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心情不是很好,


好像又走入了低潮,


這五六年來,


坦白說,真的過得很不快樂,


或許從工作環境及名片拿出去的抬頭,


表面上或許還算風光,


但是我已經厭惡極了這種效率不彰的作業模式了,


我不喜歡披著羊皮的狼,


人前人後對您客氣尊重,


背後卻要捅你一刀,置你於死地的一些同仁!


 


這些年,


每到這個歲末年初的時期,


都是我心理最矛盾的時候!


三年多來,


多次想離開,甚至找到待遇職位都比現在好更多的工作,


但總是礙於諸多關係,又給留下來,


除了公司一些老長官的勸慰的壓力外,


最大的應該來自於親人的期待,


自從五年前任職的廣告公司因老闆業外投資失敗,


我跟著一組專案小組被賣到跨國性的廣告公司去後,


母親就一直很執意希望我可以到客戶這裡任職,


剛好我現在任職的這家大企業也有意思要我來上班,


加上自己也認為年紀有點大了!


也不想要像在廣告公司任職時那樣衝鋒陷陣了!


 


結果呢!


接近四年的時間,


若以一般常人的眼光看,


固定上下班,工作穩定又有甚麼不好!


只是當您還保持著以往的拼勁在這家公司衝的時候,


接踵而來的是猜忌、阻礙以及官僚心態的對待!


您說會不會灰心!


其實公司高階主管每個人壓力都頗大,


一直提出很多改革方案,


也整頓了不少人事制度,


也認為我們這批從外面進來的做法是對的!


但是畢竟我們這些少數人無法一下子去撼動這一群一二十年來長久處於安逸的基層主管或同仁。


是真的想走了!


累了!


轉換一個可以再度挑起我鬥志的工作環境吧!


 


快滿四十三歲了!


快要沒有機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了!


不打算再按照親友的期望走下去了,


去年剛結束一段長達六七年有名無實的婚姻,


也結束了一段越來越不看好的愛情,


沒有小孩的我,


 現在我寄掛的也只有我自己的母親而已,


反正只要我肯努力,要養活我母親應該事件容易的事。


那麼既然沒有甚麼負擔,也沒有任何可以眷念的對象的我,


以幾乎甚麼都沒了的我!


那麼從工作中去找尋自己的精神寄託總沒有錯吧!


 


不談這些了!


今天就讓 uncle  shane 來介紹一下開創日本幕府時代的德川家康的故事吧!


另外附上我親自從書中抄錄下來的德川家康銘言錄給大家參考喔!


這套共五十三冊,由遠流出版社出版的「德川家康」,


我曾在五年前利用八天的農曆假期一口氣看完它,


原因無它,


因為那年廣告公司的老闆已經積欠我數個月的薪水,


所以過年不敢出門,怕出了門要花錢,又怕假期太長無法殺時間,


那年應該是我這一輩子最難以忘懷的農曆年吧!


但也過得很充實。


 




                                                                                            德川家康之墓


一個關於德川家康的著名"杜鵑不啼"故事

「杜鵑不啼」故事是通過日本戰國時代三位傳奇英雄對杜鵑不啼一事的不同態度來解釋他們的個性差異,但是主要是為了襯托表現德川家康的不凡忍耐性格。一隻杜鵑不唱歌,豐臣秀吉說:「如果杜鵑不唱歌,我會想辦法讓牠唱」;織田信長說:「如果杜鵑不唱歌,我就殺了牠。」德川家康卻說:「如果杜鵑不唱歌,我會等著牠唱」;德川家康正是靠著這個忍字訣得以出人頭地。


