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真的是古蹟文化之都,


只要逢週一下台南出差開會 ,


我總是會在週日提早南下,


在市區的古蹟區閒晃,


孔廟文化園區大概是我最常去的地方,


因為我有好幾年都在孔廟舉辦銀髮族的卡拉OK大賽,


用道地的閩南語主持節目流程,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喜歡這個地方?




                                                                                            孔廟


孔廟文化園區


以三百四十年的「全台首學」孔廟,
為「文化都心」的園區,
這裡是台南古都的瑰寶,
也是台灣無與倫比的國寶級「歷史現場」。


  綠蔭、紅瓦、紅牆是孔廟文化園區的基本印象,老人下棋、情侶散步、兒童嬉戲,悠閒自得的氛圍,讓許多人第一眼就愛上這個充滿著「自在」的文化園區。


  孔廟文化園區,以歷史悠久的孔廟為中心、以幾個舊街接連附近幾個主要的古蹟點,強調空間感的連結,是台南第一個以文化園區概念出發的先驅。


  孔廟文化園區的主軸線以南門路為主,向南北街道延伸,從「全台首學」的孔廟、泮宮所在的府中街、府前路的德化堂、大南門城公園、南門城遺趾到五妃廟、延平郡王祠等,甚至到昔日台南舊城小南城外的法華寺。這區的古蹟風貌、類質各不相同,從府學、城垣、墓、齋堂、廟堂、到日治時期留下的學校,各有不同的精彩。


  孔廟對面的老街府中街找家咖啡店小憩片刻,或到福記肉圓、莉莉冰果室、順天冰棒等處享用道地美食。


  除了名聞遐邇的孔廟外,奉祀鄭成功的延平郡王祠,可追懷鄭成功精彩的歷史故事,雖然民國五十二年改建為北方宮殿式建築,因為鄭成功的關係,這裡日本觀光客的最愛。


  另外有著「甕城」之稱的大南門,設有大南門碑林,碑碣林立,十分壯觀,自從大南門拆除圍牆成為公園綠地後,南門公園成為市民最佳的休閒去處。


  而五妃廟附近,這個地點雖為""的性質,但因為綠化成功,也成為附近居民的散步運動的所在,附近更是府城特色咖啡館聚集之處。




                                                                      孔廟大成殿


 


孔廟


 


位於南門路的文廟,即一般統稱之孔廟,三百多年來歷多次修建,奠定台南孔子廟「左學右廟」、「前殿後閣」的規則,為全臺最早之孔廟以及國家一級古蹟。早在明永曆19年(西元1665年)鄭成功參軍陳永華便倡議建孔廟,聘請敦品勵學之士,興國學。至清康熙23年(西元1684年),台灣知府蔣毓英進行修建,孔廟更具規模,殿中懸掛康熙御筆「萬世師表」,定名「台灣府學」;光緒13年(西元1887年)再改名為「台南府學」。

現文廟向東(南門路)的大門是東大成坊,向外的坊楣上有「全臺首學」四字橫匾。文廟西側的西大成坊,長年不開。大殿為大成殿,是文廟的主殿,樑上懸掛著清朝多位皇帝御筆的匾額,民國39年蔣總統中正先生亦頒一匾「有教無類」,都是極為珍貴的文物。除了主殿,兩側還有東廡、西廡、後殿、文昌閣和泮池等聞名古蹟,祀奉歷代先賢先儒,保存中國建築古風,實為國內獨有之風格。

台南孔廟開放時間為上午830分至夜間9點;入場需購門票,票價25元。






孔廟文化園區旅遊資訊中心〈原「台南山林事務所」〉


 


 




孔廟文化園區旅遊資訊中心〈原「台南山林事務所」〉


 


 


 


 


孔廟文化園區旅遊資訊中心


 


位於中西區友愛街日治時期的「台南山林事務所」,現已改為「孔廟文化園區旅遊資訊中心」。山林事務所前身為明治36年(1903年)成立的樹苗養成所,至昭和18年(1943年)太平洋戰爭時期,精簡數個營林機構,成立「台南山林事務所」,隸屬於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光復後,山林事務所歷經多次改組及改制,更名為「楠濃林區管理處」,最終於民國78年遭裁撤。


91年時建築名列市定古蹟,並整修為孔廟文化園區旅遊資訊中心,目前建構並提供完整的旅遊資訊服務,帶動台南市文化觀光發展;營運項目包括提供旅遊資訊服務、文藝交流活動,提供市民藝文創作研習發表空間、或舉辦研討會議等等。目前也已將孔廟為中心的周邊商家,規劃為「台南孔廟魅力商圈」,因此,不管是詢問旅遊資訊或者欣賞此歷史建築的美感,這裡都相當值得您一探究竟。


