,1959年陪同赫魯雪夫訪美。1932年加入共產黨,1961年被選為中央委員。


17歲時開始寫作,出版的第一本書是短篇小說集《頓河的故事》(Donskie rasskazy,1926)1925年開始寫著名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Tikhy Don,4卷;19281940)。肖洛霍夫的作品發展過程緩慢,值得注意的是《靜靜的頓河》用了12年時間才完成。另一部長篇小說《被開墾的處女地》(Podnyataya tselina,19321960),用了28年時間寫作。《靜靜的頓河》描寫頓河哥薩克人為爭取獨立而進行的英勇爭戰,在蘇聯擁有廣大讀者,被歡呼為社會主義寫實主義的有力典型。一些流亡國外的作家(如索忍尼辛、麥德維傑夫〔Zhores Medvedev〕等)認為《靜靜的頓河》的大部分內容抄襲哥薩克作家克留科夫(Fyodor Kryukov,1920年卒)的作品,理由是該書第一卷問世時,肖洛霍夫年紀尚輕、並無生活經驗;另外,他以後也未能寫出具有同樣文學價值的作品。


取材於   蕭洛霍夫。 (2006) 大英百科全書。 20061017日取自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