其實德川家康(1542-1616)一生都是傳奇,在世的兩萬七千多個日子裡,每一天都是奮鬥。


他是沒落諸侯的公子,出生於日本的戰國時代。

他是歷盡滄桑的階下囚,三歲時母親被迫改嫁;六歲時在政治交易中做了人質;八歲喪父成孤兒。


十多年的人質生活嚐盡亂世的辛酸,磨練出堅毅不屈服的無比韌性。


他是置死地而後生的忍者,成年後選擇依附強國,成為卑微的侍臣,戰役中總是擔任最危險的前鋒,充當盾牌或砲灰的角色,企圖在實戰中培養戰力。


他是戰亂終結者,也是太平盛世開創者,長年在等待與忍耐中創造實力,最終以臣屬身分打敗豐臣秀吉,掃平混亂的戰國群雄,並且成為日本王朝第一任君王,開立二百六十餘年安定的長期政權。他是低成長安定經營者,徹底強化組織的體質和結構,橫向積極網羅各方人才、建立幕僚團隊,縱向規劃完善制度、力使財務健全,使得三河小國由弱轉強。




                                         NHK大河劇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簡史


 


德川家康(1541—1616),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江戶幕府的第一代將軍。

德川家康,1541年生於三河國岡崎,爲岡崎城主松平廣忠之長子,原姓松平氏,初名元信,後改名元康,最後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發迹於三河地方的一個土豪,在戰國時代逐漸上升爲戰國大名,到松平廣忠這一代時,松平氏已領有整個三河國。但其領國被夾在勢力較強的兩個大名尾張的織田氏和駿河的今川氏之間,地位很不鞏固。

1547年松平廣忠與尾張的織田信秀作戰,爲請駿河的今川義元援助,將六歲的家康送作今川氏的人質,但中途被織田氏所奪,監護在熱田有兩年之久(一說被扣在那古屋)。在此期間,其父廣忠被自己的近臣暗殺。1549年松平氏與織田氏講和,德川家康返回岡崎,僅十日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質。八歲至十九歲這十二年間,德川家康作爲人質住在駿河。

1560年桶狹間之戰,織田氏大敗今川氏,今川義元陣亡。從此德川家康擺脫今川氏而獨立,1562年與織田信長結成同盟,開始全力經營三河。由於他求成心切,採取過激措施,激起了1563年三河國全境的一向宗起義。經過他近一點的攻戰,殘酷地鎮壓了起義後,才逐漸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基地。

1568年德川家康的同盟者織田信長進入京都,邁出了統一全國的第一步。這時已在三河打下了堅實基礎的德川家康開始採取東進政策。1570年他聯合織田信長在妹川打敗淺井氏、朝倉氏,將治所遷往濱松。但這時武田信玄也想奪取全國政權,爲掃清進軍道路上的障礙,屢次出兵遠江和三河。

1572年10月,武田信玄率四萬五千人大舉進軍京都。德川家康聞訊率自己所部及織田信長援軍一萬余衆迎戰于三方原。由於雙方兵力懸殊,且用兵之妙信玄又略高一籌,結果德川、織田聯軍大敗,死傷千餘,德川家康逃回濱松。此役德川家康雖然打了敗仗,但武田信玄卻十分佩服德川軍的勇猛頑強。武田信玄的猛將馬場信秀事後對信玄說:“看了三河軍的屍體,面朝我軍倒下的都是臉朝下,面向濱松倒下的都是臉朝上,這說明這些士兵都是向前衝殺時戰死的,因想逃跑而被處斬的一個也沒有。”據說德川家康就是經過此役而取得了“海道一雄”的名聲。

此後德川家康一面與武田氏對抗,一面加強領內建設。1575年5月,聯合織田氏於長筱之役大破武田勝賴,1581年陷遠江的高天神城,把武田氏驅逐出遠江。翌年隨織田氏滅掉武田氏,領有駿河。

1582年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信長一死,圍繞政權落入誰手的問題各大名之間展開了激烈鬥爭。本能寺之變時德川家康正在界市,因急取近道經伊勢返回三河,才免遭危難。

德川家康返回岡崎後,發現中央的實權已被豐臣秀吉奪去。爲了積蓄實力準備將來與豐臣秀吉分庭抗禮,他更加堅定了東進的決心。不久發兵佔領了甲斐,同時把手伸進了信州。至1583年前後,德川家康已先後把三河、遠江、駿河、甲斐、南信濃五國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當時東海道地區兵農分離進行得很緩慢,還沒有象大內氏還沒有象大內氏和北條氏那樣形成大名的城下町,家臣和自己的封地還緊密地聯在一起,因此要控制家臣必須牢牢地控制住土地。鑒於這種情況,德川家康當時對所屬家臣一律採取給予封地的形式,通過土地這個紐帶來控制家臣。

