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一年多,


我終於又進電影院了,


今天下午請休假,〈休假太多放不完〉


一個人到西門町看李安的「色戒」,


雖然看電影的時候還是接了兩通公司的電話,


但還不至於影響我看電影的情緒和完整性。


 


看完這部電影後,


我的觀點和我還未曾看過這部電影前的想法應該還是一致的。


正如同自由時報的報導一樣,


我是這樣的認為:


「色戒」這部電影裡要表達的重點,


其實說的並非主要是「情欲」,


當然這有和「愛國」的情緒無關,


這一點我要說馬英九或許真是流錯了眼淚,


抑或他的眼淚只是為了突顯自己的愛國情操來騙總統的選票!


因為這部片也只不過借用了張愛玲著作裡的一篇短篇小說,


來作為電影的拍攝體裁罷了,


我覺得李安真正要點出的是:欲望的本質和殘酷的現實人生,


這種觀點才是真正視這部電影裡所要表現的。


從王佳芝這個「非專業」的間諜而言,


她透過從角色的扮演裡找到了自我,


並同時解放了自己的欲望,


因此也讓獵人與獵物的角色身分因此而得以隨時轉換,


我始終認為王佳芝內心對性欲應該是有所期待的,


所以看這部電影的人,


大可不必將王佳芝當作類似像「磅薄史詩」裡悲壯成仁的角色,


我認為她完全就是張愛玲筆下所說的:


「女人想給當給男人上,而反上了人家的當」的類型,


她早已注定一生始終難獲俗世人們的理解。


最後一念之仁放走了獵物,


只落了個成敗是非皆不分明,


連起初充當愛國間諜的名目也模糊了。




 


其實「色戒」在開始上映後,


很多報章雜誌一直圍繞在主角易先生和王佳知的史實上打轉,


我也在部落格裡寫了一篇「色,戒VS張愛玲和它的背景史實」,


http://tw.myblog.yahoo.com/jw!tSV73deBGBZk8AhcdYx84dtkpU50/article?mid=11029


一般而言,大部份認為張愛玲在「色,戒」這篇的短篇小說裡,


故事是取材自汪偽政權時,


愛國女學生鄭蘋如奉命密謀刺殺丁默邨的真實事件。


也因此有很多人會批評這部電影污衊了鄭蘋如


但是若依照張愛玲的原著來探討,


張愛玲也只不過是將她從她的前夫,


也就是曾經為汪偽政權管理文化宣傳的大漢奸胡蘭成哪裡聽來的故事,


而將它轉化為小說,


而她的用意也不過在突顯王佳芝和易先生,


兩人在現實生活所扮演的角色衝突,


和隨著情慾的互動所產生的質變,


就如同張愛玲當時不謂世俗流言嫁給漢奸胡蘭成一樣,


此事只關男女情事而非關愛國與否!


所以當我得知馬英九看了此部電影而此而感動掉淚,


我簡直是啼笑皆非,


明明是一部描寫男女情慾的戲,他調得是啥眼淚阿?


這位總統候選人的眼淚也真太政治了。




 


附註:電影裡梁朝偉和湯唯的床戲真的只能用精采兩字來形容,


      但我認為此部電影若少了這幾場床戲的話,


      就無法突顯出男女情事和劇中人物現實角色的互動和質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