 





                                            國家台灣文學館




                                                            國家台灣文學館


 



國家台灣文學館


 


國家台灣文學館館舍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前身是建於1916年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廳,也就是光復後的台南市政府,文學館舍多年來因戰爭或年久失修而毀損,因此自1997年開始進行修復整建工程,於2003年完工,是國內近年來「古蹟再利用」的重要案例,大門進入左側便保有舊有結構剖面與改建施工紀錄,相當具歷史意義。

2003
10月開館之後,在優美的日據官方建築下,成為國內第一座國家級文學博物館,國家文學館便有系統的蒐集、保存、研究從早期原住民、荷西、明鄭、清領、日治、民國以來累積的大量文學資產,更透過展覽、推廣教育等方式,是文學親近民眾,帶動文化發展。目前國家文學館研究以臺灣文學專題為主,不定期舉辦相關之研討會、展覽、藝文講座等等活動,館內亦設有主題圖書閱覽區和兒童文學書房,民眾可辦理閱覽證件進入閱讀或觀賞視聽資料。

國家文學館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10點至下午5點,免費參觀,同時提供中文定時導覽與15人以上之團體預約導覽。


 


 



                                                 台南候測所


 


 



台南候測所


 


原台南候測所興建於明治31(西元1898),為日據時期在台灣所興建的五座測候所之一,最難能可貴的是,台南候測所是僅存一座,同時,測候所因其圓形建築空間與造型相當特殊與保存完整,因而深具歷史與文化參考價值,並於民國9211月公告為國定古蹟。

雖然已不具第一線的測候功能,但是現今已於新蓋的中央氣象局台灣南區氣象中心辦公大樓,共同納入氣象博物館範圍,辦公大樓內部共設有氣象、地質、天文與海象四大主題展場,針對不同主題有許多互動式模型、展示短片與科學儀器,提供民眾了解的各種氣象知識。

博物館為免費開放參觀,開放時間為周一至週五,上午9點至12點,下午為下午2點至5點,至於個人遊客欲參觀測候所,可於每日上午10點與下午3點兩個定時解說時段,前往參觀。


 



                                                                         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


 


鄭成功反清復明、驅逐荷蘭人的事蹟人人皆知,而台南市的延平郡王祠更是瞭解鄭成功歷史的重要資產,紀念祠為明朝永曆16年(西元1662年)鄭成功逝世後,台灣人民為感念鄭氏驅荷復台、開疆拓土、延明正朔的在台功績與精神,特在此地立廟奉祀,為「開山王廟」。

至清朝沈葆楨來台,奏請為鄭氏立祠,於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竣工,祠宇之間展現福州式建築的風采。光復之後,政府將原有福州式建築拆除,採仿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舊廟新建,並保留了原有豐富的珍貴文物,尤其為數眾多的清代楹聯,包括原廟創建者沈葆楨手書,筆力雄渾、意義雋永,極具有歷史價值與教育功能。

延平郡王祠開放時間為上午830分至夜間9點;入場需購門票,全票為50元,半票25元。


 



                                                                        大南門城


 



大南門城


 


大南門城又名「寧南門」,建於清雍正3年(1725年),當時為木造樓台和柵門,是府城南通的要道。至乾隆53年(1788年)改用土塊、黏土以及搗碎的貝殼、磁片、磚片混合而成土城垣,其堅固不亞於石塊。1835年時為防禦作用,添建了外廓,當時城門計有八座。

日治時期,為道路開闢的因素,拆除了絕大部分的城門,僅殘存大東門、大南門及小西門,1935年時則重建了大南門,將附近闢為「南門綠園」,並集建了大南門碑林,總共陳列了61塊碑碣,為重要史料,可一窺當時人民生活輪廓;碑林則依碑碣內容分為記功、修建、建築圖、捐題、墓道、示告等六大主題,是台灣重要的歷史資產。城門前有日據時期的台南州立放送局,雖然目前已不具備廣播功能,但與同一時期成立的台北及台中州立放送局,成為台灣最早設立的廣播電台。

1963
年城樓毀於颱風之後,大南門城於1977年再次重建,為目前全臺唯一存有外廓的老城門,而城樓上視野遼闊,可由此鳥瞰台南街景,樓閣建築優雅、燕尾舒暢,掩映在林蔭之中。另外,城樓上有展示不同方位的古照片,今昔對照之後,可以發現都市發展的變化步調,已在城門留下痕跡。

大南門城開放時間為上午830分至夜間9點;免費入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