這一時期德川家康也很重視發展領內的工商業。早在三河國時他就把三河的小山新市作爲“樂市”,免除各種稅役。遷入濱松後,他又整頓了各種工商業團體。征服甲斐後,統一了通過甲斐全境的度量衡,招攬外地商人到三河、遠江進行貿易。通過這些措施,德川家康不僅穩定了對新領地的控制,而且增強了經濟實力。

此後豐臣秀吉步步推進國內的統一,不久當上了關白和太政大臣,名副其實地掌握了全國政權。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之間也很自然地變成了近似於主從關係的一種關係。

豐臣秀吉征伐九州時,德川家康未被徵調,擺脫了一次巨大的消耗。但1590年征伐小田原時他參加了戰鬥。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封于關八州,年貢260萬石。1590年8月1日德川家康離開五國遷往江戶(現東京),從此採取一系列措施,權利經營關東。

首先,採取新辦法配置家臣。德川家康在靠近江戶的武藏、相模等地,集中了直轄地和封地在一萬石以下的下級家臣。萬石以上的高級家臣配置得儘量遠些,分佈的密度是關東的西南部略稀,東部與敵對性大名接壤的邊境地帶較密。顯然,這樣配置是一種臨戰體制。而且他在進入關東的同時,便決定將封地換算成産量發給家臣。這些措施對進一步控制家臣,鞏固關東新領地起了很大作用。

其次,德川家康爲了調整農村中的租佃關係,穩定新領地的秩序,還開展了大規模的檢地。其具體辦法是,在土地登記冊上,在隸屬農民登記人姓名的右上方標上人名肩書,表明該人耕種的土地其領有權是屬於哪個名主的。這樣做,是既承認身爲領主的名主的土地領有權,使其負擔交繳年貢的責任,另一方面又承認租佃者尚不穩定的耕作權。這種措施對治理關東這種比較落後的地區是得策的。

最後,德川家康也十分注意發展領內的工商業。爲了解決陸路運輸和吸引外地商人來江戶經商,從江戶和周圍農村徵調人夫建立了道中雲馬役。爲了解決水路交通問題,組織人力挖掘溝渠,使船舶可以直接停靠江戶城下。又指定專人管理領內的度量衡;委託從舊領地跟來的土豪式商人發展江戶的市區建設和對工商業進行管理;1592年以後,鑄造了號稱武藏小判的一兩金幣,以促進貨幣流通。隨著江戶建設的步步進展和工商業的繁榮,外地商人紛紛來到江戶。德川家康對關東的建設,爲他後來奪取全國政權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支援和鞏固的根據地。

1598年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是五大老的首領。1600年,他進攻上杉景勝。接著于當年9月的關原之戰打敗石田三成,掌握了全國政權。1603年2月,被朝廷任命爲征夷大將軍、右大臣、源氏的長者(即源氏的族長、家主)。同年,他在江戶開設幕府。1605年,把將軍職讓給了兒子秀忠,退居駿府城,但作爲大禦所仍然掌握著軍政實權。1615年5月大阪(今大阪)之役,滅掉豐臣秀賴,實現了所謂的“元和偃武”。1616年3月,出任太政大臣。4月17日死於駿府城,終年76歲,葬於久能山。翌年,追諡正一位,受東照大權現的敕號,後改葬日光山。

日本的戰國時代,諸侯割據,大名之間爭奪政權的鬥爭十分激烈,實現國家統一是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種形勢下,德川家康要在政治上有所作爲,最後奪取全國政權,必須對統一的大局有清醒的認識,因時、因地制宜,採取靈活的政策和策略。在這一點上,可以說他是順應了時勢,舉措得宜的。

