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所有的古蹟文化園區裡,


最常去的應該是赤崁文化園區了‧


原因有二,一來我的姑媽就住在新美街〈舊稱米街〉


他們家是專做金紙及鞭炮批發的,


所以我從小就往這裡跑。


二來因為我以前任職廣告公司的時候,


到台南出差住宿都住在民族路的華光飯店,


晚上常散步到民族路圓環吃鱔魚麵或鹹粥,


加上家裡有每年固定時間到天公廟拜拜祈福的傳統,


所以此區算是我在台南最常混的地方吧!


 





                                       赤崁樓


踏在鄭成功走過的泥土上,
體驗孤臣孽子攻下普羅民遮城的喜悅,
及他經營台灣反清復明的決心,
這就是台灣人的精神。


  你知道赤崁樓名稱的由來嗎?你知道為什麼赤崁樓附近老行業與小吃特別多?赤崁文化園區又是怎麼形成的?來一趟赤崁文化園區之旅,屬於荷據到明清台南舊城區的精華在此重現。


  赤崁文化園區範圍,以赤崁樓為最大地標建築,範圍大約是新美街以東,成功路以南至民權路左右的塊區,新美街一帶正是十七世紀台南海岸線的位置。西元一六二四年,荷蘭人在安平築熱蘭遮城後,因腹地的關係,他們選擇台江對岸的赤崁(當時台南稱平埔族人赤崁社的所在地)另築一座政經中心-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並發展了出赤崁街與普羅民遮街,為府城繁華的商業史揭開序幕。


  赤崁樓是早期台南舊城發展的中心,區內古蹟眾多,是台灣少數擁有荷據、明鄭建築的文化園區。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區塊內擁有三個國家一級古蹟,除了華盛頓郵報旅遊版曾特別推薦的赤崁樓外,明朝寧靖王府邸(今大天后宮)、及由寧靖王的關帝廳改建而成的祀典武廟,都很值得一遊。另外園區內相關的老街,及其它的三級古蹟,如明鄭遺臣的住宅陳德聚堂、香火鼎盛的天公廟天壇、有著明寧靖王親書的名匾的北極殿、有著金面玄天上帝的開基靈佑宮等,也是適合探訪的古蹟景點。


  若要參觀傳統工藝或品嚐傳統美食,也可在此發現知名的再發號肉粽店、義豐冬瓜茶、白北浮水魚羹、清珍鴨肉羹、金德春茶舖、舊永瑞珍餅舖、吳萬春香舖、隆興亞鉛行……等,總令遊客流連忘返。


 


 


     《赤崁樓》


現址: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212號


屬性:第一級古蹟


歷史簡介:原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所建之商業與行政中心,稱為普羅民


遮城,創建於明永曆七年(1653)與台江對岸之熱蘭遮城遙遙相望,


後來台人稱之為紅毛樓或番仔樓、赤嵌樓。大戰後曾經多次整修,現


存建築由南面庭園、北面樓閣及西面蓬壺書院組成,庭園牆基下立有


九塊贔屭御碑,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朝廷為平定林爽文之役所


設,原立於功臣祠,後移至此。


 


 




                                                  祀典武廟


 


《祀典武廟》


現址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9


屬性:第一級古蹟


歷史簡介:祀典武廟相傳創建於明永曆年間,俗稱大關帝廟,主祀武聖關


公,是台灣民間信仰極為廣泛的神明,其中又以商人最為崇信。關公又


儒教的文衡聖帝,佛教的伽藍護法,道教的協天上帝。其建築座落型式為


坐北朝南,是一座縱深式配置的三開間三進兩廊式廟宇建築,朱色山牆,


屋坡由前而後,呈高度起伏變化,造型非常壯觀。廟內古碑、匾額雕刻精


細,文采豐美,後院觀音廳、西社、六和堂幽靜取勝,別有洞天,值得一



 


 




                    開基武廟原正殿


 


《開基武廟原正殿》


現址:台南市中西區新美街116號


屬性第三級古蹟


歷史簡介創立於明永曆年(1647~1683),位於當時府治的西定坊


關帝港口附近。主祀文衡大帝,亦是所稱的關帝爺、關公、關聖帝君


。是商業從祀專神。本廟今貌為民國六十五年(1976)整修,猶存古


風,廟內許多文物,都是相當可貴的文化遺產。


 


 


 




                                                                                        天公廟


《台灣首廟天壇》(天公廟)


