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推理小說大概是這三四年的事情,
起初源自於跟女友第一次分手時,
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心情平復,
我在無意中看了一本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推理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
沒想到看完這一本後,就開始欲罷不能,
隨著遠流出版社每個月陸續出版三本的速度開始購買閱讀,
直至將遠流出版社所有出版的「阿嘉莎.克莉絲蒂」全集看完,
在閱讀過程中每每為書中偵探白羅的機智所懾服,
為終生未嫁的馬波小姐詼諧的幽默的辦案方式而傾倒。
也因此套推理小說開啟了我很大的興致!
往後我再心情不好或是長途出差旅行時都會帶上幾本各名家所著的推理小說,
陪我度過無數的孤寂日子。
阿嘉莎.克莉絲蒂小檔案
阿嘉莎.梅.克拉莉莎.米勒於一八九○年九月十五日出生於英格蘭‧托基區的阿士翡莊自宅,父親是佛列德.阿法.米勒,母親是克拉拉.克拉莉莎.米勒(娘家姓伯莫)。父親是美國人,在英美兩地都有生意。母親是父親繼母的姪女。他們生下第一個孩子麥姬後,從托基搬到美國的新英格蘭州,自此建立了與美國的關係。一八八○年,克拉拉在此生下他們的第二個孩子蒙弟。不久,全家人又回英國。佛列德因生意關係,被迫中途返美,臨走前建議家人繼續行程,到了托基就租房子住。然而,佛列德回來後才知道克拉拉已買下阿士翡莊,而且放棄了過一陣子就把房子賣掉回美國定居的計劃,於是米勒一家人決定就在英格蘭長住了下來。
米勒家的第三個小孩阿嘉莎,簡直是被當成獨生女養大的。麥姬和蒙弟比她年紀大了許多,長年在外求學。她早年在家裏受教育,父母起先由於她的極度害羞,還擔心會有學習障礙。但是他們過慮了,阿嘉莎不久就大大展現了天生的求知慾,好學不倦。然而,童年的快樂,在一九○一年父親死時粉碎了。他的逝世對家人在個人及經濟上的打擊非常嚴重。例如阿嘉莎的母親就得偶而把阿士翡莊出租以支付生活費,也就是說,她和阿嘉莎在這段出租期間得在外旅居,非常艱苦。
◎熱愛音樂的童年
她母親很重視阿嘉莎的教育,因此,在一九○六年把她送到巴黎去上禮儀學校。阿嘉莎在此展露歌唱天份,音樂方面頗有才華。因此也曾考慮到以歌唱為業,但很快就放棄了這個念頭。阿嘉莎一生始終愛好音樂,並能彈奏鋼琴。
阿嘉莎既聰明又漂亮,求婚的人很多,但她全都拒絕了。直到一九一二年,她才接受了一位射擊隊(砲兵)少校的求婚。但第二年,她在一個宴會上邂逅了令她神魂顛倒的帥哥艾奇勃(艾奇).克莉絲蒂隊長。幾天後,他騎著摩托車,堂而皇之的登門上阿士翡莊作客。沒多久她就接受了他的求婚,著手寫那封為難的婚禮取消信給第一個未婚夫。阿嘉莎和艾奇勃在一九一四年聖誕夜結婚,兩天後,他就上了戰場,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藥劑護士搖身成為作家
艾奇不在的時候,阿嘉莎到當地的醫院做義工護士,後來轉到藥劑室。她在那裏接觸了許多日後寫作時特別提到的毒藥,還得到至少一件謀殺案情的第一手資料(請看《白馬酒店》)。到了一九一六年,她開始著手寫一本推理小說,一方面是為了減輕望夫早歸的無聊,同時也因為她似乎有安排小說情節的天份。阿嘉莎開始寫作,終於寫出《史岱爾莊謀殺案》。稿子在出版社吃了幾次閉門羹之後,有一家叫約翰.連的出版商終於在一九二○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小說。合約條件的限制,她第一本書幾乎賺不到錢,以至於她起先不能確定寫作生涯是不是可行。
戰後艾奇回來,夫婦在倫敦定居,艾奇任職於銀行。一九一九年,阿嘉莎生下獨生女羅莎琳.克莉絲蒂。她繼續寫作,在一九二二年出版了第二本小說《驚險的浪漫》。雖然艾奇鼓勵她寫作,阿嘉莎這本小說主要是為幫忙打點阿士翡莊的開銷而寫的。不久她與文學經紀公司休斯.梅西簽了約,旋即結束了與約翰.連出版公司無利可圖的苛刻合約。接著,她與野心勃勃的出版商威廉.考林斯父子公司簽了約,出版的第一本書是《羅傑.艾克洛伊謀殺案》(一九二六),是二十世紀中最有創意、最受歡迎、最扣人心弦的推理小說之一。她與考林斯公司的合作一直持續到她過世為止。
◎「令人心碎」的婚姻