本能寺之變以後,豐臣秀吉捷足先登,搶先控制了局面,使德川家康失去了一次奪取全國政權的機會。當時大局雖然對他很不利,但這時他與豐臣秀吉之間的關係和實力已非昔日的織田信長與他的關係可比。爲了改善自己的處境,他採取了有限的行動。1584年,德川家康應織田信雄之請,與豐臣秀吉戰於小牧、長久手,就是出於有限目的的一種有限行爲。長久手之戰,德川家康打敗了豐臣秀吉的一個支隊,打死了豐臣秀吉的勇將池田信輝,迫使豐臣秀吉以相當有利於他的條件講和,這對全國都很有影響,豐臣秀吉對德川家康不得不另眼相待。豐臣秀吉出兵朝鮮時,沒有把德川家康的部隊編入渡海戰列。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德川家康的幸運,其實這是德川家康運用自己的實力和採取巧妙的策略得來的。豐臣秀吉出兵朝鮮,使豐臣政權和西南大名損失慘重,而德川家康卻在和平建設中積蓄了財力,壯大了力量。這些變化是豐臣氏政權崩潰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德川家康後來奪取全國政權的重要轉捩點。

注意內治是德川家康取得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德川家康的內治是和改組與強化封建秩序溶爲一體的。在取得全國政權前,每佔領一地,總要對新領地的統治加以整頓,而不是一味追求武力擴大版圖。奪取全國政權後,爲了鞏固政權,除保持豐臣秀吉的政治成果外,又採取了一系列改組和強化封建秩序的措施。

一是沒收和削減敵對性大名的領地,充實幕府的經濟基礎:德川家康沒收了87個敵對性大名的領地,總收入量爲414萬石(一說沒收了90個大名的領地),減封了三個大名的領地,總收入量爲207萬石(一說減封四家大名領地)。其中的3/4轉封給自己的功臣和親近大名,其餘的1/4劃爲德川氏的直轄地,再加上甲斐、信濃、美濃、近江、越前、佐渡、陸奧南部等地區的直轄地,總收入量達6萬石以上,此外,德川家康還把佐渡、石見、伊豆等地的重要礦山和京都、大阪、奈良、駿府、長崎等重要城市和港灣地劃爲幕府直轄。這樣,幕府就幾乎控制了全國的大部分重要財源。

二是建立起幕藩體制的封建統治制度。德川家康根據對幕府的向背,把全國的大名分成三類。第一類是他的兒子和德川氏的近支宗族,這一類叫做“親藩”;第二類是忠於自己和自己祖先的功臣,這叫做“譜代大名”,“親藩”和“譜代”是幕府政權的支柱;第三類是關原之戰前與德川家康同爲大名的人,或戰時曾忠於豐臣秀吉戰後降服的大名,屬於這一類的叫做“外樣大名”。德川家康把三種類型的大名混雜相間,使親藩和譜代大名監視外樣大名。其次,爲了加強對武士的統治,樹立幕府的權威,又于1615年頒佈了《武家諸法度》。其要旨是獎勵文武、誡逸樂奢華、守節儉、嚴階級(即服飾、乘輿的等級規定)、不得蓄浪人、不得擅自修繕城池、不得私婚、不得結黨,但最主要的是規定了大名的“參覲交代”制。按規定,全國外樣大名分爲東西兩半,半住江戶,半住領地;每年4月爲東西兩半部大名的交代時期(對譜代大名另有規定),大名的妻子須常住在江戶,事實上作爲人質,大名依地位帶領侍從,構成“諸侯行列”,按期到江戶參覲交代。由於“諸侯行列”人數衆多,往返于江戶和領地之間的耗費十分巨大。因此這一制度不僅可以使幕府實際上把江戶交代的大名作爲人質而加以控制,還可以大量消耗大名的財力,使之無力叛亂。與此同時,德川家康還進一步推行豐臣秀吉的兵農分離政策,完善了身份制度,把整個日本社會劃分爲身分世襲的士、農、工、商四個等級,每個等級內部又貫穿著縱的主從關係。最後,在1615年還針對皇室、朝廷、寺社頒佈了《禁中及公家諸法度》和五山十刹的法度。這樣,以身分制爲核心,以幕府爲政權的中樞,上對天皇、公卿,下至各藩大名、一般武士、僧侶、農民、手工業者、商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幕藩體制。德川幕府就是主要靠這個體制來統治全國。