台灣首廟天壇(天公廟)為三級古蹟,《台灣通史》明文記載台南唯一主祀玉皇上帝的廟宇,更是民間傳說「台灣最早的天公廟有二間半」中唯一官民合建之首座壇廟,也是台灣唯一以牌位「玉皇上帝聖位」祭祀之神廟。


  天壇廟址為明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十二月鄭成功驅逐荷人收復臺灣後,奉明正朔、築壇祭告天地之所,昔人遂稱此地為「天公埕」即今「臺灣首廟天壇」之前身。其後,每年玉皇上帝聖誕,皆設廠於埕西舉行祭典、露禱植福。


  咸豐四年(西元一八五四年),原鄭成功郊天處在官署允諾下,由民間建壇崇奉玉皇上帝,稱「天公壇」,俗稱「天公廟」,主祀玉皇上帝聖牌,同祀福德正神與文武判神尊,道教神明體系中,玉皇上帝係統領天、明、幽三界,下轄百神,各安其職,是以備受民間信徒崇仰,其神格為最高,本壇也因此成為台南市地位最高、香火最盛的廟宇。


  隔年,天公壇塑三清道祖、三官大帝、南北斗星君、普化天尊、 王靈天君、天醫真人、張天師、天上聖母、觀音佛祖、司命灶君、善才、月老、太陽星君、太陰星君、虎爺等神像。光緒廿年十二月,改廟名為「天壇」。


 


 


 


                                            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原寧靖王府邸)


現址: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7巷18號


屬性第一級古蹟


歷史簡介:原為明寧靖王朱術桂來台所建府邸之一部份,建於明永曆十


七年(1663),寧靖王別號一元子,所以府邸又稱為「一元子園亭」。


永曆三十七年(1683)台灣入清版圖,寧靖王自縊殉國。次年,靖海侯


施琅將其改建為供奉媽祖之地,上奏朝廷御封媽祖為天后,是為台灣最


早的官祀天后宮,昔日香火鼎盛與各地媽祖港廟皆有往來。通稱大媽祖


廟,其建築坐東朝西,自前殿、拜殿、正殿至後殿,由前而後級級升高


,由今之建築仍可窺見其往昔的雄偉壯麗。


 


 

 




                                臺南開基靈祐宮


 


 


《臺南開基靈祐宮》


現址: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208巷31號


屬性第三級古蹟


歷史簡介:創建於明永曆二十五年(1671),又稱為「小上帝廟」,


主祀玄天上帝,位於當時府城鎮北坊赤嵌街後,歷代多次整修,民國


七十四年(1985)整建成今日的規模,由廟埕、三川殿、內埕、過水


廊、拜殿與正殿所組成。


 


 




                                               陳德聚堂


 


 


《陳德聚堂》(現 台南影像館)


現址: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52巷20號


屬性:第三級古蹟


歷史簡介陳德聚堂原為明鄭東寧總制使陳永華的府邸。明永曆十五


年(1661)鄭氏政克台灣,授陳永華以諮議參軍之職。明鄭克復台灣


之初,永華施行駐兵屯制度,教農耕講武事;建屋立廟設校講學,制


保甲營貿易,建立台灣文風武制的規模制度。永曆二十八年(1674)


,鄭經命永華為東寧總制使,並建總制使府在府治的西定坊統領街。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朝統治台灣後,陳氏後裔就將府邸改為宗


祠,名為「德聚堂」,並塑像祭祀之。


特色:陳德聚堂為二開間兩造兩廊兩護龍的建築形式,坐東朝西,屋


頂曲線平緩,脊飾平實。第一進為明間退凹兩重的前殿,中央開一大


門,門上額題「穎川陳氏家廟」,大門左右各開單扇小門。前殿與左


右廂之間也設門通往天井。第二進的正殿上供奉著祖先牌位.殿前帶


空曠的捲棚拜殿。拜殿左右側壁上留有陳玉峰所畫「舜耕歷山」


龐德遺安」兩幅彩繪,正殿則有「郭子儀厥孫最多」圖和「王羲之弄


孫自樂」圖。廟基地現提供台南影像館用途。


 


 


 

                                   萬福庵照牆


 


 


《萬福庵照牆》


現址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317巷5號


屬性第三級古蹟


歷史簡介創建於明永曆年間(1647~1683),原係明英義伯阮駿


夫人府邸。原里人將其遺居改為「阮夫人寺」,直到嘉慶年間,才


改稱萬福庵加供齊天大聖。其照牆相傳阮夫人的故事。為二重脊,


燕尾舒暢,牆身斑駁,內以紅磚為材料,外飾白灰,古樸典雅。廟


埕有古榕、樹瘤呈白猴狀,聖蹟顯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