阿嘉莎把她的第三本小說《高爾夫球場謀殺案》(一九二三),獻給「我的丈夫」,並在自傳中提到這段時期她很「快樂」。然而,他們的婚姻在一九二四年就開始出現裂痕,艾奇著迷於高爾夫是部份的原因。到了一九二六年初,兩人間已然貌合神離,阿嘉莎甚至獨自去科西嘉度假。然而這只是那非常戲劇化的一年的前兆而已。
度假回來後,阿嘉莎發現母親得了嚴重的支氣管炎,且幾天後就死了,阿嘉莎得獨自面對惡耗,因為艾奇遠在西班牙。他回到英國,得知岳母的死訊後,馬上又出遠門去了。甚至在再回來後,仍是離阿嘉莎遠遠的,寧可留在倫敦或新買的住宅,或伯克夏的史岱爾屋。
就在此不幸的時期,阿嘉莎六月出版的新書《羅傑.艾克洛伊謀殺案》贏得了全國性的讚譽。當艾奇因為愛上了一個叫南茜.尼莉的女人而要求與她離婚時,她還未從失母的傷痛中恢復過來。為了羅莎琳的緣故,艾奇搬回史岱爾屋,兩人試圖重修舊好。就如克莉絲蒂在自傳中所寫的,那是「一段悲傷,痛苦,令人心碎的日子。」到了十二月初,復合破裂。艾奇又要走了,這次不再回來了。接下來所發生的事件至今仍是個謎。
◎謎樣的九天失蹤記
有一天,阿嘉莎.克莉絲蒂回到史岱爾屋家裏,發現艾奇走了。於是她整理行李,開車也走了。她的車子第二天被人發現在伯克夏,紐蘭絲角的堤防上,車頂掀開著,燈沒關;車裏有她的皮毛大衣和過了期的駕照。警方遂把她列為失蹤人口。這則新聞快報緊抓住了全國人的想像力,尤其是因為《羅傑.艾克洛伊謀殺案》仍高居於年度暢銷書榜上。《每日郵報》懸賞一百鎊尋人,各地的警察都在找她。
得獎人是當時住宿於哈洛蓋特區海得旅館的音樂家鮑伯.泰平。他認出某個住房旅客是克莉絲蒂(以泰莉莎.尼莉的名義登記),因此領走了賞金。警方與艾奇馬上趕到旅館去。艾奇與阿嘉莎私下談話以後,宣稱他的妻子:「完全失去記憶,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克莉絲蒂自己後來對外說明時也是這麼說。真相並未大白,失蹤案的許多疑點仍是無解。但克莉絲蒂在自傳中對此事一字不提。她對這事件較正式的說法是後來珍.摩根在克莉絲蒂傳中的說法。摩根遍閱其他作者得不到的資料後,也支持克莉絲蒂當初的失憶說。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失蹤是她平靜一生中最令人注目的一件事。由於她從不公開說明,因此她失蹤那幾天的確實行跡引發了許多謠言和揣測。這些流言蜚語,加上傳媒的惡劣對待,造成克莉絲蒂終生對媒體敬而遠之,以免私生活再度受到冷嘲熱諷,搬弄是非。
然而,世人對克莉絲蒂失蹤記的興趣未曾稍減,不斷有作家,調察員想要拼湊出她那幾天的行蹤。凱茜.泰南在一九七八年以她的失蹤事件寫了一本小說(後來改編成電影,由凡內莎.瑞格芙和達斯汀.霍夫曼主演。)近來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嘉德.凱得在《阿嘉莎.克莉絲蒂失蹤的那十一天》(一九九八)中所提供的。他認為克莉絲蒂以失蹤計來羞辱她的丈夫艾奇。這種說法遭到其孫馬修.普理查的強烈否認。
在休養創傷的這段期間,艾奇留在史岱爾屋陪她,但是他們的婚姻已無法挽回了。雖然十分勉強,她終於同意離婚。一九二七年底,經過了長久的擱筆時期,她重新開始寫作。她的離婚在一九二八年確立。在《藍色特快上的秘密》的前言裏,克莉絲蒂居然還能開這樁悲慘離婚事件的玩笑。她盛讚忠狗隊隊員(O. F. D.,Order of the Faithful Dogs),說離婚是對她的朋友們的「酸性測驗」。留在她這一邊的是忠狗隊隊員,離她而去的是鼠隊隊員(Order of the Rats), 下三流。其中最突出的兩個忠狗隊員是卡洛(她的秘書,夏洛特)和彼得,她的短毛狗。
◎與考古學家的邂逅
一九二八年,克莉絲蒂遠赴中東,造訪了烏爾的考古挖掘場,並與場主任李奧那.屋李和他的妻子凱瑟琳成了好朋友。第二次造訪的時候,她邂逅了二十六歲的考古學助理麥克斯.馬龍。兩人於一九三○年在蘇格蘭結為連理。他們的婚姻十分幸福,維持了四十六年,直到克莉絲蒂死去為止。結婚的時候,阿嘉莎三十九歲,麥克斯二十六歲。為了出書的緣故,她保留了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名字。但是私下總是自稱馬龍太太,而她描寫考古挖掘場生活的的非小說著作,《告訴我你怎麼過活的》,則是以阿嘉莎.克莉絲蒂.馬龍的名字發表的。