第三,在對外事務方面,德川家康不是個完全的鎖國主義者。創立幕府後,他立即遣使朝鮮,並於1608年恢復了和朝鮮的邦交。與此同時,又積極謀求與明朝的間接貿易。他出於對軍需物資和生絲貿易的需要,創立幕府後的初期,對發展與西歐各國的貿易也很積極。1608年,他聘用英國人三浦安針爲外交顧問、貿易事務官,並向他學習世界知識、天文和數學。他甚至默許基督教的傳播,後來因感到危及日本傳統的封建統治,又加以禁止。1612年,幕府在直轄地首先頒佈禁教令,翌年便把這一法令推行到全國。1615年起,進而對朱印船貿易也嚴加限制。

第四,德川家康大力提倡文治。他十分好學,喜歡讀有關治國平天下的經史典籍,鑒於字鐮倉幕府以來佛教勢力已與莊園制緊密結合的事實,他在創立幕府前一直抑制佛教,推崇儒家思想。創立幕府後,他認爲莊園制已徹底摧毀,佛教因失去舊的經濟基礎和遭到沈重的政治打擊也已衰落,這時恢復佛教的威信,對鞏固新政權不僅無害而且有益,因此晚年逐漸扶植佛教,與名僧探討各宗的佛法,日益趨於儒佛合一的思想統治。

德川家康一生的最大業績在於他繼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後,改組和強化了日本的封建秩序,把日本封建社會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他開創的德川幕府在日本歷史上維持了長達260多年的和平統一局面,這給日本封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比莊園制時代略好一點的社會環境。但是,德川家康所改組和強化的日本封建制度,仍然是建立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嚴格的身分制度把每個人都死死地固定在一個狹窄的框子裏,嚴重地阻礙了社會的進步。他推動海外貿易並非要民間貿易自由發展,走上近代重商主義的道路,而是出於幕府政治和經濟的需要,維護封建的政治統治,其範圍只限於由極少數幕吏、大名、特權大商人所把持的官方貿易,一旦超出幕府的政治需要,就立即加以取締或限制。1612年頒佈的禁教令,實際上是德川幕府政治鎖國的開始,從1615年開始對朱印船貿易的限制,則是一種部分的經濟鎖國,是德川幕府後來全國鎖國的先聲。此外,德川家康晚年推行儒佛合一的思想統治,對日本人民的思想起了很壞的束縛作用。這種影響甚至一直延續到明治維新以後。




                        東照宮前的猴子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   非禮勿視


 


德川家康的經歷


家康三歲時,由於娘家的人投靠了其父親政治上的敵對方,松平廣忠將妻子送回娘家。1547年,廣忠為了與織田家對抗,將家康送往今川家作為質子,以換取今川的支援。不料半途被織田信秀派人搶走。兩年後,廣忠擊退了信秀,但在出外狩獵時遭下級武士刺殺。今川家以立嗣為理由向信秀討回家康,並立下岡崎城城主,實則為今川家的傀儡。


雖然名為城主,但年幼的家康一直在駿府城今川義元帳下繼續過著質子的日子,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他十八歲。14歲元服那年,改名為松平元信,兩年後,再次改名為松平元康,同時奉今川義元之命娶其部下的女兒為妻。這時家康才得以回到岡崎城,真正成為一城之主。


1560年,今川義元於桶狹間之戰被信秀的繼任嫡子織田信長擊敗身亡,家康返回岡崎城。兩年後,家康與織田信長結盟。1563年,家康攻打今川義元之子氏真大勝,佔領了遠江,並將居城遷往遠江濱松,成為坐擁三河與遠江兩國的大名。


1566年,家康正式改名為德川家康。1572年,家康與上洛的武田信玄軍於三河城外的三方原交戰卻大敗(史稱三方原會戰),不過幸運的逃過一死。(傳說家康遭遇武田無敵騎馬隊時,曾嚇到失禁。並讓人當場繪下自己愁苦樣子,作為日後激勵。該畫像現在仍存在。)


1582年2月,率家臣到安土城拜訪織田信長,部下嫌料理難吃,信長當場懲處主辦人明智光秀,6月,本能寺之變,家康正在堺港,被部下服部正成護送逃回三河。


1590年,德川家康隨豐臣秀吉滅北條氏有功,轉封關東八州,改建江戶城為居城(今東京)。
1600年,在關原之戰統領東軍打敗石田三成率領的西軍,三年後出任征夷大將軍,並創立江戶幕府,也稱為德川幕府
1610年,尾張名古屋構築了名古屋城
1615年大坂夏之陣德川軍攻入大坂城,豐臣氏被滅(開戰之前,被真田幸村襲擊本陣,一度打算自殺,但最後仍逃出重圍)。
1616年,病故,法名東照大權現。法號安國院。




                                                                                                                                  東照宮花園


 


「德川家康」作者


山崗莊八簡介:


明治40年(1907)1月11日生於新潟縣小出 ,本名「山內庄藏」。結婚後改姓籐野。小學中途輟學,改至「通信講習所」就學。17歲開始從事印刷業。昭和8年(27歲)擔任《大眾俱樂部》創刊主編,同時也以筆名「山岡莊八」,在該誌上發表文章。昭和13年(1938),其作品《約束》入選《每日週刊》大眾文藝。後來加入了崇拜已久的劇作家長谷川伸的「新鷹會」。


  二次大戰期間,山岡以從軍作家身份轉戰各戰線。戰後,他花費17年時間,完成長篇巨作《德川家康》,在當時引發了前所未見的「家康熱」。之後他更以歷史小說為主軸,創作《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及《伊達政宗》等名作。昭和53年9月30日去世,享年72歲。




                         日光東照宮     日本各地東照宮都是德川家康家廟


 


德川家康銘言錄       作者:山崗八莊   遠流出版社


 


抄錄者:shane


 