麥克斯是十分傑出的考古學家,阿嘉莎樂於長時間與他在中東的挖掘場一起工作。她成了名符其實的考古隊員,在《告訴我你怎麼過活的》一書裏,她詳細記錄了她考古的日常生活細節。麥克斯最出名的挖掘場是一九四九年開始動工的寧洛挖掘場。一如往常的,阿嘉莎陪著他走過這十年的歲月。她的自傳就是在寧洛開始寫的,或斷或續的寫了十五年。一九六○年,由於他對考古學及促進瞭解古代世界的多方貢獻,麥克斯被受封為大英帝國高級騎士,此事與他是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丈夫無關。一九六六年,他發表了寧洛考古場的記錄史《寧洛與它的廢墟》。兩年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因他的工作成就封他為爵士。
◎多產的著作生涯
在幫助丈夫勤於考古的同時,克莉絲蒂仍能繼續她驚人的多產著作生涯。她大約每年寫一本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尤其多產。作品有《傷心的柏樹》(一九四○),《一,二,鎖好鞋釦》(一九四○),《豔陽下的謀殺案》(一九四一),《N或 M?》(一九四一),《圖書館室的屍體》(一九四二),《五隻小豬》(一九四三),《拇指一豎》(一九四三),《零時》(一九四四),《死亡終局》(一九四五),《死的懷念》(一九四五),《睡死》,和《帷幕》,各是瑪波小姐和赫丘勒.白羅的臨終長篇作品。
除了作品產量驚人之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克莉絲蒂還飽受個人悲劇及德軍空炸英倫之苦。她的女兒,羅莎琳.克莉絲蒂,在戰初嫁給了休伯.普理卡,但他在一九四四年戰死了。一九四三年九月二十一誕生的孫兒馬修.布理查,在許多方面減輕了他父親的死亡帶來的傷痛。阿嘉莎愛孫心切,經常把預印的小說寄給在外求學的他,甚至還把《捕鼠器》的版權送給他當十歲生日禮物。一九四九年,羅莎琳再婚,嫁給了阿嘉莎極為滿意的安東尼.希克斯。
克莉絲蒂除了考古及大量寫作之外,她還寫劇本。她的第一齣舞台劇,〈黑咖啡〉,在一九三○年搬上舞台,由名演員法藍西斯.蘇利文主演。但是克莉絲蒂從沒看過,因為她那時人在美索不達米亞。直到改編《無人生還》為劇本(一九四○)獲得成功之後,她才相信值得繼續從事劇本創作。接下來她將自己的小說改編成許多劇本,包括〈死亡約會〉(一九四五),尼羅河上的謀殺案(一九四六),〈牧師家的謀殺案〉(一九四九),和〈空幻之屋〉(一九五○)。這些,在很多方面看來,只不過是她寫出最成功的劇本〈捕鼠器〉(也是有史以來最成功上演最久的劇碼)的暖身而已。緊接〈捕鼠器〉而來的,是次年極受讀者喜愛的〈控方證人〉(一九五三)。
◎美麗不朽的女爵
一九五六年,克莉絲蒂在文學及藝術方面的成就正式受到肯定,被封為大英帝國高級騎士。一九七一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封她為女爵。同一年,她受了腿傷,從此健康及生產力一路走下坡。大家公認她的最後兩部小說,《大象也不會忘》(一九七二),和《命運之門》(一九七三),水準大不如前。而《命運之門》,可說是她最後的遺作。克莉絲蒂隨後發表了白羅及瑪波的最後小說,從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就一直存放在保險箱的《惟幕》(一九七五),及《睡死》(一九七六)。它們是她成功文學生涯的恰當句點。
阿嘉莎女爵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一九七四年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的首映典禮上。首映在倫敦的謝迪士貝里街的ABC電影院,伊莉莎白女王也蒞臨會場及隨後在克拉瑞吉飯店舉行的慶功宴上。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二日,她死在伯克謝,威靈化自宅。麥克斯.馬龍卡比他最愛的祖母多活了兩年,死於一九七八年八月十九日。家人遵囑以私人儀式將她葬於伯克夏郡邱西的聖瑪利教堂墓地。她的墓碑上刻著兩行愛德蒙.史賓司的〈美麗的皇后〉中的詩句:
玩過後的沈睡,怒海後的港口,
爭戰後的安逸,活過後的死亡,真討喜
───(摘自《The Complete Christie》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