    「身在亂世之中,人類的狡詐策謀根本無濟於事,然而,一切無意義的悲


          嘆,  卻都源自於它。」


    「要想騙過敵人,就要先瞞過己方。」


    「憑同樣的理念,很難打倒或超越對方。」


    「世事總在人眼無法見到時變遷。」


    「雙雄無法並存……必須砍倒一株,使另一株更加茂盛。」


    「在這浮沉的世界裡,生命只是洶湧波濤中的一朵小小浪花。」


    「處在亂世之中,人太渺小了,永遠無法知道明天的命運,祇是像蟲依一


          樣活著,蟲一樣被殺;一般百姓的生命恍如噩夢一場。」


    「切勿一怒即戰。」


    「人類如果能照自己所想的方式去生存….這應是生逢亂世所有人的心


          聲。」


    「人類究竟要到甚麼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的膚淺呢?」


    「一個人擁有太多的幸福絕不能獨享,就像一粒米中蘊含了天地間無數的


          諄諄教誨,必須與人分享。」


    「我們這些小國,若想要在這個動盪不安的時代生存下去,只有一個辦


          法。就是讓兩強的勢力保持均衡,誰也不會贏過對方。」


    「勝利究竟是甚麼呢?…..生是一場夢,死是一場空。」


    …世間飄零,尚不知草上白露、水中之月;榮華富貴隨風而逝….」


    「樹枯葉落,但是仍有很多樹木等待另一個春天的來臨。」


    「去年的樹葉,雖然飄落了,…會成為肥料,滋潤這棵生命之樹,使它的


          樹幹、枝葉更為茂盛。」


    「凡大將之才,無論對方如何挑釁、誘惑,也絕不會輕舉妄動」


    「不要性急,性急會使人盲目。」


    「如果一個人不能在第一次見面時,就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長處,那又有甚


          麼用?」


    「人類和刀劍一樣,長久不使用的話,就會生鏽。」


    「--能夠看透自己,並猜透自己所作所為的人,決不能用他。」


    「神,有時候會創造出人的聰明才智所無法想像的事物。」


    「能在這亂世殘存的,第一當然要有能力與手腕;第二是否生來具有世人


          所講的--運。」


    「虎是山野中的野獸,不向雲間的龍挑戰,要一直等到龍下到地上了,虎


          才會開始跳躍。」


    「不知是否再見,這就是亂世的別離。」


    「北風也有轉南的時候。」--靜待時機。


    「鈍刀利力刀的差別,不祇是慨刀鋒鍛鍊的良莠,還要看持有者決定。」


    「人生五十年,和大自然相比, 猶如夢幻一樣,一朝得生,定有死亡之


         日….」


    「在這亂世中,沒有人真正好戰,可是為求生存,祇好咬緊牙關,忍住眼


          淚握緊劍把。」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力量不是人的智慧所能計算的。」


    「在人的一生中,有戰爭之外的戰爭。」


    「不論是對、是錯,就去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吧!」


    「兩者相等,無論誰勝,整體的力量都會減半。」


    「大風,是使大樹根強壯最好良藥。」


    「潺潺流水….只要與以時日,總有一天會成為瀑布,奔流不息的。」


    「疾如風,徐如林,侵如火,不動如山。」武田信玄引用孫子兵法-軍爭


           篇。」


    「人生就要扛著沉重的負擔。」


    「人的力量能否推動命運?推動不能推動的,總是徒勞無功。不去推動可


          推動的,就是怠慢!」


    「命運隨著人的行為而改變,而人生也會被命運所牽制….」


    「人內心的慾望,總希望捉住每一個幸運的機會!」


    「若把命運看成「絕對」,就應該一貫地執行;如果把自己看成是「絕


          對」,旁觀者會認為你的行為是妄動。無論是世人怎麼看法,人必須把


          自己當成絕對。不論是對、是錯,就去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


    「大意是一切事物失敗的根源!」


    「不要為對方的失敗而高興。」


    「敵人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腳下…..不正是人生的悲劇嗎?」


    「當天運到的時候,人力是無法挽回的。」


    「人生何處不是陷阱?」


    「人與人相處時,可以知道哪個人對自己比較重要,哪個人要排在其


          次。」


    「有的時候,當人已經決定要死了,突然又變非活下去不可,反而會膽怯


          起來。」


    「人類就是靠一個「緣」字來維繫關係的。」


    「一但動兵,就要有得勝的把握!」


    「該前進時就前進,該後退時就後退,戰爭是經常有進退的。」


    「大將應該比士卒更能吃苦。」


    「一個原本樸實的男人,遽然擁有太多,就會分不清夢和現實的境界。」


    「兵的強弱是靠大將。」


    「兩個大將互相競力,運用各自的長處,正好可以產生聯軍的威力。」


    「滅亡者和興起者,有一股看不見的無形力量在那兒著嚴格的裁決。」


    「除了忍耐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防護方法了。」


    「貫徹意志,絕不屈服於敵人。」


    「不要憐惜早逝之花,最遲也會在晚春的風暴中凋零。」


    「每當我踩在這裡的泥土上,就會想起往日的艱辛。」


    「人的命運被一條無形的線支配、控制著。」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往往是超乎常規,而被一種氣氛所控制。」


    「唯有順從人民的心聲,才是遵行真理的道路。」


    「人類是為了生存而存在,還是為了好好生活而存在呢?」


    「溺水而上的人,最後還是要溺水。」


    「與其毫無意義的犧牲,還不如好好的活著。」


    「為了守護大家的生命,要不惜捨棄自己的生命….這就是武將。」


    「做決策就如下棋子一般,隨便動了一下,整個局面都完全改變了!」


    「人總是喜歡網牛角尖鑽…..可是沒有一個人發覺自己的缺點。」


    「這是我的力量和心志,大家看哪!」


    「人世間,就像是站在十字路口上,必須選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才是最


          重要的。」


    「會打仗的人,未必會交涉。」


    「人情、義理、武士道、志氣,這些將一個人的一生綁縛的緊緊的。」


    「戰爭就好比是水,一但開戰了,就要利用情勢。」


    「像這種不受任何誘惑,執著第貫徹志氣的人,才是最難對付的。」


    「所謂亂世,就是每個人的思想和行動無所一致,各自行動。」


    「亂世中的人,總有自己的主張,而那往往也是某種可憐的志氣。」


    「神佛是沒有嘴吧的,但是祂讓萬民渴望和平。」


    「人生來就有他自己的個性。」


    「人生就是力的競爭。」


    「決了堤的河流是無法抵抗的。」


&n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